003.【大学】作者曾参如何从凡人成长为圣人

003.【大学】作者曾参如何从凡人成长为圣人

00:00
15:20

各位好,上大学就要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文集、书本。北京大学有一位著名的教授金克木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书读完了》。我请教过他,我说金先生,书怎么才能读完呢?哪些书读完了呢?他笑眯眯的说,中国的古书岂止《古文观止》、经史子集。古书有多少?超过了《四书》《五经》《十三经》几千倍,古书最多的时候达到了253000多种。历代战乱,烽火连天,五分之三的古书给丢掉了。一个人读大学,治学,白首穷经也未必能读完。


那么书怎么能读完呢?原来中国的书古今皆然,并非每一部都是经典。金克木先生的意思是,您如果把你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阅读当中,也是读不完的。等读完了就变成了一个杂家,变成了缺乏深度,缺乏厚度,缺乏高度的阅读,是不成功的阅读。那怎么办呢?读经典!读经典中的经典!


那么,是什么的书是经典呢?当然是历代的哲人们的精选,被历史沉淀,并且被历代学者认可的《四书》《五经》,而排到第一位的就是《大学》。当你读这些经典,精读它,把这本薄薄的1500字的书读大读厚,读成宽博的人生,那么您的书就丰满了。这些精彩的书数量并不多,所以是能够读完的。这就是金克木先生所说的“书读完了”的含义。


逐渐进入大学之道、大人之学,一方面要了解《诗》《书》《礼》《易》《春秋》,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视野,胸襟。大学之教育是教人效法尧舜,遵循王道,从而推进中国思想继续往前。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到《大学》,就不得不提到作者曾参,尊称曾子,今天山东费县人。他比孔子小46岁,孔子死的时候曾参才27岁。但正是这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为老师孔子参与编订了《论语》一书,自己撰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怎么重要呢?因为孔子有一个孙子叫子思,孔子把他托付给曾参,当时子思才仅仅五岁。曾参精心培养,其后子思也成了一个大哲学家,创作了《中庸》一书,而子思的学生又影响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孟子。所以四书的四个作者,孔子、曾参、子思、孟子,因为曾参这一环而联系起来,他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曾参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他是一个孝子,有一天他到山上去砍柴,家中有客人到了,母亲作为一个女性有一点惊慌失措,盼望儿子早点归来接待客人,所以咬了咬自个的手指。曾参在山上砍柴,忽然感觉到心有点疼,于是赶紧背着柴火回家,问母亲,母亲说有急客到,所以我咬了咬手指来唤你回来。


曾参又是一个教孩子很严的父亲,一个真实、真诚无欺的人。有一天他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小小的儿子要跟随去,大哭。母亲哄孩子说,你回去吧,等我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回来早就把这杀猪的事儿忘到九霄云外,孩子追着母亲说杀猪。母亲说等猪养大了我们再杀吧。曾子去后院把猪杀了,妻子去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我的孩子开开玩笑跟他说的,不要弄假成真。


曾子曰你不能够去欺骗戏弄儿子,他没有真正的是非判断力,父母亲是什么样他就学什么样,就听你父母亲的身教。今天你却欺骗他,就是叫你的儿子去欺骗这个世界,你这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所以要诚实的教育,于是把猪给杀了。


曾参又很有节操,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曾子有一天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来教导天下的人,于是人们就能够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什么隔阂。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孔子是要指点他了解最深刻的哲理。于是立刻尊敬的,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的外侧,恭恭敬敬的说,我不聪明,不能体会,请老师将道理教给我吧。


还有一次,曾子病很重,儿子曾元按摩父亲的头,儿子曾华抱着父亲的脚。曾子对两个儿子说,不必这样,我没有延世的善言,我拿什么来告诫你们呢?而君子可做的事情是应该尽有的。他在病重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生命的飘逝,而是想到“道”的推进。一个人病重到这种程度,思考的是要和君子打成一片。


我想起了《西游记》上面的一段话,就是“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可见这种近君子远小人的思想,古今皆然。


还有一次,曾子病得非常非常严重,弥留之际,弟子乐正子春坐于床下,两个儿子坐在曾子的脚边,小书童坐在墙角举着灯说,您躺着那个华丽的竹席,不是大夫的竹席吗?曾子听见了,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还没来得及换!因为按照当时的礼仪,曾子是士,就不能够躺在这个大夫送的席子上边。于是她赶紧叫儿子曾元,起来给我换席。曾元说您老人家很重的病了,不用换吧,等到天亮以后再换。


曾子说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那样爱我,我只求合乎礼的要求而死去。于是大家不敢违抗,抬起曾子,换了竹席,曾子还没有睡安稳就去世了。他是从生到死都坚定不移的按照礼来办事。尽管有些迂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曾子形象。


孔子学生当中有好几对父子同在孔子的学校里边学习,其中就有曾参生和他的父亲曾皙。曾皙是一个狂人,颇有自由精神。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座,孔子说,你们都来谈谈你们的志向。曾皙您的志向如何呢?有名的回答来了。


在暮春的时候,穿着春天的服装,成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河里边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说:我赞成曾皙(吾与点也)。那么,孔子为什么赞成呢?因为他知道其他三人伟大的理想、执政的纲领固然很好,但是在春秋末期这个时代很难实现。所以孔子有点伤怀,他很欣赏这种过自己审美的人生的生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似乎很艺术化的曾皙,有些时候也干出一些很过分的事情。比如说有一次孔子对曾子很生气发火了,怎么回事呢?原来曾子看到父亲在田里边给瓜苗锄草,于是他赶紧过去帮助父亲做。年轻人有点粗心,因为孔子也曾经说过:曾参比较愚钝(参也鲁),干劲很大,细心可能不够,一下把一个瓜的根弄断了。父亲看到马上就可以收获的瓜,就被儿子这么一下瓜藤弄断了,很生气,因此拿着一个木棒,就朝儿子打过去。


曾子是孝子,又做错了事情,他觉得应该受到惩罚就没有躲。而且他还认为被父亲打一顿以后,父亲消了气,就做到了自己的孝顺。结果很文弱的曾子,经不住父亲的两棍子打得摇摇晃晃,居然趴在地上,昏了过去。曾子醒过来,他为了让父亲放心,居然还大声的唱着,让父亲知道自己安然无恙。


这件事情被孔子知道了,很生气,他对学生们说,下次曾参再来,不让他进这个门。曾参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认为自己尽到了孝心。


孔子让自己的学生对曾子说,你跟老师学习很久了,古代的圣人在侍奉自己父亲的时候,比如说舜,他的父亲每次让他做事甚至想杀害舜的时候,他都逃开。如果你犯了小错,父亲轻轻打你,你可以受,但是如果父亲用大棒打你,你应该马上逃走。这样才不会让父亲因为打你过狠,而出重大的事故甚而犯罪。你父亲的大棒有可能要你的命的时候,你都不躲避,如果真被打残打死了,那就是陷父亲于不义,那是真正的大不孝!


所以,孔子要求学生灵活的面对现实,不要愚忠愚孝,看到情况不对,立即规避。于是《大学》的作者曾子的形象在我面前浮现出来,是一个孝敬母亲、关爱孩子、以身作则、致死不违理的一个人,同时也孝敬父亲,而且孝敬师长。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传播者和弘扬者。他以他的建树走进了中国儒家大儒的殿堂,与孔子、颜回、子思、孟子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90006cwoj

    王教授讲得真好!受益非浅。

  • 与孔子同游

    《大学》、《中庸》能开人心智,提升精神境界,致良知而懂知行合一,教授的课太经典,一听再听,受益良多,太超值了!

  • 单纯_Xu

    什么时候可以不收费

    3fv0lf0eg9tbdnlnrvox 回复 @单纯_Xu: 获取了知识你,却不想为别人的劳动付出代价,那你真是需要好好学习了

  • 静水po

    反复听读,受益匪浅!

  • 袖手度余年

    反复听,方能体会!

  • 秋高气爽22

    对《大学》的作者有了深刻的理解,感恩王教授!

  • 与孔子同游

    新学生报道!王教授早安!各位同学早安!正式开启《大学》精读!

  • 国医圣手

    曾子守中,至死不忘,非迂腐!!!

  • 晴月918

    谢谢老师分享,听了好多遍

  • 仙境兔灵

    刚在王阳明心学里也听到了~曾皙~的志向的故事~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