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初恋》2 | 张业松:初恋这件大事

周作人《初恋》2 | 张业松:初恋这件大事

00:00
11:50

课程金句



课程文稿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业松,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周作人的《初恋》。


现代文学中关于初恋的名篇不算多,沈从文的《边城》算是其中之一,翠翠梦中的山歌、与二佬的邂逅,酿成了爱的酸楚,也培育了爱的根苗。结尾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留下悲欢离合的无尽怅惘,也留下有情世界与无情山水“常”与“变”的悠远变奏,成为读者心头萦绕不去美的召唤。


周作人的《初恋》可算是直接书写初恋主题的杰作。相对于人生的其他主题,初恋无论如何不算重大,一般事过境迁,人们回想起来也大多不甚了了,似乎没有多少东西可写。周氏这篇却在短小的篇幅和淡淡的笔触中,包含了微妙而丰富的内涵,启人心智之处甚多。


初恋当其发生时,当然是了不得的大事。“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虽然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一面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开不起眼来去端详她了。”这样的初恋的感觉你有没有?我回想起来似乎不曾有过,或完全没有记忆了。当初恋发生多年以后,还能把这种细腻微妙的感觉写出来,很不容易。周作人在这个短篇中,写下的是初恋的滋味和意味。


滋味不必说了,就是这种“虽然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一面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开不起眼来去端详她了”的甜蜜惊慌的感觉。还有“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鞋子,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什么叫“迷蒙的喜乐”?就是似乎要昏过去了同时却高兴得不知所措的感觉。


这里写出的是年轻的心,年轻的激情,年轻的笨拙,和年轻的不由自主地,想要在对方面前表现得更为杰出的自我克制和加倍努力。由此我们知道,在初恋的甜蜜的惊慌中,不只是有着盲目不自明的感情的冲动,而分明也有着同样不自明的理智上的努力的成分,恋爱激发出了一种促使人向上自我提升的力量。这就要说到初恋的意味了,即它到底给人带来什么。


2

周作人在《初恋》中对于这个主题的表达,更集中地体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


有一天晚上,宋姨大大忽然又发表对于姚姓的憎恨,末了说道,


“阿三那小东西,也不是好东西,将来总要流落到拱辰桥去做婊子的。”


我不很明白做婊子这些是什么事情,但当时听了心里想道,


“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这是英雄救美的壮志。我们知道,历史上和传奇中的很多盖世大英雄,确乎正是出于对倾国倾城或惊世骇俗的爱的激动,才做出了他们的不朽盛事的。过去我们从小说或史书上读到这些,或者也曾不胜向往仰慕之至,但最终大概总觉得这种传奇事业太了不起,跟我们的庸常生活没什么关系。周作人颠覆了这种直感,让我们看到,伟大的抱负和伟大的事业可能诞生于渺小的根苗。


然而小孩子的高调,终究也不能太当真。时过境迁,也许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内心的丘壑已是另一番面目,紧接上引段落,作品中这样写道:


大半年的光阴这样的消费过去了。到了七八月里因为母亲生病,我便离开杭州回家去了。


一个月以后,阮升告假回去,顺便到我家里,说起花牌楼的事情,说道,


“杨家的三姑娘患霍乱死了。”


我那时也很觉得不快,想像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


为什么“很觉得不快”,“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呢?“不快”是真的,“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也是真的。从我们老于世故的眼界来看,仿佛矛盾的感情中,包含了残酷的现实条款所约束的诸多不可能,因此最好就是恰好,一个不幸的小姑娘,不必勉强一个怯懦的“丑小鸭”去做他的英雄梦。于是,一个悲惨的死,抵过一分真实的爱和怜惜,似乎也有点银货两讫的意思,完满了丑陋的人世。所以最终尽管是人已经逝去,经由初恋装进心里的“大石头”不放也得放了,却好像是那个小小的“我”对于“她”有了情感上的负债,总是有些“安静”中的“不快”。


这种情感上的负债感,也就是"我"从初恋中有所获得,却并没有回馈给对方什么的感觉,这是对的。《初恋》真正的主题,是初恋对于人的赐予。作品中说:“总之对于她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尽力,这是当时实在的心情,也是她所给我的赐物了”,“赐物”即赏赐之物,来自于慷慨善意、不求回报的给予。所给予的东西,说得出来的是喜悦之感,和“愿为她有所尽力”的自我提振的心情,对于成长中的少年来说,二者都是相当正向的力量。而在这种正向的提振力量的作用下,少年人局促在自我中心的儿童世界里的天真之眼,开始看向身外更广大的世界,并从中铆定一个对象,通过她,开始建立与广大世界的真切的联系。


这才是初恋之赐予中最核心的东西。一种基于爱的,“于自己以外感到对于别人的爱着”;和一种诱导性的,“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的概念的,对于异性的恋慕”。所谓情犊初开,爱和恋的共同作用,启蒙了懵懂少年,使他开始初尝人生的甜味与苦味,对于未来的人生,有了基于美好的人间关系的初步准备。当此时刻,“在她是怎样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始终没有想到男女夫妇的问题”,这种关系与成人世界的男女之事还有着不小的距离,正是理所当然的。


3

张爱玲的《爱》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名篇,她说: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可以说,这就是爱的力量。“哦,你也在这里吗?”轻轻地问一声,一念之善,也许就支撑了人世的无限艰难。所以初恋的意味,是对于人格的培育,对于勇敢、善良等品格的启发和召唤,对于单纯、清洁等境界的珍惜与神往。


初恋从字面上说是初次恋,原本没有限定必须是和所有对象的第一次恋,所以理论上说,和每一个对象都是可以有初恋的。古人诗中说:“还将旧时意,惜取脸前人。”(元稹)又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这说的是,如果初恋的已经不可追踪,也不必过于惋惜,比起过往,更重要的是对当下的感情的珍惜吧!当然这是玩笑话了,且供一乐。


我这里所说的,或者是周作人所教给我们的,却是初恋虽小,所关甚大,在初恋里,人们奠定的是自己人生的根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阳阳的糖果屋

    #提问#,张老师,周作人先生的《初恋》,委婉含蓄地为我们细细道来他初恋时的那些淡淡的甜蜜和淡淡的苦涩,这其中淡淡的恋慕,作者的少年心事,最是那难以忘怀的。但当我看到最后一句:“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读到最后,我不禁要问这是不是一种冷酷呢?可在老师的讲解下细细品味,我想,我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面对这样淡淡的情愫,他该怎样呢?又能怎么样呢?或许因为三姑娘不会再出现宋姨太太诅咒的那种情景,或许这情愫太淡还不至于深切的悲伤,又或许是心里惦记着的这份恋慕终于无疾而终吧。张老师,我想其实作者未曾真正放下,否则也不会有这篇文章了,您觉得这样理解对吗?

  • 云南闻鸡起舞

    一念之善,也许就支撑了人世的无限艰难。所以初恋的意味,是对于人格的培育,对于勇敢、善良等品格的启发和召唤,对于单纯、清洁等境界的珍惜与神往

  • 云南闻鸡起舞

    什么叫“迷蒙的喜乐”?就是似乎要昏过去了同时却高兴得不知所措的感觉。

  • CORAL韶棠似锦

    “所以初恋的意味,是对于人格的培育,对于勇敢、善良等品格的启发和召唤,对于单纯、清洁等境界的珍惜与神往。”我以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早恋,不必过于惊慌失措,也不要急着扼杀,而应该引导着他们学习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这种初恋般的懵懂,或许还算不上爱情,却培育了爱的希望和种子,以期终有一天,开出灿烂之花。

  • 小丢_hj

    感觉这位老师不是在讲课,而是在读讲义,缺乏吸引力。

  • 笑爱青峰

    “哦,你也在这里吗?”轻轻地问一声,一念之善,也许就支撑了人世的无限艰难。

  • 宋纬华

    十三,四岁的初恋不是爱情,更多的动物性,过去就过去了,作家描写其实都是不真实的,真实的是作家此时此刻的心境,如果它把你带回到了不真实的过去,并且打动了你,这就是文学。

  • 5dm7frn3vmkuhosqghno

    “恋爱促使人、激发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说得太好了!初恋这么美,不该被压抑。

  • 池鱼听书

    提问:张教授,我们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有好多人都经历过那青青的初恋,恋爱的千姿百态,回忆着,竟都十分美好并且不后悔.当我们走过中年,回望在文学大师的笔下那恋爱却如此的深入人心!请问 张教授,我们初恋都是在与学习冲突的年纪,无论家长和老师都禁止打压。 那么这演变为文字的恋爱,如何恰当的处理? 谢谢

  • 弘涛居士斫琴临帖尝酒

    文章写的固然好,但讲述的确一般!不接地气,只是对着文本念书。没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