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再谈秦始皇:一个优秀CEO的艺术修养

14、再谈秦始皇:一个优秀CEO的艺术修养

00:00
20:32

关于秦始皇的记载,历史上基本上没有真话。因为儒家对“仁”的重视,导致秦始皇的“不仁”成为最佳反面教材,历朝历代加以抹黑,我们不要太过于相信历史。

正文:

从之前出土的各种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各国之间的文字还是有些区别的,写法不一样,意思也不太相同。秦始皇统一后第一个就让李斯主持统一文字,从书写到读音释义,全国一个标准。李斯也是实干派,说办就办。不过他在创造新文字的时候选的是最美观,最具形式感的小篆,这个选择似乎有点反常啊。我们都知道李斯和秦皇都是强硬派,也是法家的忠实信徒,按理说他们应该选强硬一点的字体,可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么柔软的文字呢?

这个要理解也不难,首先,篆书是文字正式化后的第一个字体,在秦代之前其他的隶楷行草都还没出现呢,所以李斯唯一的借鉴就是原来的大篆。其次是小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柔软,相反,如果我们仔细看,你会发现它隐隐的透着一股威严的秩序感。

我看到过一个峄山石刻的拓片,相传这是秦始皇到处视察的时候让人刻的,标准的小篆。这篇文字是我看到最早的汉字被方方正正的,并且是等距的排列在了一起,好像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框把每个字都框住了一样。以前的字都是或大或小,或歪或斜。到了小篆,标准化里隐隐藏着一股约束力,让人无法动弹。另外,小篆里有很多左右对称的字,通常情况下都是很重的文字,比如皇帝,天,土,王之类的,这些崇高的概念被设计成了我们上期讲的鼎的形状,左右完全对称,重心极稳,似乎也在传递着他们不可动摇的意义。

这两点,基本就说明了小篆被秦皇和李斯选择的原因了,它足够庄重,并且强势。甚至我们说用小篆可以洗脑都有可能。

峄山帖

琅玡台刻石



把连着的弧线切断成撇捺,把复杂的结构省略成简单的架构,把象形意味排除掉,形成绝对抽象的符号,把精工细作得描绘改造成了抑扬顿挫得书写,一种基于实践得美学产生了。慢慢的这种更容易书写,更好认得字体在民间流行了起来,后来还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于是,第二种汉字字体就正式登上舞台,因为他是书记员们创造的,所以也被称为隶书或者是佐书。

云梦睡虎地秦简


建筑

西方建筑以感性的宗教建筑为主,东方的建筑以理性的宫殿建筑为主。

西方建筑单体卓越,中国建筑以群著称。

西方开始大面积建宫殿群的时候,恰好是受东方理性主义影响的时期。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得过程中,就在不停的扩建咸阳,尤其是他每灭一个国就把当地的贵族们迁到咸阳,给他们用自己国家的方法盖一座宫殿,在里面养着,你还继续享福,但是别想着复国了。这但做的有点像路易十四当初搞凡尔赛宫,也是把各地贵族聚在一起,天天唱歌跳舞,你们好吃好喝,好好交际,法兰西就交给我吧。秦始皇就是天下就交给我吧。在这个过程中,咸阳就变得越来越挤,等到统一天下之后,秦皇觉得这么点都城也配不上我啊。来,我们盖个更大的。

于是,就在咸阳新区,重新规划,搞了一个新城。最先造的叫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座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就是拿南山山顶当城门,又高又大,搞个庆典或者大型军演完全不是问题。注意,虽然阿房宫很大,但他只是这个新皇宫的一小部分,算是个前殿。大家想一下天安门和紫禁城的关系,就应该直到秦始皇设计的皇城到底有多大了。

大,确实是我们中国建筑的一个特点,这个大主要指的是平面面积。咱们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中华大地上有的是又直又高的木头,你说有这么好的建筑材料,不用是不是白瞎了。不仅是木头,在秦代宫殿里,陶砖也经常用到,那时候的砖不像今天的砖,而是个头特别大,特别厚实。一块至少顶十块用。你想用这样的材料造宫殿,那宫殿得多结实。

有这么好的材料,按理说,我们的建筑也完全可以造得很高,就跟欧洲的教堂一样,可是为什么直到清代,中国的建筑还是那么矮呢?这里就要说到我们的信仰了。

很早之前,我们的部落遗址中,祭祀区就有人居住,记得吗,我以前说过,是老奶奶和孩子们住的地方。后来三代时期,这个习惯一直保留着,王宫基本上同时肩负祭祀的功用。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宗教场所,从来没有离开过人,没有摆脱过世俗。无论是希腊还是罗马或者是哥特式的教堂,他们都是单纯的宗教场所,为了强化宗教仪式,他们会把这个建筑搞得越脱离世俗越好,比如他们把建筑造的高高的,是为了无限接近神。而我们的神本身不会和我们沟通,我们得通过其他途径,其他可以和我们在一个空间里的途径,比如后来的烧香拜佛,拜的就不是西天的佛,而是你面前那尊大象,所以高度对我们没意义。

西方人通过对建筑的构造,建立起了一个幽闭的,压抑的逼迫你去屈服的空间,是为了强化宗教,而我们的建筑没有这个使命,他是人住的,不应该去制造诸如神秘、悔悟,或者狂热之类的情感。他要给人居住的舒适感,视觉上的美好,以及空间上的延展,让人不至于因为长期居住而感觉审美疲劳。

要怎么设计才能保证这三点呢?不是单个建筑有多美,就像天上的星空一样,每个星星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但它们组成了灿烂无比的星空。我们的建筑群也是这样,把无数个小建筑集合成一个大的建筑群,把垂直高度拉伸成平面的广度,把一眼看透变成游历的过程。从而,人的生活和帝国的统治结合在了一个时间的艺术当中,你要花时间去走,才能感受到他的壮阔,你要穿堂过院,才能感受到他的丰富。


兵马俑

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写实雕塑,却很快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汉代初期还有有一些相对写实的陶俑,甚至有的还雕刻出了隐秘部位,来说明性别,但总体上和兵马俑的数量,大小,品相上都差着太多。到了东汉,我们几乎就找不到写实性的人物艺术了。


1重心

重心和平衡问题一直都是让雕塑家们头疼的,但兵马俑的匠人们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所有的立俑脚底下都有一个非常小的底座,仅仅比脚大一点,可能在埋得时候这个底座还会被藏起来。所有的跪俑因为增加了一个膝盖着地,所以连底座都省了。但这些陶俑在地下一直站了两千多年,到今天还保持着平衡。这本身就是一项创举。


2 容貌写实

我们都说相由心生,从他们的容貌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不同i性格。

你看第一张图里的四个人,最前面是个持重的老年人,微胖,立眉,一看就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估计收复六国都有他的功劳。最左边这个是个心机boy,坚韧干练,心思细密,很有可能是个团队小诸葛。第三个是个愣头青,乐观积极,但缺乏耐心,打起仗来是把好手,喝起酒来也谁都不服。最后那个瘪着嘴,一脸佯装深沉但实际上对周围充满不屑,好闲言碎语,平时静偷懒来着。

中国历史上从没对普通人有过这样的赞美,我们的赞美通常情况下是非常功利的,比如赞美德行,德行在古中国是一种政治手段,赞美他实际上和人没关系,那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理念,大家想想基督教赞美牺牲的圣人,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他们是一个概念,都是叫你去怎么做,怎么成为规范,而不是真诚的去欣赏你本人。古代在大多数时候个体都是没意义的,只有当你从属于规范的时候才值得去宣扬,所以罗中立的父亲才会像春雷一样的震惊中国,那张布满沟壑的黑脸,和亿万个中国农民一样,本来都是即将被遗忘的,但有人把它树立成了一座纪念碑。那不是老人的纪念碑,是中国人的纪念碑,属于每一个活过并理应被重视的人。


3 制作工艺

团队协作是制作工艺中让效率最大化的地方,也是发达生产力的标志。

兵马俑的第三个牛,在于它科学的制作方法。虽然每个面孔都各有不同,但身体基本上来自于一些标准的模型。匠人在手腕和脖子这两个部位设计了插孔,头和手都是另作完插进去的。手得模型也分几种,烧好之后插到胳膊上,大体上有握拳,持物或者是平伸几种。但是头就要复杂很多,据分析,头部也不是每一个都由大师傅亲自来做,要不那么多怎么也做不过来,徒弟们先按照师傅的模型做出底板,再由师傅用软泥在上面加工成不同的样貌,徒弟再接手修整,全好了之后进窑烧制。所有位置都插完了,徒弟们开始上色,皮肤一律上粉色,衣服按照不同的军服上上不同的颜色,但总体上都是花里胡哨的,看起来特别真实。




入群福利
如您已购买《张法中讲中国美术史》,请添加小助手微信ZFZAssistant01,加入VIP粉丝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芃大小姐

    参考李开元教授的秦崩一书:阿房宫之设计构想,巧夺天工,神奇精妙,然而,由于始皇帝的突然去世,阿房宫开工不久就告停工,仅仅完成了地基的夯筑和三面围墙的修建,巨大的空间,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帝国的人力物力,一时全部集中于始皇帝陵园。 司马迁说,秦帝国曾经动员七十万人,一部分用来修建阿房宫,一部分用来修建骊山陵。至于皇帝爱好旅行的驰道直道,没有具体的数字。根据最新的研究,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修建阿房宫起,直到二世元年叛军抵达骊山陵为止的四年间,阿房宫和骊山陵的工地上,常年有七十万,多是青壮年男子,的劳作。国之兴亡,必有前兆。历来史家论及秦帝国的速亡,无不指出其劳民过度是首要原因。抱歉,偏离了美学元素

    芃大小姐 回复 @芃大小姐: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辯者不見

    個人觀點:不認為兵馬俑是欣賞個人的美。我覺得是出於複製。秦始皇要把他擁有的東西複製到死后世界,兵馬俑的存在是給皇帝賣命的。為什麼千人千面,有很多說法,我特別主觀地相信是複製了秦始皇軍隊,一個一個來做模特。但是這種寫實人像的技術,真像是橫空出世。

    花开正浓 回复 @辯者不見: 附议。秦始皇应该只是希望还有一个军队能在他去世后继续为他所用,开疆坧土。而把兵马俑🐴制造的如此细致,应该是想觉得士兵们的灵魂在死后也会附着其上吧?

  • 知莲

    昨晚刚刚议论了始皇帝,今早就看到张老师的更新,居然正是讲的始皇帝!!!等到下午文稿上传之后对照图片又听了一遍,普通人并不能下到兵马俑的甬道里近距离感受,图片分析太重要了。 附上刚开始临习峄山碑时的一段感悟: ——以前惊异于李斯小篆的极致工整,只不懂他作为近臣,不可能不知两位公子脾气秉性、能力大小,为何要助胡亥伪诏诛杀扶苏和蒙恬?写着写着,突然明白了,这厮跟随始皇帝,均为极致之法家,而扶苏却明显支持儒家,政见不同,君臣不能一心,一言不合难免招致杀身之祸,倒不如扶个无能儿上位、凡事都能按照自己意愿的好。只是人算不如天算。 秩序,也是美!

  • 李艾945

    再过10天就要迎来2019年了,期待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跟随张老师的脚步,拼凑起被西方文化冲击得支离破碎的中国文化。“东方、西方没有优劣,我们只是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谢谢您孜孜不倦的付出,珍惜您的句句干货,㊗️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法宝们天天向上、新年快乐🎉🎉🎉

  • 18016722hzw

    张老师进入状态了,这期很棒!

  • 1333210wxlu

    卧槽八仙过海

    爱看电影李姐 回复 @1333210wxlu: 特意查了1985年的电视了

  • 茶舟_panda

    你是忘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了么?要是他再活20年 ,世上都没儒家了

    自由自在的游民 回复 @茶舟_panda: “坑儒”坑的是术士,和儒家有什么关系?

  • 小蒲蒲_uh

    张老师好 很喜欢你的节目!希望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多讲一些中国古画的赏析?之前听的清明上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 感觉还没听够还想了解更多

  • 朱朱_xss

    听了张老师讲的西方美术史非常好。又来听中国美术史。但这一集里对秦始皇的大加赞美不敢苟同,甚至还能对秦始皇用上博爱这个词语深表惊诧!你知道秦始皇为了统一大梦杀了多少人,白起杀了多少俘虏?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建造一个巨大的宫殿,对于人民来说人生是多么的残酷。再一个法家和现在的法制是一个概念吗?看样子你还是得了解清楚再讲。

  • 路人甲_nga

    历史考证:阿房宫从一开始就没有建成,谢谢

    心若心若 回复 @路人甲_nga: 没建成,墙都没有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