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2:孙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人追求什么

《简·爱》2:孙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人追求什么

00:00
23:59



喜马拉雅朋友,你好!我是复旦大学的孙建。在上一节呢,我讲到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最主要的还是勃朗特姐妹们受教育的经历。


在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孩子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嫁不了好人家,也很难在社会上生存。所以夏洛蒂求过学,当过家庭教师,她和姐妹们还尝试着自己开办学校,但没有成功,她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在小说中都有反映。也因为这些,《简爱》就被定位成了教育小说。


从我们今天的视角读《简爱》,明明是爱情小说,怎么会成了教育小说呢?


这一听起来,就把小说给说没意思了。其实,《简爱》不是谈教育,而是它有教育小说的形式。


说起教育小说,就得说说德国18世纪的启蒙主义时期,当时德国大文豪歌德是最早使用这一体裁的作家之一。这类小说的主人公通常以男性居多,主要描写主人公从童年到青年,再到成年的成长过程和曲折的经历。这个是不是跟现在网络小说中,男主通过一步步努力,经过一个个副本走上人生巅峰有点相似呢?


其实文学的形式几百年来都是有套路可寻的。18世纪德国的这种教育小说通常把内容分成三大块,先说主人公如何在逆境中奋起,然后再说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最后是主人公的回顾和反思。


这类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也非常盛行,目的是教育那些尚未踏入社会的青少年,特别是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因为在英国,婚姻不是父母包办的,女子有自己选择未来丈夫的自由,这和咱们那个时期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但要怎样选择,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个可靠的、值得信赖的男人?这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这些女孩子需要做决定,她们在谈情说爱的阶段会碰到许多男人,男1号,男2号,男3号。选择正确的话,一生幸福,选择错误,一生悲哀。当时的许多小说,比如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都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和事例给女孩子们展示选择未来伴侣的过程,好让她们避免在婚姻大事上犯糊涂,走弯路。


《简爱》就是教育小说的一个典型范例。主人公是一个已婚成熟女性,建立了温暖的家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小说中写简爱早年生活经历和成年后的生活状况,因为一直用的是第一人称,读者们就感到很亲切。这其实是教育小说的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读者们跟着简爱从她舅妈家开始,进入了她的生活。



现在我们就进入小说,重温一下大名鼎鼎的《简爱》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小说开头是这样写的

那天,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其实,早上我们还在光秃秃的灌木林中溜达了一个小时,但从午饭时起便刮起了冬日凛冽的寒风,随后阴云密布,大雨滂沱,室外的活动也就只能作罢了。

这是简爱描述她寄居在她舅妈家里的情景。


简爱是个孤儿,一直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妈里德太太和她的孩子们都对她不友好,甚至虐待她。后来里德太太送简爱去了罗伍德学校,在那里,她饱尝了人生的苦难,精神和肉体备受摧残,但她也碰到了许多好人,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艺。


离开罗伍德学校,她去了桑菲尔德府去做家庭教师,在那儿她接触了不少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还遇到了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但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他已经结婚十余年,还把发疯的妻子关在了三楼密室。最终简爱还是捍卫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抵挡住了罗切斯特的诱惑。


不久她离开桑菲尔德,在荒原上艰苦跋涉,饥寒交加中被牧师圣约翰·里佛斯和他的妹妹们救起,圣约翰安排她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教学。为了到印度去传教,圣约翰想娶简爱为妻做他的帮手。你看,圣约翰是不是跟作者夏洛蒂的丈夫很相似呢?


再说简爱,在这关键的时候,又做出了一次选择,她拒绝了圣约翰的要求,选择重返桑菲尔德府邸,但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原来疯女人放了一场火后跳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残废。


知道了原因后,简爱在芬丁庄园找到了罗切斯特先生,重新回到了他身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美满。


简爱叙说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的婚后生活时,心里充满了激情和幸福,这是因为俩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难以分离了。小说到底有意思在哪里呢?实际上,简爱这个人物受教育、长知识、明事理、辨善丑的全部过程,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在经历一生。每个人似乎都能在她身上找到点儿自己的影子,又会对她每次的选择开始向自己发问,如果是我,会不会也像她一样;如果跟她做同样的选择,是不是我也能获得幸福。你说,这是不是就打动人了呢?


很多小说看起来有意思,就是因为自己总能跟随作者笔下的人物共同成长。以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为例子,其中的人物伊丽莎白觉得达西对她冷淡,存有偏见。一开始我们读者也会有这种印象,但是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伊丽莎白也有偏见,于是我们得到了启发。

除了教育性,《简•爱》还向我们传达着另外一个主题,即“人生如旅途”。


刚刚我讲了教育小说的特点,这类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那“人生如旅途”这五个字,则是贯穿了教育小说的始终。


我们看看小说中简爱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就可以发现夏洛蒂通过一系列的描写,重点突出了“人生如旅途”这个主题。以简爱这个名字为例,Eyre这个姓的单词原来是个法语单词,原意是旅途,作者给简爱起这个名字,也清楚地表明了她的用意。


再者,夏洛蒂和主人公简爱一样,非常熟悉17世纪英国作家班扬的宗教寓言故事《天路历程》,这个故事讲什么呢?是讲主人公基督徒历尽艰辛,长途跋涉,抵挡住了种种世俗的诱惑,从死亡之城到达天国的经历。


按照《天路历程》的模式,夏洛蒂在小说中安排了五个场景,象征简爱在人生旅途上经历的五个不同阶段。现在和我一起数数这几个阶段:


第一站:盖茨海德府,英语Gateshead入门的意思,这里直接表明简爱就从此处踏入社会;


第二站:罗伍德学校,英语Lowood一词中含有low这个词,指的是低潮低档的意思。里德太太认为简爱是个不听话,爱说谎的孩子,应该送出去受受教育。当然里德太太很明白,罗伍德学校不是个什么好学校,它就像一个收养所,小孩子送进去就是受罪。作者夏洛蒂去的柯文桥学校就是它的原型;


第三站:桑菲尔德府邸,英语Thornfield 意为荆棘地,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夏洛蒂想借此暗示,这个地方会给简爱带来恐惧和挫折;恐惧来自于阁楼上的疯女人,挫折来自于和罗切斯特未完成的婚姻;


第四站:荒原地,英语为Moorland, 离开桑菲尔德府后,简爱在荒原地漫无目标地走着,不知自己的归途在那里。她昏倒后被圣约翰和他的妹妹们救起。简爱在这段时间里逐渐从心灰意冷转为平静和坚定,恢复了自信;


第五站:芬丁Ferndean,这个词在英语中含有仙女谷的意思,如同《圣经》里的伊甸园。简爱如同一个朝圣者,在广袤的大地和茫茫的人海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找寻自己的归宿。从生活的低谷,到充满荆棘的路途;从漫无边际的荒原,到满目苍翠的伊甸园,简爱克服了种种困难,抵御住了各种诱惑,最终完成了她的人生旅途。


在小说结尾处,简爱说:

有时我想,越过汹涌澎湃的水面,我看到了像比乌拉山那么甜蜜的海岸

比乌拉山就是《天路历程》中基督徒到过的一个地方。

我这么跟你说,其实从本质上看,《简爱》是一场感情和灵魂不断经历挫折和成长的全历程。


小说试图在肉体和灵魂之间、社会和个人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故事里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主人公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


当简爱在第一站盖茨海德府痛苦生活的时候,她明白了复仇的局限性;


当她在第二站罗伍德做学生,肚子挨饿时,她学到了自我克制和宽容;当她在罗伍德当教师,精神上和感情上极度贫乏时,她学会了对自己目标的不懈追求。


她在第三站桑菲尔德府邸时,面临着两个引诱,其一是她凭观察发现的雇主不大对头的爱情追求;其二是当她知道了罗切斯特的疯老婆之后,初期还要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甚至于不顾心目中的道德法则,屈服于情欲的要求。


后来当她在第四站时,她又碰到了第三个引诱,即嫁给圣约翰,违背自己的本性,委身于宗教和另一种习俗。只有当她克服这些引诱,然后才能得到自己灵魂的净化,从而可以和罗切斯特结成真正的夫妻。这一点,跟班扬的宗教寓言《天路历程》中的“名利场”就特别相似了,基督徒抵御住了世俗的种种诱惑后,胜利地踏上了去天国的行程。可以说,夏洛蒂受这个宗教寓言的影响实在不小。


简爱的这几站历程,说起来还有点像现在年轻人爱看的神话剧的感觉,男女主角要经历好几次劫数,只有渡过才能涅槃重生。

 

《简爱》问世之后,在英国引起轰动,有许多读者都是一口气看完的,而且许多人看完后都被简爱这个人物所征服。简爱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为什么人们都这么喜欢她呢?


我觉得,这跟《简爱》的描写视角有很大关系,因为它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在看世界,随着孩子的成长,世界也在不断变化。


19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文学作品中,有关儿童以及他们的遭遇的作品少之又少。你读奥斯汀的小说,是不会读到有关孩子的故事的。只有一些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中关注到了孩子,写到孩子们的痛苦和对他们爱的缺失。


到了19世纪中期,突然涌现出许多以孩子为主题的作品,如《雾都孤儿》、《简爱》、《呼啸山庄》、《大卫·科坡菲尔德》等。当然,《简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家第一次看到有小说家把孩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来写,而且许多还是孤儿。在小说《简爱》中,读者其实是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特别是成人的世界。


夏洛蒂塑造的简爱与众不同,她与奥斯汀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差别很大。简爱是个孤儿,童年时寄人篱下,身无分文,个子瘦小,相貌平平。《简爱》的电影和电视剧拍了那么多次,很多都把女主角都选的很漂亮,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导演一看就没有认真读过原著。


简爱后来去了罗伍德学校,离校后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我们还记得作者夏洛蒂的生平吧,作者曾当过家庭教师,结果常常受到歧视,遭受到雇主的白眼。要知道,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的经济状况很糟糕,连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富,许多中产阶级家中的女孩子都不得不外出打工,按以往传统的话,她们一般不用工作的。


小说中,牧师圣约翰的两个妹妹就是因为一笔遗产没到位而准备到外面找工作。当时英国,家庭教师的工作收入极低,和佣人一样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且她们的身份很尴尬,像佣人,又不是佣人,是老师,又得不到相应的地位和尊重,像半个妈,但又不是妈。因此,夏洛蒂塑造简爱这样一位女主人公是有其用意的,她一是想反传统,二是想让人们关注儿童,特别是孤儿以及家庭教师的生存状况。

既然开始我们说这是那个时代的教育小说,除了教育一个人如何成长和抉择,不可避免地就要谈到教育女孩子如何择偶的问题了。小说中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简爱与男人们发生了一系列的对抗。


她十岁时就和欺负她的,比她大四岁的舅妈的儿子约翰干了一架。而简爱遇到的男人往往身高马大,像一根根柱子。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男人大多硕大健壮,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缘故和海外扩张的需要,男人们必须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在他们面前,简爱显得非常渺小,这些男人们习惯对简爱发号施令,还经常向简爱发问,指使她做这做那。


简爱自认为自己是个“反叛的奴隶”,不会逆来顺受,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她常常以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些男人,令他们目瞪口呆、预想不到。所以我们读的也是一本充满各种专制男人的小说,其中有一位瘦小的女主角,男人们试图控制并主宰这位女主角, 她先是不断忍让,但在某个关键时刻, 她奋起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


小说中她和三位男人打过交道,每一次她都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以求保持自己人格独立。她顶撞舅妈里德太太之后,里德太太决定送她去罗伍德学校去学学规矩。


罗伍德学校的校长布罗克赫斯特是一个没有爱心,严酷的男人。简爱描写他:


我进去行了一个低低的屈膝礼,抬起来头竟看见了一根黑色的柱子!至少猛一看来是这样。那笔直、狭小裹着貂皮的东西直挺挺立在地毯上,那张凶神恶煞般的脸,像是雕刻成的假面,置于柱子顶端当作柱顶似的。


令人叫绝的是,当校长和简爱说坏孩子死后要下地狱时,简爱细想了一会,作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那我得保持健康,不要死掉。


这是典型的英国式的反讽。

这是简爱第一次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男人相遇,“我得保持健康,不要死掉。”清晰地传达了她的反叛精神。


在桑菲尔德府和罗切斯特打交道的过程中,你会又一次目睹简爱坚持原则,捍卫自己信仰的风采。尽管她爱罗切斯特,尽管罗切斯特苦苦哀求简爱留下来陪伴他,尽管罗切斯特许诺给她许多财富,但简爱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她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绝不做他的情妇。


圣约翰和简爱打交道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拿上帝来压她,用基督教的责任来逼简爱就范嫁给他,他和简爱大谈“谦恭是基督教徒的美德”, 腔调和那个校长一样,都是恐吓,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故事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我想说的就是,《简爱》是个跑到了时代前面的小说,因为它那时候就关注孤儿的命运,关注家庭女教师的命运。简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里,妇女仍然享受不到最基本的政治、教育、感情和物质的权利。


小说发生在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里,明显是限制简爱这样有志气,有才华的姑娘的时代,可是偏偏作者通过简爱的行为,发出了为女性伸张正义的强烈呼吁。这就是简爱为什么得到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的认可。


不知你是否已经急切的想好好认识一下简爱这个可爱的姑娘呢?为什么她长相不算好看,但遇到她的男人都喜欢她?别急,下一期我就和你一起来找找简爱性格里的可爱之处。


我是孙建,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玲珑看世界

    在青少年时代读过简爱的原著,但是只是追逐情节的发展和沉浸语言的描绘。看过《简爱》电影对简爱的影像就停留在画面的认识,简爱的心路历程影响着自己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判断。从喜马拉雅听《简爱》重新认识和升华了简爱的爱情和人生。太感谢讲述人的深刻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对名著重新的爱不释手。提出一个小意见,对背景音乐要注意选择上别影响讲述人的声音和听众情绪的理解。

    菊儿_98 回复 @olivia90: 音乐很好听,千万别去掉!

  • Chris2722

    老师,我有好奇两个问题哦。第一个,简爱不喜欢圣约翰是因为她不喜欢受宗教的束缚,可是小说作者夏洛蒂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愿意嫁给一个有宗教背景的丈夫呢? 第二个,刚刚听那个坏校长对小简爱说坏孩子死后要下地狱,简爱反讽说我得保持健康,不要死去,总感觉这样说简爱潜意识也默认自己是坏小孩了呢? 听完就很想问问题,老师辛苦啦

    大先生说 回复 @Chris2722: 大家可以互动哦~如果没有满意的回复,我们考虑请老师出山解答哦~

  • 大先生说

    #每日一评# “大名鼎鼎的《简·爱》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欢迎小伙伴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哦~

    王者_2042 回复 @大先生说: 小心心。

  • 芭蕉山雨

    The more lonely I am, the more I have no friends, and the more I have no support, the more I respect myself.

    好山好水_cp 回复 @芭蕉山雨: 海底小纵队海底小纵队海底小纵队海底小纵队海归考证字十丫一一

  • 听雨斋说

    大师的解读真的太精彩了!刷新了我对《简爱》的认知。不过和很多其它听友一样,我觉得背景音乐做得不够好。背景音乐的选择应该是切合当前讲述的内容主题的,而不是单纯把一堆好听的音乐堆砌在一起,望改进。

  • 糖笙TXT

    根据孙老师上节课讲的内容,夏洛蒂在完成简爱时,应该还没有遇到他牧师丈夫,书中与简爱共事的牧师又怎么会是按照他丈夫的写的呢?

    Hp22 回复 @糖笙TXT: 感觉老师讲这个书中的圣约翰形象是根据牧师丈夫写的,是要用来证明每个人,或者是当时时代里面的每个形象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也许并没有那么纠结时间线吧

  • 胖队儿妈咪爱读书

    简爱是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告诉人们,人生如旅途。第一人称的写法,代入感会很强,当你跟着主人公走进她的生活,会有穿越了的感觉,跟她一起开心,难过,做选择,最后会感慨她的一生,久久不能自拔。感觉也很像当代的励志自传类书籍,容易找到共鸣。孙老师分析的简爱的人生旅途,有个特别恰当的比喻,说就像现在神话剧中的男女主人公,要经过历劫才能重生。很形象,受教了。

  • 粟儿啃书

    虽然老师解说的很好,但是文化人士能不能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要轻易抨击他人?比如说拍过《简爱》的导演没好好看原著,把简爱选的很漂亮这样肤浅的论调,这样顿时拉低一个学者的身份。导演选角被限制的因素很多,资本和观众缘。更何况目前版本的各种简爱对比同期精致外表女演员已经是相貌平平了。

    北风守护我 回复 @粟儿啃书: 文化人士难道就一定要做好好先生?不合适就是不合适,实话实说罢了,我觉得你是否在读简爱这本书中体会到简爱真正的美就是率真的反抗精神,无时无刻与周围各种权衡妥协的人真是无聊透顶。

  • 1347476jmgc

    教授讲的很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