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2:张冲|国王和三个女儿的亲情与利益

《李尔王》2:张冲|国王和三个女儿的亲情与利益

00:00
17:1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复旦大学张冲。很高兴有机会与你分享我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的心得。今天,我们先聊聊莎士比亚和《李尔王》的故事,在以后的三期里,我们一起来深入到这部伟大悲剧的台词中,领会它的语言和情感魅力,并一起来看看,这部戏对当代、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观众和读者,会有哪些有意思的启发。



莎士比亚的名字,相信你并不陌生。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戏剧家,生于1564423日,于1616423日去世。他在五十多年的生涯中,共创作了至少38部戏剧。对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说他写了37部戏,但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莎学界已经反复考证,确定他至少还与另一位年轻戏剧家合作了一部戏,叫《两个高贵的亲戚》,国内也早已有了这部戏的散文和诗体的译本。


所以,现在国际上提到莎士比亚,都说他写了38部戏,也有不少人认为他可能还写了一部《爱德华三世》的历史剧,但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所有人认同。不管怎么说,现在还说莎士比亚写了37部戏,可能就有点“out”了。


说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可能就是《哈姆雷特》和那位号称“忧郁王子”的悲剧主人公,不过近一二十年来,神秘莫测、激荡人心的《李尔王》似乎引起了观众、读者和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兴趣,已被更多的人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悲剧了。


《李尔王》这部戏,是莎士比亚在16041605年间写的。也许你有所耳闻,莎士比亚从来就是一位“向前辈致敬”的高手,他的大部分戏剧,都是从当时现成的历史或传说故事中取材改编而来,有的甚至是把别的戏剧家不太成功的戏,拿来做一番增减改写,搬上舞台而大获成功。


说实话,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这恰好就是莎士比亚的高超所在。这一点,想必你也是能够认同的,况且,当时的英国,戏剧创作并没有进入版权的约束,戏剧家之间互通有无是常事,明里的合作,暗里的借用,都被人广泛接受,所以,当今的我们,恐怕是不可以把莎士比亚拿来为自己的各种有意无意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做辩护的。这是外话。


那《李尔王》是否也是莎士比亚这样合作来的呢?


《李尔王》其实也是一个借用的案例。早在莎士比亚创作《李尔王》之前,英国民间就流传着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老父亲将家财平分给三个女儿,两个大女儿对老父口是心非,得到财产后嫌弃老父,只有心直口快的小女儿,才真正爱着父亲。


当时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记叙了名为莱尔的英格兰国王与其三个女儿的故事,但不同的是,历史记载中,莱尔王最后在法国军队和嫁到法国去的小女儿的帮助下,战胜了忘恩负义天良灭绝的两个大女儿,重新登上王位。这一点,也成为莎士比亚之后的很多戏剧家改编《李尔王》的依据:他们实在无法承受李尔王和小女儿科迪莉亚的死去,一定要在最后关头反转悲情,添上一道抚慰人心的暖色。


你也许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悲剧会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老王散尽财产,却招致不孝女儿百般虐待。如果我们看舞台演出,这样的理解是基本正确的。


《李尔王》一开场,就是老王年迈,无法继续治理国事,打算退休,把土地分封给三个女儿,自己则在三个女儿那里轮流寄住,颐享天年。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条件,三位女儿得向老父表达爱意,老父则论爱封地。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争相告诉老父自己有多么爱他,可最得宠爱的三女儿科迪莉亚却怼了回去,说自己将来要嫁人生子的,必然要分一部分爱给丈夫孩子,所以,用她的话,“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老父大怒,剥夺了她的那部分土地,也不给一分嫁妆,让她随法兰西王子去了法国。


但是,令李尔王没有想到的情况发生了。大女儿不满意父亲带着一百卫士整天在她家里哄闹,提出要削减一半数量。老父勃然大怒,责骂大女儿没良心,没住到约定的日子,便愤然动身,前往二女儿家。他认定,二女儿一定不会像大女儿那样没有良心。


令他没有想到的情况再次发生。老父亲赶到那里,二女儿夫妇先是以“身体欠佳”为由,就是不开门,后来又说他们正准备出门,责怪老人破坏约定,不打招呼就上门,自己也来不及准备呀。老人一再坚持,并向他们诉说在大女儿家中的遭遇,并相信里根一定会比高纳里尔善良孝顺。


可他这一番又闹又骂的,换来的却是更令他愤然的结果:里根一边坚定地为姐姐的所作所为辩护,指责老父亲的行为太过任性,同时表示,如果他真要立马住过来,可以,把随从再减一半,甚至说,连那25人都不需要,一个都不需要。因为,“一个大家,难容二主”。


这一次,李尔王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内心的怨恨愤怒终于不可阻拦地爆发出来。他用最恶毒的言辞,呼天抢地地诅咒责骂两个女儿,不顾此时天空已乌云密布,暴雨将至,转身朝茫茫荒野踉跄而去。


白发苍苍、衣衫褴褛、身心俱疲、神志恍惚的李尔,在荒原上遭遇了劈头盖脸的暴风雨,然而,这一场暴雨,却浇醒了深藏在李尔内心的人的情怀。他第一次意识到,脱去华彩的王袍,除去绚丽的王冠,他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第一次目睹并亲身经历了平常人都在经历的苦难;他第一次为其他人的苦难感到痛心,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祈祷。就这样,在狂风暴雨肆虐的荒野上,李尔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转换,内心的暴烈和痛楚渐渐消退,他开始平静下来,要以百般的坚韧,承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打击。


李尔王悲惨境况的消息传到了嫁入法国的三女儿科迪莉亚耳朵里,使她万分焦虑与悲愤。她说服丈夫,率领法国军队攻入英格兰,发誓要让两位姐姐的倒行逆施付出代价,解救老父亲于危难之中。


科迪莉亚在荒野上发现了神志不清、心衰力竭的老父亲。不幸的是,法国军队被英军击败,科迪莉亚和李尔王也成了阶下囚。随后,邪恶的姐妹因争风吃醋相互残杀而死,同样邪恶的埃德蒙——嗯,这条线索我们下面再聊。


同样邪恶的埃德蒙也在决斗中受伤身亡,但在此之前,他已秘密下令绞死科迪莉亚。最后,满头白发悲伤欲绝的李尔抱着气若游丝的科迪莉亚,千呼万唤,无法唤回心爱的女儿,在连续五声痛不欲生的“回不来了”读呼唤中,李尔的生命也就此终结。


这就是你比较熟悉的《李尔王》的故事,但其实,这部戏还有一条副线,刚才说到的那个埃德蒙,就是副线上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要增加这条副线故事?


莎士比亚时常以主线副线的双线形式讲故事,这么做,极大地增加了情节的复杂性,也能通过两个故事、两组人物的映衬对照,更好地阐发剧情的主题,更生动地刻画剧中人物。《李尔王》的那条副线,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副线情节是父亲格罗斯特和他的两个儿子埃德加与埃德蒙之间发生的故事组成。格罗斯特是李尔王的臣下,大儿子埃德加是他的亲生儿子,而埃德蒙则是庶出,意思就是私生子。


由于当时的财产及爵位继承都以血亲长子为序,同样相貌英俊、思维敏捷的私生子埃德蒙便无法享有分享父亲财产与地位的权利,这使她暗暗怀恨,设下圈套。对父亲谎称埃德加要设计害死老爸,以便尽早独占财产。


父亲格罗斯特似乎有些偏爱私生子埃德蒙,挺随便地就相信了他的挑拨中伤,挺随便地就剥夺了亲生儿子埃德加的继承权,并把他逼出家门,埃德蒙如愿以偿。


可是埃德蒙并未就此停手,他随即串通李尔王的两个大女儿,向她们诬告自己的父亲格罗斯特谋反。结果,当格罗斯特前去指责她们的无耻行径时,她们把他绑在椅子上百般凌辱,还挖掉了他的眼珠,同样把他放逐荒野。


被逼四处逃亡的埃德加,给自己化名“可怜的汤姆”,在荒野上遇见双目失明的父亲后,给他安慰和帮助,甚至还设计满足了老人要轻生的念头,他将老人领到一处小坑洼边,谎称已站在了悬崖边上,让他跳下去,可格罗斯特只是一跤跌在了坑里。


当格罗斯特惊讶于自己的死而复生时,埃德加告诉他,那是天使在半空中接住了他,这说明上帝希望他继续活下去。这一善意的白色谎言,终于使万念俱灰的老人重新振作起来。


戏演到最后,什么都看不见的格罗斯特终于意识到埃德加才是真正爱着自己的儿子,而埃德加也加入了其他人与邪恶两姐妹和埃德蒙之间的斗争,最终铲除了那一股黑恶势力,为李尔王与科迪莉亚的悲剧保留了一丝暖色和希望。


就这样,我们在《李尔王》中看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李尔与他的三个女儿,另一条是格罗斯特与他的两个儿子。这两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织,扩大了《李尔王》的悲剧容量,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情怀。


说到这里,咱们再回头说说莎士比亚的“向前辈致敬”。


事实上,《李尔王》中莎士比亚拿来的部分,就只有李尔与三女儿那一条线索,而格罗斯特与两个儿子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来源。有人说,有可能是莎士比亚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另一位大诗人西德尼的一本标题为《阿卡迪亚》的诗文集,其中一段关于“国王不仁慈、儿子却笃孝”的故事,可能触发了莎士比亚的创作灵感,也未可知。


不过我倒是觉得,莎士比亚最成功的,并不是随手拿来,而是刻意改写,《李尔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莎士比亚在《李尔王》的创作中,不仅增加了一条副线,还增加了一个弄人(丑角),经常对李尔王的悲惨遭遇发表富有哲理的旁敲侧击,更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他改掉了各种来源故事里的喜剧结尾,改掉了那些体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所谓“诗的正义”的结尾,而用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来收场,让两位悲剧主人公死在了观众的面前。


要知道,按莎士比亚时代的舞台惯例,国王一类的人物,是不可以当众死去的,他们的死,多半要在后台完成,让剧中人物上来“通报”一下即可。莎士比亚把喜剧结尾改成了悲剧,还把国王之死展现在舞台上,就使这部戏跳出了单纯的道德劝诫,而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哲学和人性的意义。


好了,李尔王的剧情故事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其中的哲学和人性意义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看完故事情节后,细细品味《李尔王》的台词了。这,就是我们下一期要聊的内容。


今天到此为止。我是张冲,我在喜马拉雅等你。谢谢聆听。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53687136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名著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许是忙碌,也许是望而生畏,也许是功利性阅读所致…这个课太棒,有名家领着读,可以跟女儿一起听

  • 半藏森林1008

    没有钱连精神食粮都得不到

    1346680fsew 回复 @半藏森林1008: 丶丶;

  • 一任斜阳伴客愁

    高三学生打卡继续:去年这个时候读了李尔王,说实话就是瞎读,起初还好,可是后来到王出走荒原和两个奇葩对话时,我完全迷糊了,这简直是三个疯子!所没有往下读,今天我才了解了王最终死去的结局,通过老师讲评,我忽然意识到那些疯言疯语其实暗藏玄机,我想有时间我要重读李尔王了!还有莎翁改编这件事第一次知道哦,哈哈哈😄

  • 26DavidLI

    我和老公、孩子一起听,太美妙了!大师们讲的真好!没机会读复旦,还是有机会听复旦大学老师们的讲解。

  • 半藏森林1008

    免费就好了

    水心菠萝 回复 @半藏森林1008: 这是一个知识付费的时代!

  • 凌乱风中1

    不说 精心挑选出的世界名著 只 大师级的学者翻译家名师们的倾情演绎 就值得我们什么都不必考虑了

  • sherry的声音花园

    听梗概,其实觉得这应该是个很平常很普通的关于一个老父亲和三个女儿分家财的故事,只不过发生在皇室人物身上,但是莎士比亚就是能把普通的故事写的不普通,这也是他的能力所在,正如老师所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这恰好就是莎士比亚的高超所在。老师讲解的很有意思,让我听的很有代入感,棒

  • dandan777

    感谢张老师分享,非常喜欢

  • 15751688fdd

    我怎么感觉复旦大学的老师们声音都差不多

  • 1828588daeu

    他第一次意识到,脱去华彩的王袍,除去绚丽的王冠,他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第一次目睹并亲身经历了平常人都在经历的苦难;他第一次为其他人的苦难感到痛心,为他们担忧,为他们祈祷。就这样,在狂风暴雨肆虐的荒野上,李尔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转换,内心的暴烈和痛楚渐渐消退,他开始平静下来,要以百般的坚韧,承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