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人类高端理性逻辑是动物知性逻辑的延展

3.20 人类高端理性逻辑是动物知性逻辑的延展

00:00
22:00

我们下面我简单表述一下,知性形式逻辑进一步发展为理性逻辑的状态。大家听起来仍然会非常费劲。可你听起来非常费劲会把你导入云里雾里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哲学状态。那么高端逻辑,我们今天不讲逻辑学,因为逻辑学非常复杂,它甚至要借用非文字符号才能推导。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下罗素等等逻辑学家的书。那么我在这里现在只想就形式逻辑往上推演和发展所形成的理性逻辑高端状态的简单总结。我要说明一点,当人类进入哲科思维状态,也就是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之后乃至近代科学时代以后,真正的思想大家在研究真正复杂的问题系统的时候,是绝不可能运用辩证逻辑来处理问题。这个时候的信息量和复杂处理的状态,已经必须借助高端理性逻辑。理性逻辑的范畴很宽,从最基础的辩证逻辑,逐步发展到理想逻辑。


我先解释“理想逻辑”这个词,我先说明,当我在这儿讲逻辑的时候,都是指狭义逻辑,我们明天再展开对逻辑本身乃至广义逻辑含义的伸展和解释。那么理性逻辑的高端状态,我把它叫理想逻辑。请大家特别注意“理想”这个词。我们今天一说理想,就是指一个乌托邦式的愿望,我们把这个东西叫“理想”。可大家要注意“理想”这个词,中文的原概念,什么叫“理想”?纯粹推理之想叫“理想”。什么叫纯粹推理之想,请回顾我刚才的讲课。我说一只鸟,面对树、树干、树枝、树叶、树皮条纹和虫,它是面对实物产生判别求断。


当对象无限复多化,在实物上产生判别求断,判断过程已经无法进行。于是把成千上万的实物归类为简洁的缩略化了的概念,然后进行推理求断、判别求断,这叫“理性”。那么当理性逻辑展开的时候,感性要素也就是实物对象要素从概念中抽离,也就是概念中已经没有实物对象,这叫纯粹推理之想。请注意,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纯粹推理之想,比如数学,“三”指任何东西也不指任何东西,在实物对象上永远没有“三”,它只不过是一个纯粹的概念符号,它后面已经没有实物要素来支撑,然后在这个上面进行推演,叫纯粹推理之想,我们一般所说的思想和推理都是在直观要素的掺杂中表述的。


比如我们说“杯子”,这个世界上你是找不见“杯子”的,你只能找见一个瓷缸子,一个陶缸子,一个钢缸子,你给我找一个“杯”,你是永远找不见的。“杯子”是一个抽象,但是当你说“杯子”的时候,这个实物对象仍然在背后支撑,也就是这个概念,没有排除感性素材。尽管你说杯子的时候它已经抽象化了,它已经概念化了,但它没有把感性素材排除干净。所以它不是纯粹推理之想,它是掺杂感性要素之想。当你把抽象度提高,由于对象复多程度极高,你不得不在更高程度上推演,进行逻辑推演。


比如“生物”,请问有谁见过“生物”?你首先见过某一匹马,某一匹狼,某一只羊,某一棵树,然后你把它分别说这叫“动物”,这叫“植物”,这已经是抽象了。然后还不够,你再把它进一步抽象,说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叫“生物”,这又在“植物”和“动物”上抽象一层。这个时候你不断抽象,你的感性要素就逐步在概念中撒掉。当你把所有的概念抽象到最高度,感性要素完全支离,只做纯粹推理之想的时候,我们把它叫“理想”。我请大家听明白这一点,在纯粹推理之想上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叫“理想逻辑”。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做的一个理想逻辑实验,他在讲,当你以光速运行的时候,事物会呈现什么状态?时间和空间会呈现什么状态?你能够以光速运行吗?你是根本无法以光速运行的。他的整个科学理论模型,是在一个纯逻辑的推演中,纯理想的推演中进行的,这叫“理想实验”。我们把这种思维模型,叫理性逻辑的高端状态,我把它叫“理想逻辑”。我再重复一遍。纯粹推理之想叫“理想”。


那么我们下面就看撒掉了感性要素的纯粹推理之想,它在模型上对应形式逻辑的表达方式。第一叫简一律。什么意思呢?它对应的是知性逻辑的同一律。请记住我们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的感知,只是为了达成识辨依存反应。请记住牢牢记住这一点。我们的感知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求存是在复多对象的分化残化系列中达成的。因此你必须再把你的感知状态展开为一个识辨状态,也就是复多对象的识辨状态。当复多对象很少的时候,你可以直接感性和知性的对应。当复多对象太多的时候,你必须把它从实物状态变成软性概念状态,进行虚拟推导,这个过程叫理性过程。


那么既然我们的感知都只是识辨反应的求存过程,那么这样在理性对象极多的时候,同一律A等于A的识辨依存,就转化为简一律。所谓“简一律”就是把“A等于A”转化成“A系等于A里”。所谓“A系”就是达成A的这一个整系列,ABCDEFG这一个跟A相关的系列,我把它整顿成一个逻辑脉络,叫简一律。请注意听懂这一段的意思。对象在概念中都复多化,然后在复多概念中再把它整理成一个A叫简一律。我这样讲可能大家听起来还有点云里雾里。


那么我再比一个例子,比如我们人类使用“力”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今天工业时代,你做一个齿轮,做一个曲轴,做一个连杆,你都得用力。可是你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你如果把它不能整顿成一个点一个A系,这个“力”你就永远不知道是什么。所以人类使用力使用了几千年,人类在上万年前就已经使用投枪、标枪捕猎动物,就已经在运用力,膂力、臂力,可人类在牛顿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力”,直到牛顿最终把它整为一个方程,引力方程。大家知道引力方程是力引力等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做分子,两个物体距离的平方做分母,乘上引力常数,把整个力变成这样一个方程。“力”是什么得到终极回答,至少在牛顿那做到简一回答。万千力的状态,表达为“引力”。


或者我再比一个例子,力的动量,它把引力下面划分为三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这样表述: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它把万千力的样态,它的动量样态表达为一个最简单的方程,这叫把A系,也就是万千力的样态,表达为一个A力,这叫简一律。它相当于一只鸟,在万千树林的物象中只盯住一个虫子一样;它在万千物象的概念中,只盯住一个点,并拿这一个点能够统括万千物象的整顿。


这就是理性逻辑跨越知性逻辑处理更大信息量的A等于A的升级状态,叫简一律,表达为A系等于A力。我已经说得很完整了。


我们再看第二,叫排序律。请大家记住知性逻辑叫排中律,排中律在知性形式逻辑中表达为AB或不是B,也就是单位时间依存一个对象的这个判断反应发生动摇,于是必须在AB之间,在复多对象之间摇摆选择加以确认,这叫排中律。那么到理性逻辑的高端理想逻辑状态,它转化为AB,以及C,以及D,以及E,以及F等等,也就是它不再去做排中,而是去做排序。也就是它把A和所有非A之间的关系理清,使得A和非A之间的关系贯通,叫排序律。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都不恰当,请大家记住。当我以非逻辑的直观方式举例表述问题的时候,它都是不精确的。它仅仅是为了协助大家理解哲学抽象表述。


我下面举一个例子,我再说明它不精确。比如在达尔文建立他的生物进化论之前,生物学非常复杂,大家知道万物主要指生物,因为无机物只有几百万种,而在分子形态上只有几百万种。但是在生物界,包括灭绝的生物竟达上百亿种。因此此前人类最伟大、知识最渊博、学问最复杂的是生物分类学。像林奈、居维叶这些人,即使把亿万种生物简化归类,界、门、纲、目、科、属、种,总要上百亿种,然后往上归上面有科,科就会减少,把多科再归并,属就会减少。那么这样一直归最后归到门,动物门,比如各种物种再往上归叫界,比如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越归越少。但即便如此,用这七个层级归类,对象仍然是无数之多。而到达尔文他怎么处理?他用自然选择这一个原理,把所有生物排序为一个进化层级,于是万物的呈现形成在一个排序系列上的清楚链条。我这个举例并不准确,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从排中律升华到纯理性的排序律的一个可能模型状态,这叫排序律。


第三,叫消矛盾律。它对应的是矛盾律。知性逻辑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是A不是非A,也就是再度对动摇了的A等于A加以确认,一定要搞清楚,决不能让非A混淆其中,这叫矛盾律。那么到了高端理想逻辑,它表达为消矛盾律,而不是把所有A以外的东西排除。所以它在逻辑上表达为A只为A正在于它源自非A或导致非A,这叫消矛盾律。请大家想想,我前面讲达尔文,他讲生物是从一个点导出另一个点,或者还原为一个点。比如万物所有的生物都是从单细胞生物演化而来的,比如脊椎爬行动物往前往原始方向可以归类为水生脊索动物,往后可以归类为两栖爬行动物。这种在A之所以为A正在于它源自非A或导致非A的状态上,消除A和非A之间的断裂和矛盾,这叫理想逻辑高端的消矛盾律。


第四,叫追本溯源律。它对应的是充足理由律。因为我前面讲过,所谓充足理由律,实际上不免导入多因素分析状态,而多因素分析状态会带来思维混乱。那么因此在高端理想逻辑上,它必须追本溯源到一个终极点上。所以充足理由律最终表达为追本溯源律的终极追索。我讲到这,大家应该立即联想,它达成的是什么结果?回归简一律,也就是追本溯源律是在最终整理多要素对象的时候,从概念上复归第一律最重要的那个律,简一律相当于知性逻辑A等于A的确认非动摇状态。只不过一个是在实物上确认,一个是在概念大信息量上整理确认。


听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不管你听懂多少,你至少应该明白人类高端理性逻辑,是动物知性逻辑的顺势延展,而不是辩证逻辑的反向过渡。辩证逻辑表达为A和非A之间互相转化,而实际上人类的逻辑进展是在知性逻辑、理性逻辑、理想逻辑这一脉上不断纵深和顺延发展。它的内涵实质上是处理信息量,或者叫处理信息增量的差别,这就是理想逻辑状态。请注意我在这里想纠正一点什么,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表述中,他说形式逻辑是静止地看待问题,辩证逻辑才是动态地看待问题,这个表述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是形式逻辑,或者是形式逻辑顺延的理性逻辑,它虽然要确定A等于A,但它绝不是说A永远不变,它恰恰是在理性逻辑的顺延中处理A等于A,这个A的变量的逻辑关系。


这就好比我们说细胞,你要想研究细胞,你必须让细胞表达为一个静态模型,你才能研究,可它绝不排斥细胞是可以变化的。从原核细胞变化为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变化为多细胞,你如果不在静态上把它琢磨清楚,你说的动态就是一个混沌模型,你静态上把它琢磨清楚,它的动量和动因才能够进入精确分析。所以静态思维和静态形式逻辑概念的严格追究,绝不表达否认对象的动态思索。把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表述为一个是静态,一个是动态的这种说法,在动物知性逻辑状态也许成立,但是在人类的形式逻辑理性化的整理和形式逻辑延续化的理想逻辑形态中,静态研究问题是动态变量引申的基础。我希望大家听懂我这段话,从而明白辩证法过去的那种狭隘的对形式逻辑的批评是不成立的。


那么我把课讲到这儿,我们今天至少大家可以感觉到哲学思维,它的基础运行状态、它的追究方式,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我们得理解,西方哲学是从这样一个最基础的思境开端,从一个逻辑游戏开端,逐步导出人类思维模型的精致化分解,然后把这个思维模型不断雕琢,在这个抽象化的纯思维模型中,也就是跟务实和经验乃至实用没有任何关联,在这个纯思维模型中不断输入更大信息量,从而进行精密逻辑整顿。这个过程构成人类思想能力的潜质调动,这个潜质调动,一方面表达为哲学思维脉络和逻辑学的研究,一方面表达为对象和对象后面东西的追究,以及精密逻辑模型的建构,最终实现哲科思维在科学时代的分科化展现,由此形成哲科思维体系。如果你把我最后这一段总结大致听出三分味道。你算没有白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nikko224

    我们的感知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求存是在复多对象的分化残化系列中达成的。因此你必须再把你的感知状态展开为一个识辨状态,也就是复多对象的识辨状态。当复多对象很少的时候,你可以直接感性和知性的对应。当复多对象太多的时候,你必须把它从实物状态变成软性概念状态,进行虚拟推导,这个过程叫理性过程。

    13971711csi 回复 @nikko224: 初看可以;细看觉得 把对求存放在第一位,经过演变分化,回归同一率;最后又回归求存实用化的理想模型?也算得求存逻辑

  • 柏拉图个啥啊

    我每次都拿这集用来催眠,特别香

    我不癫谁癫 回复 @柏拉图个啥啊: 对头,五分钟睡着

  • 米芯_8m

    我把朋友的老婆献给老师!

    退思_pg 回复 @米芯_8m: 简一律:你老婆在谁手里? 排序律:不止在一个人手里 消矛盾律:无所谓 追本溯源律:肯定不在你手里

  • Jkirk

    到这几章,那几个杠精不见了

    1819551kcbr 回复 @Jkirk: 听不懂了,没法杠了,索性退出了。

  • 武晓_ne

    万物演化,由一到多,信息量必然增加。大脑作为信息处理器官,其思维模型(也可以称作运行机制)也必然遵循这一客观。从知性逻辑到理性逻辑,再到理想逻辑的过程,即是这一适应演变的体现。世界信息纷杂、多样不可数计,大脑作为一个需要能量支撑的有机体,显然无法处理几近无限的信息(按照递弱代偿原理,人类处于演化的末端,需要依存的对象最大,要处理的信息量也最大)。将具体事物从抽象出来形成推理模型,从而批量处理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知性逻辑与理想逻辑,就如同手工打造一台汽车与设计生产线来生产汽车一样。前者是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后者是一个批处理解决方案。

    惠风和畅_ro 回复 @武晓_ne: 您这总结精僻,光听课不够,看评论还可以深化理解

  • 起个昵称脑壳疼

    王老师您老说这门课离真正的哲学还很远,那您就再开门可以系统讲哲学课的课吧,带视频的,把推倒过程都加上,不听您讲课会得抑郁症的,会危害社会的

    海中类人猿 回复 @起个昵称脑壳疼: 我往往听了睡不着啊,看,听到半夜,现在又爬起来了

  • 13707023vyw

    听了三遍,明显不是熟能生巧能解决的问题,希望往后听能有:嚯!是这个意思。的顿悟

    瀞企业管理培训 回复 @13707023vyw: 我的体会是不要着急达到什么目的的状态才能听懂。也就是你不计较时间不计较结果地专心听就听懂了

  • 萝卜特弹

    动摇了根基,看来我的世界观得重构了,谢谢王老师!马克思哲学得更新了。

  • 阿拉丁_qv

    可以大致听懂,老师很给力

  • 海中类人猿

    按照递弱代偿原理,瑜伽打坐是对的,让心率慢下来,可以长寿。好比学百年老龟一样,越慢越养身。而且在印度宗教产生前,打坐冥想就有了,具有原始稳定性。非健身非宗教意义上的瑜伽是归为印度哲学体系的。现代科学证明,打坐的时候,部分脑是类停止工作的,所以你的感知系统体验会不一样,这是不是证明类似仿原始弱化反而好呢?不过倒是又是一例证明哲学是科学的前瞻性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