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科学前瞻:从古希腊人到量子力学

3.15 科学前瞻:从古希腊人到量子力学

00:00
22:03

狭义哲学的第三大特点叫科学前瞻。我前面讲课,大家应该已经听出来,哲学必然引出科学,因为所谓“科学”就是哲学思想模型的大信息量分科处理状态。比如我们今天讲数学几何学,这些东西当年都是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这一批哲学家缔造的。他们当初绝不是为了缔造科学应用工具,他们是试图寻求这个世界存在的终极因,所以它们是纯粹的哲学产物,尽管它们是我们今天整个科学工具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再比如原子论,它是当年古希腊哲人质料论追究的一个终极结论,它是纯逻辑推演的产物。


那么到19世纪卢瑟福才把它做成星系模型。中间一个原子核,周边有电子围绕着它在时空中运转。大家要知道,我们今天的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所探讨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2500年前原子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问题。迄今物理学前沿还没有探讨完毕。我们今天的粒子物理学探讨的问题仍然是原子论当年提出的问题,这叫科学前瞻,这是哲学的一个重大特点。这是我反复讲哲学和科学是一回事的原因。那么大家知道罗素在晚年写过一本小册子,书名叫《哲学问题》,他曾经专门探讨哲学和科学既然完全是一路产物,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罗素把它表达为“所谓哲学,就是对科学问题的前瞻性非确定性讨论。”这句话请大家回想原子论,也就是在人类距离真正精确的研究原子问题之前2000多年,哲学家在纯逻辑上就已经推导出,世界万物是由一种或若干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在当时它不可能具备非常严谨的原子模型,也无法进行确定性数理处理,这种提前对问题加以讨论,却不能达成精确而确定的讨论结果的状态,叫科学前瞻,叫哲学。哲学问题,是科学问题的提前探讨,是信息量不足情况下的预讨论准备,因此它带有科学问题的前导和引领作用构成科学后继展开的前驱角色。


请大家听懂我在这里讲什么。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读我的书,说我的《物演通论》看起来像是一本科学书,而不是哲学书。他为什么这样讨论错了?是因为他不理解哲学和科学是一回事。哲学是对科学上还不能精确讨论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在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预先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的前导性思维方式。我讨论的递弱代偿原理,今天就属于这个状态。比如我现在带不进去参数做精确计算,因此它是哲学,尽管在样态上看,它的讨论方式很接近于科学,而且科学迄今解释不了精神是什么,因为精神进不了实验室。社会是什么,因为社会进不了实验室。因此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仍然只能在哲学层面上以哲学思想模型的方式探讨。这就是我的书《自然哲学论》三卷第一卷中,你看起来它更像科学,而全书实际上是哲学前导性探究的原因,关键在于你必须理解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我在这里顺便说一点,为什么国内搞哲学的人大多是“哲学家学家”,或者如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所说,他只是哲学工作者,而不是哲学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哲科不分家,哲学和科学是一回事。由于中国近代教育文科文史哲这一块和数理化这一块是分开的,理科和文科是两路教育,这就使得搞哲学研究的人绝大多数对自然科学是陌生的,于是他在哲学上就无法纵深,因为哲学和科学从来是不分家的。要知道古希腊时代所有的哲学家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博物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比如欧几里得是几何学家,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家。而到近代古典哲学,所有重要的哲学家全都是当年自然科学的大家。比如笛卡尔是数学家、生理学家、机械论者,比如康德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的提出者,在他进行哲学研究之前,教了近乎2040门以上自然科学课程。


比如黑格尔对化学十分熟悉,比如罗素,他的数学知识好到这样的程度,他在15岁的时候曾经企图自杀,他看着夕阳西下血样的残阳,他最后没有自杀的原因,他自己说,是因为数学实在太美好了,所以他没有自杀。我在这里讲什么?我在告诉大家,西方真正的哲学大家一定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家,或者至少对自然科学非常熟悉和精深。这就是国内文理分家以后使得中国哲学研究停滞的原因或者难以发展的原因。


我们下面再讨论一个问题,由于我们国内的哲学素养很差,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哲科不分的胡搅蛮缠。表面上看它借助了最新的科学,比如我们最近见到网络上流传着大量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心态,其中包括某些科学家,本人就是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学者都在乱说一气。比如量子力学中出现量子纠缠,于是有人说佛学因此成立,甚至有人做了这样的哲学性的假定,说我们头脑中有一堆量子,我们所说的外部世界实际上是这个量子纠缠的产物。这些说法为什么大成问题?是因为他对哲科思维的精密逻辑缺乏理解。我举个例子,我建议大家读一下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写的一个小册子,曾经是他的一个演讲材料整理出来的书。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自然与希腊人》。他在这里面探讨一个问题,他说量子纠缠问题首先表达为一系列哲科思维上需要纵深的疑点。比如量子纠缠,也就是跨距超距发现相同的两个量子总是同时运动,这种超距作用力,薛定谔把它表达为两个问题尚待追究。第一、空间是否连续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感觉到的空间是连续的,可是空间有可能是不连续的。所谓跨超距量子纠缠是空间不连续的一种奇怪表现。他说要不然还有一个思路你得追究,什么叫整体性和个体性?就是两个或者多个量子,它们在超距发生纠缠和运动的时候,你把它们视为两个或多个个体,这个看法在概念上是错的。它们有可能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关于人类整体和个体的观念需要重新修正和考究。大家注意薛定谔的表述方式,他不是瞬间根据一个细小的科学进展立即对哲学系统加以颠覆,而是对科学研究的这个问题的纵深点再行讨论,这是非常慎重的态度。大家要知道,在西方哲学史上和西方科学史上出现过诸多对新发现的自然科学现象立即加以胡乱涂解而带出来的笑话。


比如在十七十八世纪,曾经有西方哲人根据对人体和生物体生理学的研究,立即做出社会学只不过是生理内在结构匹配关系的社会学学说,后来被证明完全是笑谈。因此我想说明一点,对于量子力学的最新进展立即作哲学性的颠覆性假设。可以,但你千万记住,假设后面需要精密逻辑证明,如果证明不能展开,你就一定要探讨你所说的根据本身是否还需要深究。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量子力学谈能量,所谓量子就是最小的能量包,也就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可迄今物理学包括量子力学在内,说不清能量是什么。要知道人类在过去说不清物质是什么。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解决时空相对关系以后,它的相继逻辑推导导出能量和物质是一回事,这就是著名的质能方程,也就是E等于mc平方,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它第一次确立了物质就是能量这两者是一回事。人类第一次知道了物质在科学上的终极表述,可是留下一个问题,什么叫能量?这个问题迄今即使在相对论,即使在量子力学仍然没有做最后的回答。


那么在一个科学系统的问题没有得到终极论证以前,你急切地拿它做哲学论证,显然你的证明系统无法达成。所以我要特别告诉大家,哲科虽然不分家,哲科虽然是一个系统,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前瞻性关系和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你必须做精密逻辑证明而不能随便给出结论。那么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为什么做哲学研究的人一定要有科学素质?是因为科学提供最有效的新信息,请大家听懂我这句话。我们今天是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可信息绝不是知识,信息必须在精密逻辑的整顿之下,才构成知识。


信息是客观的,知识是主观的。只有经过主观的广义逻辑精密整顿,信息才转化成知识。由于科学是哲科精密逻辑的伸展产物,因此它提供最有效的新信息增量,从而成为一切新哲学思想得以发生的基础。这就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我再表述一遍,哲学是科学之前瞻,科学是哲学问题的精确化和确定化临时表达。


那么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我见到国内有学者自认为对科学非常熟悉的学者对哲学大加贬低,说哲学死亡了,说哲学讨论的问题都是伪问题,甚至说哲学讨论的问题都是胡搅蛮缠。这种表述是对哲学和科学的根本内在要素不熟悉的表达。要记住,科学是由哲学引导而发生的,科学本身内涵的是哲学精神,哲学是科学的前导和前瞻性信息量不足情况下的提前讨论。因此,哲学和科学是一家。今天许多只了解科学而对哲学毫无了解的人才会说哲学全都是胡搅蛮缠。要知道,哲学一定比科学长命,要知道科学全都是错的。这句话什么意思?我们明天下午再讲。


那么哲学导出科学,哲学引领科学。尽管科学是对哲学前瞻性问题的精确化表述,但它并不是终极表述。它将在新的哲学前瞻性探求中往前发展,而且科学一定是最短命的东西。因为越高级的东西一定是越飘摇的东西,越低级的东西越原始的东西才一定是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当科学消亡那一天,哲学还在,就像哲学处在动荡时期,神学今天还统治着人类80%以上是一样的。这里面任何学术都不是真理,它只不过是一脉思绪大信息量整顿模型的一个变化方式和变化进程。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后再来谈。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再在这里事先做一个强调,科学绝不是真理,这是西方所有科学家都非常清楚的问题。我前面举过爱因斯坦的例子,我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还是那个量子力学的创建者之一的薛定谔。薛定谔在一篇文章也是一个讲演集中,题目叫《科学与人文主义》中,他探讨了一个问题,他说科学一定是有偏差的,这个偏差直到量子力学的时候才开始发现和呈现。就是科学家把自己外置于世界系统成为一个外置而孤悬的观察者。


要知道人是世界客体系统的一个组份,人观察万物一定会干扰万物,而且你观察万物是借用你自己有规定性的属性施加于外物的偶合产物,你根本不能超脱外物,你也根本不可能孤悬在外面观察外物,但实际科学却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孤悬状态下观察外物的,因此它的结论是一定会出偏差的。那么过去由于科学只研究宏观问题这个偏差可能显现不出来。到量子力学,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原理,就是观察者本身一定会对观察对象产生扰动。大家想从哲学角度上,我前面讲过按反思的角度,你的感知本身是有规定性的,你怎么可能客观地、孤悬地、外置地考察对象?


因此请记住一切学术包括一切科学,都只是对象的主观模型,而不是客观对象的真实描述。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一点。那么我对哲学的基本状态做了三点表述,我在这里在做一次重复性的结论性表述。第一追究终极,不在表浅的多因素层面探讨问题,而是不断纵深其终极因并且在逻辑展开的方式上不断逼近逻辑基点,形成公理逻辑论证。第二,广义逻辑反思,用思想反过来拷问思想,拷问感知,从而使得我们知道我们的一切感知本身是一个主观扰动模型,这是哲学远远高于科学的一个深在演量。第三,科学前瞻,它是科学要素和科学问题在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提前探讨。因此它具有引领科学诞生和引领科学发展的先驱作用。我们把这个思想系统总称为哲科思维模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60492wdmg

    这个语音是王东岳先生在2018年冬天,用了6个周六日,12天的时间,现场讲给三四百人听的。一次讲4个小时,没有稿子,不是照着念的,完全是从脑子里说出来的。看了视频的人,都会惊讶至极,这辈子您也不会见到这样讲课的第二个人。谁会无缘无故的被称作“先生”呢?

    人性与兽性 回复 @1360492wdmg: 看着笔记本电脑讲的,不过讲的很好很好。

  • jennifer_v6

    产假期间听王老师的课,我们家娃的早教是不是最前沿的。

    x3i90hh84t2j44aolkwf 回复 @jennifer_v6: 民族希望

  • 暖暖的阳光小屋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巴拉巴拉圭

    这一集终于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为什么国内哲学家对于王老师的思想或沉默,或攻击

    听友384580738 回复 @巴拉巴拉圭: 国内的都是哲学学家

  • kh5kun6eif31l2dzs8qz

    是否可以这样表达,哲学是一个头脑实验室,他可以无中生有,广博无边,无始无终,是人类企图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Planet_Mao 回复 @kh5kun6eif31l2dzs8qz: 是的,但是必须进行精密逻辑证明。否则就是空谈谬论。

  • 阿鱼xiyu

    课程先听一遍,然后再听,继续听,也许某一天能明白一点点🕐反正听课不妨碍我做家务,工作。。学多少就看造化了

    圣因凡果 回复 @阿鱼xiyu: 不得了,家庭主妇都开始学这个了😂

  • 木木_易art

    卓客没有说哲学是胡搅蛮缠吧😄

    kitt77 回复 @木木_易art: 可能卓克并不知道正真的哲学。可能他认为:哲学是诡辩,是佛法,是心理鸡汤,是思辨,然而并不知道思辨也是理性的。

  • 老徐有话要说

    哲学的3个特点:追究终极因,反思,科学前瞻

  • LYS_4n

    有两个问题。1. 请问有没有一个个案,科学问题没在此前哲学涉及、讨论过?还是说可以证明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2. 哲学不是“胡搅蛮缠”,但是如何判别一个命题(说法、表述)是哲学的而非胡搅蛮缠的呢?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知道一个自称是谈哲学的人不是在胡搅蛮缠呢?就像您提到的,“大家要知道,在西方哲学史上和西方科学史上出现过诸多对新发现的自然科学现象立即加以胡乱涂解而带出来的笑话”。我们怎么把这种“胡乱涂解”和哲学区分开来呢?

    综合训练一李教头 回复 @LYS_4n: 提出假设然后用精密逻辑证明

  • 眼花勤听书

    先生,不要什么都懂的样子,这样容易让人笑话!

    风野2022 回复 @眼花勤听书: 王东岳已经是当世最有学问的人了,试问谁有资格嘲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