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坚强者恒灭,柔弱者长存

2.7 坚强者恒灭,柔弱者长存

00:00
15:47

我们下面看看第40章全文。《道德经》第40章全文只有21个字。我把全文给大家念一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第四十章全文。


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道论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物极必反的意思。它表达的是一个典型的辩证逻辑。


很多人读《老子》,认为这是《老子》的核心,读《老子》就是去读辩证法。可是我说,你如果读《老子》时只读出辩证法,我可以肯定,《老子》你根本没有读懂,你根本搞不清老子想干什么。


首先大家要明白,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绝不是人类理性逻辑的高端,它们反而是人类理性逻辑的最初级阶段。从逻辑学上,其实辩证逻辑是人类理性思辨逻辑的最原始层面。关于辩证法和辩证逻辑,我们将来在下一节西方哲学课里再谈。


我在这里只简单举一个例子。从历史上看,人类刚一展开思绪,最原始、最低级阶段使用的思维方式就是辩证观。比如:易经最初只有两爻,它是比甲骨文还要早上千年的一个非文字符号系统。阳爻代表男性,阴爻代表女性。它一开始就是一个辩证关系。远古时代的思想者所用的思想方法都是辩证法,比如老子,比如孔子讲中庸辩证逻辑,古希腊照样。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基本上都是辩证逻辑的使用者,比如巴门尼德提出存在与非存在,比如赫拉克利特提出明确的辨证论。直到柏拉图还在用辨证观念。


我读一下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所有问题,都是辩证观念,直到古希腊最后一位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的,并且建立人类第一门逻辑学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辩证逻辑表达的是思维混乱,于是他专门研究人类的逻辑思维,发现人类逻辑思维总是在三个格上运行,而把这三个格再仔细研究,它可以分出48种前提组合。然后亚里士多德针对这48种前提组合,逐项考察,发现其中34项是无效组合,14项是有效组合,然后再进行一点一点的剥离和论证,由此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门逻辑学,叫形式逻辑。


我一讲到这儿,熟悉国内哲学界说法的人就马上听出来:形式逻辑在黑格尔看来恰恰就是辩证逻辑的反动。可见亚里士多德整顿逻辑学,恰恰是对原始混沌模糊表述的辩证逻辑的纠正和条理清晰化。


所以你如果读《老子》只读出辩证法,你确实水准太低,这里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辩证法只不过是老子使用的一个思想工具。大家要注意,你在一个时代使用怎样的思想方法,这个东西不由你选择。所以把思想上的这种东西叫方法论,我认为是很成问题。因为你的思维方式怎样运行,并不是你选择的结果,而是你面对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自然规定影响你的逻辑思脉调动,你是不可能去选择的。在人类原始信息量较低的时候,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使用的自觉不自觉的都是辩证逻辑。因为没有选择。


老子使用辩证法,只不过是一个思想工具,大家注意工具是什么含义?这就好比你要过河,你必须搭桥。你如果在这个河上建桥,那就证明和不是你的目的地,否则你还给河上建桥做什么?那么老子使用辩证法只是他的一个思想工具,或者是他思想所要达成的那个目的地的桥,那他当然就不是老子思想的终极标的。因此你读《老子》,如果只读辩证法,我说你读到迷地里去了,那么辩证法包含着物极必反的含义,或者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叫A-B二点可以互相转化,那它也就暗含着一层意思,我们人类有退路可走,我们可以返回去。


因此辩证逻辑及其辩证逻辑表述的最早这句话,引出中国很著名、很常用的一个词汇,叫“反动”。“反动”这个词就是从这句话里引申出来的。而它表述的就是辩证逻辑必然带出的物极必反的指向。由于老子使用的是辩证逻辑,所以最后老子的学说十分反动。我们往后再再看,大家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那么在我看来,老子中心道论、中心章节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却非常值得探讨和追究。绝大多数学者甚至可以说从两汉以来,迄今为止的所有学者,都把它解释为或注释为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这当然也是老子的原话,但是这句话另有深意,一般人停留在这个字面意义上解释,弱者道之用是以柔克刚,也颇有依据。


因为古代文献上记录过一个典故,说老子年轻的时候曾经拜一个叫常枞——也有说这个字叫常从的人为师。他的老师常从年迈将死之时,老子前去看望老师,常枞张开口,让老子看,说你看我的牙还在不在?老子说不在了。常枞又问,说,那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老子说在。常枞问什么含义?老子说,坚强者恒灭,而柔弱者长存,这就是“以柔克刚”这个典故的来源。


大多数人都在这个方式上解读,但是我觉得这个解读不足。因为我前面讲,老子有一个演化论的纵深目光,如果有这个目光,那么老子“弱者道之用”就应该是在这个通道上表达道的运行方式,而不是一个静态表达,它一定是一个动态表达。它如果是在一个动态轴向上表达“弱者道之用”,它又有天乃道,道乃久……对恒久性稳定性演化过程的变异性有所察知。那么它所说的“道”——弱者道之用——我们就不能排除,甚至很有可能是表达着这样一个意蕴,叫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


我再重复一遍。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于是关于老子道论中心含义表述,关于“弱者道之用”这句话,就出现了两派意见。绝大多数几乎所有其他学者的表述,都把它表述为道的弱态作用形式,而我把它表达为道的弱化演动相度。


我们看看,老子在演化论的这个纵轴上探讨“弱”这个问题,它都有哪些表述?老子讲“天长地久”,道教后来引出“长生久视”。老子又接在它的原文中有一段话,它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他说物如果发育得太快,它就会很快老化。他说这事“不道”,他说这是脱离了道,不道早已。你跟道的运行方式不贴合,你就会很快玩完。显然他在道论里含有一种追求稳定的眼光。


他又问道:“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也就是说,最原始的派生物——天地尚且不能永恒,人又何其之弱。他在这里比较了天地和人存在状态的强弱态势,他显然有这一路眼光。他甚至直接表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这里的至柔就是最软弱者,最弱化者是谁?一望而知是人。他说:人能够驰骋于天下之至坚,也就是比人坚强得多的万物却被人驾驭。显然这个眼光里包含了对弱化现象发生疑问和比较的一个眼光,并且他发现存在稳定度递失的弱存者,比如人却具有了驾驭存在稳定性极高物象的能力。


他提出这样奇怪的比较和讨论,表明他对物质演化这个方向上有过一个强弱比较的猜想,这在他的字里行间都有表达。只不过自两汉以来,所有解读老子文本的学者,从来没有这样讨论过问题。因为当年信息量不足,而我们今天站在这个时代,回望老子这句话,却会发现老子是对这个问题最早有所猜想的一个思想者。


老子对道论的中心含义,只引申出两个字:柔弱。柔弱是老子道论的总结。请注意,他什么都不总结,居然总结“柔弱”二字。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大多数人把它理解为:行为方式要柔弱,可老子在讲天之道,而行为方式要柔弱这个话题在天之道上的表述,跟老子说“天乃道,道乃久”似乎颇为不合。柔弱这两个字在《老子》五千字文本中竟然出现11次之多,可见他是老子对道论的基本总结。


它有很多表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他用种种方式,包括借助于水、包括借助于人的方式,不断论证柔弱这个问题。包括我刚才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是拿人来形容人和物的关系、弱者和强者的关系。所以大家只记住道论的核心,最后归结在“柔弱”两个字上。


我现在做一个小结,道卷的中心含义是讲宇宙观与世界观,或者说是讲宇宙观与自然观。它的中心章节是道德经第40章,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弱者道之用”,其含义是:弱化现象是“道”的实现方式。它归结下来的重点是两个字,柔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5958hkrg

    老师您好! 是否可这样理解,万事万物在它形成之初能量是强劲饱满的(不仅指力量,还指势能,比如可改变的能力等,比如婴幼儿之对于中老年,创业期企业之对于臃肿停滞的中老年企业)。从出生或降落的那一天开始,就是物质不断被弱化、分解、分化、消散的过程,直至于消灭,这几乎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而想保有稳定性、存在性,最好的、最贴近于道的方法是,是不一根筋——“反者道之动”,懂得转身和回头;是处于谦卑、低下、和柔弱,不对抗,不对抗自然就少消耗,凭此与道贴近。这些只是我肤浅的理解,祈祷在后面的讲座中,老师有更清晰的阐述。感恩!

    秋月春风_pk 回复 @1335958hkrg: 稳定和变化是相对而论,不能为了稳定而稳定,变化才是永久,对抗是为了改变变化,或推缓变化,所以,能量使用要适应潮流,不可逆势,就可以拨千斤若轻

  • 1859697svdx

    演进是必然的,从王先生的递弱代偿演进理论看,自然界从诞生之初到现在都是在递弱代偿演进中的,都是道法所为的,好像自由意志是不能左右的,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能被人类主动选择吗,人类本性是否就是有“机心”的,是天性使然,人类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抵御不了那个诱惑,就像希腊神话里的厄庇墨透斯经不起诱惑,不听普罗米修斯的劝告,执意要娶潘多拉,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清风侠_5t 回复 @1859697svdx: 人类社会发展与每个人的生命周期一样,都是一张单程票,不可逆!

  • 此事楞严常露布

    柔弱至胜,这个太正确了,我家喵就是这样,每天赖在地上卖萌打滚,各种求抱抱要饼饼,结果,征服了能干的我们全家,每个人都早出晚归为它的幸福生活打工。。。。。

    听友257001803 回复 @此事楞严常露布: 哈哈哈😂

  • 戒射半年未曾破

    每集15分钟就很好,长了消化不了呀……

  • 兆龙nice

    这种知识类的课程去掉开头的部分吧,直接进去老师内容多好。每次连贯起来听的入神的时候,总被开头几秒钟的突兀的声音打断,感觉很不爽。听其他老师的课也有这个问题。

    凤图环保l谢爱珍 回复 @兆龙nice: 可以设置跳过头尾

  • 1572261afry

    我觉得,‘’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这里的至柔就是指“水”的。把至柔解指为“人”不合老子本意,也有违自然物性。

    1572261afry 回复 @海纳百川_h6v: 物质是稳定的自然存在,在没有外在作用时,物质是永远稳定不变的。而生物是必须由能量维持的物质组合体,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组合性存在。而且一旦失去维持能量,生物就分解为物质而不再存在。所以生命之长短仅是指生物体或长或短的暂时性存在过程,对于物质本就无生命可言。

  • 海中类人猿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期逻辑思维老罗讲了一本书好像是人类简史又好像是金枝(可能都不是,反正是西方学者写的有关人类学之类的书),大致说为什么当年陆地上恐龙、长毛象等等许多物种都比人类有更强壮的体魄,更强大的适应能力,当时人类毛发不如它们茂盛,皮又不如它们丰厚,如此弱小,为什么如今是人类统治地球,而当初许多强大的种种物种反而都灭绝了呢?原因是我们人类会“胡扯”——说谎,造概念,理念、主义种种。比如“看,那里有仙女,好,我们一起去找寻吧!”——于是结盟,团体随之形成。。。大凡种种。一言以蔽之结束今晚听课学习——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音稀稀声,递弱代偿。

    flowerking007 回复 @海中类人猿: 人类简史,我觉得可以读下,但绝无王老师的来得深刻透彻

  • 1536128nhjj

    几千年的历史论证,让我们懂 得了一个道理:只有遵循自 然规律的人伦;才是永生的。

    简约Wu 回复 @1536128nhjj: 还懂得,不可能的

  • 三人行小斋

    每一个章节、每一段句子都非常严谨周密,听到细节精于雕琢,或许一时疏忽可能忘却了大的方向和主题。

  • 蒙蒙雨_tf

    现在感觉之前有人将老子书解读为人的修养,讲人的社会处事与人共处智慧,有些肤浅。王老的宏大尺度与老子时代生存脉络的解读,感觉思想深度之高,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