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道德经》里的文字,很多可能不是老子写的

2.3 《道德经》里的文字,很多可能不是老子写的

00:00
13:10

我们再看老子的史籍,由于老子家系世代做周王朝史官,因此随王朝迁动,从关中镐京到东周洛邑。


传说在鲁昭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20年,发生一件大事,就是周天子,当时的周天子叫周景王死了。他的十几个孩子纷争,争夺王位,发生严重的王室内讧,爆发长达十多年的拉锯式内战,史称王子朝之乱。王子朝本人最后战败,据说他携带着周王室大量典籍逃亡,逃到楚国,而老子是周王室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图书馆馆长。如果书籍的文档全部被带走,老子自然失业。于是老子辞官周游列国,这是我们讲在老子晚年,看到老子史书上记载,一会说老子在楚地,一会说老子在陈国,一会说老子宋国,一会又说老子西归秦地的原因,最终老子落叶归根,回到秦地,死于陕西。这就是关于老子的史籍。


我们最后稍微谈一下老子的传徒。老子也是有很多弟子的。我们只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实老子的弟子更有名,比如孔丘,比如杨朱,史称杨子,比如文子,文子何许人也。越王勾践有一位重臣叫范蠡,范蠡的老师据《史记》记载叫计然。而计然就是文子,换句话说,范蠡是老子的徒孙。再还有尹喜、亢仓子、涓子、柏矩等等,所以老子的弟子也很多。


但由于老子是一个隐君子,因此他跟孔子带弟子的方式全然不同,他不允许弟子追随他,有问题来问,问完立即走人。

史书曾有记载,说老子最重要的弟子杨朱,曾经要硬要追随老子,被老子喝斥滚蛋。可见老子作为隐君子是隐得非常彻底的,连带弟子的方式都异乎常人。我们就对老子做这么一点简单的身世的说明。


关于老子著述也有诸多疑点。


《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随去。这话我不用翻译。他下面讲:至关,关令尹喜曰……也就是老子辞官以后,据有关学者考证,老子辞官大约是在他5057岁,西出函谷关进入秦地这叫至关。所谓关令尹喜,就是函谷关的关长叫关令,这个人的名字叫尹喜。


大家知道老子一生真正晚年追随他的弟子,只有这个尹喜。传说是这样,就是尹喜曰,子将隐去,强为我著书,把老子扣在函谷关,让老子写书,于是“老子逎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


传说中,老子是被函谷关关长尹喜扣在函谷关写成著作,而且尹喜本人挂官随老子来到终南山,最终在终南山随老子修道,这都是传说中的故事。《史记》中也就这样记载。可是我们对老子这一段记载,史记中的这一段记载也高度怀疑。因为从老子的思想记录来看,已具备比较系统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猝然而临机的随意发挥。


第二,当时的书写材料没有纸张,是非常复杂的书写材料。远古时代的书写材料叫简牍。所谓简就是竹片制作的书写材料,所谓牍就是木板制作的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是非常难于制作的。比如简,竹简是把竹子砍下来抛成竹条,竹子是湿的,而且是弧形的,它会变形,于是就得烘烤。

大家知道文天祥说过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谓汗青是什么?就是把青色绿色的竹子在火上温火上慢烤,烤得它流水流汗,这样这个竹片还不能做完,然后再把它拿重石压起来,逐步风干,再把它削制成两边有凹槽的竹条,在上面才能写字,然后拿牛皮绳子把它关起来一卷,这叫一卷。中国说“卷”就是这样来的。说“册”这个字也都是竹简——简或者牍摆出来的形态。

像这样的书写材料的制作是非常复杂的。在老子那个时代,函谷关是荒蛮之地,是文明区域的西部边陲,在这个边陲之关堆积大量的书写材料,我们很难想象。因此这个说法高度可疑。


第三,遍观2500多年前的世界,我们除了叙事性文字以外,我们几乎见不到思想性巨著。大家想,除了老子,因为他的家系是史官,他们的工作就是史录——动笔记录。所以它们是远古时代我们唯一见到的,用文字记录自己思想的先贤。

要知道古代文人都是不写书的,他们都是通过带弟子来承传自己的思想。比如孔子,他没有著作,他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集结起来,这就是《论语》。比如佛陀释迦牟尼,他活着的时候讲经45年,但他从来没有著作。是他死后,他听过他讲经的比丘们通过多次结集才形成佛经。


古希腊照样,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以前的哲人,我们都见不到明确的、大部头的这种文本。苏格拉底本人没有任何著作,他有一个好弟子叫柏拉图,柏拉图写书极多,但是他的书都是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体,这才把苏格拉底的思想留下来,以至于我们到今天读柏拉图的书,都无法分辨柏拉图的这些表述的思想,究竟是他老师苏格拉底的,还是他本人的。它说明在那个远古时代,用写作的方式留下思想性巨著是非常罕见的。


五千字——在今天看来是一片小小的文章——作为思想性文本在当年算得巨著。这样的东西被扣在函谷关,短短临机发挥而成,绝难想象。我们甚至认为用一生甚至若干人,整个老子家系不断表述自己的文本,成百年树百年才能形成这样的文本。因此,老子书形成的过程,在实际中的表述也可高度怀疑。


关于老子身世及其文本,他的考据我们做一个总结:


第一,老子可能并非老聃一人,而是老聃家系的总称。我前面讲过,古代官员是世袭的,血缘世袭,老子很可能是家系都做史官,这才是老子。老聃是因为他收了著名的若干徒弟,孔丘、杨子等等。这一些著名的徒弟最终把它点亮在历史中。因此我们错把老聃是为老子。


第二,老子家系之原籍来殷商遗族。周灭商后,被迁往西周中央所在之秦地,而后又随周王室流转东都。老聃晚年辞官,浪迹多国,死奔西秦,落叶归根。


三、老子家系之姓氏名号不详。李姓可能是其祖上曾为先朝礼官之遗迹,李耳、老聃皆乃孔子师的绰号,且其人可能患有先天遗传的白化病和继发性幽闭症,故成隐君子。


四、老子书应为老子史官世家的思想记录,未必全是老聃一人之手笔,而且不能排除包括周太史聃在内的战国乃至汉魏之后多人的委托串演,但原意即古意未失。


五、现存的老子文本,无论是传世通行本,抑或是出土古善本,都不能被确定为是截止于老聃的家传原本或初始手本,而只能视其为流传个阶段的不同誊抄本或删录本。


这就是我们对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文的一个考证。当然这个考据我们今天没有任何确定性可言,我只是给大家做出中国国学考据方式的一个范例。这个推论必须留在今后考古学上证明或证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26186kzl

    因为从老子的思想记录来看,已具备比较系统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猝然而临机的随意发挥。 以上这个观点不能认同,窥见宇宙之真相后的各个层面的认知即是全然通透的。释迦牟尼觉悟时也是一样,当下即明全然了之,只是不厌其烦的应弟子的要求将一个本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真理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各个层面上去表述以帮助世人理解践行并觉悟。 如果不能窥见道之真相,如何成就这样的思想,所以不敢苟同是多人的创作。窥见真相者少之又少,在真相的觉悟者面前,社会学人生观都不是事只要顺应道即可,只是如何表述成让凡夫理解而已,所以凡夫看起来的一部巨著对于觉悟者本人来说可能一个字都不需要。

    毛孜孜 回复 @13826186kzl: 首先,佛祖讲法是“因材施教”,是你有何疑问他就讲对应的法,如此教化了四十多年,后人多番整理悟道才有了今日的佛法体系,而且跟孔子一样,整理者都是常年跟随弘法的学术传承者;再看老子,身边几乎没有类似的学从,可想而知一旦其过身,这条脉络就断了,尹喜可能基于此,才强扣老子于函谷关“逼其”著书立说,当然,如此快速就成书,可以说是“历代”老子思想汇总也可以说老子也是宇宙在心的大智者~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佛祖本身就是历经无数轮回才发心得果位进而成佛,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历代”思想汇总吧

  • 156303807

    我的发型和王叔叔一样,我今年14了

    归来_4v 回复 @156303807: 早熟必然意味着早衰早衰啊

  • 菩提禪

    我觉得老师这样品说老子,我完成不赞同! 对于他这样一个类似神仙的人物,代表着中华民族最高智慧,我觉得太不恭敬了!

    听友301344085 回复 @菩提禪: 那您的高见???

  • 法王禪心

    不是自己的“智慧”,堆砌起来的“知识”。一文不值。

    E7唯有敬亭山 回复 @法王禪心: 王老师一开篇就说了,这个课是科普性的,面向大众的,总结性的课程。所以很浅,你要了解他的思想可以去看物演通论,不用口出恶言

  • 纯石头

    更新太太太慢了

  • 马越飞燕

    过分解读,老子讲道肯定是通俗易懂的,那个时代还是文盲多。现在搞的高深莫测,加了个人观点,变质变味了,王玩的是强势文化,明白市场的需要。

  • 韬韬有声

    五千字——在今天看来是一片小小的文章——作为思想性文本在当年算得巨著。这样的东西被扣在函谷关,短短临机发挥而成,绝难想象。我们甚至认为用一生甚至若干人,整个老子家系不断表述自己的文本,成百年树百年才能形成这样的文本。因此,老子书形成的过程,在实际中的表述也可高度怀疑。

  • 闲人_aJ

    前面说老子文字远古,现在又是弟子有孔丘,那就是都还是猜想吗

    梁少1992 回复 @闲人_aJ: 弟子是孔丘是确定的,因为孔子的确拜师学习过。但是老师说了老子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人。

  • 暮色_Jd

    王老师,您这么博学,怎么不提“紫气东来”的来历。嘉峪关的太守看到一团紫气从东而来,正是老子。紫气是道家最高境界的象征。看来王老师不修道,也不认可道家境界,也就否认老子的高寿和得道成仙。

    听友201893061 回复 @暮色_Jd: 这只是造神言论罢了,如果每个道士都能活到一百多岁,那么这个修道才有意义。

  • 天纵圣哲

    函谷关是当时的两京锁钥,怎么能是荒蛮边陲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