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画丨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女神

第1画丨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女神

00:00
14:18

画卷欣赏

(请将手机横屏观赏)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宋代摹本)


本集文稿

今天是这段旅程的起点站,我们要穿越到东晋,从画家顾恺之和他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说起。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现在我们讲中国绘画史,常常从他讲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之前,绝大部分画家只是工匠,并没有在作品上留名。而顾恺之,是第一个在作品上留下自己名款的画家,从此,中国画家得以青史留名。


顾恺之是东晋的顶级绘画高手。他的技艺有多精湛呢?传说当时南京有个寺院刚刚建成,顾恺之说我要捐100万作为善款,但是钱从哪里来呢?于是,他就为寺院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像的壁画。维摩诘就是早期著名的佛教居士。顾恺之安安静静地画了一个月。在最后一天他要为画像点眼睛。这个时候他把消息放了出去。当时他是大画家,粉丝众多,于是善男信女和土豪迷妹纷纷涌到寺院,为了一睹大画家点睛的风采慷慨捐款。没有多少时间,就募集到了百万善款。


故事虽然有一些夸张,但足以看出顾恺之的人物画在当时的确是出神入化,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幅《洛神赋图》就是他人物画的巅峰之作。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曹植,也就是曹操的儿子所写的文章《洛神赋》而创作的一件文学绘本。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它讲的是曹植在洛水边看到女神,一见钟情,却终不能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写得非常动人。


我相信顾恺之一定熟读了这篇文章,而且被文字中曹植的多情和女神的美丽所打动。于是欣然下笔,创作出这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




这是一件手卷形式的绘画作品,就是把一段一段的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地画在一个长卷上。


画卷的场景很丰富,其中主角当然是曹植与洛神,画面中还有很多人物侍从,以及各路神仙,还有马队、云车、大船,画面的背景有山水,还有云彩等等。整个画卷像是一幕幕舞台剧,画面华丽且非常繁复。今天我们只说画中的一个重要局部,也是我认为的全画最大的亮点,就是洛神的形象塑造。我们来看一看远在东晋的时代,顾恺之是如何来表现女神的美的。



在欣赏女神之前,你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国人物画的发展。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在顾恺之之前的人物画基本停留在比较平面和图案化的模样。


比如战国时期有一件帛画叫《人物龙凤》,帛画就是画在薄的丝织品上的画,其中就有一个女神的形象。你看,她的造型没有立体感,完全是几何形的图案形象。



战国 佚名 绢本淡设色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到了汉魏时期,我们能够见到的人物画形象多数是出现在壁画和砖画上的。由于那时的材料比较粗糙,所以人物造型也十分简单概括。虽然粗糙,但形态比起战国时的人物要生动活泼了许多。


顾恺之的洛神形象继承了前代的造型特点,同时也影响了他后世的人物画形象。



好,接下来我们再回到这幅《洛神赋图》,在画卷中我们来仔细看一下,顾恺之是怎么来表现女神的美呢?椭圆形的头部,微微有些半侧面,她回首凝望曹植,面颊红润,饱满,双目低垂凝神。女神的发型是双环髻,她上身穿的袍服,有着宽大的袖子,下身穿长裙,裙摆拖在地上,翩翩舞动,装饰的腰带层层叠叠,画家为了表现女神飞动的感觉,将飘带画得卷曲飞扬,整个人物造型上身收敛,下身宽松,宽大的裙摆,是不是和帛画中女神的样子十分接近呢?女神手里拿着一柄莲花瓣的羽扇,上身轻轻地扭转,向右侧弯曲,体态有了明显的圆状的立体感,比汉魏早期时期的人物画真实生动了许多。


顾恺之虽然画的是女神,但你是不是觉得这女神身上似乎少了很多神的魅影和迷幻,她分明就是那婉约庄重的淑女形象,应该是那个年代生活中的贵族公主或是小姐。顾恺之没有把女神画得奇形异状,也没有超乎人的想象,而更多的是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美丽女子的本色。


接着你再仔细看,顾恺之的注意点似乎没有放在女神的五官上,只是表现她的发型、细腰、宽袖,还有长长的裙子,再加上装饰的飘带。战国、魏晋的女神、飞天都是这样的造型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古代画中的女神不太强调个体或者叫做个性化的表现,也不专注于细节的美丽。她们的美是一种符号,一种造型,也是一种神采。顾恺之画中的女神,确确实实就是他们那个时代世俗的美人形象。人物画技巧进一步丰富完善,要等到唐代人物画中才能完成。


这么美的女神,顾恺之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顾恺之开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画精细描法,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高古游丝描”。


“高古”就是很古老的意思,“游丝”两字是说出了这一描法的特点。“游”代表了这根线条有动感,它是活的,要让人有流动游走的感觉。“丝”的意思就是轻盈,要细。前人形容高古游丝描像是春蚕吐丝一般的线条,你想想,蚕丝是不是细细柔柔的,而且有着连绵不断的意思。


理解这种描法的特点后,我们再来看看画中线条是如何精细,如何连绵不绝的。



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描绘洛水和云彩的线条上。云和水虽然是没有形状虚化的东西,但它是发挥了画家对线条想象的最佳内容。你看,洛河的水波层层叠叠,细细的线条圆转、波折,穿流在山水之间,形象地画出了水的涟漓,还有美丽的浪花。



再看一下女神坐在六龙的云车这一段,云车的四周环绕着飞动的祥云,我觉得这里是画家用高古游丝描来炫技的地方。你再看看这些线条缠绕回旋,找不到线条的起始,也找不到线条的收尾,永远是这样自由的游动,时而平缓起伏,时而变化成一朵朵灵芝形状的云朵,互相簇拥向前涌动,这样高超的线描真是让人着迷,可是也让人难以下笔。这里的高古游丝描真真实实地画出了行云流水的味道。


在顾恺之之前,这种精细且真实的描法是以前画家所没有的,这也是顾恺之独立审美精神的体现。


曹植在《洛神赋》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洛神的美,比如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等等。一会儿把美人比作惊鸿大雁,一会儿比作游龙,又比作秋天的菊花和茂盛的春松。这里的比喻与我们现在夸奖美女的词汇有些不同,比如说现在我们常说靓丽、颜值高、绝色、妖艳等等。古代人似乎非常讲究美的含蓄和内敛,总要找个比喻绕个弯子。所以我认为含蓄是中国人的一种审美方式。文字如此,绘画也是如此。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我想含蓄就是一种距离,更是一种中国式的美的距离。


中国古代表达女性美的方式如此含蓄,其中当然受到了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古人总是通过比喻或者借助于其他美的形象来体现。文学家曹植形容洛神美的像惊鸿,像游龙,画家顾恺之笔下的女神也都回避了女性自身美的特征,而以象征性的符号,如细腰、长裙、飘带,以及“游丝”的线描来表现对美的想象。


而西方人眼中似乎完全不是这样来表达女神的美的,比如西方的女神断臂维纳斯,你看艺术家们描绘的重点是什么?不是服饰,不是面容,而是女神的。实际上是西方人物画的主题,尤其在古典艺术的观念中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世界最完美、最理想的形象。



所以人体的美是西方艺术的第一种表达。无论雕塑还是绘画,西方艺术家视点始终关注在人体的肌肉动态、运动的曲线上,他们要表现的是一种健康、自然的美。


西方的人体美追求的是视觉带来的触觉的想象,皮肤的弹性、真实的肉感,因此他们的雕塑比绘画先成熟。中国的绘画是文字带来的视觉想象,优雅、飘逸、婉约的文字美感决定了文学的成熟早于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中国文人用图像形式地对文字进行了一次完美想象的视觉活动。


虽然东西方的审美理念、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东方和西方画家虽然在描绘各自的女神,但大家都希望从神性中传达出来世俗的人性的美,可以说这种人性的美是真实存在于你的身边的。那是一种鲜活的、有温度的、真真实实的美丽,只有这样的美丽,你的作品才能够深深地打动他人。


课后作业

你在艺术作品里遇见过你的女神吗?欢迎下下方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互动。


添加课程助教微信号:xmly18,入学习群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福利~


艺术日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缓慢的妮妮

    西方人体美追求的是视觉带来的触觉想要,因此雕塑早于绘画成熟,而中国绘画是文字带来的视觉想象,因此决定了文学的成熟早于绘画,老师的总结太精辟了

  • 婉侒

    作为美术老师,我听到了专业级的赏析。作为家长,我听到古典艺术可以这样破译。作为学生,我听到艺术家抽丝剥茧般的为您解惑,作为亲朋,我听到邵先生多年的艺术积淀,以音频的形式如清流般流淌进我们的世界。

  • 大象的长鼻子

    图文并茂,老师精辟的讲述,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点,也对这幅经常耳熟能详的《洛神赋图》有了更多的理解,中国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 听友76287380

    作为一名仰慕画家的“画盲”,欣赏画作还停留在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听邵老师讲画娓娓道来,犹如拨开云雾一般,妙也!期待更多精彩惊喜!!!

  • 1354822zptv

    邵老师的课深入浅出,从顾恺之的故事引出他的绘画作品,从引领听众欣赏画面到剖析中国绘画的审美,再到中西对比,15分钟的讲述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听后收获颇多!期待下一期

  • 白钢_UA

    每次画工笔仕女都是在描绘女神形象的过程,有时起稿时觉得很完美了,但完全画完又觉得没有表现好,还是技艺不精。

  • 光辉gl岁月

    讲的好

  • 听见下雨的声音Ww

    看延禧攻略的时候就觉得富察皇后扮的洛神特别美,今天听邵老师解读洛神的美真的深以为然,从神性中传达出来世俗的人性的美,使美的层次又高了一些,洛神的美可遇不可求,找寻身边鲜活真实的美也实在是美事了要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呀

  • 北师乌鸦

    听完恍然大悟,厉害!

  • 美学散步

    想象中的她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