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文化工业大骗局:娱乐至死(下)

08 文化工业大骗局:娱乐至死(下)

00:00
15:01

思考题  娱乐至死?你如何理解。在下方评论区,留下心得+思考+疑问,篇章结束后会录制互动答疑课。


#打卡计划 听完本期节目,在评论区留下【心得】或者【已听】,督促自己每天收听,坚持就有收获。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08 文化工业大骗局(下):娱乐与欺骗


本期精华 

1、本期解决:文化工业-娱乐的欺骗性

2、文化工业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娱乐确立起来的。

3、受众角度:对娱乐的需要

晚期资本主义的娱乐是劳动的延伸。人们追求它是为了从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养精蓄锐以便再次投入劳动。——《启蒙辩证法》


4、娱乐对受众的欺骗:

(1)娱乐消遣气氛——对反抗的逃避

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念,忘记了一切的痛苦和忧伤。这种享乐以无能为力为基础。实际上,享乐是一种逃避,但是不像人们所主张的逃避恶劣的现实,而是逃避对现实的恶劣思想进行反抗。娱乐消遣作品所许诺的解放,是摆脱思想的解放,而不是摆脱消极东西的解放。——《启蒙辩证法》

 ▷ 文化工业营造的享乐气氛,是让人们在消遣中不自觉放松警惕。人们释放掉了压抑已久的对现实的各种不满情绪——痛苦、忧伤、愤怒乃至极端的反抗。


 ▷ 文化工业就像是麻痹的药剂,对人有镇定安神之效;文化工业也如一个温情的杀手,人们在愉快的气氛里忘掉了一切,也丧失了一切,包括反思的能力以及对恶劣现实予以反抗的勇气。


2)文化工业的过滤——思考力的丧失

 ▷ 文化制作的加工过程:对世界的感性杂多予以重新整理的过程。制作人已经先整理过一遍了,把希望受众看到的部分留下,不希望受众接触的内容过滤掉,作品里植入了制作方想表达的一切内容,可以是一个理念,一种规则,甚至是一套价值体系。


 ▷ 这个过程帮助大众省略了一个步骤——对世界的感性杂多进行整理——意味着思考力的丧失。文化商品已经把这一切都整理好了,大众不用再思考什么,不用再动脑筋了。大众只需要乖乖坐在大屏幕前,用眼睛观看、接受即可。



5、虚假的个性:

《启蒙辩证法》:“留着小胡子、带着法国口音、操着低沉的女人腔、带有卢卑奇的风格”,但“每个人手里拿的身份证都是是一样的”。

所谓的个性都是被统摄于社会整体秩序范之内的,一旦这样的个性威胁到了社会秩序的运作,就会被清除。


6、总结:

(1)文化工业通过构建一套娱乐体系,对大众进行了温情的欺骗。

(2)人们沉浸在“享乐”的氛围里整日“嘻嘻哈哈”,笑声吞噬了凝神思考,最终也吞噬了一切。

(3)人们变得懒惰不再思考,不再反思什么,不再反抗什么。

(4)文化工业的主人用普遍性统治了特殊性,经过文化工业熏陶后的普通大众变得同一而没有个性,大众被彻底操控住。

(5)娱乐至死:不是人的生命本身的死亡,而是大脑的死亡,思考力的死亡。


人格所能表示的,不过是呲呲牙、放放屁和煞煞气的自由。——《启蒙辩证法》


7、下期预告:文化工业与广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Elsa故事会

    人都是有惰性的,电影里优美的画面比书本上晦涩的知识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但看完后你会发现你的思考能力没有丝毫提升。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提醒自己多读经典书籍,并从中获得乐趣。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学哲学的初衷也为了提升思辨能力,而且每次都有新感悟,谢谢书杰。

  • May_abb

    感谢书杰讲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考乃是神灵的活动,神人、凡人都从中获得至福。” 所以要远离文化工业,才能保有自己的思考力,才不至于“娱乐至死”...

  • 朵墨设计老程

    所有的人都身在其中,但思想是自己的!如能让独立的思考能力看清楚整体格局!即便身陷其中,也可择着过,一生能由着自己的价值观过自己的日子,少受物质的牵制,多问事情的本质!极力维护并积极活出最勇敢的自我!

  • 湘水野荷

    每听完一课都想留下感悟,但这几课都不知怎样写。不知我此时的思辨力是我自己独一的思维还是大众化的思维?咱一出生就降落在一个预制好的框框里,第一眼看到第一声听到的就是预设好的同一化秩序,甚至开口发出的第一次声音也是大众化的声音,人生第一次需求也是普遍化的需求。……夜晚抬头望天,看见满天繁星各自闪耀,若没有秩序规则,还会有如此群星灿烂的夜晚吗?若没有规则统摄,十五的月儿还会这样圆吗?……期待下课

  • 星辰为何闪耀

    要是不这么细致的讲我永远也想不到,真的丧失思考力了。

    愛返福归进入佳境 回复 @星辰为何闪耀: 哎哟喂,撤不回来了。

  • congcong521

    那文话工业,输出的真善美呢?也不应该了吗?前段时间,票房高,豆瓣评分高,观众一片好声的《我不是药神》是不是也是精心策划的,“早就料到此时的观众,好这口,会产生共鸣,那票房也就是高的。”从文话工业的角度,解读下吧?

  • 菲菲星光

    我觉得偶尔娱乐也没错,还是那句经典:万事勿过度。心灵不是机器,是需要调节的,这方面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深有体会,学久了工作久了,会觉得精神和大脑都已经无法再进行下去了,需要放松。而且很多电影,书籍,音乐等等,还有提升认知,甚至很有精神营养。重要的是要听不同的声音,看不同的世界,既不要固执,也不要轻信,否则就成了“马桶脑”——别人想怎么洗,就怎么洗。

  • 月光光宝盒儿

    欺骗,诱导,煽情,鼓动,打击,贩卖焦虑,安抚,等等等等……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一直都是如此吧,并不完全是现代性的产物。

  • 在纽约的作曲家粼赫

    所以对这个节目的本身也要怀疑。基本都是筛选过了。

  • mmmyddd

    哈哈哈 这节课本身算不算文化工业的一部分? 另外,以逻辑思维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所贩卖的知识焦虑算不算文化工业的广告

    幺幺1幺幺 回复 @mmmyddd: 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