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026.【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00:00
21:30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这一篇在《黄帝内经》中是最能反映中医哲学、中医思维的一篇。你看这个题目“阴阳应象”,阴阳和五行是中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是打开中国文化、打开生命科学的钥匙。

 

象”,应是对应、感的意思,形象、现象。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以阴阳为核心将天地万物和人体生命的所有现象、形象一一对应;同时还告诉我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现象可以与自然界阴阳四时五行的消长变化现象感应、相也就是说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人身之阴阳,所有现、意象、形象是互对、相互感应的题目用来“大论,《素问》中篇名冠以“大论”的不多,除有关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外,只有“四气调神大论”和这一篇,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


先看开头: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说:阴阳是天地宇宙的大道,是万事万物的纲领,是所有变化的来源,是生长和死亡的根本,是主宰万物生息的大本营,所以治病一定要遵从“阴阳”这一根本。


这句话太重要了,对“阴阳”这个主语从六个解读做了界定:阴阳是天地之道、万物纲纪、变化父母、生杀本始、神明之府、治病之本。其中第一个界定是最重要的,阴阳就是天地之道。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什么?一般都说是规律,其实不全面,“道”不仅是规律,还是本体、本原。阴阳是天地自然的大规律、大本体、大法则。“万物之纲纪”,纲纪就是法则的意思。“变化之父母”,父母比喻来源,我们都是父母生的,阴阳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来源、起源。

 

“生杀之本始”,“生”是生长,“杀”是消亡,从生到杀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本始”就是根本、起始,阴阳是万事万物生长消亡的根本。“神明之府”,就是神明所住的地方,“神明”是什么?有人解释为人体的精神活动,有人解释为神奇奥秘、变化莫测。这些都是不准确的。

 

“神明”一词最早出自《周易》,是说八卦可以“通神明之德”,《淮南子·泰族训》里有详细的解释:“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之;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之。此之谓神明。”《淮南子》把神明解释为主宰万物生死的“神”。所以这一句是说阴阳是这个主宰万物之神所居住的地方。

 

“治病必求于本”这一句实际上是说阴阳就是治病之本。现在人们对中医和西医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中医是治本的,西医是治标的”,至少“中医治本”这一说法是十分正确的,也就是中医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是从“阴阳”这个根本出发的。

 

在对阴阳作了这六个判断之后,黄帝接着说: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所以阳气积聚于上就成了天,阴气积凝于下就成了地。阴主静、阳主动,“躁”就是动,躁动。阳主生发、阴主收藏。阳能化生“气”,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就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可以产生浊阴,热气可以产生清阳。清气在下面,如果得不到上升,就会产生完谷不化的腹泻病;浊阴在上,如果不能下降,就会生胃脘胀满病,这就是违反了阴阳运动的规律,会导致发病不正常的道理。“病之逆从”,违背了正常情况而得病。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因此清阳之气上升变为天,浊阴之气下降变为地。地气蒸发上升变为云,天气凝聚下降就变成雨;雨出自地气,云出自天气。为什么?这是因为雨虽然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却是地气蒸发上升而生成的;云虽然在天上飘,却是从地气上升到天上然后化成了天气,这就是阴阳的相互作用。


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从上窍——眼耳口鼻出来,浊阴从下窍——二阴出来。清阳之气从腠理皮肤发出,浊阴之气内注于五脏六腑。这里的“浊”没有污浊这样不好的意思,而是深厚、厚重、浓重的意思。比如人的卫气为清阳、营气为浊阴,卫气在体表运行,保卫人体,抵御邪气;营气灌溉到五脏六腑,起着营养的作用。

 

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浊阴之气内归于六腑。意思就是清阳之气在外面运行,充实了四肢,使四肢有了正常的温度,四肢运动就可以轻便灵活;浊阴之气在体内运行,回归到六腑,使吃进去的饮食中的营养部分被消化吸收,糟粕部分被排出体外。

 

这一段是借由自然界的现象来启发我们认知人体。唐代王冰对这段话的解释为:“气本乎天者亲上,气本乎地者亲下,各从其类也。”王冰在解释《素问》时多从易学的角度,这句话出自《周易·乾·文言传》,王冰多加了一个“气”字。意思是依存于天的东西都是亲近上面的、往上走的;依存于大地的东西都是亲近下面的、往下走的。比如鸟儿天生一对翅膀,是“本乎天者”,所以要往天空上飞;兽类天生四条腿,是“本乎地者”,所以要在大地上走。鱼儿天生没有脚,也没有一对翅膀,所以不可能在地上跑,也不可能在空中飞,只能在水里游。

 

再看一棵树,树根是本乎地的,所以往地下扎;树枝是本乎天的,所以要往上长。这就叫“各从其类”,各自按照自己的种类、类别聚集在一起。这就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求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叫“取象比类”。当然最重要就是分为阴和阳两类。阴阳是万事万物属性的划分,天地分阴阳,轻而清者上升为天,浊而重者下降为地。天地看似两分,其实是一体的,因为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这反映阴阳是互相发生作用的。

 

人立于天地之间,也要遵从自然界的规律,分为阴阳两类,浊阴藏于内,清阳发于外。人之清阳,本乎天而出上窍;人之浊阴,本乎地而出下窍。人体阴阳也不是割裂的、不沟通的,也像自然界的云和雨一样要上升下降、互相沟通、互相交流。

 

这就是《周易·泰卦·彖》《泰卦·彖传》说:泰卦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卦的卦象是天在下、地在上,天气要上升、地气要下降,所以这个卦是上下交通、天地交泰,表现了阴阳互用、互通,因此这个卦是吉利的、亨通的卦。反过来就是否卦,就是阴阳不沟通、不交流了,那就是有病了,所以中医有一个病就叫“痞”。

 

这是讲了人体的阴阳划分,那么食物、药物又是按什么来划分阴阳的呢?请听下一讲。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天一羽

    张老师的课讲的太好了,通俗易懂!衷心的谢谢张老师!

    赤旨楚姆 回复 @海天一羽: 一个丨星期会

  • 玉兔hL

    老师讲得真好,也可能我们学过老师讲的易经有基础了,所以听这节课特别能理解和接受,真期待老师的课程,使我们学到不少中国文化和医学知识。

  • 张麦m

    为什么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希望能展开讲讲因果关系?

    听友243840519 回复 @张麦m: 看到去年跑马拉松的吗?失温的人最后都脱了光溜溜的!冻到极限最后发热而死!

  • 1820621gzsg

    听完易经再听黄帝内经,真的是简单多了~

  • 1582375lppm

    谢谢您的付出,普及中华智慧!好的很!

    庆余年8701 回复 @1582375lppm: 感恩

  • 春华秋实_26q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春华秋实_26q 回复 @春华秋实_26q: 谢谢张老师!

  • 张爱婷_lt

    前面自己看过一些相关知识,但是一头雾水,如今听了张老师的课如 醍醐灌顶。真是太感谢了🙏🙏🙏🙏🙏🙏

  • 稳当木易

    认真听。

  • 相遇不偶然

    现在的基本都是否了,女的在上男的在下

  • yangliu77

    付费的时候买的,黄帝内经和易经都买了,可惜没好好听。现在来好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