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生气通天论】阳和阴的辩证关系

021.【生气通天论】阳和阴的辩证关系

00:00
16:58



大家好!上一讲我讲了《生气通天论》中阳气的重要性和怎么保持阳气的充足不衰,这些都是黄帝说的,接下来岐伯的应答,他认为光说阳气还不够,阳和阴是相对而言的。阴和阳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岐伯说: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对于“阴者,藏精而起亟也”这一个命题,怎么理解?历代说法不一,分歧很大,对前半句没有争议,阴是储藏精的,但对后面这个“亟”字却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都认为是多次的、频繁的或者急切的意思,其实这个“亟”是气的意思,“亟”和“气”音近相通.


《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阴是藏精而化气。后一句:“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是保卫人体外部而使阴精坚固的。这两句讲了阴和阳的辩证关系,阴精藏于内化生阳气,阳气卫于外固守精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生作用,缺一不可。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如果阴不能制约阳,那么阳气过盛,阴气不足,就会使阳热之气迫近血脉,血液流动加快强劲,进而会发狂;如果阳不能制约阴,那么阴精就过盛,阳气不足,五藏的气就会相争,就不和谐,以至于九窍不通畅。这句中的“薄”通“迫”,是接近的意思,如成语“日薄西山”就是说太阳接近于西山。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不使任何一方偏胜,这样筋脉就舒缓平和,骨髓就坚固,气血就畅通,这样就使内外调和,邪气不得侵犯,耳聪目明,气机的运行也能正常了。


岐伯十分重视阴和阳和谐关系,他说: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阴阳的要害、关键之处就在于阳气要密闭,要保住不能外泄,这样才能使阴精固守住。虽然阴阳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在阴和阳这一对关系中,阳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多人问我,既然阳决定阴,那为什么不说“阳阴”而说“阴阳”呢?这其实是用了道家的说法,在道家看来阴比阳重要,阴是第一位,阳是第二位,《道德经》42章说“负阴而抱阳”,就是阴在前阳在后。但是,在儒家看来是阳比阴重要,阳是第一位,阴是第二位的。当然两者应该是平衡关系,“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如果阴阳任何一方偏胜,失去平衡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没有夏天。所以阴阳调和才是最好的健康快乐长寿的“圣度”——神圣法则。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如果阳气过盛,就不能固密,阴气就会亏耗。最后岐伯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如果阴气平和,阳气固密,精神就正常、旺盛;如果阴阳二气分离了、决裂了,那么人体的所有精气也就会耗竭了,生命也就终止了。

 

“阴平阳秘”是《黄帝内经》对待生命的基本思想,有人说你们中医太简单、太原始了,什么都归结到阴阳头上。我说:大道至简啊,中医的真理就在这里。《周易》中用阴阳论天地万物,《黄帝内经》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

 

我要强调一点,“阴平阳秘”是阴阳平衡的表现,但不是指阴阳的绝对平衡,而是指阴阳双方要达到动态的平衡、动态的和谐。“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是中医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医治病的根本方法,这一点和西医的对抗性治疗是不同的。


对西医而言,要是高血压,就吃降压药,把血压降下来;高血糖,就把血糖给降下来,采用的是对抗性治疗。但中医的调和性治疗却不是这样,它不是以直接杀灭病毒、病菌为目的的,而是调整人的阴阳不平衡状态,从而提高人的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的能力,是调动和激发人的正气的。


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保存在身体里面,邪气就进不来了,人就能健康。比如癌症,打个比喻,癌细胞就像毒草,西医采用化疗、放疗等方法就是要把癌细胞这棵毒草给割掉,可是没有去治理产生毒草的这块土壤,结果毒草割掉了,过了不久这块土壤上的其他地方又长出新的毒草,癌细胞转移了。中医治疗癌症主要是治理这块土壤,而不是割毒草,结果土壤治好了,不再长新的毒草了,旧的毒草也不再起作用了。这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接下来岐伯说了违背这一原则带来的后果:“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阴阳不和,感受风邪侵袭,就会发生寒热之病。“露”是冒犯的意思。“寒热”就是指恶寒发热的外感病。然后岐伯具体说了春夏秋冬四季感受外邪的不同情况,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春天感受风邪,邪气就会留存在那里,到了夏天就会发生泄泻。为什么?因为春夏秋冬是一个生长收藏的时间序列,反映了阴阳相互消长的规律,春天感受风邪,应该及时去除掉,如果没有及时去掉,春天阳气就不足,生发能力就不够,到了夏天盛长的能力肯定就受到影响,阳气不足,阳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完谷不化,泄泻,“洞泄”就是《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的“飧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jiē]疟。” 夏天受到暑邪,到了秋天会发生疟疾。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秋天感受湿邪,到了冬天就会发生气逆咳嗽,进而发生筋脉、骨骼的萎缩、痿软。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冬感受寒邪,春天就会发生温病、温热之病。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不当影响到下一个季节的情况,和上一篇《四气调神大论》的论述是一致的。这是阴阳的相互转化规律在四时病变上的体现。“四时之气,更伤五脏。”四时的气候失调,会交替地伤害五脏。“更”是更换、交替的意思。就是说不是单纯地伤害一个脏,还会有规律地影响到另外一个脏。这个规律就是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规律。比如春天感受风邪,肝就受伤,肝木生心火,所以夏天心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有预防观念,要采取措施“治未病”。

 

好。这一讲就讲到这里。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头鸭

    阴内阳外,一语道破天机?!与“内圣外王”又握手了……天人合一,天气合一,明阳合一……合则合和,和则两利,世界“大同”也!好像是这个意思……尊敬的张老师,是这个意思吧?

  • 沛缘

    张教授:我是从易经一直追到皇帝内经的,易经替我敞开了内心的大门,使我没有那么在意很多以前特别在意的人和事。有一个问题我也忍了2个月了,想着自己会好就没问。期望您给于指点迷津:我自几年8月初起小手臂和小腿遇凉就明显感觉不适,要说是刺痛又没那么严重,是酸痛吧说不上来。自我感觉像风湿吧,也没体验过风湿是什么样。穿上长衣长裤就好些,我现在才33岁,不想大热天的穿厚厚的衣服。在发生这个现象之前我连续穿了三个月的无袖裙子,裙子均是到膝盖,小腿也在外面,我自己感觉是受了风寒,可是不知道怎么办。我工作环境就是在空调房间内。不过我自己长期开送风,温度26度。请问张教授我该怎么调理啊?求助您

    听友213442560 回复 @沛缘: 我也有这个现象,练习过易道功后有改善

  • 明天_ktj

    张其成老师,乃当今真正之大师!

  • mayflower_nt

    就是开头的配乐,晚上听了有点吓人,能不能换个

    鹏程万里_ax 回复 @mayflower_nt: 我听就很好听

  • 随行就市q

    张老师您好,中医不是说“阳化气,阴成形”吗?这和您说“阴是藏精而化气”有联系吗?

  • 易道思维

  • 王文贤_n6

    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 冯志贤345

    非常精彩,非常感谢🙏!价格与标价不一致啊。

  • 花头鸭

    五脏争气,平衡和平,心平气和,直通《易经》?泰和嘛!……心头突然一亮……感谢张老师为我等星星点灯,导引前程。甚好!

  • 1391260mhna

    听了这堂课明白了生病的的原因,也十分认同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受益匪浅,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期待下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