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上古天真论】养生的一大总原则

006.【上古天真论】养生的一大总原则

00:00
15:02



各位听友:大家好!上一讲我讲到《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黄帝向岐伯问了人生第一个问题:人怎么才能活过百岁?具体说就是:为什么上古之人能活过百岁而现代人五十岁就开始衰老了?岐伯作了回答,他的回答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他是这么回答的: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是回答了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岐伯这一段回答提出了养生的两大问题:第一,养生的一大总原则,第二,养生的四大方法。


我们先来看这一大总原则,就是“道”。上古之人因为“知道”,所以活到一百多岁。这个“知道”不是今天所说的“知道不知道”的“知道”,在古代它是两个词“知”和“道”,也就是了解、掌握“道”,什么“道”?就是养生之道——养生的总原则。

但光“知道”是不行的,还要“做到”。“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有“知道”并且“做到”,就可以活到一百岁。那么这个“道”也就是养生的总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请大家记住这八个字。意思就是“效法阴阳的大规律,与术数相和谐”。这里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阴阳”,一个是“术数”。

“阴阳”是个《黄帝内经》总纲领,“阴阳”当然来源于《易经》,虽然《易经》的原文没有提到“阴阳”两个字,但《易经》通过两个符号表达了阴阳思维却是不可否定的,这一点我在讲读《易经》课程里已经说过了。要想养生,首先要搞清楚“阴阳”。

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养生的说法。几年前有一个所谓“养生大师”说养生就是要吃绿豆,结果大家浩浩荡荡吃绿豆,把绿豆吃得涨价、吃得缺货;又有一个“大师”说:你们都要吃生泥鳅,结果好多人吃了以后得了寄生虫病,到医院去抢救。

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说法,这些说法都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没有分别阴阳!人的体质是分阴阳的,人的健康情况、疾病情况是分阴阳的,食物、药物都是分阴阳的,不同的人不可能都吃同一种食物或药物。还有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和天地日月的阴阳变化相符合,比如人的作息、起居、饮食、运动都要效法一天的昼夜旦夕、一个月的晦朔弦望、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这些阴阳变化规律。不能违背,一旦违背,必定生病。

再看术数,前一个字是技术的“术”,后一个字是数字的“数”,意思就是方法技术,而这些方法、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于术数”,就是说养生的各种方法都要与阴阳大规律相吻合、相和谐。

如果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压缩成四个字,是哪四个字?“阴阳”两个字一定要有。再加“术数”两个字?不对!术数其实就是阴阳的具体体现,以数字为例,古代有几个数字?十个。哪十个?不是0到九,而是一到十。其中五个阳数、五个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所以数字就是阴阳的体现,说了“阴阳”就可以不用再提“术数”了。

“和于术数” 中的“和”字非常重要,一定要有。还差一个字,有人说和谐、有人说调和,都不错。但我认为应该是“中”字,合起来,养生的一大基本原则就是“阴阳中和”。


我曾在《易经》课程里面提到过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就是“阴阳中和”,从儒释道三家来说,都讲“中和”,儒家讲“中庸之道”,道家、佛家讲“中道”“中观”,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中医更是讲调和致中。所以我要说: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的原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快乐,要想长寿,最重要的就阴阳中和”。先说说阴阳的“和”——和谐,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要与大自然和谐这叫天人合一。天和人这一对关系中,谁是阳?谁是阴?天是阳,人是阴。也就是说,人要服从大自然,人为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大自然为阳,是起主导作用的。人不能破坏自然环境,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可是大家看看现在的情况,由于人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结果怎样?受到报复了吧?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雾霾肆虐,导致各种恶性疾病发生。这都是天人不和的必然结果。


第二,要与社会和谐、与其他人和谐,这叫人我合一。在人与我这一对关系中,谁是阳?谁是阴?有人说了人是阳,我是阴。如果从所处的空间位置来说是对的,别人是外面,我是里面,外面是阳、里面是阴。但如果从作用上看就错了,在人和我、别人和自己这一对关系中谁起主导作用?当然是自己,自己和别人的矛盾是谁造成的?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世界。


第三,自己的身体心理要和谐也就是形体与精神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在形体与精神这一对关系中,谁是阳?谁是阴?有人说身体,有人说精神。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是精神,前面我们说过人一生下来神气充足,后来长大了神气慢慢衰退了,神气全部衰尽的时候,人就死了。养生说到底就是养神。精神好、心态好、神气足,人就不会得病。


就儒释道三家而言,都注重这三个层面的和谐,但相比较而言,道家更偏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更偏重于人和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而佛家则偏重于人心灵的和谐。

再说说“中”,就是要做到不偏不倚,既不太过、也无不及。但“中”不要简单看成就是“中间”,“中”主要是适中恰到好处的意思。“中”就是“唯变所适,惟义所在”,唯变所适,只有随机应变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意思


惟义所在”的“就是适宜、合适,就是只要合适了就行,不要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养生正是如此,要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我给养生下过一个定义: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养生的总原则要落实在养生的四大方法上,哪四大方法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庆余年8701

    3年前初读《黄帝内经》时,觉得它很无味,全是古文晦涩难懂,一两天之后还没看完前两章,我就放在了一边。如今,听张老师在喜马拉雅讲内经,将难懂的文言文化简为通俗易懂的道理,其中穿插了许多实践例子,让人听后豁然开朗,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在静下心来聆听后,终于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它让我对养生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魚仔水中游 回复 @那一剑的风情_mp: 我不觉得是拍马屁,如果你没有觉得老师讲得好,也不该妄断别人的感悟是马屁,我自己对养生毫无概念,但是我也真心觉得老师讲得真好,把很难理解的古书精华讲得容易理解以外,还有种神奇的说话魅力,让人想听下去。所以觉得你可能只是单纯来当个喷子?感觉根本没有真的听过张老师的音频

  • 青茶果

    我多一句嘴,求大家不要再说更新慢这样的话了,每周一三五更新已经说过好多次了,刚刚开始的课,怎么可能一下子全放上来呢?每级留两天时间反复听,温故而知新,挺好的啊!

    白鲤儿 回复 @青茶果: 同意

  • 坤宣内经

    张其成教授讲的太好了!深入浅出,轻松易懂,声音也特别柔和动听!这始祖黄帝啊,真是善于提问的绝顶高手!老师歧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又提出了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自我和谐的养生总纲,精啊妙!黄帝问的绝,天师答的智,张子讲的妙!感恩张其成教授!

    焦作怀山药片 回复 @坤宣内经:

  • 离七七77

    阴阳中和,养生、处事的智慧啊!养生绝不是吃什么药,吃什么营养品,最重要的是养神,调和致中,以前总觉得养生是老年人才干的事情,听了张老师讲的,突然觉得,其实平时精神饱满,心态平和,随机应变,处事不惊已经是在养生了,只不过仍需精进,使之稳定

  • 钟亮红

    這幾天在長沙帶領易術心理劇工作坊,四階內容皆在“關係”層面!而早上15分鐘浸泡在張教授的黃帝內經里,許多東西似乎在心理劇實務中融合,“和”在劇場如春雨润无声!雖在十幾年前開始讀這本書,也聽過其他老師講“內經”,張其成教授獨到的理解和講解,受益良多!已將張教授的“聲”課推薦給學員!

  • 高山流水08

    我就是人们说的那种精神好、心态好、神气足的那种人!!今天要把讲过的课听一遍!还要做笔记!老师讲的太好了!

  • Janesxm

    听完倪海厦版本的,再来听听张其成的

  • 听友188675099

    “神为阳,身为阴,养生说到底就是养神,你精神好,心态好,神气足,人就不会得病 ”

  • 凝气成罡

    有“和于数术”的说法,不知道考古资料上是“术数”还是“数术”?

    西部世界2018 回复 @凝气成罡: 张老师不大了解古汉字字义,用现代语言解释,不伦不类

  • 无忧无虑无性情

    没读过易经的朋友,有的地方可能听不太明白,你们觉得呢?

    织丝做茧 回复 @无忧无虑无性情: 易经,内经,山海经,被称为上古三经,分别代表天地人,中间道理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