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集】无为,如何可以“取天下”?

【第38集】无为,如何可以“取天下”?

00:00
14:38

今日知识卡片



今日课程内容


我们讲过,老子思想的一个突出命题是无为而无不为,大意是坚持无为的原则,通过无为的方式可以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这也是老子的正反观的一个体现,我们的下一个单元会专门讨论老子的正反观。


老子为什么会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呢?根据《道德经》原文,我们可以推测,老子看到现实中统治者的很多似乎常规的、合理的行为往往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过分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官府收很多税,官府钱多了,好办事,也好巩固权力。但收多少税为好,似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统治者似乎有任意决定的权力,可以从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决定如何征税,征多少税。对某些统治者来说,收税越多越好,但如果收税过多,百姓的生产条件、生存条件变差,大家就交不出那么多税,你以后的税收来源就会减少和枯竭。你强制征税,各级官吏借机牟利,进一步加重百姓的负担,百姓就会逃亡,甚至暴乱,宫庭内部也会有人借机谋取自己的权力。这样你的统治地位就会处于动荡和危险之中。这就是《道德经》七十五章所说的:


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

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大意是:百姓陷于饥荒,是因为在上位的、靠税收而生的人收了太高的税。百姓难以治理,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大有为,发号施令太多。百姓不怕死,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因而不顾百姓的死活)。所以七十四章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就是说,老百姓到了生不如死的境地,就不再怕死,你还能用死来威胁他们,让他们顺从吗?


我们知道,老子所追求的是天下、万物、百姓的自然而然的秩序。根据这个原则,在上位者的治理方式如果能保障百姓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那么上下各安其位,就会天下太平。所以,对于老子来说,要天下太平,要保证在上位者的利益,就不能过度压榨百姓,用通俗的说法,这就是要求统治者作减法,而不是作加法,以达到上下各安其位的状态,这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论题就是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中有三章讲到以无事取天下。


第四十八章说:

……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就是说以无为的原则和方法可以达到无不为的效果。要取得天下,就要实行无事的原则,及其有重大事件发生,那就不足以达到取天下的效果。


第五十七章也说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这是说治国要以常规的手段和方法,即百姓都知道的政略、法规,而用兵打仗就要出奇制胜。二者不同。然而取天下就要以无事的状态获得之。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如果天下有很多禁忌,老百姓不能正常生产,就会走向贫困。百姓有很多厉害的器物,邦国就会混乱。人们有很多奇技淫巧,怪异的东西就会不断出现。法律命令太多,就会逼出很多盗贼。老子认为,常见的很多东西,如禁忌,法令,利器,奇技淫巧都对百姓和邦国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要获取天下,就要在无事即平安的状态下实现。


二十九章也说: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这里是说,如果想取天下而有所作为,我看他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天下是神圣之物,是不能对它有所为的。硬要为的就会失败,要抓住它不放,就会失去它。可见,老子认为天下可以取,但是不可以为。因为老子说的取是以容易的方式获得,而一般人的为则是争夺、冲突和征战。显然老子认为,那种争夺得到的不是他所说的“取”天下的意思。


听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老子讲无为,怎么会想到夺取天下呢?其实,不光是你,很多注释《道德经》的人也会有同样的困惑,他们似乎认为,老子讲自然无为,因此不应该去争取获得天下。此外,我们现代人的常识是天下只能靠武力夺取或靠阴谋窃取,所以不可能以无事的原则获得天下。因此,他们就把“以无事取天下”中的取字解释成治理的治,于是原文中三次出现的“以无事取天下”的说法就被解释成以无事治天下。


但是,这样作,第一,没有训诂学的支持,有些貌似训诂学的推理其实是不成立的;第二,将《道德经》的丰富思想简单化、平面化了。


我仔细搜寻,发现以取为治并无前例和旁证,古代字书、韵书、辞书,都没有发现直接将“取”解释为“治”的实例,蒋锡昌曾曲折地论证取可以作治来用,但他的推理不合逻辑,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将取天下解释成治天下是难以成立的。


那么,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从春秋时代的文字里去寻找答案。


其实,取”之本义就是取得或获取的意思,如诗经〈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大意是那大片的田地,每年能收获上万担的粮食。这个取字丝毫没有夺取的意思。《诗经‧幽风‧七月》说“取彼狐狸,为公子裘”,意思是打猎得到狐狸皮,可以给公子作皮袄。这里的取是猎取的意思,基本意思还是获得,而没有夺取的意思。《左传‧庄公六年》“而君焉取余”,《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是说子路只是比我勇敢,这就没有什么可取了,也没有夺取的意思。这些“取”字当随文训诂,不能以一个固定的解释套用到所有的句子中,但大体说来,这些句子中的“取”字的基本意思就是取得获得的意思,如猎取,收取,获取,选取,求取等。从古代辞书、韵书以及先秦典籍中的用法来看,把“取”解释为治理之治是没有根据的,把取与武力夺取相联系也是没有根据的。


其次,在《左传》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取天下”之“取”的大致含义。


《左传.昭公四年》的原文大意说,九月取得鄫国,用取字,是说此事很容易。因为,莒国发生动乱,莒丘公即位而不安抚鄫国,鄫国背叛而来,所以说“取”。凡是攻下城邑,不使用兵力叫做“取”。


这里是获取采邑的例子,用“取”字是为了特别强调取得之易,是人家投诚过来,自己未用一兵一卒,既未费心,也未用力。这种“取”与老子的自然无为的原则恰巧吻合,也就与“无事而取天下”的“取”若合符节。又如《左传·襄公十三年》说:“夏,取邿”,为什么用取字呢?左丘明解释说道这一年的夏季,邿国发生动乱,一分为三。出兵救援邿国,就乘机占取了它。凡是《春秋》记载说,就是说事情很容易。使用了大军叫做。虽得了国家,并不占有它的土地叫做


显然,春秋时期用“取”字和后来窃取某权,夺取某国的概念毫无关系。“取”特指非常容易,无须动用武力而强夺硬取的情况。如果用重兵激战而取得,在当时是用“灭”字的。


根据老子的一贯思想,老子的“取天下”之“取”应该是《左传》中“取邑”、“取国”之“取”,是言其容易、轻易之意。这样,“以无事取天下”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左传》中只有轻易获取某邑、某国的例子,而老子则进一步提出了以无事取天下的理想,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之处。以无事“取天下”,也就是自然而然地获得天下,是没有激烈争斗和重大牺牲的顺势而成的获得,是贯彻无为的原则而取得的结果,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老子的自然无为是要以更高明的原则和方法去达到超常的理想和目标,而绝不是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的追求。老子大概看到邦国争斗、分离、合并的大趋势,认为以无事的方法和原则获取、合并它国是可以接受的,即不反对以较和平的方式实现的邦国之间的转移和归并,进而得到天下。而反对通过战争等暴力手段夺取诸国,兼并天下。这仍然是把天下、万物、百姓的自然而然的秩序放在第一位。显然,老子的思想并非无所事事、无所追求。


事实上,孟子的仁政也可以导致“以无事取天下”的效果,或者说,儒家也应该赞成“以无事取天下”的理想。孟子说:“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就下也,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就是说,如果不喜欢暴力杀人,以仁政治天下,那么天下民心归附如水之就下,不用夺、不用抢就可以取天下,没有人可以阻挡这种力量。这和老子的以无事取天下是一致的。


老子的无事的原则即和平的原则。以和平的方式取其它邦国,进而取天下,这是顺应百姓民心的结果,对百姓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即使不易实现,作为理想去提倡、去追求又有什么不对呢?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的课后思考题是:为什么老子要提出以无事取天下的原则?以无事取天下对谁有好处?我们是否应该提倡以无事取天下的原则?欢迎你把自己的想法或问题留在评论区,我会在下次答疑时间与大家切磋讨论。也欢迎你将今天的知识卡片转发给喜欢道德经的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71124

    感谢刘老师!!

    刘笑敢 回复 @听友376471124:

  • 白玛若巴

    老子的无事的原则即和平的原则。以和平的方式取其它邦国,进而取天下,这是顺应百姓民心的结果,对百姓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即使不易实现,作为理想去提倡、去追求又有什么不对呢? 老师的结论真好!

    刘笑敢 回复 @白玛若巴:

  • 容容读故事

    儒家对百姓干预太多,实际生活也是这样,打着为百姓好的旗号,胡干、蛮干、甚至中饱私囊,干预骚扰太多啦! 当年就该“罢黜百家,独尊道术”历史上的文景之治何等幸福啊!

    计小羽 回复 @容容读故事: 儒家和儒教该是有区别的儒教是儒家被异化的产物

  • 刘丑2

    以无事取天下,以自然取民心。国家地域无掠夺皆友邦,让战争偃旗息鼓,百姓不贪不霸不欺,人们相处循法自然。该是个平和静好的环宇。我理解是老子的天下理想。但人类历史,一部社会发展史,眼前的侵权争霸,是耶?非也?最受用还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 chm2020

    人心归顺是真取,暴力掠夺是霸取。

    刘笑敢 回复 @chm2020:

  • 和_vvv

    可以理解成顺势而为吗?

  • 水木森_ux

    讲得真棒

  • 刘一力123456

    听到现在,这一节课是刘老师讲得最精彩的部分了,为了达到理想中的自然这一目标,老子给我们讲了很多,可谓是很具体的"实操手册"!!!

  • 海之钟

    取应该是取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