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三性三无性与三和合

50.三性三无性与三和合

00:00
15:39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会拉大家进课程微信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上一讲中,我们已经开始讨论唯识宗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三性三无性,所谓三性,也就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在佛经中有一个故事,拿蛇、草绳、麻来作比喻,说是有一个人,他在黑夜中突然看到一条蛇,吓得立即就跑,但是,另外一个人就告诉他,你不必要这么紧张的啊,这不是一条蛇,只不过是一根草绳而已,看起来像蛇罢了,这个以为是蛇的人立即回头去看,真的,果真就是草绳哪!那么我们来看这个故事里面,他看到这个所谓的蛇,吓得就跑了,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一般而言的遍计所执性,实际上这根绳子现在是被这个吓着的人执着了,而且,在执着之下,他就没有办法真正看到事情的真相,他还产生了一种幻觉,以为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蛇,但是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这不是一条蛇,只不过是一根绳子,而且,这条绳子还是别人用麻编成的。这个故事是来自佛经,是我们以前介绍过的譬喻一类的讲道理,用譬喻的方法来解释唯识三性,把绳子看成蛇,就好比遍计所执性,这个蛇实际上是一种颠倒的见,同时,也因为这个颠倒见就产生了恐惧,事实上,这种颠倒妄执之下所以为的蛇,就是虚幻的,这就是生空,对应到我们《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就犹如我们讲五蕴皆空,我们以为这个身体是实有的,这就是遍计所执性,当认识到身体不过是五蕴和合,甚至五蕴也不过是因缘和合,那就是看到了蛇不过是绳,实际上身体不过是五蕴的因缘和合,而当看到麻的本质,就好像看到五蕴的本质,其本质是圆、成、实,这就是圆成实性。


这就是唯识中讲的三性。但是众生是非常容易着相的,一旦讲了这三性之说,有的人又会把这“三性”也执着为实有了,所以,在唯识中又特别地提出了这三性也是各个具有空的特质,遍计所执性,很显然,这蛇是一个假的相,只是妄念想象出来的,所以是一个妄相,就好像空花一样,而遍计所执性是相无自性。而依他起性,通过我们刚才的讲解,就知道了,是因缘和合,是依其它的因缘方能得以建立,似乎是生,但我们学习过中观了,知道生而不生,看似缘起缘灭,实则不生不灭,所以,依他起性就是生无自性。而圆成实性,是殊胜的真如体,按照《解深密经》的讲法,“一切诸法无我性名为胜义”,是一切法的胜义谛,但同时,又叫作无自性性,因为是无自性的性所显现的,因为这样,所以就合起来讲圆成实性,是胜义无性。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总结一下,三性三无性,讲的就是

遍计所执性,相无自性;

依他起性,生无自性;

圆成实性,胜义无自性。


那么唯识的三性三无性讲不讲中道呢?答案很显然,讲的。

唯识的中道,是从两个角度讲清楚了中道思想,仅从三性而言,遍计所执,是因为妄情而现幻相,但是实际上体性都无,所以是非有,而依他起性是因缘所生法,如梦似幻的假有,圆成实性是诸法实性,但是却又真空妙有,故又是非空。从这三性而言,任何一个事情,都可以从三性的角度去加以认识,都是非有非空。而就三性三无性而言,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或者当情现相,但是体性都无故非有,或者依他起性是因缘所生法,如幻假有,则是当情现相,体性都无,故非有,依他起性因缘生法,如幻假有,圆成实性。如是,三性三无性,显示了非有非空的中道。


所以,唯识和中观一样,都是秉承中道的宗旨,但是从唯识的三性三无性来看,他是有他特别的角度,也就是特别强调了心灵的作用。

因为这样,我们就必须首先要知道在佛法中间,有一个概念叫“三和”,就是我们要感知这个世界,必须根、境、识三者彼此和合。这三个概念其实我们以前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所谓根,也就是我们身体的器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除了意,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叫五色根;識,就前五识而言,就是这些根的感知作用,比如眼根有眼识,指能看的作用、鼻根有鼻识,有鼻子的感知作用,……包括身体,也有身体的感知作用――触,而对于能所关系而言,根与识就是能如何,境就是所如何,是能如何所指向的对象,也就是我们的外面世界,比如鼻子对应的气味、舌头对应的味道、……而身体也有自己的感知,它是对应了“软硬、冷热、移动”等等这些身识认知的对象,这些色法在佛教里,叫作“触”。而意这个识所对应的就是法,所谓法就是世间的一切,但是意识这个感知作用和前五识的感知作用不是很一样,前五识是针对具体的整体的物质,而意识则是对应了抽象的概念。这前六识有一个比喻叫“六窗一猿”,是与外境直接对接的窗口。这些就是三和中的基本要素:根、境、识。另外还有第七识第八识。


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缘起法了,缘起法就是说明所有的事情都是要有缘起的,都是诸多因缘的和合,而不是孤立产生的,像识,它是必须要依赖于根的,眼识是眼睛的感知作用,如果没有眼根,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但是,是不是只有识就够了呢?如果没有对境,比如没有光,那么眼睛的感知作用就看不到什么东西,当然,看到黑暗也是一种看到,也是感知作用的对象,所以,要说这个感知作用真正的产生,是需要有根与境的配合,要有认识功能、认识对象,才能随生相应的感受和观念,所以,在《楞严经》或者一些《阿毗达磨》的经典里,往往对这个六识,都是有这样一句相似的句式,比如“眼、色為緣生眼識”,意思就是:以眼根、色境作为条件,眼识才能生起。“謂眼色為緣生眼識。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由此分別意識,於可愛色色將生染著。於不可愛色色將生憎恚。”其它诸根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许多对这个世界的分别念,有喜欢,有不喜欢,也就是这样生起了。应该说前六识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而我们的唯识学中的三性,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都是根境识三和合的作用。所以无论中观或者是唯识学,都承认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根境识的和合作用,但是中观对这一点是从他的无自性的角度去立意,主要强调了无定性和变化性、不确定性,但是在唯识学,我们注意“唯识”两个字,就是说,他对于我们个体生命所感知的一切,都强调了识这个概念,也就是,它强调了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心灵的投射。我不知道“心灵的投射”这几个字是不是足以把我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那就是,我想说明的是,在唯识学阐明了一个现象,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我和你同样看一个女孩子,完全有可能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我觉得是美女,而你觉得是丑八怪。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所见到的,是根境识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境――那个女孩子,而是有我们的根、特别是我们的识一起在作用,我们的根,可能会有差别,比如我是近视眼,眼镜又没有达到矫正视力1.5,那很可能就是雾里看花,看东西具有朦胧美,不像眼睛1.5的那样细节化,除此以外,识还在起作用,那么,每个人除了当下的眼识的作用,还有美学上所说的“前提意识”,也就是我们过去留下的种种的意识、潜意识……等的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次课再继续好好讨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15389908

    利用佛法收费是非常不好的末法现象!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415389908: 这是文化课程,不是寺院里的讲经,整个平台都是需要生存的。哪怕是进了寺院,你也不能觉得佛法全部都是应该义务给你而你不需要任何付出啊。

  • 1867355lesl

    请教老师:遍计所执是凡夫的虚妄分别,是幻觉,因而是空无自性;然而,圆成实性是圣者证悟的真实境界,是真如,是实有自性的。如果将圆成实性也定义为空无自性,那么圣者与凡夫境界相同,证悟真实与解脱轮回将失去意义。

    师红长老 回复 @1867355lesl: 意思就是说你也不能把圆成实性假想为一个实有的东西,所谓实有之执它就是不变的,事实上法性具有无限潜能,只要因缘一起,它就开始动了吧。 凡夫的境界怎么会和圣者一样呢?凡夫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一切是因缘所起的幻象。

  • m犹如莲花不着水m

    识是我们心灵的投射,因此人拥有什么样的内心,就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师红长老 回复 @m犹如莲花不着水m: 你可能没搞清楚识是什么意思?

  • 1379774vydk

    感恩长老!通过故事,模糊理解了三性三无性意思。听了一听就懂的心经让课之后,学到好多名相(佛法专业术语)感觉自己文化水平提高好多!

    师红长老 回复 @1379774vydk:

  • 1800169ztsn

    三性三无性,显示了非有非空的中道。唯识和中观一样,都是秉承中道的宗旨。

    师红长老 回复 @1800169ztsn: 😁😁😁

  • 1398617bfos

    是🉑️以付款六元吗。我付费进不去。

    师红长老 回复 @1398617bfos: 会员就可以听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根、境、识;遍执所执性、依他起性、圓成实性、三性三无性;非有非无、中观。

  • 意境映相

    遍计所执性,相无自性; 依他起性,生无自性; 圆成实性,胜义无自性。

  • 课程助理之一

  • 潇洒_01f

    所以,唯识和中观一样,都是秉承中道的宗旨,但是从唯识的三性三无性来看,他是有他特别的角度,也就是特别强调了心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