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回小向大以及唯识三性

49.回小向大以及唯识三性

00:00
16:50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会拉大家进课程微信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上一讲中,我们已经讨论到了唯识宗的两位祖师: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说到他们两位是亲兄弟。


实际上无著和世亲两位菩萨原来都是学习小乘教法,无著菩萨本来是“说一切有部”的信徒,跟随中印度东毗提坷的宾头罗法师修习小乘空观,但是他在学习小乘空观时认识到,小乘空观理论上还有说不通的地方,于理未尽。他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怎么突破。后来,按照一般的讲法,就是求祈圣弥勒佛而得到了加持,通达了大乘空观。


而世亲菩萨是在另外一个小乘传统:经量部出家,曾经到迦湿弥罗国研究《大毗婆沙论》,四年后回国为大众讲解《大毗婆沙》,并且作了《阿毗达磨俱舍论》,这里也是有一段非常曲折的故事,希望以后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但是,跟无著不同,当时世亲一直执小谤大,说大乘非佛所说。而他的哥哥无著菩萨已经体证了大乘佛法的胜妙,当然就会为自己兄弟的法身慧命担心了,最后,就想出一个办法。


有一天,无著就通知世亲自己病危了。世亲听说自己的哥哥病危,当然快马加鞭,赶到了富娄沙富罗国。但是,当他来到无著菩萨的窗前,却听见无著菩萨在大声读诵大乘佛教的《十地经》,怎么听起来一点都不像生病啊?所以,他就决定先呆在外面看看自己的哥哥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他就一直在听着他哥哥念诵《十地经》啦,渐渐地,越听越感觉这经文真是好啊!要知道,原来世亲只觉得《俱舍论》才是宇宙标准,但是现在,没想到大乘佛法更是天外有天,而且一边听,他一边感觉馨香遍布,还有一束束的光透射出来,心中法喜融融……


后来他就进屋了,并且向无著询问,你看起来好像不像是病危之人啊!


 无著就跟他说了,“哎呀,兄弟啊,你有所不知,诸蕴无常,色身难以永住世间的,但是,我知道有个人以后肯定要落入无间地狱,想起来就非常忧心,以至于心病成疾,将要与世长辞!” 


 世亲听了,就赶紧问他到底是什么人呢?做了什么恶业以致于要下地狱受苦?令你如此忧心!


无著说,这个本来是天机啊,是不能泄露的,但是,我们兄弟一场,我就透露点吧,那我告诉你,那个人……就是你啊!


  世亲听了,非常震惊,赶忙问:“我对佛陀虔诚敬信,不辞万难弘扬圣法。我的一切言行都是护法护教的圣业。我到底是犯了什么错误要堕入地狱?”


  那么无著就告诉世亲:“兄弟啊……就是因为你不信大乘正法,甚至经常诋毁大乘正法,已经种下恶业,所以要入地狱受苦,不得解脱。我已经生命要结束了,但是你还没有彻悟,所以为了你以后不要受苦,我特别把你叫来的。为了此事,我整天忧心忡忡。如今气如游丝,我命将尽!”


世亲这样听了以后,再回想刚才听的《十地经》,心里也生起惭愧,就请无著菩萨为他解释《十地经》和其它种种大乘经典,当他明了了大乘佛教教义,就意识到自己过去确实是以凡夫的心态来理解大乘教法,自己真的是造了太大的业,所以就当即说,我只有割掉我这个造了恶业的舌头,才能减轻点自己的罪过!


无著菩萨就立即制止他: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事情,你的舌头可以造罪,但是也可以积累功德,你过去可以诋毁大乘佛法,现在和未来可以弘扬大乘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反省。


世亲菩萨听了以后,深以为然,就接受了,从此以后,深研大乘教法,大力弘扬大乘教法,成为一代圣祖。


这个故事,正是侧面证明了当时佛教发展历程中,大小乘之间的一种相互激荡。无论是中观的圣祖龙树菩萨,还是无著世亲,他们都有一个转凡成圣的过程,虽然过去有种种的执着,甚至是反对佛法,但是,最终都成了佛菩萨,这就是他们的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是真正迈出这一步的前提,当然,同样不可以随意轻视他人的佛性。


可以说,这个故事,也正是非常充分地证明了五蕴皆空。我们的五蕴身心是空性的,无自性而无定性,所以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之下,我们的身心可以造罪业,但是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之下,又可以成就圣果,所以,真是要非常的谨慎。


而无著和世亲,他们对这个道理其实就和龙树菩萨一样,都是非常认同而且精准把握,从这一点讲,唯识和中观,完全一味。所以无著和世亲都曾经写过和中观般若学相关的论著,注释了龙树菩萨中观学派的衣钵传人――提婆的《百论》,无著写了《顺中论》,去注解龙树的《中观论》。只不过,他们是从唯识的角度进行讨论,对空、有各有主张,但是,最后也是推导出要走不偏不倚的中道——与中观不仅没有直接冲突,而且能够彼此涵融。


在唯识学的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三性三无性。也就是对一切事物的本性,以及它们的相状,也就是状态,从真或假、有或无,进行一个讨论,将它们分成三种情况,这就是三性;而在最后归结出这三性都是无自性的空,就叫三无性。而这三性,就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无性,又叫三种无自性性,分别是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遍计所执性,又叫虚妄分别相、分别性。对这个概念,我们学习过中观就容易理解了,也就是,本来世界上的一切万物都是没有实在性的,但是,却把它当作是有实在性的,这个就叫作遍计所执性。如果相对应于中观而言,就是凡夫的执假为真,所以在中观中是叫假有,直接讲外在世界,但是隐含着人的认识。而遍计所执性这个概念,它是从人的立场去讨论这个假有的问题,遍计的计,计划的计,就是认识者的识的计度,普遍地被识所计度的对境,就是“所遍计”,执,也是指识的执着,所执就是被识所执着的,所以遍计所执性,就是指一切的显现,一切的存在,被能认识的个体生命的识普遍地当作有实体,因此是被执着的,换一句话说呢,就是由此识和境,而错误地以为心外有实体的存在,这就叫作遍计所执性。唯识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和中观是一样的,都认为是一种迷妄之情,是对世界的错误的认识。这个问题,不同唯识论师又对它有各自不同的更深入的讨论,我们就暂时忽略不计了。


第二性就是依他起性,这个依他起性,也是就人的生命个体的认识的角度而言,就是讲认识到了世界万物是由各种因缘所生起之法。是“缘合则生,缘尽则灭”的存在,所以,如梦如幻,自然也不是固定不变,不具备实在性。因此,依他起性,又叫作因缘相、依他性。这一点跟中观中所说的因缘所生法的因缘有是很一致的。但是,在唯识中介绍依他起性的时候,就特别地区别了这个依他起性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有染分而依他起,还有一种是依净分而依他起,染分指有漏的一切法;净分指无漏有为的一切法,那么,净分的依他起,自然是从远离烦恼的意义而言,而染分的依他起性,自然就是与贪嗔痴相关的。


  第三个性呢,就是叫圆成实性,也叫作第一义相、真实相。虽然这听起来有点不好懂,但是我们已经学习过净分的依他起性,就只需要理解,其实圆成实就是净分的圆成实性就可以了。而且,我们可能很容易马上就想到了第一义谛,他们确实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也就是在讲依他起性的真实之体,也就是无相的真如――真如是无相的,是圆满的、成就的、真实的,这就是圆成实,所谓圆满,就是遍满一切法、成就,就是已经达到了不生不灭,而真实,讲的不是虚妄之体,而是体性真实。那么这样一讲,我们就知道了,这很一似于中观在讲了缘生以后,再回归的“无生”,其实,一切法的本体都是真实的,所以,又称之为“真空妙有”。


我们今天就是了解了唯识学中间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鸟窝人

    挺好,知识延长,内容扩展,帮助理解!如果有讲义更好!

    师红长老 回复 @鸟窝人: 每一讲都有全部的文稿啊。往下拉会看到。

  • 如意成功

    收益多多感恩老师

    师红长老 回复 @如意成功:

  • 1813731bsnm

    怎么也听不懂。我可能没定下来

    师红长老 回复 @1813731bsnm: 不要着急,慢慢来

  • 知了A

    越听越不懂

    师红长老 回复 @知了A: 不会的,仔细听,结合文字看,都能听懂,再不懂可以进群提问。

  • 1800169ztsn

    在唯识学的理论中,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三性三无性。三性,就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无性,又叫三种无自性性,分别是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 水晶球品质

    感恩!

  • 大雅美术馆虔心

    舌头可以造罪,但是也可以积累功德,你过去可以诋毁大乘佛法,现在和未来可以弘扬大乘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反省。🙏🙏🙏

  • 清音弘念

    无著对弟弟说自己病重,算不算妄语呢

    师红长老 回复 @清音弘念: 不算,因为他的发心是为了度化对方,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你到后面听到戒的时候就会更明白了。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转凡成圣

  • 意境映相

    世亲听了,非常震惊,赶忙问:“我对佛陀虔诚敬信,不辞万难弘扬圣法。我的一切言行都是护法护教的圣业。我到底是犯了什么错误要堕入地狱?”...... 无著就告诉世亲:“兄弟啊……就是因为你不信大乘正法,甚至经常诋毁大乘正法,已经种下恶业,所以要入地狱受苦,不得解脱。...... 你的舌头可以造罪,但是也可以积累功德,你过去可以诋毁大乘佛法,现在和未来可以弘扬大乘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