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45.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00:00
15:22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会拉大家进课程微信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我们通过上面几讲已经知道,五蕴的自性就是空,而五蕴之身心,因为给予的缘不同,就可以为善,可以行不善,也可能处于无记的状态。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世间一切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为法,都是因为种种的条件,也就是在佛法中所说的因缘,诸种因缘和合而得以建立,当然,也因为这样,任何事物也都会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发生变化,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就可能会导致结果的改变。听过前面讲课的朋友都已经知道,这就是无常,也意味着无我。对这种世界、宇宙的规律的总结,在佛法中就叫作缘起。


其实关于这个缘起论,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非常多,比如我们讨论《金狮子章》的时候就讨论过了,如果大家感觉还是模糊的话,可以再回头去复习一下。


当时,我们《心经》中的主人公舍利弗,就是因为这个缘起理念而进入佛门。


一般对佛教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大圣佛祖证道以前,有五位苦行僧跟着祂修行,在佛祖证得菩提以后,这五位追随者也成为最初的僧人,其中有一位,就是阿说示比丘。阿说示比丘,是佛祖派到各地去布法弘道的弟子之一,有一次,他来到了王舍城一带。根据《佛本行经》的记载,阿说示比丘入城乞食,威仪具足,庄严、清净,言动合于法度。舍利弗当时虽然已经学问非常有名,而且,也拜了老师,但是总觉得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而他一见到阿说示,就被阿说示比丘的威仪所摄伏,马上上前请示谁是他的老师,能令他具有如此清净庄严的威仪。


阿说示比丘就跟他介绍了大圣 佛祖,并且赞叹自己的师父说,我跟我的老师比起来,就犹如一粒小小的芥子和须弥山相比,牛踩出来的脚印与广阔的大海相比,又好像嗡嗡叫的蚊子和翱翔在寰宇的大鹏金翅鸟相比,真是天差地别!那么舍利弗就问,你的师父说些什么呢?阿说示比丘就跟舍利弗讲了一首偈颂:


诸法因缘生  亦从因缘灭


吾师大沙门  常说如是法


舍利弗是何等根器!他一听,顿时就领悟了,并且马上证得了须陀洹果,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罗汉”的最初第一个阶位,断除了对佛、法、僧、戒等的一切疑惑,产生了真实不坏的信心。所以他马上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目犍连――目犍连后来也成为佛祖的大弟子之一,告诉目犍连自己已经找到了“不死之法”,目犍连也是不一般的根器,一听这首偈颂,也当即证果。他们后来就都带着自己的弟子们,皈依拜从了 大圣 佛祖。


而这首偈颂:


诸法因缘生  亦从因缘灭


吾师大沙门  常说如是法  


我们来学习一下。


这里的大沙门,讲的就是大圣 佛祖,所谓沙门,当然是音译,意思有很多,比如息止、息恶、勤恳、净志等等,但是“沙门”这个词在当时的古印度其实是佛法、非佛法都会运用的,而且即使是在佛教,沙门也可以分成胜道沙门、说道沙门、活道沙门、坏道沙门,或者形服沙门、威仪欺诳沙门、贪求名闻沙门、实行沙门各种类型,这里说“大”沙门,以前我们已经解释过这个“大”――摩诃的意思了,当然就不是一般的普通沙门,而是用来赞颂佛祖的。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讲的其实就是缘起,我相信在当今时代,要从字面理解这句话并不是非常困难,几乎稍有文化的人,都会说“随缘”啦、“有缘无份”啦,还有什么“缘聚则聚,缘散则散”,等等,所以,佛法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说归说,做到却不容易。


而这缘起思想,正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主义、学说最为不共的理论,是大圣 佛陀对于上自宇宙,下至人生的隐态世界和显态世界,其间各种生起和消灭的原因、条件、结果等,所证悟的基本法则。佛祖说法是依据众生的根器因缘而说,所以,佛陀讲缘起也讲过一缘起、二缘起、三缘起、四缘起,乃至十一缘起、十二缘起等等,我们现在说得多的就是十二缘起。但无论是怎么样的法数,都是讲各种因为因缘而建立的有为法,都是叫作“缘起”“缘生”等,缘起是从因位而言,缘生是从果位而言。可以说,佛法所有的理论,都是由此而生发。


应该说,讲佛法根本不可能绕开缘起说,大圣佛祖正是以这个缘起论、缘生观,否定了当时古天竺一切外道的种种“神我”思想,以及他们所认为的:一切诸法具有实在的自性。从而真正地揭示了宇宙规律、人生究竟。同样,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佛祖的两位大弟子,都会一听说、一信服阿说示所唱的偈子,就立即证果。


到了 大圣佛祖涅槃五六百年时间后,也就是公元二、三世纪光景,出现了一位叫龙树的大菩萨,他在他的著作《中论》里面,用一首偈颂再次强调了缘起说、缘生观,他说: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这是一个对现象界观察的结果。单纯从字面上讲,也很容易理解,不自生,就是不会自己生自己,不他生,就是不会单单是你的父亲生出一个你,不共,就是不可能是简单的自与他的叠加而产生一个结果,当然,也不可能有无因之果,如果无因,那就什么也没有也可以变出一颗豆子一只西瓜了。而生成宇宙万物的,唯一的就是因缘生。


我想啊,我们一般坐着喝茶聊天的话,大家都会觉得这好像是很简单的道理、甚至好像是可以随口说出的常识一样,但是,我们仔细去看整个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却不无意外地发现,太多的思想、哲学、宗教,其实正是堕入了龙树所批评的这些错误的观点中,包括检点自己日常的言行,其实往往也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这首偈颂里说到,“是故知无生”,这其实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因缘和合生,我们说过了,这就是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个“生”都是无自性的,无论是能观之心、所观之境、一切皆无自性,皆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一切平等平等,回归真如之境,这时,也就是不生了,而回归到不生,这就是“涅槃寂静”。所以说,缘起法里包含着法印之说。并且,就是以法印为基础,含摄了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等基本法则,这些,我们在后面的《心经》讲解中都会涉及,


当然,这个“四不生”的说法,并不是龙树的独创,也不是他的首创,比如北凉时翻译的《金刚三昧经》,里面就说:


“本不自生。不从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无生。何以故。缘代谢故。缘起非生。缘谢非灭。隐显无相。根理寂灭。在无有处。不见所住。决定性故。是决定性亦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灭。离诸四谤言语道断。无生心性亦复如是。”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翻译的《菩萨念佛三昧经》中说: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有


 毕竟无所住  无漏法亦然”


《佛说法集经》,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其中说到:


“诸法不自生  亦复非他生


 离诸数尽相  平等如虚空”


可以说都有类似的意思,所以,龙树菩萨是总结了过去的佛陀言教,并对佛陀教法中的大乘般若性空学说做了发扬,以他的著述《中论》等为基础,建立了我们称之为的“中观派”。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前面《金刚三昧经》中的这段经文,其中提到“是决定性亦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灭。离诸四谤言语道断。无生心性亦复如是。” 颇似龙树菩萨中观思想所揭示的核心主旨:“八不中道”: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次再继续讨论。那么今天,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下一次课我们再具体地进一步展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梵风懿圆

    感恩,師紅長老的精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师红长老 回复 @梵风懿圆:

  • 菩然01

    感谢红师长老听不厌的(心经)

    师红长老 回复 @菩然01:

  • 琬庭乐言

    您讲的很好,我很受益,感谢您的分享

    师红长老 回复 @琬庭乐言: 谢谢鼓励

  • 清恬SSS

    偈颂是什么啊?

    课程助理之一 回复 @清恬SSS: 类似诗

  • 知了A

    讲得太啰嗦了 法师讲解的是心经 听了一小半 还没有讲到经意

    师红长老 回复 @知了A: 其实都有讲到经义的,耐心听下去。

  • 水晶球品质

    感恩!

  • 安份守己世界太平

    感恩 !

  • 1800169ztsn

    大圣佛祖正是以这个缘起论、缘生观,否定了当时古天竺一切外道的种种“神我”思想,以及他们所认为的:一切诸法具有实在的自性。从而真正地揭示了宇宙规律、人生究竟。

  • shtzoomq8563ruwqx09v

    缘起思想,正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主义、学说最为不共的理论,是大圣 佛陀对于上自宇宙,下至人生的隐态世界和显态世界,其间各种生起和消灭的原因、条件、结果等,所证悟的基本法则。

  • fnhx

    这一节听了收获很大,觉得几千年前佛法已经非常有辩证思想,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学佛真要准确领会,谢谢师红长老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