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观世音什么时候成佛?

26. 观世音什么时候成佛?

00:00
19:11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观世音佛对我们来说,是特别有缘的一尊佛菩萨,按照佛教的宇宙观,宇宙非常非常浩大,甚至不止一个宇宙,而是有无量的各种各样形态的宇宙,而我们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这只不过是这一个广袤宇宙中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地方,而观音菩萨就是“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可能也因为是这样,在中国,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户户观世音,家家阿弥陀”。

一般来说,我们会把观世音佛当作西方阿弥陀佛的国土极乐世界中的一位大菩萨,据《观音授记经》等佛经记载,观音菩萨作为帮助阿弥陀佛一起弘法的大菩萨,最后阿弥陀佛将于某个中夜时分入涅槃,然而世界法音不断,在未来佛入灭以后,观世音佛承担起度众的重任,此时,世界也改换了一个名字,叫众宝普集庄严世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还没有成佛。也因为这样,有一个传说,讲观音佛跟着阿弥陀佛学佛。据说当时观世音菩萨看到阿弥陀佛度众这么辛苦,就向佛请求:

“师父这么辛苦,我愿意分担一些辛劳!”

阿弥陀佛就说:“可以啊,但是,不能退转噢!一旦退转,是会脑裂千片的!”

观世音佛马上就立下誓愿说:“我一定不退转!”

后来果然观世音菩萨度众无数,不辞艰辛。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些他经历了那么多辛苦把他们超拔出来的众生,又重新堕入感官的享受之中,再度沦于苦海。他当时真是感觉有点失望了,就对自己的百般努力起了个小小的叹息:“何苦如此!”

但就在这一瞬间,观世音菩萨的头真的裂成千片,在宇宙的时空中纷纷飘零……

幸好,阿弥陀佛知道了!马上以他的神力把观世音菩萨头的千片碎片召回来,并且慈悲地教育说:“度众生本来就是这样困难的啊!你能不能反省,重新立志,永不退转呢?”

观世音也知道自己错了。于是,阿弥陀佛就教了他一个咒语,也就是陀罗尼:

唵、嘛、呢、呗、咪、吽!

观世音佛一持这陀罗尼,他已经碎裂的头又恢复如故了。

所以,观世音佛的悲心,也是极为浩大,就和阿弥陀佛一样,只要持他的名号,就能够得到他的救渡,人们因此习惯于把他叫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寻音救苦观世音菩萨”,而且,实际上观世音佛也并不只是接引众生去西方的佛国净土,同样的,他也接引众生去东方的佛国净土,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讲到“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有的本子上注明了这八大菩萨,其中也有观世音。所以,观音菩萨并不限于在西方,而是在整个法界。

为什么会这样?也可能因为他实在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位西方净土的菩萨,实际上还是一尊古佛吧?

那么确实,又有一些佛经中是说观世音佛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或者有的说是叫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已成佛说是在《观音三昧经》、《大悲经》、《悲华经》等经典中的观点。

这样来看,有说观音佛是早已成佛,有说观音佛还没有成佛,要未来成佛。这两个讲法自然是矛盾的,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我想我们应该由此介绍到佛教的生命观。

应该讲,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称得上是一种宗教,或者某一个真正称得上是主义的思想学说,都会涉及到对生命本身如何认识的问题,人们说,在哲学上有几个永恒的命题,比如爱情啦、生死问题啦……等等,生命本身也是哲学思考中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主义,对生命都有它们自己不同的认识。

比如,有一种说法,叫“人死如灯灭”。

还有的,对人生下来以前是怎么回事,并没有更多的讨论,他对生命的讨论实际上是起源于人生下来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但是,他又认为人死了以后,还是有不同的去处的,所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说到人要经历一些基本的“审判”,从而上天堂或者入炼狱。

如果我们拿数学来做比方,数学中有线段、射线、直线,大家都知道,线段是两点之间的一段距离,而射线则是有一个起点,另外一个方向则无有限止地延伸,直线则两端都无限延伸。比较而言,所谓人死如灯灭的生命观,可以说是线段式的生命观,持这种生命观的人,除非他有非常高的思想觉悟,一般来说,都会有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因为生命就这么短暂,此时不享受,更待何时?而另外一种,就是射线式的生命观,因为未来需要对现在进行审判,所以,现在的言行也就需要谨慎,这种谨慎,某种意义讲,也是人的趋乐救怖的本能所产生的必然,除非他不是真的相信,但是,他对生命的源头到底是什么,虽然可能也有宗教上的某种诠释,但是个体性的一些问题,比如罪从何来,为什么每个人的性格如此不同,基本是无解的。

我们中国人的生命观,从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看,普遍的文化还都并不是认为人死如灯灭的,像中国人有一个鬼神的讲法,这就表示他们相信生命不灭,还有中国那些自古以来的豪士侠客们,他们临到上刑场之前,总要大喝一声:“三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这个,其实就是相信自己还会有一次生命。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不过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哲学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当然,历史上也出现过神灭与不灭的争论。

线段式的和射线式的,这是两种生命观。还有第三种生命观,就是刚才说的,直线式的。那么佛教的生命观,就是直线式的,认为生命是不仅仅有我们这一生,而是有无限的过去,无限的未来,因为无限,甚至没有最初的那一个起点,而生命就如我们这一生一样,不断地呈现、不断地呈现。

但是这样的生命观,也并非只有佛教才有,比如在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他们也是这样认为,认为生命就是无限的,而不断呈现的生命,就叫“轮回”。

在佛教里,也有轮回这一说。当时佛教建立的时候,古印度正是婆罗门教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掌握了社会的神权和教育权利,佛教异军突起,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四种姓等级制度,但是,也不是说与当时古印度的其它文化毫无关联,世界是一个不连续的整体,佛祖还是从其它宗教中汲取了不少有益的内容,比如现在佛教经常说的“业”、“轮回”,都是印度教就有的概念。但是,佛祖对这些概念和思想都进行了提升,所以,佛教中的轮回与婆罗门教中的轮回,名词一样,但意思是不同的。在印度教中的轮回主体,很相似我们中国人讲的“灵魂”,这个灵魂在感觉上似乎是不会变的,生前是这个张三,死以后也还是这样一个张三,再来投胎又是这个张三,但是在佛教里面,却认为这个张三虽然确实是张三,是同一个,但是又不是同一个,因为再投胎的张三已经有了新的父母,按照我们当今的科学来讲,也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父母的遗传基因,所以这时候的张三,肯定跟上一世另外父母的张三又是不一样的,何况,能够影响张三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生长环境、教育、各种人生经历,乃至于此刻的你我和前面一刻的你我也都已经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在我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以后,我们的生命信息中都增加了彼此的因素,无论我们相互是赞同还是不赞同,这种相互的关联都已经建立,并且交流已经发生了。所以,在这里,轮回的主体是一个连续的,又是刹那刹那在变迁的这样一个生命主体,因此他和其它宗教或民俗习惯中所认为的好像是不变化的灵魂,是不一样的。所以,一般在佛教中是不叫“灵魂”而叫“神识”,当然,有些法师在讲法的时候为了听众容易理解,有时候也会用灵魂这个词语,那你听到了,应该明白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佛教最基础的理论就是缘起论,所谓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也就是我们前面说到过的缘起学说,缘起论、缘生观,可以说也是佛教认识世界的认识论。

所以,佛教生命观认识中的生命,其实也不能说就是非常简单的一条直线,那似乎是太“纯净”了,事实上,它可能更像是一条河流,周围的每一块石头、树枝,甚至天上的一滴雨都可能会影响到它,所以,人们说人不可能同时跨进一条河流。

既然佛教的生命观是这样,那么,有的佛经说观世音佛早已成佛,有的说未来才成佛,也就很可以理解了,其原因就是:生命如此漫长,而在讨论这个生命的时候,到底是以怎么样的一个时间跨度作为考察对象,就会形成对一个生命不同的判断,看似矛盾,其实没有矛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胡说巴道

    六道轮回,是佛陀的一种说法的方便法门吗?

    师红长老 回复 @胡说巴道: 在佛教认为是客观存在。

  • 1365103fbsq

    何其有幸,才能听到法师法布施!讲得太棒了,浅显易懂一听即懂、越听越爱修习佛法,对我有大受益。恩感师红长老!随喜赞叹大功德!南无阿弥陀佛

    师红长老 回复 @1365103fbsq:

  • 麻木不仁汪大福

    佛也会入灭嘛,哎呀,😒,我突然产生了不那么想学佛的念头。难道这个发心有问题🙄还是为己为私嘛,真是连提这个的资格都没

    课程助理之一 回复 @麻木不仁汪大福: 师红长老回复您:入灭的是相,法身不生不灭,而且佛法有虹化转世,众生不尽,宏愿不息,转世再来,利乐有情,长老学的法门就以虹化转世为目标

  • sxwm1776

    感恩金刚师红分享!🙏🙏🙏

  • Li成长

    唵、嘛、呢、呗、咪、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寻音救苦观世音菩萨!

  • 如是000000

  • 潇洒_01f

    唵、嘛、呢、呗、咪、吽!

  • sunny_6jm

    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不就是有主观能动性么……再活一次自我意识都变了,那跟人死如灯灭还有啥区别

    课程助理之一 回复 @sunny_6jm: 我们从来没有否定主观能动性,你自己今天的识和昨天的识也是不一样的,时时刻刻在变化。请好好听课里面讲到相续是什么意思

  • 蓝海沙rr

    不能叫观世音佛,没有这样称呼的,不如法

    师红长老 回复 @蓝海沙rr: 为什么啊

  • 1357163vsyr

    慢慢感觉到这是听讲佛经以来最愿意听下去的,师红老师的讲解非常亲切,非常清晰,非常平易,没有故弄玄虚,没有信马由缰,而是收放得当,即紧扣主旨,又旁征博引,背景资料丰富翔实。

    师红长老 回复 @1357163vsyr: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