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真佛教 般若藏

24. 真佛教 般若藏

00:00
14:24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通过上一次的分享学习,我想我们已经基本明白到底什么是判断正误的标准了。判断佛法的标准唯一的就是――三法印、一实相印。


对照一些大家日常生活中对佛教现象经常会运用的种种标准,就应该感觉到,其实很可能我们过去轻易地认为某类人因为跟我所熟悉的表相不一样,就一定不是佛弟子,起码不是好的佛弟子,这样的判断标准并不一定正确。对于三法印、一实相印,虽然我们没有展开来细说,但是结合以前学过的《金狮子章》等,实际上都是能够明白它的意思的。其实讲到底,佛法是破除了种种外在的相,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宇宙的真实、生命的真实,能够立足于宇宙的真实进行思维、说话与做事。


三法印,可以说他的原则是非常简约的,简洁明快。而这一点,为佛法的弘扬带来极大的便利。就像传统的逻辑学里会讲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所谓内涵,就是含义,就是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一般而言,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反变关系,也就是内涵的限制越增加,外延就越窄,反之,外延就越广大。其实对判定什么是佛法的标准,也是可以借用这个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来说明一些问题的。可以说,无论三法印、一实相印,它们的内涵都是极其简洁明朗,并没有任何的拉杂琐碎,而且,一如我前面所言,他是破除相的执着,超越相的束缚的,所以,在三法印和一实相印基础上所建立的,也有着极为开放而广大的空间。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佛祖创立的佛教,在2500年以后,成了世界上传播最为广大的三大宗教之一,他的信徒,也遍布世界各地,更不要说还有很多对他的思想、文化感兴趣的非佛教徒。其原因,就在于佛教立足于法印之根本,可以随时、随地,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根据不同的时代、地域、文化,而制定不同的弘法模式――我讲的是模式,不是讲原则。所以,如果我们还是一定要用相的标准去判断一个佛教的流派或者一个佛教的传统,用模式去套一个佛教的流派或者一个佛教的传统,往往是会出现一定的偏差的。


所以,学习佛法,为了不发生最基本的误判,关于法印的相关知识,其实是最基本最首要需要了解的内容。因为学佛学,首先就要了解到底什么是属于佛教,你不能拿了一个非佛教的东西研究了老半天,最后却还是说,“因为这样,所以我认为这样。”同样,我们学习讨论《心经》也是如此。更不要说佛教徒,他们在皈依佛门的时候,皈依就意味着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佛法,你决定全身心投入的到底是什么?并不是说皈依了或者是佛教徒了,以后就是多去寺院做饭,或者多去放生……这是很好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做一个佛教徒最起码的,就是了解界定佛教佛法的标准,明了三法印和一实相印。如果在这一点上出现了认识的偏差,可能就是没有重视到这个核心问题的缘故,但其实,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应该说我们对《心经》的讨论还没有完全真正展开,但是通过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经题的解读,我们应该已经能够感受到,《心经》的宗旨是符合三法印、符合一实相印的,等我们的讨论更进一步地深入,我们会对这一点更加确定。另外,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是属于般若藏。这个般若藏的说法,是来自《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对诸佛法宝藏的分法跟前面我们介绍的十二部经不一样,它是分成五个大类,即“五分藏”。因为它这个分法对于我们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地位,是有相当的帮助,所以我们也来了解一下。五分藏是把佛法分为:“一、素咀缆,二、毘奈耶,三、阿毘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并且,还把这五大类经教,和相应根器的众生做了对应分析:

第一大类就是契经,也就是我们平时通常所言的佛经,经中说,“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咀缆藏”,也就是对于那些喜欢清修的人,特别合适运用佛经来进行教化;

“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者,也就是注重威仪形态,愿意护持佛法――这个护持佛法,是特别地指护持佛法的一味和合,意思是指佛教有这么多的教法流派,这么多的乘次,我们都要知道他们都是在三法印、一实相印之下的自由展开,本质上是一味的,应该相互和谐尊重,携手发展,所以,这里的护持正法,绝对不是指有些人盲目地攻击这个佛教是邪教,那个佛教是外道,那个不叫作护法。只有那样真正好乐护持佛法一味和合的众生,才是适合为他们说毗奈耶,也就是戒律的一些众生;

那么,“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核究竟甚深”,深究研讨的众生,就应该为他们说阿毗达磨等论藏;


接下来就是说般若藏了,经中说,对于喜欢学习大乘的真实智慧,放弃我执和法执这两种分别执着的众生,他们“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着分别”,就为他们说般若。实际上,虽然这里都是针对相应根器的众生而说相应的法,但也是说明,这些众生,在学习了相应的教法以后,是容易达成这样的成就,也就是说,学习般若藏的经教,比如我们的《心经》,是容易帮助我们产生真正的大乘究竟智慧,放弃一切分别执着。


那么最后提到的一藏,是指诸陀罗尼藏,也就是密法。其中说到,或有众生“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盘”,这里出现了很多我们都会感觉陌生的名词,我们先不用管它,总之就是在有些经典中认为难以“翻身”的罪业,只要好好修习密法,也都能够令罪业消灭,速疾解脱,而且顿悟本心而证得涅槃。

在佛经中间,分别用乳、酪、生酥、熟酥、妙醍醐来做比喻,对应比喻契经、调伏(戒律)、对法(论)、般若、陀罗尼藏。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五样东西是否了解,总之就是牛奶到牛奶的提炼品,越来越精华的不同的叫法,当然到最后,是着重于对总持门也就是陀罗尼门作了一个赞叹,认为“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但是我们现在是要了解般若。通过这个五分藏,我们也会发现,在一般我们所说的经律论之外,还可以特别地立一个般若门和总持门,也就是说这两藏是具有一定的统摄经律论的地位,比如般若,无论是你学经还是律还是论,都是需要有般若的智慧作前导,否则都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而且,佛经在介绍了五分藏以后,又说到,五分藏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最终,“一切众生应当归依无为法宝。一切法中最尊最胜莫过无为。”这无为法宝,其实就是从般若的去除分别执着而来,从般若波罗蜜多中来,般若波罗蜜多、包括我们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们的重要性也就立即显现了。对于这一点,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好运来jha

    不同意这段观点,因果重罪如果可以不报而灭,那就不是真实不虚,佛陀木刺伤足,目犍连被石头砸死,禅宗野狐禅的公案,那不就是一个笑话啊,一句什么什么咒灭什么什么重罪!真是随性呀!!

    师红长老 回复 @好运来jha: 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因果平衡的过程。不是说因果规律就不在了。

  • 潇洒_01f

    佛法是破除了种种外在的相,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宇宙的真实、生命的真实,能够立足于宇宙的真实进行思维、说话与做事。

  • 恒行菩提

    大慈大悲的师红炳父,讲的妙极生辉,使我越听越想听。南無十方三世一切阿弥陀佛!

  • v正丹

    感謝師紅長老講解,一聽就懂的心經。聽宇宙的真實,生命的真實,歷史的真實。

  • 开心888888888

    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不是凡人六識所言的智慧。

    师红长老 回复 @开心888888888:

  • 大祥天下

    学习

  • 令针

    理诚天人合一与圣合真祝愿胜世凯哥凯旋风景丽水四季青青风调雨顺增产增收天蓝净清三界十方三山显真灵了真愿心若莲花众佛祖功勋佛教光大谢众贵尊。

  • 自在解脱_o9

    感谢师红长老的讲解!对佛法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 sylvia18

    佛学

  • sylvia18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