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山水相知,亲近自然——对自然从畏惧到亲近

2.2 山水相知,亲近自然——对自然从畏惧到亲近

00:00
11:53

本节知识要点 

1、鬼神的世界

有一种神秘的、独立于人的力量,在运行、在掌控这个世界。这是古人对宇宙万物、对自然界的运行变化的特殊的理解。古人用神怪的形象,给自然界一个形象化的解释。比如说看到太阳的时候,他们往往就把太阳想象成一个三足乌。鬼怪可怕的形象说明,在古人的天地观里面,自然界带有一种恐怖的、令人畏惧的信息。


2、亲近自然的山林文化

到了魏晋之后,随着山水诗和山水文学的出现,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一次比较大的调整。人和自然,变成了一个可以相知相亲的世界;不再是相互抗拒、人畏惧自然的关系。


山水画开始从天地图形、宇宙模型这一类概念,到林泉的意念变化。从“天地”到“林泉”的变化。在画面上,不再是山水和神物灵怪的组合;而是开始有人物进入,山水和人物的组合出现。


3、从拼贴生硬到组合自然

山水和人物的图式组合,有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要把天地的辽阔气象表现出来,那么人物就不可能画得太大,因为太大的人物会喧宾夺主;如果要画人物故事,人物画得太小,身份、形态会表现不出来。人物和山水的组合在早期还是显得比较生硬。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的北魏孝子棺刻石,强调的是人物故事,所以人的比例特别大。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的画像砖《商山四皓》是简单的人物拼贴。到了五代卫贤的《高士图》中,才能看到人物山水是一个完整的组合。

配图区 


北魏 孝子棺刻石拓片局部 孝孙原毂故事

这幅孝子棺刻石里面,有崇山峻岭,还有远山,山脚下有一群人出入,这是个是早期不太会处理人物和山水关系时,山水人物组合的典型的例子。这个强调的是孝子的人物故事,所以人的比例画的特别的大,人的尺寸可能有山的2/3高度。

南朝 商山四皓画像砖

商山四皓,就是在商山隐居的四位须发皆白的贤者老人。这幅图像,把山、皓,这是两种形象,用图案化的方法把它拼在一起。这个画面形象,就是对应“商山四皓”这个词。商山后面画四个老人,山和人之间没有组合关系,只是图案化拼贴的关系。

五代 卫贤 高士图

在这幅画里面,贤士、高士悄无痕迹地进入了山水。

互动区 

人物在山水中浑然一体的山水画,你知道哪些?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彭光祥

    杂音太大了!很听不清。

  • 上庄大格格

    以屈原和汉墓为代表的楚文化与后来的文人文化根本就不是一个体系。中国文人绘画离不开山水题材,其渊源应该在于道家文化。在于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为人宗旨。入世为儒,身处庙堂。但是庙堂凶险,出世为道,隐于山水,这是道家文化留给中国历代文人的一大宝藏。即便身处庙堂,江湖之远,山林之幽,也是大多数文人出身的官吏们内心追求洁身自好的理想之寄托。

    hhhhhhhxxx 回复 @上庄大格格: 道家思想源自于楚文化原始巫教传统。建议你也了解中国美术史,了解文人画再发言质疑吧。

  • 上庄大格格

    建议同学们多听南怀谨先生,知道中国文化完整的根基,然后再去了解枝丫

  • 大气球吹个大气球

    这一讲听不清,录音问题吗,而且语速快,断句停顿也不够,音频节目听不清,能重录吗

  • liuyc

    语言欠精道

  • 邹雨山

    r LLM

  • 學必有師

  • 學必有師

  • 上庄大格格

    宗教绘画与文人画也不能算是同一种文化体系吧?

  • IFFF

    怀念大三孔老师给我们讲课,带我们看博物馆聊古器物的日子,现在大四可以上的课越来越少来这里重温。 表白孔老师的每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