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屠格涅夫:自然派文学代表人物

38. 屠格涅夫:自然派文学代表人物

00:00
12:29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 我是吕宁思。

 

这一讲,我为您介绍俄罗斯19世纪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他的著名作品主要是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刻画生动,尤其是女性艺术形象,他特别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抒情,笔下的大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1818年11月9日,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个骑兵团团长,在屠格涅夫十六岁时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虐待农奴并打骂自己的孩子。


屠格涅夫对自己母亲的专横和虐待农奴的行为很不满,常常与农民和农奴交谈。他庄园的一个农奴常给屠格涅夫读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屠格涅夫非常喜欢,写了一些诗歌和特写,后来他与涅克拉索夫成了朋友。


1833年,15岁的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同一时间,俄罗斯文学思想家赫尔岑和别林斯基也在莫大学习。一年后,因为哥哥加入了皇家炮兵,屠格涅夫全家搬到了圣彼得堡,他也转学进入了圣彼得堡大学,就读哲学系。在彼得堡大学,屠格涅夫与后来成为俄罗斯著名西方派学者的历史学家格兰诺夫斯基成为好友。

 

1838年,他前往柏林大学,在柏林大学学习了黑格尔哲学、罗马希腊文学史,并且自修古希腊与拉丁语,从而阅读了很多古典作品。在欧洲,屠格涅夫也见识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成为俄罗斯文化思想界的“西欧派”信奉者。他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别林斯基非常赞赏屠格涅夫在写作中表现出的天赋。


在别林斯基关怀下,1852年屠格涅夫发表了自己的特写集《猎人笔记》。这是几年来他观察平民生活,和各界人士交谈等生活经验的提取。作者借一个猎人的视角,站在温和的民主主义立场,对俄罗斯农民的遭遇进行了真实而富有诗意的描写,同时给予了深厚的同情。这部作品被社会各阶层广泛阅读,当时正在考虑农奴制度改革的沙皇也对其非常赞赏。

 

1855年屠格涅夫发表著名剧本《村中一月》,开始逐渐关心知识分子与贵族的冲突问题。1856年他发表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的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发表《贵族之家》。1860年他发表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著名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非常看重这篇小说,发表了评论《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断言“前夜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的”,认为屠格涅夫描绘了革命的前夜。但屠格涅夫不同意这一断语,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评论,涅克拉索夫没有同意,导致了屠格涅夫和《现代人》杂志的决裂。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主人公巴扎罗夫狂傲,重视行动,重视科学实验。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击。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佐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60年代,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烟》。


18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远离祖国的屠格涅夫在病榻上写了83篇散文诗表达他暮年的情怀。《散文诗》是他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汇了他一生创作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们既是他人格的写照,又是他艺术的结晶;既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他全部创作的大纲。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19世纪40-5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中,有一种身份地位特质性格和思想感情十分相同的主人公,被称为“多余的人”。他们通常都很有智慧和能力,但是无法在俄罗斯官方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干。他们虽然出身于上流社会,却与贵族疏远,鄙视官僚主义,但是又没有另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景,基本上都把时间花在消遣娱乐上。但这种生活方式无法缓解他们的苦闷无聊,于是经常出现寻花问柳、争风吃醋、决斗,赌博和其他自毁行为。“多余人”的典型特征包括精神疲惫、充满怀疑、言行不和,以及对社会持消极态度。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就是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还有格里鲍耶多夫《智慧的痛苦》中的恰茨基、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而“多余人”这个典型称呼的出现,则出自于屠格涅夫的《多余人笔记》,屠格涅夫笔下最著名的多余人主人公就是罗亭。


其实,写出多余人形象的作家们,本身也充满了多余人的气质与苦闷。屠格涅夫是果戈理的学生,别林斯基的朋友,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也很熟悉,但是他与后两位文学大师常常发生口角与争论,甚至与托尔斯泰因为争吵而决裂,并且差点发生决斗。


屠格涅夫的爱情生活也是充满悲情。1841年,屠格涅夫结束了柏林大学的学习,回到故乡斯巴斯科耶,过起了懒散闲适的贵族生活。身材魁伟仪表堂堂的屠格涅夫已经23岁了,充满青春的激情,看上了母亲的年轻女奴阿芙多吉娅·叶尔莫拉耶夫娜。母亲为此大怒,把阿芙多吉娅赶了出去,但是姑娘已身怀有孕。从小痛恨农奴制度的屠格涅夫怀着热恋为阿芙多吉娅作了妥善安排。他背着母亲在莫斯科为阿芙多吉娅租了一间房屋,让她在那里做针线活。


1842年4月,阿芙多吉娅生下一个长像酷似屠格涅夫的女儿,取名为彼拉盖娅。在屠格涅夫的恳求下,母亲允许他把孙女抱回庄园。1842年5月,屠格涅夫离开故乡,把襁褓中的女儿托付给了母亲。但八年之后,当他从法国回到了斯巴斯科耶时,发现女儿的处境比农奴还糟。他就把女儿带到巴黎,托付给著名的西班牙女歌唱家波林娜·维阿多夫人,并且按照波林娜的名字给女儿取了波丽奈特的名字。


生活在维阿多夫人家里,屠格涅夫的女儿受到戏剧表演熏陶,但是由于生活在法语圈中,祖国语言已忘得一干二净。女儿14岁以后,屠格涅夫和她一起生活在巴黎,他为女儿买了一架钢琴,闲暇时,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贝多芬奏鸣曲,就会从波丽奈特灵巧的指间飞扬而出。屠格涅夫热爱女儿几乎达到狂热的程度,在屠格涅夫最著名的中篇小说《阿霞》中,那个美丽的私生女阿霞,就是由自己女儿的身世而来。而在小说的男主人公身上,似乎也晃动着屠格涅夫胆怯的影子。


最后,我还要提一下屠格涅夫终身难忘的一个女人,就是刚刚说到的那位西班牙女歌唱家波林娜·维阿多夫人。波林娜16岁开始登台,很快唱遍西欧各国的首都。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指挥路易·维阿多聘用了她,力荐她主演多部经典剧目。1841年,路易与波林娜结婚。1843年,路易·维阿多首次到俄罗斯巡回演出。一次猎熊的机会,路易·维阿多认识了伊凡.屠格涅夫。二人顿觉意气相投,路易便邀伊凡到圣彼得堡歌剧院去看波林娜演唱罗西尼的《西维尔理发师》。不料,25岁的屠格涅夫对波林娜一见钟情。从此,毕生40年,屠格涅夫始终单恋着波林娜·维阿多。



好,这一讲说了屠格涅夫的故事,他的许多作品都有很好的中文译本,读起来十分动人。我是吕宁思,喜马拉雅的朋友,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fbbz2c91oeaqu9i053wg

    谢谢吕老师!!大爱ヽ(*´з`*)ノ希望您接着为我们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 aowu0622

    喜欢屠格涅夫

  • 听友183813148

    好听

  • 1787376cvyj

    喜欢!

  • 我的桃花源记

    大爱

  • 林育伟_Roman

  • 13761319bqo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