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从玉米到外太空:苏联为何最终输掉冷战

23. 从玉米到外太空:苏联为何最终输掉冷战

00:00
18:06


喜马拉雅的朋友 你好,我是吕宁思。不知你看过去年英国拍摄的一部电影没有,《斯大林之死》,由几位英美大腕导演和演员制作的,这是一部政治讽刺喜剧,但它细腻刻画了斯大林突然中风到被正式宣布去世那几天,苏联高层几位关键领导人的处境、心态和表现,让我们想起列宁去世之后引发的权力斗争。那一次,是斯大林战胜了托洛茨基等战友和对手,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


之后,随着苏联快速取得工业化成就,特别是二次大战中打败了德国,使得这个共产主义大国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且成为亚洲非洲反殖民争独立的国家们的偶像。在战后的国际舞台上,苏联和美国一样,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和管理者,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当时的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骄傲地说:“没有我们苏联参加,任何一个国际问题都不能解决。


1945年,可以说是历史上苏联与美英关系的黄金时间。在1944年二战结束前,苏联参加了建立国际金融体系的谈判,并且在1945年底和其他多国一起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由这个协议起,美国就开始主导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重建与发展银行的工作。


在纽伦堡,苏美英法创建了国际军事法庭。19451120日到1946101日结束,审判战犯。但是,虽然苏联与美英是二战对抗希特勒的同盟国,各自初衷却不同。不论是战前与希特勒德国签订合约,还是战争后期与美英签订雅尔塔协议,斯大林的外交战略都是为了自己宏伟理念:扩大苏维埃帝国的势力范围。


实际上,在二战结束之前,苏联和西方盟国的利益摩擦就已经开始。虽然苏联代表葛罗米柯也在布雷顿森林协议上签了字,但斯大林最后并没有批准。斯大林说:“美国有印钞机,需要多少就印出多少,然后拿这些纸票去换取别国资源,美国由此成为吸取全球果汁的寄生虫国家。”结果苏联是唯一没有批准这份协议的国家。


二战之后,苏联在东欧取得了不少土地,并控制了东德、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作为自己的卫星国。斯大林还曾经想迫使土耳其出让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权给苏联,并迫使伊朗把北部国土割让给苏联,结果使得土耳其和伊朗投靠了美国,成为西方的盟友。


在那个时候,不少西方政治家还认为“约瑟大叔”(斯大林的名字叫约瑟夫)是反希特勒盟国的值得尊重的盟友,不相信斯大林的扩张意图。直到19463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访问美国时发表著名的富尔顿演讲,公开指控苏联企图称霸世界,并且指在欧洲大陆已经隔开了一张“铁幕”,由此苏联和附属国就被称为铁幕国家。


丘吉尔还呼吁建立美英同盟遏制苏联的野心。针对丘吉尔的讲话,斯大林立刻接受《真理报》专访,痛斥丘吉尔是想建立“盎格鲁撒克逊优等种族对世界的统治”。


而美国的杜鲁门政府在丘吉尔提出“铁幕”概念之前,就研究了苏联在中东与中欧的作为,认为与斯大林谈判无法带来世界和平。美国又接受丘吉尔的劝告,采取了武力遏制苏联扩张的战略。按照杜鲁门的请求,美国国会拨款四亿美金,帮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对抗苏联,击败苏联策动的政变。由此,开启了东西方冷战。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恩的爷爷)更在斯大林同意下在19506月发动了解放战争。全球冷战激化为局部热战。195211月,美国首次试爆了氢弹,苏联也计划在十个月后试爆氢弹,斯大林还做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计划。


1953年35日斯大林突然死亡,使国际紧张局势有了转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三驾马车(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莫洛托夫)马上纠正对外政策。马林科夫公开声明称苏美可以就任何国际问题进行谈判。


莫洛托夫与到莫斯科参加斯大林葬礼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交换意见,要结束朝鲜战争。很快地,苏联领导层给毛泽东和金日成发出信函,提出“保证朝鲜和中国在维护中朝人民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退出战争”的建议,毛泽东金日成马上同意。于是朝鲜半岛在1953727日实现了停战。


而在苏联高层,赫鲁晓夫联合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特别是取得朱可夫元帅和莫斯科军区司令莫斯卡连科等将军的支持,除掉了贝利亚,然后又战胜了马林科夫,在莫洛托夫和米高扬等元老支持下,在19539月的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当权后,继续了贝利亚和马林科夫与西方缓和的政策。但是西方阵营却没有放松对于苏联的遏制和紧逼政策。19555月,苏联阵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抗衡。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清算斯大林,给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一波猛烈的政治震荡,引发苏联国内及其卫星国的一系列骚乱,被苏联镇压,但是赫鲁晓夫声誉受损。党内反对者借机共同向赫鲁晓夫发难,又被赫鲁晓夫击退。


赫鲁晓夫当政的冷战时期,苏联阵营与西方世界的主要竞争由军事对抗转为国力竞争。赫鲁晓夫对文化艺术解冻,改组国家安全机关,在任期间没有大型政治事件发生。



他特别致力于经济改革,例如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大规模开垦荒地。从1954年到1958年间,政府为开荒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到东部地区落户,共开垦出4000万公顷的土地。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垦荒区共收获谷物5850万吨,占当年全苏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


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全苏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但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玉米种植计划遭到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1957年5月,赫鲁晓夫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1年赶上美国。但当时苏联的人均肉产量和美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赫鲁晓夫就不断对地方施加压力,要求各州采取果断措施提高肉类产量。


梁赞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向赫鲁晓夫大胆保证:梁赞州将在1959年内使肉类产量增加一倍,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在一年内,拉季奥诺夫依靠宰杀州内所有牲畜、到邻州抢购牲畜、虚报产量等手段以完成指标。赫鲁晓夫对拉季奥诺夫大加赞赏,并授予他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但是没过多久骗局就被揭穿,拉季奥诺夫自杀身亡。

赫鲁晓夫在裁减陆军和海军的同时,重视战略核武器和太空科技的作用,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是美国苏联太空竞赛的正式开端。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地球轨道,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显示苏联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科技。


赫鲁晓夫曾经得意地对西方外交官说“我们要埋葬你们”,在西方世界引起大哗。后来他解释说他的本意是“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要被埋葬,共产主义将代替资本主义。”


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博览会开幕式上,赫鲁晓夫与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展开过一场著名的关于美苏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史称「厨房辩论」。尼克逊借展览会上的美式房屋、家用电器向观众展示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的富裕和多样化。而赫鲁晓夫则针锋相对,声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苏联人民只在意物品是否实用,并拥有同样富裕和更加平等的生活。最后,双方就废除军备竞赛与和平竞争达成一致意见。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邀请访问美国,结识了美国各界名流。他四处发表演说呼吁苏美和平共处,接受美国民众的欢迎和质疑。这位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开启了东西方交流对话的局面。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也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赫鲁晓夫的改革改变了苏联的政治经济生态,他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也刺痛了不少人的利益。


1964年10月14日,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渡假时,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政变,赫鲁晓夫被免除一切职务,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据已故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回忆录称,勃列日涅夫提议他用不同手段暗杀赫鲁晓夫,但谢米恰斯内不同意。


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终年77岁,葬于莫斯科的新圣女修道院公墓。当时的苏联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而群众的大规模瞻仰,竟使得勃列日涅夫下令关闭新圣女公墓。


在结束了赫鲁晓夫的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后,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被称为“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主义”。在他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在他统治后期,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和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逝世,执政18年,享年76岁。此时苏联社会经济问题日趋恶化。勃列日涅夫之后,苏联领导层在短短三年之内换了三名总书记。


克格勃主席出身的安德罗波夫被认为是能带领苏联走出内外困境的人,但是15个月后因病去世。72岁高龄当上总书记的契尔年科,也在13个月后去世。最后,54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最年轻的总书记。他试图走一条改革道路,挽救政治体制僵化、经济面临崩溃的苏联。


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美国一方面担心「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另一方面,也迫使苏联陷入军备竞赛。里根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同一年,启动开发星球大战计划。


而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不久,就下决心结束和美国的军备竞赛,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国内改革,改善经济。他提出外交新思维,主张缓和国际形势和大规模裁减军备。1985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首次在瑞士日内瓦的“炉边对话”,打破了冷战的坚冰。1986年新年过后9个月,二人又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了第二次会晤。苏美冰岛峰会成为国际局势的重大转折点。


戈尔巴乔夫结束与美国的军事对抗,为国内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式出现了大问题,引起社会混乱,大量裁军又引起苏联军方不满。特别是放弃对东欧国家的军事影响力,导致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苏共失去国内秩序掌控力,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和沙皇王朝覆灭一样,一个威震世界的红色帝国,又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那么,这一讲应该引起我们哪些思考呢?那就是,一个创造了工业化成就、打败了纳粹德国、与西方世界鼎力抗衡的红色帝国,为何“其勃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红色帝国的崩塌对俄罗斯这个政治强权和俄罗斯人民又有何影响?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江河无语

    斯大林的死,有助于结束朝鲜战争,减少了巨大牺牲,好👌🏻

  • 1380920wotm

    关于希腊的一段完全颠倒,是美英干涉,苏联默认希腊是西方范围,尽管希腊是东正教国家,但没有干涉。

    夜太白_nh 回复 @1380920wotm: 恰恰相反。

  • xiaozhou2022

    斯大林过于鲁莽

  • 老枪168

    这一段叙述还是比较清晰的

  • 1381709hfzb

    赫鲁晓夫真是够折腾的

  • 春歌美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