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休戚荣辱的生死线

21. 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休戚荣辱的生死线

00:00
12:2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吕宁思。


上一讲,我们说了几百年来俄罗斯军人的一脉相承,不管是沙皇军队、工农红军、还是白军,不管是苏联武装力量还是今天的俄罗斯武装力量,哪怕他们曾经为了各自的政治立场杀得你死我活,却都抱着同一个信念:为俄罗斯而战,为人民而战。


我也顺便说一下白军名称的由来。彼得格勒的红色政权建立后,各地先后兴起反布尔什维克武装,有的名称是“人民军”Народная Армия,有的名称是“志愿军”ДобровольческаяАрмия,并不是叫白军。只是因为那些军官们在沙皇时代有些是“白色十字架”或“白色军团”秘密组织的成员,而“白色十字架”创立者之一、沙皇将军阿列克谢耶夫在十月革命后领导了顿河地区的反革命武装,发起白色运动,这些军队又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白蔷薇或者十字架作为自己的徽章以示信仰纯洁,所以史书通常把他们称为白军。


通过过去的几讲,我们还了解了历史上关乎俄罗斯生死存亡的几大关键战役,其中就有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是俄罗斯南部伏尔加河畔的一座城市,古时候是由于伏尔加河的商贸流通而出现的商业中心。在1925年之前,它的名字叫察里津,从那个时候开始,这座城市就和斯大林的命运紧密相关了。


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底层家庭,15岁进入中学读书,曾经是神学院的学生,后来开始研读马克思的作品并参加革命,参与领导过罢工和刺杀等反抗沙皇行动。从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被捕七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加入布尔什维克之后,得到列宁的器重,与托洛茨基等人同为革命领导层成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两大危机:战争和粮食。在托洛茨基组建红军的同时,斯大林的使命就是征集粮食。1918年,斯大林第一次来到南方粮食产区伏尔加河畔的察里津。列宁对斯大林的征粮行动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但当斯大林来到察里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征粮之后,顿河白军政府也兵临城下。大林果断放弃了自己的征粮巡行,建立军队与白军作战


斯大林建立的第十集团军敢拼敢杀、不在乎牺牲。在传说中的“察里津保卫战”中,他的集团军以6万士兵的代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虽然托洛茨基和列宁都批评了斯大林的游击习气,但是察里津一战让斯大林从此在军事上有了立足之地


当时苏维埃政权高层的权力斗争已经很激烈,托洛茨基被任命为陆海军人民委员兼最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被任命为北高加索征粮总负责人,两人明争暗斗与日俱增。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与托洛茨基权力争夺中获胜,1925年,察里津作为斯大林建功立业的所在地而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掌权后先后清除并处决了同为列宁战友的党内对手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确立了他的专权地位,短时间内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大国。关于苏联政治体制的结构特点,我们下一讲再说。


1941年6月22日清晨4时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在此之前,斯大林已经收到来自一些苏联间谍和将领的警告,但他认为纳粹德国不会冒两线作战的危险,在彻底击败英国之前就进攻苏联,因此没有对同德国的开战做充分准备。在德军突然打击之下,也由于大清洗带来的负面影响,苏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德军入侵后一个月,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法国领土的两倍


而在8月,由于斯大林拒绝采纳朱可夫的建议,下令红军死守基辅,结果导致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德军围歼,纳粹宣布歼灭苏军66万人,希特勒宣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


1941年11月初,德国中央集团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坚决留在城里组织反击。我们上一讲说到过,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命令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以俄罗斯民族主义来鼓舞苏军战斗。受阅的苏军部队随即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等将领的指挥下,苏军最终守住莫斯科,并在12月的反攻中击退德军,此后德军被迫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1942年,德军将战略重点放在南线。同年7月,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希特勒的意图不仅要占领这个战略交通枢纽,也要通过打垮以苏联领袖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在荣誉尊严和民族精神上打击苏联。



斯大林格勒战役自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为止。德军以空军大肆轰炸后,快速进攻突破了苏军防御。在1942年9月13日攻入斯大林格勒,在城中,双方进行了寸土必争的巷战,尽管德军在不同阶段成功占领城内9成的地区,但仍无法拿下苏军的最后防御区。


当德军在城中缓慢推进时,苏军集结了110多万人的兵力在伏尔加河东岸和斯大林格勒市西北郊,并在11月19日发动的天王星行动中,迅速突破德军临时建立的防御线、包围了城中的德国陆军第6军团及其它轴心国军队。德军想以空军补给和冬季风暴行动解除被围歼的危机,但被苏军击退。最后因为冬季的酷寒、传染病滋生和弹尽粮绝,城内9万德军和轴心国士兵终于投降被俘。


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也使得德军在东线胜利的可能性完全消失战略主导权转至苏军手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这场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致命的战役之一,双方阵亡估计约71万人。参与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多,更以双方不考虑军队与平民的伤亡而闻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联爱国主义精神的丰碑,也使得斯大林个人威望达到顶峰。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三年,苏联就拍摄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为斯大林树碑立传。之后在1988年、1993年、2001年多次有苏美或者俄德联合拍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片,从各个角度再现斯大林格勒战役。


最新的一部电影《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第一部3D电影,也是俄罗斯首部IMAX作品。2013年10月10日于俄罗斯上映、10月31日于中国上映。影片描写了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城中巷战,特别是巷战中的苏德双方的两段爱情。本片代表俄罗斯角逐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最终没有获得提名。此片很值得一看。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1961年斯大林格勒改名为伏尔加格勒。2013年1月31日,伏尔加格勒市杜马通过决议,在每年的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日)、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日)、5月9日(纳粹德国投降日)、9月2日(对日作战胜利纪念日)、6月22日(苏德战争开始日)和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天王星战役开始日)这六个纪念日里,这座城市仍旧称为斯大林格勒。


从苏联到新俄罗斯,虽然政体再次发生巨变,但是这座城市的爱国主义音乐、雕塑和壁画丝毫未变,守卫火炬的仪仗兵代代相传。在马马耶夫山上,矗立着一座从城市的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的女性雕像“祖国母亲在召唤”。她提醒世人,俄罗斯人民随时愿为祖国付出自己的一切。


好,这一讲我们了解了伏尔加格勒与斯大林格勒的关系,以及斯大林格勒在斯大林个人命运生涯中的重要性。下一讲,我会说说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上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政治体制和运行设计与实践。我是吕宁思,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老沃沃

    这个讲座适合对俄罗斯历史有一些基本了解的听众

  • Erichujh

    讲得好!

  • 梨桂

    红色沙皇一点都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