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生活中的哪些话源自佛经

02. 生活中的哪些话源自佛经

00:00
22:12


本期关键词 

1、般若,菩提,南无,僧伽;


2、阎罗,摩罗,塔婆,劫波,禅那,钵多罗;


3、“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4、一刹那——“壮士一疾弹指轻,六十五刹那。”


5、弹指——“弹指一挥间”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我接着给大家讲佛,我在第一讲的时候,向大家表示了欢迎。我用的是一个大家想不到的一个词,“来的好”。这个词在水浒传里边经常见到。这个词实际上来自于佛经当中的“善来”,它的根源是梵文的“来的好”的意思。那么,有的朋友听到了以后觉得很新奇,说,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啊?没有问题,我非常乐意。


这些词并不仅仅是一个词那么简单,它本身也是今天我在喜马拉雅和大家一起分享佛和佛教文化故事的理由和原因。这些词都可以反映出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佛教从汉代开始传进中国,但可能时间比汉代要早,我们现在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是从汉代开始传进中国。从东汉到五代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在文化交流这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段时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直到今天为止,我看我们的翻译工作还没有超过这样一个阶段的翻译工作。所以,我说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翻译工作、文化交流的工作持续了一千多年,翻译佛经是大师辈出。


我们都很熟悉的鸠摩罗什、玄奘也就是唐僧、义净,等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股翻译的浪潮一直到了宋朝才逐渐停止。因为我们知道,大致在相当于中国宋朝的这个时间,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走向了消亡。我只能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来自于佛经、来自于佛教的这些字词,是怎么进入我们汉语的。


我们知道,语言是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语言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习俗,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表达方式,都有着根本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一个语言,某一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渗透到你的语言里,那么可以反映出这种外来文化它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换句话说,这种外来文化,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比如中华文化,它发挥过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这些例子其实很容易理解。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知道港台的汉语方言,或者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就对我们普通话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之间,用的一些表达方式就受到了港台的影响。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年轻人会讲,我问他:“你好,你吃饭了吗?”他的回答说:“我有吃过了。”或者说:“这部电影你看过吗?”他会回答:“我有看过。”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搞笑?我们汉语当中应该说“我吃过了”“我看过了”,就行了。怎么会“我有吃过”“我有看过”呢?这完全是受港台普通话的影响,对不对?


所以,如果我们回到佛教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上,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去观察,我们就会有很多发现。在这个漫长的把佛经翻译成汉语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来自于佛教,来自于佛经的外来语进入了汉语。这些语言本来是梵语,巴利语,或者当时中部亚洲的各种古代语言,这些古代语言有好多已经灭绝了,不再使用了。比如吐火罗语,曾经一度流行在今天中国新疆的库车、焉耆、阿克苏这一带的语言,语言都灭绝了。比如,和田语,也就是今天新疆和田地区的语言,今天也不再使用。有好多是来自于这种语言。


这些语言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了我们的汉语,我在这里随便举一些常用的:比如 “般若”,它最好是念成:“般若(be re)波罗蜜多心经”。它来自于梵文,来自于中亚一些古语言。比如“菩提”,这就是来自于佛教的。“南无”这两个字写成“南无”,其实念的时候是应该念成“拿摩”,向什么表示敬意、皈依这样的意思。比如“僧伽”,比如“阎罗”。陈毅元帅就有诗,“旌旗十万斩阎罗”,里边的“阎罗”就是个外来语。比如,菩萨、罗汉、和尚、沙门、夜叉、袈裟、摩诃,等等。我要举出几百上千个例子,毫不费力,当然咱们这儿的时间不允许,其中不少为了符合汉语的习惯而缩略了。


咱们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一般来讲一个词就是一个字,当然有例外,所以它就更像了。比如“僧伽”,我们把它缩略成了“僧”。大家一看,很像汉语言。“僧伽”这个词怪怪的,可能是外来语。但是这种缩略会导致误解。


咱们现在有很多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会念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向佛陀表示敬意,他是佛教的创立者。皈依法,是向佛法表示敬意,它是佛教的教义。皈依僧,实际上不是皈依某一个具体的僧人,而是皈依僧伽,皈依这个僧人的团体,皈依这个僧人所构成的传承。大家看,缩略了可能会说出问题了,对吧?


比如“摩罗”被缩略成了“魔”,魔鬼的魔。在我们汉字当中非常年轻,很多朋友可能会惊讶,为什么它特别年轻?我们知道,“魔鬼”的“魔”,它就是魔鬼,实际上“魔”就是“鬼”,“鬼”就是“魔”。这个词是来自于佛教,来自于梵文的,最早翻译成摩罗。


但是,后来大概到了梁武帝时候,这个梁武帝信佛教,而且很有可能他学过梵文,懂梵文,所以他知道“摩罗”的意思是“鬼”的意思。然后他想,那他就是个鬼。但是他又想表明这个词是从佛经当中来的,佛教当中来的。所以他又想保留“摩”这样的一个音。所以他就说,把下面那个“手”改成那个“鬼”字,所以才有了今天魔鬼的“魔”字。你看,这个字是从“摩罗”缩略出来的。


梁武帝和中国佛教的关系非常大,包括豆腐的流行,包括我们汉土佛教、汉地佛教吃素的流行,都跟梁武帝有关,这个我们慢慢再讲。比如“塔”,今天我们讲的宝塔,但它原来叫“塔婆”。我们把它缩略了,变成了“塔”。


比如劫难的“劫”,遭了劫难,或者说:“唉呀,你看我碰到抢劫了!”这个“劫”,原来是来自于“劫波”,后来我们把他缩略为“劫”。


比如禅宗的“禅”,我们现在禅宗非常流行,坐禅也非常流行,现在茶文化也很发达,很多人讲茶禅、一味禅,但是它最早来自于“禅那”,是专门两个音节的词,我们把它缩略了。


比如衣钵传人,我们现在形容接过了某个传承,继承了某个传统,叫“我继承了他的衣钵”。这个“钵”原来叫“钵多罗”,也是来自于佛教的三个字。对吧?这样的字很多很多。到后来我们还产生出很多复合词,比如说高僧、恶魔、魔鬼、宝塔、浩劫、劫难,等等。


大家看,这种词进入汉语当中,越来越像汉语,那么很多人会忘了它其实来源于佛教。随着佛经的翻译,还有很多词进入了汉语,这些词它的面目更加模糊,久而久之,我们都忘了它是来自于佛教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世界、法宝、天堂、地狱、信心、因果、变相,也来自于佛教。真理、圆满、平等、慈悲、烦恼、方便、庄严、报应,等等,这些词都是来自于佛教的。


随着佛典被翻译成汉语而进入我们汉语当中,大家想想,这些词难道不是经常见诸于报刊文章?这些词难道不是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吗?我们还有多少人能意识到,他们是来自于佛教,来自于佛经的呢?


如果今天我们开个玩笑,当然不可能说禁止使用这些来自于佛教的词,咱们汉语里不用了,咱们还能开口说话吗?咱们还能动笔写文章吗?恐怕不行了。所以,光从语言的一个角度,从外来语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有多深的关系。


还有一些词,我们今天在用。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它是来自于佛教文化,或者来自于印度古代文化的话,我们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我们都没有办法解释。比如,刹那,我随便举例子,一刹那间怎么样。今天大家经常在用。


一刹那,用来形容稍纵既逝,非常快速和短暂。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它是来自于佛教的。那么,我问:刹那,很短,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我要跟你较真,我说它很短,但是短,总归有个时间,它到底有多短?几分几秒?如果我真要这么较真的话,很多朋友就不一定答得出来。


大家去查字典,也不一定查得到。其实它的来源就是翻译佛经带进来的。它本来的意思是,在古代女人要纺线,印度也是妇女纺线,它放出最短一根线所需要的时间,它本来是这个意思。慢慢就引申出短暂快速的意思。


那么,这个还是没有办法计量,对吧?那么究竟有多长?多短呢?佛经里边讲,“壮士一疾弹指轻,六十五刹那。”什么意思?壮士,身强力壮的人,成年人;一疾弹指轻,疾就是快速;弹指是什么意思?就是用中指和大拇指碰这么一下。这么弹一下,里边有六十五刹那,所以大家看,一刹那是很短,这一下里边有六十五个刹那。所以,如果我们不知道它来源是佛教的话,你怎么知道它的意思呢?


好,接着讲这个弹指。“弹指一挥间”,大家都知道这句诗非常有名。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个记载,西晋到东晋是衣冠南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在西晋和东晋之间,佛教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太深了,影响几乎是无孔不入,弥漫一时。


在西晋到东晋的转折过程当中,对今天中国南方的稳定和发展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的历史人物叫王导,这个人是个宰相,非常善于交际和应酬,几百个人的大场面,他可以面面俱到,做到任何人都不冷落。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他非常会使举座皆欢。


历史上记载,有一次座位当中有胡人,他是来自于中亚,来自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其他民族的一位客人。看到一个胡人,王导是世家大族,他是中原的,他就走过去跟他打招呼。这个史书上怎么记载?说他走过去,弹指曰,“蘭着蘭着”。这见于正史了。很多朋友一下晕了,弹指就跟人家打这个招呼。史书上记载是,“群胡同效,四座并欢”。所有的外国来宾,大家特别开心都笑了,都很高兴,“并欢”。


但是这个“蘭着”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都是汉字,见于正史。为什么这些外国来宾,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外国来宾,听到这两个字,看到中国的宰相王导,弹指打招呼,大家都很高兴呢?其实这个“蘭着”就是随着佛教传进来的梵文。什么意思啊?就是:各位开心,各位放松,各位一定要玩得爽,各位好好享受啊。用英语说,就是“Hello everyone to be happy enjoy your life!”。


大家能想到吗?在魏晋南北朝时间,一个鼎鼎大名的宰相,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用弹指这样一个动作打招呼,并且用来自于佛教、来自于梵文的语言,来表达他对各位的祝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在历史上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是不是也非常有意思呢?


今天这一讲,我先为大家讲到这里。我是钱文忠,我在喜马拉雅等您。谢谢。


我思我悟 


佛教的宇宙观是极为庞大的,为了叙述无限浩渺的宇宙,佛陀发明了这些天文数字单位,用以描述宇宙。留给大家一个问题,你所知道有哪些常用语是来自于佛经中,用以描述数字单位?


欢迎加入佛学兴趣爱好交流群,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即可进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狼屁屁

    还是忍不住买了 精神食粮实在让人饥渴难耐~

    英语教师迎春接福冯艺 回复 @狼屁屁: 很值得!我是试了听27讲后买的。钱文忠讲的非常好!特别是本讲的举例生动,而且能客观南朝梁武帝的伟大贡献,深得我心!在佛教、文化及大国学研究领域,文忠仁兄与我是同道!为此,我建议有心学得更好且有研究趣力的朋友听钱文忠讲佛的同时,一定要用功找赵朴初先生丶夏衍先生关于佛文化的文章来说,其实文忠仁兄此讲,早在四十年前赵朴初先生写过专文!有机会大家可以关注在下主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堂”,风格不同,听味有殊!谢谢了!

  • 听友6387525

    刹那者为一念, 二十念为一瞬, 二十瞬为一弹指, 二十弹指为一罗预, 二十罗预为一须臾, 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

    Roger老师 回复 @听友6387525: 那么弹指与刹那的倍数就不是65倍了,而是400倍。 换算(摘自百度) 一日一夜=30须臾=1.2万弹指=20万眨眼=24万瞬间=480万刹那; 一日一夜为86400秒, 一“须臾”为2880秒,合48分钟, 一“弹指”为7.2秒, 一“眨眼”为0.432秒, 一“瞬间”为0.36秒, 一“刹那”为0.018秒。

  • 人参姑娘0306

    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听钱老师讲佛了

  • 鹅毛浪z

    感觉梵语很好听,钱老师读的梵语好有感染力!

    艾总爱喝茶 回复 @鹅毛浪z: 同感,但是据说很难学

  • 释子2

    向钱教授致敬!

    听友116282907 回复 @和平精英鼎哥: 讲解金刚金说法

  • 文藝小子77

    钱先生 佛和马克思到底谁宣扬的对呢?

    层楼之外 回复 @文藝小子77: 这就像土豆和地瓜,你吃哪个都行,哪个都能顶饿,没有谁对谁错,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我们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好了

  • 听友69645325

    “观世音菩萨”钱文忠教授在讲《玄藏西游记》里讲这个是翻译错误,因该叫“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从修行方法上翻译的,这个是在《大佛顶首楞言经》当中《观世音菩萨念佛耳根圆通章》就是证明!

    avalokitesvara 回复 @听友69645325: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第24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第25 諸行是無常 念性緣生滅 因果今殊感 雲何獲圓通? 念佛不是圓通法門 只有耳根圓通才是真正的圓通法門

  • 道云师兄

    有些信息不太准确,玄奘不是唐僧,唐僧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作者虽是学者,研究固然系统,有些细节需要打磨,比如说道教收到佛教影响这句话,其实道教的产生更早,很多佛教词语也是来自于道教,所以作者要更细致滴打磨。

    失落法老王 回复 @道云师兄: 西游记原著中明确写道唐僧的法号叫玄奘,你和我说玄奘不是唐僧?

  • 1587729fdjt

    “佛教救了我们的汉语”,是不是危言耸听了,佛教丰富了我们的汉语,还可以。

  • 1305398gaqr

    水平太一般

    修行_1d 回复 @1305398gaqr: 说明你智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