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佛陀的传法对象是谁

42.佛陀的传法对象是谁

00:00
19:08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我再为大家讲佛,今天要开始的是第42讲。在前面的41讲里边,我们讲到佛陀决意初转法 轮,也就是说,佛陀决心在觉悟以后,获得了无上正等觉以后,传播他的学说,传播佛教的教义。


他首先想到的两个传法的对象,是他离开家毗罗卫国出家修行以后,最早曾经拜过的两位师父,一个是阿罗罗·迦罗摩,一个是郁头迦•罗摩弗。但是这两个人福报不够(这是佛教的说法),都在佛陀要找他们之前不久(一个是在一个星期以前,一个是就在前夜),不幸去世。他们就这样失去了成为佛陀最早弟子的机会。


那么,佛陀接下来又决定选择了谁作为传法的对象呢?佛陀就想到,“对,那个时候我在修苦行的时候,我再进行最严酷的修行的时候,不是有五个人陪着我的吗?那五个人后来因为不理解我,看到我放弃了苦行,他们认为我不精进了,认为我退转了(倒退了),所以放弃了我,离开我了嘛,我可以为这五个人先去说法。”


佛陀凭借着天眼通(这是佛教的说法),得知这五个人现在正好在波罗奈城(这个城市到今天在印度还是非常有名,那里依然有梵文的教育传统,依然拥有很好的教育体制)。这是个古城,那里有个地方叫鹿野苑,可能是这个地方过去都有鹿出没,于是佛陀就想到那里去。


在前往鹿野苑的途中,佛陀又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本来如果他福报够的话,如果他具备了“殊胜因缘”的话,他也能成为佛陀的开山门弟子,能够成为佛教史上的第一位正式僧人。


他的名字汉译过来叫优婆迦,他的身份有的地方翻译成“阿字婆”(“阿”就是阿弥陀佛的阿,“字”就是写字的字,“婆”就是婆婆妈妈的婆)。很多人认为阿字婆是他的名字,错了,阿字婆就是的它的译音,是他的身份,是他的学派的归属,意思就邪命外道。他是一个外道,是处于佛教不同派别的,或者甚至可以说(当然这种说法不完全严格),他处于佛教对立面的一个派别的人。所以他是“邪命外道优婆迦”。


这个人看到佛陀以后,对佛陀还是很尊敬。他说,“长者诸根清净,肤色光洁,你为何出家?你的老师是谁?你师承什么法门呢?”


“诸根清净”,“根”就是感官,诸根很清净,怎么来理解呢?他没有什么欲念,没有什么贪欲,没有什么执着。用我们一般的话来理解,或者从最一般的角度去观察,就是人很平静,不温不火,喜怒不形于色,荣辱不惊,大致可以这么去理解,所以是一个非常沉稳的形象。


你为什么要出家?你的老师是谁?你师从什么法?因为从佛陀的外表这种威仪来看,佛陀是个得道之人。所以,外道优婆迦还是有眼力劲儿的,他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人。


佛陀就回答到(这是郭良鋆老师的译本,从巴利文直接翻过来的):


“战胜一切,通晓一切。万事万物不受污染,摒弃一切,摆脱贪欲,自知自觉,拜谁为师?”(译:我是这么一个人:我能够战胜一切,我自己知道,自己获得知识,自己觉悟的,我还要拜谁为师吗?)


“我无老师,无与伦比。尘世天国,独一无二。我是阿罗汉,我是无上师,我是正等觉,清凉得涅槃。为了转法 轮,我去迦尸城(一个地名)。黑暗世界中,捶响不死鼓。”


这是佛陀按照印度传统回答的,可能我们中国人听起来会说,你怎么一点都不谦虚,你怎么说自己无与伦比、独一无二、至高无上啊?但是印度传统就是这样,而且更多的还是后人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对佛陀的极度地尊重。但是,按照印度传统,人当仁不让,我就是厉害。


佛陀就说了这么一段话,在最后是非常有力的一段话,“黑暗世界中,捶响不死鼓”。在这种茫茫黑暗里边,我敲响了不死鼓(超脱生死,进入一种永恒宁静的状态)。我敲鼓,用鼓声来惊醒世人。


优婆迦就说到,“照尊者这么说,那你是称得上一切圣者。”(译:就照你这么讲,你确实是称得上战胜了一切的人。)


佛陀又说,“凡能达到漏尽,与我同是胜者;我已战胜恶法,故而我是胜者。”(译:我战胜了一切不准确的、错误的这种法门,所以我是胜者。)


优婆迦很有意思。听到这个以后,优婆迦的反应是什么呢?“但愿如此。尊者。”可以,OK,但愿如此。说完了以后,他居然摇头而去。


换句话说,很明显,这位邪命外道优婆迦,根本就不相信佛陀的话。这就是他没有信心没有福报,在见到佛陀本尊的时候,居然都没有产生信心所以他就走了,失去了这么一个机会。


佛陀就接着前往鹿野苑,那五个比丘(现在称为比丘,就是出家人)正好在那里修行。看到自己当年的太子,这位放弃了苦行的太子,从远处向他们走来,他们非常惊讶。他们赶紧相互商量,说沙门乔达摩来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佛陀已经觉悟成佛,还不会称他为佛陀。


沙门,(“沙门”在印度的传统当中早就有了,在佛教之前就有了,指出家修行的人,到后来才成为佛教僧人的专用词)。最早的时候不是这样,沙门比佛教出现的还要早,随着佛教的日益弘扬,日益繁盛,“沙门”这个词,特别是在中国,就专指佛教的出家人,但在印度不是这样的。


沙门乔达摩来了,他生活奢侈。在这五个人眼里,你哪怕是喝了一碗牛奶粥,吃了一点蜂蜜,那你也是生活骄奢淫逸,放弃了努力,回到了奢侈的生活,我们不要站起来欢迎他,也不要接过他的衣钵。(接过他的衣钵,是把他搭在手上,或者披在肩上的外衣接过来;把它拿在手上乞食的,也是象征着出家身份的钵拿过来)。这是表达基本礼仪啊,连这个也不要。我们就扔个座位在他那儿,他想坐下来就坐下来。反正(他们的想法)是非常不尊敬的。


但是,当佛陀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却都不由自主,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被佛陀的威仪所折服,都站了起来,恭敬地接过了佛陀的衣钵,恭敬地请佛陀座下,恭敬地为佛陀端来了洗脚水(这也是印度的传统,表示尊敬)。他们依然称呼他的名字(因为他们不知道佛陀已经觉悟,所以依然称他为乔达摩,或者称它为长者,巴利语意思就是长寿的尊者,长者,是尊称)。


佛陀听到了就告诉他,说不要用名字或长者来称呼如来。佛陀自称自己是如来。


“你不要以名字或长者称呼如来,如来是阿罗汉,是正等觉。请听,我已得不死,我教诲和宣说这种法。你们奉行我的教诲,就能很快在现世(在这个世界)凭自己的智慧证实和达到无上梵行,住于其中。”


你们只要奉行我的教诲,就能在这个世界用你们的知识能够证得最高的觉悟,并且住于其中,住于其中你就不会再倒退了,你就安静地停留在这个状态。“这是善男子离家成为出家人最初的目标。”这个就是你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那五个人听到了以后,这样回答说,“长者乔达摩(还是不称他为如来,不称他为佛陀。还是用长者乔达摩这样来称呼他。)当年你苦心修道成那个样子,你的所得也没有过人之处嘛,你也没有得到获得圣知和圣见呐,没有得到很高明的知见。后来你还放弃了努力,回归到奢侈的生活当中,你怎么还可能有过人之处呢?你怎么还可能能够得到圣知和圣见呢?”他们质疑佛陀,态度还很激烈。


佛陀回答道,“如来生活不奢侈,没有放弃努力,没有回到奢侈生活。如来是阿罗汉,如来是正等觉。”


佛陀询问他们,我以前对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也就是,我以前对你们说过,如来是阿罗汉,如来是正等觉吗?这五个人听到佛陀这样发问,就愣住了,说,“没有。尊者。以前我们没有听到过。”佛陀就给他们说,“好,那你们稍安勿躁,我来为你们说法。”


这就开始了初转法 轮。


而现在看来,初转法 并不是一瞬间的事情,甚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为在巴利语佛经当中是这样记载的,这五个人分成两拨,一拨是两个人,一拨是三个人。在向其中两个人传法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游 行乞食,也就是外出去乞食,去乞讨食物,来供六个人生活。而在向三个人传法的时候,另外两个人就外出游 行乞食,供六个人生活。


在佛陀的教诲下,这五个人知道了受缚于(被束缚)生老病死、忧愁和污秽的祸患,他们知道了追求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忧愁和无污秽的无上解脱涅槃。


听完了佛法以后,也就是经过佛陀的初转法 轮以后,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知见,有了这样的觉悟,说我们明白了,这是人生的究竟,这是根本啊!我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已经解脱了,我们不再受束缚了,我们不再受生老病死、忧愁、污秽这种东西的束缚了。我自由了,我解脱了,我不再变动了,这是最后的生,不会再有(这是我最后一次降生,轮回,今后不会再有)。他们就生起了这样的信心。


这就是“初转法 轮”。这五个人的名字在巴利语佛经当中都有记载,一个叫憍陈如,他首先开悟,他认识到万法有生必有灭。佛陀给了他肯定和确认,说“憍陈如确实已经知道。”他确实学会了。由此,憍陈如得名阿若•憍陈如,“阿若”的意思就是“已经知道,已经学会了,已经了解”的意思。接着婆颇和跋提、阿说示和摩诃那摩相继开悟,都认识到万法有生有灭。


那么初转法 轮,佛陀究竟讲述的是哪些法呢?佛陀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是怎样来向这五个人传达佛教的教义的呢?我们在下一讲,再为大家讲述。


感谢您的垂听,我是钱文忠。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欢迎加入佛学兴趣爱好交流群,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即可进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9676lnoh

    喜玛拉雅的领导 请您慈悲千万千万别下架这个钱教授讲的这个佛 太太好听了 我要推荐给我妈妈听 。。。。非常非常感恩您们 也很感恩😊钱文忠教授太太讲得精彩了。千万千万别下架 谢谢🙏🙏🙏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学吹口琴的大叔

    太期待下一课了!

  • wushaaile

    有时候觉得佛陀讲话当真很不谦虚,自夸。对比中国人的内敛性情,外国确实很不一样。有意思!

  • 听友196503157

    越来越好听,越来越精彩,感恩您钱老师

  • 桃源溪水

    越来越精彩

  • 李石壁

    请问禅定是什么样的状态??

    Quark_top 回复 @李石壁: 试试就知道了😊

  • jxulmidkgzins1yi5xqe

    有个问题始终想不明白,假如佛陀在火车上,前面有两条铁轨,一边是7个孩子,一边是7个老人,佛陀控制火车,会怎样选择呢

    絮影菽香 回复 @jxulmidkgzins1yi5xqe: 西方理性世界和佛世界不同了

  • 繁华之外

    “殊胜因缘”

  • 听友253144044

    哈哈哈,“我就是牛逼,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