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佛到底悟出了智慧

39. 佛到底悟出了智慧

00:00
17:06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咱们接着讲佛,今天要开始我们的第39讲。在前一讲里面,我们讲到太子悉达多在破晓时分得到了一种觉悟。我用黄宝生先生翻成现代汉语的文字,为大家在上一讲里做了一些介绍。


也许对有些听众朋友来讲,依然觉得有些晦涩而不好懂。确实如此,佛教的道理本来就非常深奥,它是古印度思想、宗教、文化传统的一种反映。与我们习惯的概念、习惯的思考方式、习惯的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距离,当然不容易了解。


简单的讲,就是如果没有爱欲,没有欲望,或者没有执念、执着,那么你就不会有想获取的念头。你没有爱欲,就不会想获取;如果你不想获取,就不会有占有的念头。


这样推下去,如果没有这样的念头,生就不会再有了,如果没有生就不会老了,没有老就没有死了。如果人能够跳出生老病死的轮回或者循环,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世界能够摆脱这种困境,怎么还会有忧?怎么还会有悲?怎么还会有苦恼呢?大致说来,这就是十二缘起,或者叫十二因缘。这是人类历史上宗教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之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智慧的发现。


佛经里讲,“菩萨于后夜分明星出时,佛世尊、调御大夫、圣智所应知,所应得,所应悟,所应见,所应证,彼一切一念相应慧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悉达多悟得缘起性空的那一刻,就成就了无上正等觉。他在这一刻得到了一种至高的智慧。这个智慧叫什么?我们汉语佛经把它翻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现代汉语就是无上正等觉,如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成就了,也就意味着太子悉达多觉悟了,成佛了。佛本来就是觉悟了的人的意思,从此我们称他为佛陀,称他为觉悟者,也就是彻彻底底想明白的人。那一刻,悉达多35岁,佛教也就在这一刻开始了它的历史这一刻毫无疑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幸我们在巴利语的佛经当中,能够找到一段记录下来的佛陀的自述(佛陀自己讲他得到觉悟成佛的过程)。而更幸运的是,我们拥有了郭良鋆老师从巴利语直接翻译过来的现代汉语文本。毫无疑问,他就晦涩难懂的古代汉语译成的佛经要容易亲近得多了。


佛的自述是这样的,“我进食后,体力恢复。我远离欲乐(欲望的欲,快乐的乐),远离不善法,因远离而产生喜乐,进入初禅(最初步的禅定),住于其中(我在里边很安稳),虽然产生喜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内心平静,定于一点。因入定而产生喜乐,进入第二禅,住于其中。


虽然产生喜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喜乐止息,住于舍、念、智,亲身体验到圣者所谓‘有舍有念,住于快乐’,进入第三禅,住于其中。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摒弃乐和苦,摒弃从前的喜和忧,无苦无乐,因舍和念而清净,进入第四禅,住于其中。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



“就这样,我的心已定,清净、纯洁、无污、无垢、柔韧、堪任(可以去做,可以承担很多任务)、稳固、不动,趋向忆宿命智。我回忆起种种宿命,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成劫、无量坏劫、无量成坏劫。”换句话说,在那个时候,太子悉达多在觉悟的那一刻,一下子明白了无数生无数世的事情。当然这个都是比喻,它实际上就是想说,已经明了了一切的一切


“我在此处,是这个名字,这个族姓,这个种姓,这样的饮食,这样的苦乐,这样的寿命。在此处命终,生于彼处。我在彼处,是这个名字,这个族姓,这个种姓,这样的饮食,这样的苦乐,这样的寿命。在彼处命终,生于这里。这样,我回忆起种种宿命及其状况。我于初夜达到第一智。由于勤奋努力,意志坚定,无知灭,知识生(我的无知被消灭了,我的知识产生了);黑暗灭,光明生。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


“这样,我的心已定,清净、纯结、无污、无垢、柔韧、堪任、稳固、不动,趋向有情生灭智。我以超人的清净天眼,看见有情生死。我理解有情贵贱、美丑、祸福,皆是他们的业的结果。”业就是你的行为。佛陀在这个时候就理解了,众生的贵贱善恶祸福、美丑,都是他们自己的行为的结果。


“这些有情身有恶行、口有恶行、意有恶行、诽谤圣者、怀抱邪见、择取邪业(持有邪见,有错误的、甚至恶劣的看法,又选择了各种恶劣的、错误的行为),身坏命终后,生于恶处、恶趣、恶道和地狱。”而这些有情身有善行、口有善行、意有善行、不诽谤圣者、怀抱正见、择取正业,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和天国。


“这样,我以超人的清净天眼,看见有情生死。我理解有情贵贱、美丑、祸福,皆是他们的业的结果。我于中夜,达到了第二智。由于勤奋努力,意志坚定,无知灭,知识生;黑暗灭,光明生。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


“这样,我的心已定,清净、纯洁、无污、无污、柔韧、堪任、稳固、不动,趋向漏尽智。我真正理解这是苦,这是苦集,这是苦灭,这是苦灭之道。我真正理解这些是漏(水漏掉的漏),这些是漏集,这些是漏尽,这些是漏尽之道。我这样知,这样见,我的心摆脱爱欲漏,我的心摆脱有漏,我的心摆脱无知漏。得解脱而知解脱,我知道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再如此。我于后夜,达到这第三智。”第三智是什么呢?我知道,我不会再轮回了。“生已尽”,就是我不会再降生了,不再轮回了,应该做的我已经做了。


“由于勤奋努力,意志坚定,无知灭,知识生;黑暗灭,光明生。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太子潜心修禅,入定生慧,觉悟成佛。


我们再总结一下,初禅是第一步的禅定,是远离欲乐,远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寻”是寻找的“寻”,这里是思考的意思;“伺”就是这种窥伺的“伺”,就是伺候的伺,观察,有思考有观察。


因远离而产生喜乐,这是第一步禅定。第二禅是无寻无伺,也就是没有思考了,也没有观察了,因入定而产生喜乐。第三禅是喜乐之心,住于舍,念和智,喜乐也止息了,没有喜,没有乐了,安住在平静意念和智慧当中。


第一禅是远离欲乐,因为远离而产生喜乐。第二禅是没有思考,没有观察,因入定而产生喜乐。第三禅是喜乐都停止了、没有了,而安住在平静意念和智慧当中。第四禅是无苦无乐,无喜无忧,因平静和意念而清净。这就是觉悟成佛的思想标志。


在巴利语的佛经《因缘集》当中,佛陀还有这么一段自述,说,“唉!这个世界陷入苦难。有生,有老,有死,逝去复又生,却不知怎样摆脱苦,摆脱老和死。哦!何时才能得知怎样摆脱苦,摆脱老和死呢?”佛陀进行极深层次的思考,进行甚深的思考,想通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缘起说,也就是十二因缘说


他说道,“这是我达到的觉悟之道: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伤、痛苦、烦恼灭,由此一切苦蕴灭。灭也,灭也。在这些前所未闻的法中,我产生见、识、智、慧和光。”


大家看,在这里边,轮回转,业报,四谛,也就是苦缘起五蕴,这些构成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在那一刻都已经产生了。佛陀也就在那一刻成为了佛陀。成佛以后,我们尊称他为佛陀或者释迦牟尼。成佛以后的释迦牟尼,又做了一些什么呢?留待下一讲。我为大家讲述。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我是钱文忠,我在喜马拉雅等您。


欢迎加入佛学兴趣爱好交流群,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即可进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人生就是如此活在当下

    钱教授是从一个中立的视角来讲述佛的历程,尽可能还原这段历史。我也不是杆精,但忍不住在想,佛如果只想通过消灭人的欲望,例如性,来达到解脱人世间的苦恼,那就等于清除人类。人类灭绝了,就不会有人间的烦恼。这是我自己的疑问,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明白不是问钱教授的,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有兴趣的请讨论。

    百草书斋 回复 @人生就是如此活在当下: 不是消灭人类,而是让人类升级到更高等级的世界。当然,人类现有世界也不会空白,会有低级别的晋升为人类,来到这个世界。这也是一种进化与进步。个人观点而已,欢迎讨论。

  • 幻琴斋主人

    这一讲厉害了,感恩钱教授。

  • Roger老师

    这种觉悟又没有解决现实中的生老病死的问题,看不出伟大在哪里?如果说解决了将来轮回中的生老病死,那么采取避孕措施,不要生孩子就可以了,也没必要修行学佛了。无明,带来了苦,也可以理解为不知道避孕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带来了后代的苦。

    莉莉林林 回复 @Roger老师: 我认为伟大在于,解决所有问题都在于“人”本身,人就代表智慧本身,因为可以创造奇迹,没有人,何来集体更不必说人类,所以从心出发去证悟是很重要的,因为心证悟,人会改善自身行为,减少恶业,明白自己所犯的恶业都是自己以前过去世所犯的业障,因为突破了无明所以认知到了自己极容易犯错而会下意识克己。 而你说的轮回中的生老病死只需要采取避孕措施不用生娃就可以达到的说法,我觉得比较狭隘(个人看法)。轮回不是由一个小孩是否出生就会决定的事,这个小孩(魂灵)就算被你抑制了,他也可能会在其他家庭出生,如果你让所有人类都不生小孩,对于目前人生的认知接受起来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突破无明也就是人为什么会不停出生,也即是轮回

  • 听友97947681

    说实话,我因为深受邪淫所害,一直苦求戒色的方法,但是老师的音频让我看清了欲望的本质,现在的我感觉到了解脱!欲望对我的束缚很小了!谢谢您!

    寒冬暖暖的一缕阳光 回复 @听友97947681: 平常心好好戒吧!

  • 1860999hrxv

    老师吉祥老师功德无量🙏

  • 繁华之外

    人生苦短,及时修行。

    繁华之外 回复 @人生就是如此活在当下: 修行修自己,谁谁谁与我何干

  • 1318466sgms

    其实大家忽略了开篇语: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做佛系人,做人间行!这就是学佛的道理吧

  • 南无大雄正法明如来

    初禅是第一步的禅定,是远离欲乐,远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寻”是寻找的“寻”,这里是思考的意思;“伺”就是这种窥伺的“伺”,就是伺候的伺,观察,有思考有观察。 因远离而产生喜乐,这是第一步禅定。第二禅是无寻无伺,也就是没有思考了,也没有观察了,因入定而产生喜乐。第三禅是喜乐之心,住于舍,念和智,喜乐也止息了,没有喜,没有乐了,安住在平静意念和智慧当中。 第一禅是远离欲乐,因为远离而产生喜乐。第二禅是没有思考,没有观察,因入定而产生喜乐。第三禅是喜乐都停止了、没有了,而安住在平静意念和智慧当中。第四禅是无苦无乐,无喜无忧,因平静和意念而清净。这就是觉悟成佛的思想标志。

  • 1302345pljy

    第一禅是远离欲乐,因为远离而产生喜乐。第二禅是没有思考,没有观察,因入定而产生喜乐。第三禅是喜乐都停止了、没有了,而安住在平静意念和智慧当中。第四禅是无苦无乐,无喜无忧,因平静和意念而清净。这就是觉悟成佛的思想标志。

  • 梦醒之光

    凡以身为‘’我‘’的人,从身的角度去认识佛,怎么可能听懂钱教授所讲的呢?无论从知识、学问、还是智慧的解悟,你都不会明白的,因为距离认识深层道理的能力太遥远,更不用说佛家的甚深大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