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两大主调

元杂剧的两大主调

00:00
11:54

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第45集 元杂剧的两大主调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继续讲昨天已经开始的课,就是元代文化的一个特殊的项目,叫做元杂剧。


中国有好多文化人不太看得起戏曲,所以往往在他们所写的文化史里,戏曲的分量很轻,特别是现代,当时有一些所谓民国文人经常犯这个错误。其实看不起是不对的,你看,连最有学问的王国维先生,他写了一部《宋元戏曲史》,他认为元代的杂剧,放到世界最伟大的悲剧当中也毫不逊色。再早一点像金圣叹,他是要求多么严格、多么苛刻的一个人,他也认为元杂剧可以和《庄子》、《离骚》、《史记》连在一起,构成一条线。所以,看不起戏曲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实在是缺少眼光,也缺少学问。


好,我回过头来讲,元杂剧主要产生在元代的大德年间,所谓大德年间就是1297年到1307年,这个才十一年,但是实际上,这是鼎盛期。如果扩大一点的话,我算了算大概发展了六十年左右,了不起!六十年,不仅把一个非常重大的艺术项目推出来了,而且完成了;不仅完成了,而且按照王国维先生的说法,放到世界最伟大的悲剧当中,也毫不逊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呐!


这里边有几个人希望大家能够知道一下,一个叫关汉卿,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要讲几句。他呢,是一个我们不知道他的生平的人,可见当时的社会地位不是很高,或者说当时愿意记录的人不愿意把这些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大师记录下来。

一颗铜豌豆 

但是有一个叫熊自得的元人留下了一个记录,他说关汉卿这个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就是这么十六个字。最好笑的是,关汉卿自己写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里边,有一个自我的判断,一个自嘲,这个很有名。


他说: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我是个盖世界的浪子班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一颗铜豌豆。”


这实在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一种大胆的、叛逆的宣言。什么也压不碎,我就是我,铜豌豆,这就是关汉卿。他写过几个非常著名的戏,最著名的就是《窦娥冤》。


现在我们口语当中还经常讲“比窦娥还冤”,那就来自于关汉卿的《窦娥冤》。当然,他还写过像《望江亭》、《救风尘》很多很多戏,他作为元杂剧的第一号人物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号人物是谁呢?是一个写杂剧《西厢记》的作者,叫王实甫。


第三号人物是谁呢?这可能会有一点争执了,因为在当时,肯定把一个叫马致远的人放在前面了,因为他写过《汉宫秋》,而我呢,却把一个叫纪君祥的人放到前面,因为他写过《赵氏孤儿》,我觉得《赵氏孤儿》要比《汉宫秋》写的好。

两大主调 

很奇怪,这些人全是北京人。所以,当时元杂剧热闹的时候主要发生在北方,后来移到南方的时候,元杂剧已经开始败退了,我在我的《中国戏剧史》里对元杂剧有过两大主要的论断。很高兴地看到,很多文学史的著作都引用了我的这两个主要的论断。我是这样写的:


元杂剧的第一主调是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第二主调是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



我先讲第一主调,第一主调是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这个我前面讲到的关汉卿所写的《窦娥冤》就是一个例子了。为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当中还在讲“比窦娥还冤”,就是窦娥已经成为“冤”的最高的一个象征了。


我在书里曾经讲到《窦娥冤》,它的价值在哪儿呢?它塑造了这么个形象,一个弱女子,没有对头,没有脾气,不招谁惹谁,只知道平静度日,但是,整个世界都与她过不去。就是这个弱者形象,让大家认识了一种整体性的黑暗,这就是我所说的关汉卿身上和其他杂剧作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


这个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还塑造了一群反面人物,元杂剧里的反面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赖,叫无赖群像。里边出现的样都是漫画中画的无赖,而且这些无赖背后都有权势,有一点勾结。所以如果完整的讲,这个是叫做与权势勾结的无赖,这是元杂剧的一种整体的对立面,充满了怨气。一个好人,一个弱女子,面对着一群有权势的无赖,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的艺术家就通过这样的一个结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极度愤怒,这是第一主调。


第二主调,是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正统的美好那可能是考科举,做官发财;非正统的美好追求,一定是和爱情有关,和青春有关。


所以,我们在《西厢记》里边听到了这些成了中国老百姓俗语的话,叫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话来自于《西厢记》,这是一种非正统的美好追求。在《拜月亭》里边有一句类似的话说:“愿天下心爱的夫妇永不分离”,这都是非常美好的愿望,非正统的美好追求在元杂剧里边极其强烈。


为了表现这种非正统的美好追求,还出现了一些边缘女子。譬如我们知道《西厢记》里边的丫鬟“红娘”,她什么地位也没有,她是个丫鬟,但是她对于前面所说的非正统的美好追求那么执着,而且又那么有力,让我们很感动。


同时关汉卿和其他杂剧作家还塑造了一批非常可爱的妓女,她们地位很低,但充满了对美好力量的捍护和实践,她们变成了这个社会的一种精神力量,像赵盼儿啊等等,有一大堆人,名字很多,我不去讲它了,实在是一种弱女子和边缘女子的典范。如果和窦娥相比,窦娥纯粹是弱女子,但是和那些妓女相比,这些妓女都是非常靓丽、非常果敢、非常智慧的,用这种方式来追求自己的美好理想。


一个是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一个是非正统性的美好追求,这个就构成了元剧的两大主调。为了实现这两大主调,它里边呈现了法治之梦,比如不断地出现包公,包公的形象大量出现;不断地出现缅怀之梦,就是要寻找历史上的一些让人震撼的形象,来成为当代的正能量,来面对这个黑暗的社会。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赵氏孤儿》,这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这是一个古代的故事。我们元杂剧的作家把它移过来,产生了和现实社会的一种对比,这个对比的结果使人们,特别是男子汉们,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认为那些与权势勾结的无赖是不值一提的,是必须战斗的。


所以元杂剧的好处是非常坚强,非常靓丽,非常有冲击力。我们一看,就有一种生命感,让我们每次看到,都充满了激动,这是元杂剧给予我们的一种色调。对于戏剧,因为是我以前的专业,我不能讲很多,这个讲起来会滔滔不绝,但是我相信以后有机会在这个课程里面,我还会讲到元杂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障女孩穿越无声世界

    我是听障人,能听余秋雨老师的课非常荣幸,学会了中国文化历史的语言脉络,带着助听器一边听,一边复述下来,练习讲故事的能力和口语概括的技巧。因为,哪怕我刚认识的朋友见到我都是一声叹息,说你说不清楚,我得仔细琢磨下才能知道你的发音和你表达的意思。余老师不仅让我懂得了中国历史,提高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让我像中国古代的贤人义士一样勇于克服自己的听障和口吃,对中国由古到今的得失和利弊有了乐观的看法,延伸到自己能用温和的目光看待身上的苦难,虽然我听不清楚您的讲课,我可以看文稿,就是为了化解心中由于苦难导致的抑郁。百年树人莫过于此,感谢老师,希望能看到您亲笔的签名书!

    吾师余秋雨_66 回复 @听障女孩穿越无声世界: 你是中华文化最勇敢的传承者!

  • 华Liu

    元杂剧极具生命感,它坚强、靓丽、有冲击力。因为剧作家就具备这样的特质。如关汉卿自比铜豌豆,可见其坚强。通过听课,知道了元杂剧的两个主调: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前者的代表作《窦娥冤》,后者的代表作《西厢记》,加上类似《赵氏孤儿》等作品,影响深远,至今看来都让人激动不已。因为社会中弱势群体对强势的无赖,经常是没有办法,仍让人极度愤怒;而有情人终成眷属仍然是人们的追求。这也是戏剧在文化中的分量和魅力。我们更加喜爱元代了。

  • 宁静致远_smnu

    唐诗宋词是文人的高雅。而元杂剧是大众的,是老百姓的,妇孺皆懂,老幼都知,接地气,所以,它是普通民众的,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文化之美!

  • 空岛冰河

    老师的声音不再那么清脆,却也多了浑厚,感谢我的老师一直付出,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

  • 清和悠然

    感觉老师提到自己作品时的小骄傲好可爱啊

  • 吾师余秋雨_66

    这车之后,跟着一辆车上仍是一旦一净,分别扮演谢逊和周芷若。只见那旦角笑嘻嘻绕到净角背后,伸出两指,突然在假谢逊背上用力一戳。假谢逊“啊”的一声大叫,倒撞下榻,假周芷若伸足将他踏住,提剑欲杀。众百姓大声喝彩:“好啊,好啊,快杀了他。”第三辆车上仍是假谢逊和假周芷若二人,另有六七名丐帮帮众,将假谢逊和假周芷若擒住。《倚天屠龙记四》

  • 老熊孩子

    终于,余老又在元发力贬斥民国某些文人。余老肯定是铜豌豆,从坚信中华文化不止5000年到坚信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是文化,从大时代对比证明中华文化的优异等等等……余老,相对某些民国文人而言:余老是感恩做为中国人的,余老是感恩祖先不仅传承了肉体基因更传承了文化基因。政治经济,在这一讲通透无比

  • 宝儿听书

    听了几年,第一次听到如此有深度的

    宝儿听书 回复 @宝儿听书: 谢谢余老师!中国的骄傲

  • 南无大雄正法明如来

    关汉卿的《窦娥冤》与纪群祥的《赵氏孤儿》列入世界悲剧之中,亦无愧色。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 花编绚彦

    两大主调,一个是反权威,一个是爱情,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