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文化的脉络

寻找中国文化的脉络

00:00
10:31

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第40集 寻找中国文化的脉络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


从国际眼光看来,整个宋代能够巩固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的就是我上次讲的“一二三结构”,所谓“一二三结构”就是一个文化全才:苏东坡,两个文化高官:王安石和司马光,三个战乱诗人: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这个我前两天反复地在讲述他们,请大家不要忘了宋代的“一二三”。


这个是不是讲得过于简单了呢?这是我的故意追求,这里我需要向大家说明。大家说:“唉呀!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他们身上有多少故事啊!慢慢讲过来吧!”但是我们这个课程和慢慢地讲故事或者读他们的诗词,是完全不一样的。

寻找文化脉络 

我们是想寻找到中国文化世界身份的那个脉络、那个根源。中国文化为什么这样的坚韧?为什么这样的能够维持住它的生命力?一定有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很可能落实在一些人格身上,这些人格来自于中国文化,但是倒过来又给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素质。


如果他们增添的素质非常重要,我们就把它找出来谈了。不是说他们身上曾经有过的故事都值得我们说,那些以后有机会再说。但是我们现在这个课程的第一单元讲的是国际眼光下的中国文化,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中国文化界所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故事,并不是那么多的知识,甚至也并不是那么多的细节,要的,是让大家理解灵魂,理解经脉。


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他身体不是很胖但是他的肌肉筋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样,这样的人我们感觉起来特别健美,我们也要让中国文化健美一点儿,而不能够有许许多多疙疙瘩瘩的,很多的肥肉,这样在我们眼前,中国文化大纲的节目就看不见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就像我们在单位里一样,我们在从事的事业不管是文化事业、经济事业,也不管是科技事业,你仔细想一想,一定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人支撑了这个事业。


这几个人未必是官员,未必是故事最多的人。官员可以不断更换,故事最多的人的故事很可能左右一时的视听,但是完全不能决定这个事业往前走。决定这个事业往前走的一定有几个人,这些人未必是领导,这几个人身上未必有故事,但是如果没有他们,就走不下去了。


我想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唐代文化、宋代文化都是这样。我们要寻找这样的人很难,因为这样的话,你就要摆脱很多寻常的历史书籍和寻常的文化书籍所讲的那么一个课程规范式的内容。要暗暗地寻找,寻找往往是在某一个角落。往往是在雨后晚上的一个决定,决定了某一种文化往前走的动力等等等等。


所以大家可能听下来就可以知道了,我们这个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课,不同一般的文化课,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课,这门课是寻找背后经脉的课,所以希望听课的朋友和我一起继续往前走。所以,譬如你看,刚刚讲的宋代“一二三结构”,就是讲了这么一些人物,我们把它框范住了。


好,我们回到这个“一二三结构”以后呢,我想宋代还有一种哲学高峰,那就是朱熹。朱熹照理应该讲的,非常了不起!但是他真正产生更大的影响是在元明清三代。在那个时候他被视为儒学的正宗,他的理论甚至升格为国家哲学。


那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我们现在一时讲不清,不能够和我前面讲的“一二三结构”等量齐观地来讨论,所以我会移到后面讲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时候一起讲,这样的话就会产生专业上的连贯性。


这个哲学家朱熹,是在十三世纪的第一年去世的,此后十年内辛弃疾去世了,陆游去世了。辛弃疾去世的时候不断地喊着“杀敌”,而陆游去世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他留下了非常著名的写给儿子的诗,就是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时,能不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我这一天来到了,但遗憾的是,这一天始终没有来到。


在他们去世以后,隔了一代,出生了一个文天祥,这是宋代最后一位战争诗人,宋代与他一起死亡。到了文天祥也去世以后,你真的会感觉到中国文化是不是又面临着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机呢?确实如此。

中国文化的多元组合 

中国文化遇到过很多危机,那这又是一次大危机了,所以,让我来看看中国文化是怎么来躲过一次次危机之后,获得世界身份的。


宋代的灭亡,当这些诗人高喊着杀敌,高高地举着给儿子遗嘱的诗,高高地喊着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都一时在失败过程当中全部湮灭以后,中国文化好像已经不行了。


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实际情况并不像这些非常了不起的男子汉想的那样。中国文化没有灭亡。如果他们活下来,也会承认情况不是他们在生命最后时刻想的那么糟糕。


但是在我们汉族文人当中,总有一些人一直固执坚持的中国文化到宋代灭亡就断了。这种想法在当时宋代后期的时候说说那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以后。但有趣的是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跟着这么说,那就奇怪了,因为一下子从宋代跳过来,跳了八百年,八百年发生的中国文化的现实连看也没看一眼。这个就让人觉得很奇怪,那我们不去多讲他们了。


其实,即使在宋代,也不是仅仅如我所说的“一二三结构”之外就没有文化了,宋代已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组合。如果把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组合看小了,做小了,那就当不起中国这个名了,我们就不能随口讲中国文化了。


你既然讲中国文化,就要把中国的多元组合放进去。大家一定已经注意到,我在讲授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的时候,特别重视汉族以外的文化大动向。


我前面不是花了很多时间讲汉人胡化、胡人汉化这样的一些例子吗?现在我又必须引导大家的目光投向北方的大漠,那在十三世纪出现了我们原先并不熟悉的一些文化现象。


我要先推出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耶律楚材,耶路撒冷的“耶”,律是纪律的“律”,楚是楚国的“楚”,材是材料的“材”,耶律楚材。可能有一些朋友不太熟悉,但是既然听了我的课,应该知道这个名字,他非常重要。


如果按照宋朝宫廷史学家的看法,这个人属于敌方营垒。但是按照我的看法,他也属于中国文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万亩黑土

    突然意识到,老师为我们梳理的中国文化,并不是在讨论它的骨骼和血液,也不是讲毛发和肤色,更不是肥膘和肿瘤。而是讲中国文化的筋脉和健肉,探讨健美的中国人格,老师似乎在为我们画一张中国文化“肌腱图”。这个视角很特别,不但展现了国际视野下中国文化的价值,更是从美学意义上审视中国文化。真棒

    15974560rfc 回复 @英语教师迎春接福冯艺: 您的评论总是让人忍不住怀疑您自己作为文化人的品格,我不算余老师的铁粉,但您每次评论都带有人格攻击,实在不厚道,缺乏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建议您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否则只会让更多人心生厌恶

  • yiwuzhuzhou

    现在我们中国文化界所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故事,并不是那么多的知识,甚至也并不是那么多细节,要的是让大家理解灵魂,理解经脉。 是啊,市场上有那么多关于各朝代与名人的故事与知识的书籍,影视等,但比较缺少的就是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中选出能代表中国文化人格与灵魂的人或事,从整体上去分析与把握中国文化经脉与灵魂的人。现在,秋雨老师每天以他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帮我们梳理。真的非常感谢老师!让我的思路更清晰。

  • 吾师余秋雨_66

    致敬朱熹:在各种豪情壮志一一消退,一次次人生试验都未见多少成果之后,我和许多中国文化人一样,把师生关系和师生情分看成了自己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不否认,我对自己老师的尊敬和对自己学生的偏护有时会到盲目的地步。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因此,当我偶尔一个人默默省察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时候,总会禁不住在心底轻轻呼喊:“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很久很久了,我们一直在那里,做着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结局,我们都不要问。《山居笔记.千年庭院》

    1376716rxpq道中人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人类的最大的缺点就是爱一个人就把他的优点和缺点都爱了。恨一个人把缺点和优点都恨了。

  • 靖仝

    焚香,沐手,静心,秋雨书院在我的案头,恭敬聆听,用心记录。

    听友101625182 回复 @靖仝: 就你这个学习态度,赞(/≧▽≦/)

  • 英语教师迎春接福冯艺

    余秋雨此讲错误一:“这些因素很可能落实在一些人格身上”,“落实在一些人格身上”的语病反映出余秋雨基本功不扎实!“落实在”应改为“产生于”,“一些人格身上”应改为“一些代表人物的人生行状中”或“一些典型人物的人格中”

    千年巫妖 回复 @英语教师迎春接福冯艺: 我觉得这句话没有问题啊。文学上的用语就是灵活的,不可能如公文一样严谨,但是可以反映出作家的风格。余秋雨的语言一贯如此。这句话在我理解来和你改过的意思是一样的呀。

  • 楚風晋雲

    能这样听秋雨老师讲中国文化,真的是人生幸事!

  • 13991161lde

    无愧大师,越听越有味道,理解的越透彻

  • 敏敏敏_ty

    耶律楚材,哪里来的陌生人

    江南飞烟 回复 @敏敏敏_ty: 《中国文脉》了解一下

  • xiexiexu

    这门课就像一串精美的项链,以世界眼光为线,以中国文化经典事件为珠。这串项链中的每一颗珍珠,都经过余先生精心挑选,被他反复摩挲、赏玩,一颗一颗都带有了生命的温度、学者的气质。他在课程中以饱满的热情将这些珍珠的价值以及他鉴赏每一颗珍珠的心得呈现给了广大听众。不过,由于各种限制,这每一颗珍珠都只能是中国文化的浓缩品,其背后大量的历史与内涵,需要每一个学习者自己去深入了解,由此体悟余先生选择及鉴赏的眼光,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文化的判断能力。这串项链代表的是余先生的眼光与追求。中国文化史上有无数颗璀璨的珍珠,需要被发现,需要被以独特的眼光串成光彩夺目的项链。期待更多的学习者能成为串项链的人……

    1357218poys 回复 @xiexiexu: 写的太好了

  • 南城咿呀

    作为高考生,在高中课本的价值取向下不敢来听课(怕观点有不同会记混)。现在卸下来听课,好开心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