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中国第一女诗人

李清照:中国第一女诗人

00:00
18:33

一周优秀学员 



恭喜以上同学,获得一周【优秀学员】称号,请微信添加并联系课程小助手xmlyfm2018,领取余老师亲自准备的签名书。


第38集 李清照:  中国第一女诗人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


昨天我们已经讲了宋代文化的第二个方面,叫做两个文化高官:王安石和司马光。大家一定发现了这两个人对中国文化的君子人格做了惊心动魄的顶端事业。在行政上他们都没有成功,但是在文化上却成功了,最大的成功就是他们把文化人格推进了历史,让历史吓了一跳。


大家想想看,我上次讲了宋代的一个文化全才苏东坡,再加上这两个文化高官:王安石和司马光。仅仅这三个人,宋代文化已经虎虎有生气,但是我们肯定还没有讲完,因为还有一些非常精彩的人格范型。


我前面讲到,王安石和司马光能够攀登上国家行政的顶峰,有赖于宋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官体制。这文官体制当然让我们很兴奋,但是文官体制也带来很大的弊病。其中一条就是严重地削弱了军事力量。加上朝廷日益腐败,高压的宋朝,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些词汇,经常跑到朝野的耳朵边上来。


哪些词汇呢?如:遭袭、战败、被俘、乞降,成为宋朝历史上经常出现的词汇。后来,连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也成了俘虏,又不得不迁都临安,改为南宋,改为南宋以后仍然危机重重。


这些历史,很多书籍都写到了,我就不重复了。我只想告诉大家,在一层一层军事失败的愁云惨雾当中,中国文化竟然选择了英雄主义,英雄地比将士还要英雄。


而且这种文化上的英雄主义并不是标语口号,并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熔炼成了一种高超的美学人格,成为真正的文学。所以接下来我们的讲课内容就要进入到《三位战乱诗人》。我们回顾一下:一个文化全才,两个文化高官,三个战乱诗人。


我要讲的第一个战乱诗人一定会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因为初一看,她的作品几乎没有刀剑之气,反而充满了无限优雅,她就是女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怎么也能成了战乱诗人?因为她比谁都更加清晰地表现了和平和战争的极端性的差别,写出了一个最典雅东方女子经历家破人亡、离乱逃难的时候的心理感受,一种无以言表的忧愁,已经成为能够挑地起一代人大苦大悲的精神杠杆。这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骄傲,在战乱当中一个个雨中的黄昏,悄悄站起了中国第一女诗人。


荒诞的逃亡 

说起李清照,一开头,就要与我前面讲的两位文化高官联系起来了,因为在司马光否定了王安石的变法,后来两人又相继去世之后,形成了复杂的党争。在这个党争当中,司马光被划入了所谓的元佑党人,被新的朝廷否定了。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被这个名单所牵连,罢职流放。


这是李清照还是年纪很轻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光这个事情已经很悲哀,更悲哀的是,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自己新婚丈夫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而新婚夫妻的感情又非常好。


李清照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公公赵挺之,希望他能够顾及儿子儿媳亲家的脸面,但是没想到公公赵挺之后来也受到了朝廷的打击。这种肃杀的政治气氛,正说明北宋内部已经处于一种互相斗争的泥涛当中了。在这种情况下面,北宋显然已经没有力量来对付周边虎视眈眈的敌对势力,更无法和北方的金国对峙。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面对父辈的名誉重压,百口莫辩,只能回到故乡齐州居住,过了十多年安静而风雅的生活。我们经常读到的有关他们两个人一起在生活当中写诗,品尚古董的生活,其实都是和这十几年有关。


赵明诚,也就是李清照的丈夫,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鉴赏家,但身体不好,不久又犯了重病。在重病期间,曾经有北方的一位探望者带了一把石壶请他过目,赵明诚鉴定以后不久就不幸去世了。


他刚去世,就有谣言兴起了,说他直到临死还把一把玉壶献给了北方的金国。当时因为宋金之间正在激烈交战,这个谣言触及到了中国文化人最喜欢挂在嘴上的所谓气节问题,并且由气节问题延伸到了是不是叛国的民族大义,其实是一种极其脆弱的乱世逻辑。


但是李清照坐不住了,诬陷自己倒也罢了,居然诬陷到自己刚刚去世的丈夫,这怎么能够容忍?她很清楚,这是一个最拙劣的小谣言。因为那把壶就是北方人带来的,以为是玉壶,赵明成一看是石壶,那个人就带回去了。而且那个人只是来自于北方,怎么又和政治扯上了关系?


但是面对气势汹汹的舆论,李清照知道自己说不清楚了,即使赵明诚还活着,他也说不清楚了,这就是谣言的特点,特别是政治谣言的特点。


李清照决心以自己全部力量为自己挚爱的亡夫洗刷名誉,但是她又不知道如何来洗刷。想来想去,我们最诚实的女诗人想出了一个最笨拙的方法,就是带上夫妻两人多年辛苦收藏的全部古董文物,跟随着宋朝的皇帝赵高,赵高当时正好在被金兵追赶,就跟着他一起逃难。


她用这么一个笨拙的方法来表明一个简单的道理:


宋朝已经在逃难了,我都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的古董文物去追随朝廷,甚至愿意全部献给朝廷。那么在宋朝还没有逃难的时候,我丈夫怎么会有二心?怎么会将一把壶送给金国呢?


她建立了这么一个勉强的逻辑,让人很感动的逻辑。古董文物不少,一路上颠沛流离,装卸非常辛苦,我们可怜的李清照就天天辛苦地押运着,追赶着朝廷的逃难路。


其实,慌乱中的朝廷完全不知道后面跟着这么一个女人,这么一堆货物,这么一番苦心,更不知道她要用这种方式来洗刷自己家的名誉,来洗刷自己丈夫的名誉。


这就是李清照生命的漫漫长途:逃难、逃难、逃难,押着丈夫的名誉和全部珍宝,永远在战争的缝隙当中着陆。她的词作只是在漫漫长途中的轻轻地喘息,因此她成了一个真正的战乱诗人。


宋高宗在东南沿海一带逃难的时候,曾经一度慌张地居住在海船上,可怜的李清照就远远地跟在后面。她从今天的绍兴到今天的宁波,再经过奉化、台州入海,又经过温州返回绍兴。宋高宗的这一路非常狼狈,而李清照的这一路却非常荒诞。


她为什么会做这么荒诞的选择?我想可能只有一个答案:因为她是诗人,而且还是单身的女诗人。


凄惨的晚年生活 

终于谢天谢地,极其疲劳的李清照在路上找到了一个脑子还比较清楚的亲戚,亲戚强烈地劝她立刻终止这一毫无意义的颠沛流离。其实李清照也实在是走不动了,她听从了这位亲戚的话,但是一盘点,她带在身边的文物,一路上已经损失了极大部分。这个时候,女诗人李清照已经年近50,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的年岁了,她终于想停步了。


她突然发现,以前每天赶路,除了追赶朝廷,也是为了逃避整体思考。现在一切都不必追赶了,就可以细细想一想了。一想,她不能不摇头叹息,自己从青年时期开始,父亲的名誉,公公的名誉,丈夫的名誉,撕肝裂胆地折腾了自己大半辈子。现在一想究竟有多大意义?


所谓名誉只是出现在别人心目当中,但是那些别人现在在哪里?他们还记得吗?而且这所有的名誉都和朝廷有关,现在连朝廷都找不到自己名誉了,我们又怎么来和朝廷一起分辨是非曲直呢?李清照想来想去,决定告别过去,决定过一种安定的生活。


在宋代,这么一个孤苦伶仃的女性要想过一种比较安定的生活,那就应该找一个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家。


当时正好有个军队的财务人员一直在向自己求婚。她想年纪也不小了,那就答应了吧。她当然知道,在当时,一个出身官宦之家的上层女子,与亡夫的感情又很深,已经年近半百,如果再婚,一定受到社会上上下下的指责和嘲笑。但是李清照现在已经把名誉看得很淡,决定走自己的路。


就在这个关口上,她表现出了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敢。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那倒罢了,李清照完全可以关起门来和新丈夫一起过一种平凡而安定的生活。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丈夫竟然是一个不良之徒。


他以一个奸商的目光看上了李清照在逃难当中已经所剩无几的古董文物,所谓结婚只是诈骗的一种手段,等到古董文物到手,他立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这个奸商的名字叫张汝舟。汝是三点水边上加一个女性的“女”,舟是舟山的“舟”。


实在是可怜到了极点的李清照,只要还有一点点可以容忍的余地,是不会向门外来公布自己的家丑的。但她毕竟知道生命的珍贵,知道善良和高贵不应该在邪恶当中埋没。所以就在结婚三个月以后,她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离婚。


李清照知道宋代有一项奇怪的法律,妻子上告丈夫,即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被官府关押一阵,但是李清照情愿被关押,也要离婚。结果,离婚是成了,张汝舟被问罪,李清照被关押,幸好在亲戚的帮助下,她没有被关押太久。


后来有不少学者为了保护李清照的名誉,否定李清照曾经再婚并离婚。但这是一种好心,很难掩盖我们所看到的像李心传、王佐、胡仔和赵公武这些人的记载。而且我们还能读到李清照在写给亲戚的一封信,当中还提到了这件事,她在信中担心再婚离婚这件事一定会在后世被讥笑,她希望智者能够阻止他人的诽谤,于是就这样悄悄地进入了老年。


于是到现在,我们就能够真正地读懂她写于晚年的《声声慢》了。那就让我们再读一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下终于能读懂了吧?


李清照的经历,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我之所以在前面说的比较仔细,是想借此来表达几项文化的特性。


第一项文化特性是:一些世界的谣传,看起来黑云森森,其实都是瞬息烟尘,因此千万不要为了悠悠之口而心神不宁,文化最终的声誉在于作品。


第二项文化特性是:最大的悲痛,在作品中也要保持分寸,让更多的读者都能够感应,一旦感情夸张,那就无法踏入文学之门。


第三项文学特性是:即使在混乱和沮丧中,也能提炼出第一流的审美范型,传之永恒。


这是李清照的经历,给我们带来在文化特性上的三项启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吾师余秋雨_66

    对付谣言,有上、中、下三策。下策:以自己的愤怒,与谣言辩论;中策:以自己的忍耐,等谣言褪皮;上策:以自己的贡献,使谣言失重。《余秋雨人生哲言》

    英语教师迎春接福冯艺 回复 @吾师余秋雨_66: 要允许批评,这样的容量才是一个合格的人。若人都做不好,学问怎么能做的好?!

  • 秋雨秋遇

    以前读"三杯两盏淡酒,……"总觉得是贵族小姐的矫情。今天听后,满眼是泪,满心伤心,可怜的李清照

    嫚桐 回复 @秋雨秋遇: 是的,以前看不懂,看懂了泪流满面

  • 万亩黑土

    《秋雨书院.中国文化必修课程》重要人物连接图:(承上) 目光(司马迁)-凿通(张骞)-丛林一家(曹操\曹丕\曹植)-魏晋名仕(阮籍\嵇康)-顶级创造(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鲜卑汉化(孝文帝)-云冈石窟(昙曜)-凉州风范(鸠摩罗什)-随方设教(唐太宗)-唐诗几男(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人格地标(颜真卿) (启下)

    小德国喵 回复 @万亩黑土: dream''Awesessxxaosz……iPhone8meaasww呵呵11起,xddrrx7411awwwwa

  • 怡雅斋

    其实把每一堂课听好就可以了,优秀的学员实在太多了,对得起缴纳的学费。余秋雨老师是一个十分值得尊敬的人。课程很满意,学到很多东西。谢谢!

    陆唐鱼 回复 @怡雅斋: 学问没得讲

  • 繁华之外

    感谢余老师讲解!!!李清照一生不仅是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词,她和丈夫对古董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更是令人敬仰!听余老师那句,“”我们可怜的李清照”“逃难、逃难、逃难”,倍感凄凉。这一集,听了三遍!

  • 南无大雄正法明如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红树林257470

    余老师,本节前部讲到宋钦宗被俘后,(宋朝)又不得迁都临安,改为南宋……我以为余老师在这里使用的‘’南宋‘’概念是不够严密的,北宋因为所谓的‘’北宋‘’、‘’南宋‘’,那是史学家后来为了区别这两个不时期的宋朝而给安上的,而历史上的宋皇朝并没有将自己叫做什么北宋南宋。历史上其他的诸如什么‘’西汉‘’、‘’东汉‘’,‘’北魏‘’、‘’东魏‘’等等都是如此。另外,后边接着出现的宋高宗皇帝名字叫赵构,不叫赵高。

    当当妈的开心时光 回复 @红树林257470: 他是因为江浙口音,发音听成是赵高,实际说的是赵构。实在不必为此纠结!

  • 雪沫清篱

    清照的一生,真的是既坎坷又心酸

  • 雪沫清篱

    古代第一女诗人 李清照 很敬佩她

  • 俺本布衣

    李诗人,有才华,人格独立,自尊自爱,真是了不起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