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位第一的古巴比伦文化

排位第一的古巴比伦文化

00:00
13:59

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向大家介绍了人类的四大古文化,又把中国文化排在第四位,可能有人要问,就是对于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希腊文化,那么希腊文化为什么没有排进去呢?确实,出现在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化非常惊人。在观赏等级上更是神奇连连,因此我总是鼓动学生们到那去看一看。


前几年,中国有关部门从利比亚的战火当中撤侨,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就是克里特岛。当时在频繁密集的新闻报道当中,这个隐藏着古代重要文化的岛屿也就被中国民众记住了。


但是,国际学术界公认,克里特岛上的古文化在根源上,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巴比伦文化和埃及文化在地中海上的遇合,缺少独立的原创性。请大家记住,一种古文化能不能堂皇进入历史,不完全凭借年代和形态,而主要是凭借着它有没有足够的独立原创性。克里特文化既然在产生的源头上不属于原创,那么我们就不把他列入最重要的几大古文化之列了。


后来大放异彩的希腊文化,产生在克里特文化洇灭以后很久,集中在雅典。因此,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之为雅典文化,那已经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成熟千余年以后的事情了,在时间上挨不着古文化的年代了。希腊文化雅典文化后来都显现出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以后还会不断提到。


疑古学派 

我在排位当中,把中国文化排在世界文化时间序列的第四位,我希望不要引起我们国人的不快,因为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这里我想插入一个真实的学术笑话,估计很多听众听也没听到过:


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有一批很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做疑古学派,他们坚持认为中国历史到现在不到3000年,连司马迁从黄帝开始写史记,也被说成是参与了伪造。


不仅如此,更有一批学者公开宣布,中国文化不是本土的,更不是原创的,全是外来的。那么从哪里来的呢?他们观点也很分歧,后来比较多的人认为来自于巴比伦。这些学者名气不小,例如有蒋观云、刘师培、黄节、丁谦等等。让我惊讶的是,连大学问家章太炎也卷入了这种思潮。


章太炎认为,中国的“葛天”很可能是“加尔特亚”的转音,黄节认为中国的“盘古”很可能是“巴克”的转音,刘师培认为中国的“泰帝”很可能是“迦克底”的转音,丁天更是认为连中国的八卦图也与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有关。那么在他们看来,是谁把巴比伦文化传进中国的呢?丁天认为是盘古,章鸿钊认为是黄帝,因为庄子说过黄帝登上过昆仑山。黄帝这么忙到昆仑山去干什么?因为如果昆仑山向西再向西,就会到巴比伦了。


对于这些学者的争吵,我曾经写文章评论道,像是一屋子吃了迷魂汤的人,已经昏睡过去了,但是互相用梦话在吵架。我说的迷魂汤,就是指中国文人所习惯的那种学术弊病。这个弊病至少有三项。


弊病之一,是他们完全不在乎实地证据和实物证据,只把古书当中零星的古语当做证据,而且也不是古语本身,而是古语的转音。但也不是发生过的转音,而只是转音的可能。 


弊病之二,就在这种毫无证据的情况下,他们却脾气很大,好做惊人之语,来吸引社会上的耳朵和眼睛,与现在网上的标题党、拍案惊奇派属于同一个传统。


弊病之三,他们错把骨气,文人的骨气,放到了学术上,绝对不会反躬自省。他们可以疑古疑时疑天下,却永远不会怀疑自己。


但对他们这样的学者,也有两个可以原谅的理由:


第一,由于交通落后,兵荒马乱,他们身体又不好,就没有可能投入实地考察。


第二,对于近代以来突飞猛进的国际学术思潮,他们知道的太少,即便是留学了,学来的也大多是各门人文学科的入门框架,而且已经隔代。


也有一些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文化的产生、自立、跨越作出有益的贡献,他们往往是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长期在野外工作。然而不管怎么说,应该承认,对中国文化早期生态作出关键实证的考古发掘,主要完成在什么年代呢?完成在近60年。所以,现在多数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史起点的了解,一定超过很多著名的民国学者。


一次生死告别 

好,说了这段闲话我又要回到本题了,而且还要把本题大大地推进一步。我已经认定,在世界四大古文化的时间序列上,中国文化处于第四位。但我又要紧接着论定,唯有这第四位不间断地存活到了今天。


对于这个定论,我曾经以生命进行体验,我冒险贴地穿行4万公里,亲自考察其他三大古文化的现实状况,来感知各种不同的湮灭方式和中断方式。对此,我在日记体的著作《千年一叹》当中,已经有过详细的记述,现在只能简略地介绍几句。


先说第一种古文化,巴比伦文化。这个人类文明的第一现场,却是一个永久的战场。战争哪都会有,但是这个地方却不一样了。一马平川,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却没有任何地理障碍,似乎每时每刻都吸引着远远近近一切的掠夺者和征服者的目光。因此,这里永远是战马奔腾,杀声震天。


更麻烦的是,这片诱惑人的土地,又缺少地理的纵深、缺少回旋的余地,因此在频繁的战乱当中就很难保存文化了。它的文字、法典、耕犁、数学以及城邦,都一次次被踩在马蹄之下。有的入侵者生怕当地保存文化记忆,还会挖开大河的堤岸,来一次次冲刷。而那两条大河即使不挖开堤岸,也经常会发生洪水泛滥,成为战争的帮凶。因此,那儿从古到今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充满了无助感,总是一队队黑衣的流浪者唱着悲哀的歌。


我去的时候正是第一次海湾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的中间,那儿以极度的恐惧和仇恨防范着一切外来者。我妻子本来是决心陪着我经历一切生命冒险的,却不可能进到那里。因此,我们夫妻在约旦的沙漠里有过一次生死告别。妻子看着我,像一根枯木桩一样矗立在中东的沙漠里,不知道今世还能不能见面,哭得像泪人一般。


我好不容易进去之后,除了每时每刻要躲避生命危险、各种各样的信号,还要寻找巴比伦文化留下的遗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关闭的博物馆,但据说留存很早的文物,现在藏在郊区某个地下室里边。但后来看到报道,这些文物也大多被抢劫了。我也看到了一行楔形文字,人类最早的文字。但,那只是一条当代的政治标语。


据当地人告诉我,真正的巴比伦文化的遗留,就是一小段斑斑驳驳的沥青路的残迹。我去看了这一小段残迹,联想到这个蕴藏着大量石油的地方,居然早在几千年前就掌握了烧制沥青的技术,又想到这条路曾经采纳过多少外来者的马蹄和一个新政权的仪仗,而且一次次的自然和人为的水灾也冲刷不了它,可怜堂堂文明只剩下了它。


我在街上与两个拉板车的小兄弟交谈,哥哥13岁,弟弟9岁,父亲死于战争,母亲卧病在床,他们对上学读书毫无概念。交谈以后,我顺手从口袋里摸出了两支圆珠笔送给他们,他们拿在手里玩来玩去,不知道这是什么。我心里一酸,默默地说,孩子,这叫笔,写字用的。说到写字,我真想让你们知道,你们的祖先是全世界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我不小心在街上也看到了一座雕塑,让人想起了,这里曾经产生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故事里边走出过一个现在中国人都知道的人叫阿里巴巴。但是这些故事产生的时候,巴比伦文明已经洇灭了好几千年。我在巴比伦文化的发生地,一次次对比着中国文化。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太幸运了。


在地理上,中国的西北部和西南部都有世界级的高山,北部是沙漠,东部是大海,外地不容易入侵。内战虽然很多,但内战的双方都只想把持中国文化,而不是消灭中国文化,因此没有文化上的忧虑。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即使遇到战争和自然灾害,也有扭转和迁徙的足够空间,这种扭转和迁徙,也就保存并传播了文化。


正是在这种对比着,有一天傍晚,在一个巨大的炸弹坑的边上,我对着凄惨的落日写了一首歌,里边有这样一些句子:


千年走一回

山高水又长

东方有人常相忆

祖先托我来拜访

我是废墟的泪

我是历史的伤

我是昆仑的云

我是黄河的浪

我是屈原的梦

我是李白的唱

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11982829

    好一个山高水又长,祖先托我来拜访。余老师为了追寻人类文化的足迹,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

    俺东北人_k8 回复 @听友111982829: .

  • 阮显涵

    循着秋雨老师磁性亲切的声音,和老师一起跨越历史的长河,在那些或斑驳或隽秀或迷离或璀璨的历史剪影里,感受那些久远却深邃的故事,模糊却凝重的生命历练。几千年的脚步,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情深款款,我巳置身其中,神奇的五千年,一起走过,在路上……感恩秋雨老师!大家风骨!垂范敬仰!

    纷飞小柳子 回复 @阮显涵: 大师!

  • 观点_2v

    感谢祖国西北部和西南部的世界级高山,以前一直以为大平原好,羡慕美国一马平川,主要是基于平原地形对于经济发展有利之处的判断。听了余老师的讲述,才知道对生产力贡献相对较小的世界级高山对保存文化有这么大的益处!谢谢余老师如此新鲜的观点!

    花头鸭 回复 @观点_2v: 靠山面海,中华版图大风水,梯级分明相依偎……或许正是“高山流水”大美学的根本基因……

  • 观点_2v

    听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听友82030430 回复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古代文明的传承是多么不容易,这种“哭”有对巴比伦文化湮灭的惋惜,有对中国文化延续下来的庆幸,感动和自豪。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其实面对所有人类文明要有珍惜情怀,对战争和灾难有悲悯情怀。这是我的理解

  • 晨雨初听_u1

    不过分自大,不妄自菲薄。中华文明不是最早的文明,但一定是最长寿的文明。早几年拜读了先生的《千年一叹》,因而,听到最后不禁潸然泪下

    花头鸭 回复 @晨雨初听_u1: 同感!

  • 守候夏日的帆

    余秋雨的文字太厉害了,简短几句话,就让人领略历史的悲情,叫人眼圈一红。好一句堂堂的古文明,只剩下了一段斑驳的沥青路。既饱含着对早熟文明的敬佩,又包含对文明陨灭的无限感叹。人类第一文明那么久远,那么辉煌,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会一败如此呢?人类从野蛮进化而来,终于走入文明,为什么还会再走回去一条反文明的路呢?本以为进入了文明,就告别了野蛮,剩下的只是不断的积累文明、推进文明,世界会越来越文明,看来并非如此。。。有点不解的是,这一集为什么要花费不少篇幅来介绍疑古学派呢?

    守候夏日的帆 回复 @莫上尘_: 嗯嗯,一方面就像你说的那样,说明了一些学者有时候也不一定就能看明白文化。另一方面,我觉得主要还是为了引出中国文化人的一些弊病这个问题。。期待了两天,本来每一集篇幅就很短,更希望多介绍一些其他文明的优势劣势的问题呢。

  • 阿欢Tina

    羡慕师母可以经常随余老师一起走世界探索历史。

    听友227936352 回复 @阿欢Tina: 所以只有傻子才看他们的年龄差别什么离婚结婚

  • 董文慧_qd

    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文化的破坏和丢失,给这个民族内心造成的痛苦和困惑远远大于物质的匮乏和身体的伤害感谢余秋雨老师通过生命的冒险,给我们做的文化的对比,很庆幸也很幸福我们的中华文明能够源远流长至今。

    是文静捏 回复 @董文慧_qd: @喜马社区

  • 至人無己

    地理的天然屏障有它的使命意義,高山大河與文化產生關聯,讓人感到更有生命力了!

    花头鸭 回复 @至人無己: 养育之情,情深深……山水通人伦。

  • 15998968ruy

    在购听先生“中国文化课”课件的同时,购听了“中国通史大师课”,中科院许宏教授讲到中国历史最多3700年。“妈妈,你相信中国历史5000年,还是3700年?”女儿问,“5000年”。“是因为5000年比3700年吗?”女儿问,“我尊重许宏教授以及他的工作,但这并不代表我认同他的历史观点”。“但我认同许宏教授的观点,我们要尊重考古事实”女儿振振有词。当时购听中国通史是为了上高中的女儿拓展历史知识,女儿喜欢文科学习,痴迷国学、历史、政治,立志大学学考古专业。但,就这样中国历史就在她的脑海被掏空了1300年?今天余先生刚好提到“疑古”,真希望考古学家能暂时离开十几米下的墓坑,登上山丘极目远眺历史长河。

    未来的文豪 回复 @15998968ruy: 傅斯年说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有十分史料说十分话,没有史料就不要说话,学习历史不能只靠情怀啊。史料实证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同时也是这些历史工作者所要积极培育的。现今我国考古研究发现的最早期证明历史时长的即是您所听的二里头遗址,并非否定“5000年历史”的说法,只是目前为止我们只能向世界证明(通过您似乎不屑的考古发掘)的历史年份只有3700年。不能用喜欢与痴迷支撑错误或正确的言论,这太主观了。因此我提个不成熟的建议,我们不要左右孩子的辩证思想,也更不能否定考古人员的发现考证。最后,考古不只是挖坟掘墓,也不能因为所谓的国人骄傲而说出“被掏空1300年”这种对孩子历史观念的错误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