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明门槛的时间与排位

跨越文明门槛的时间与排位

00:00
18:45

课程金句 

点击保存图片,分享今日课程金句到朋友圈

今日文稿 

到昨天我们已经完成了课程的第一单元,那就是文化的定义。大家都已经知道,文化是一种习惯了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有了这个概括性的开头,下面我们就可以针对一系列的历史现象充分展开了。 


第二单元的大标题是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这个题目要讲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宏大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庞大人种的集体人格,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什么时候成形,什么时候跨进成熟文明门槛的呢?它跨进去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别的文化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中国文化与它们一比,处于什么地位?这都是中国文化世界身份的起点性的问题。


大家一听就知道,这些起点性的问题很遥远、很原始。因此,一定是朦朦胧胧,缺少实证,带有很多猜测的成分。怪不得历来很多考古学家都是诗人。对于如诗如梦的时代,应该交给一批如诗如梦的人,一般人不必缠绕得太深,只需要听听这些如诗如梦的人,从考古现场抬起头来告诉我们一些简单的结论。这些简单的结论很容易被另外一批如诗如梦的人推翻。我们不着急,等他们慢慢地发觉,慢慢地协调,慢慢地吵架。


三个朦胧印象 

现在我们大概可以留下三个方面的朦胧印象,对早期的印象我简单说一下:


第一个印象,古代中国人的来源分两拨。一拨是本土的,由直立进化而来,那个时间呢应该有一百多万年了。一拨是外来的,从考古DNA发现有可能是从非洲来的,那应该是五六万年前的事情了。过来的路线,先到中东,再经过南亚和东南亚,最后到中国。这是第一印象。 


第二印象呢,大概在2万年前,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相对固定的世俗集团产生了。在1万年前,由被动的采摘、狩猎进入到了主动的农业的种植。7000年前,已经过定居的生活,有过一段人人平等、共同消费的大同形态。后来,由于贫富分化、战争掠夺,氏族渐渐的联合成了部落,产生了部落首长,这是第二印象。


第三印象呢,部落首长带领民众、保护民众,又受到民众的崇拜。中国没有像世界其他国民那样,长期由祭司们来制造外力崇拜,它只是投入了现实崇拜,崇拜那些确实存在在大地上的部落首长。崇拜总需要有美好的传说,因此从5000年前开始进入了以传说来崇拜部落首长的时代。这些被崇拜的部落首长,确实是一个个既有责任心,又有创造力的杰出男子汉。例如黄帝、炎帝、尧、舜、禹。还有一位蚩尤,曾经被污名化,其实贡献也很大。


因此历史上所说的传说时代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有几个伟大的现实领袖迈着英雄的步伐,把中华民族带向了文明门槛前面。经历的时间大约是800年左右,这是一个让后代每次回想起来都热血沸腾的时代。


好,就是这三个印象。我需要补充说一下的是,正是这一些伟大的现实领袖迈着英雄步伐,带领民族往前走的这800年,让几千年以后这片土地上代代民众,都把自己称之为炎黄子孙,甚至还一直梦想着“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样的境界。无论是炎黄还是舜尧,其实都是那个时代的巨人,我们永远自认是他们的后裔。 


天下难道会有一种传说变成血脉的吗?有,那就是在中国。我本人有幸,应炎帝的归西地湖南株洲之邀,为炎帝陵书写了碑文;又应黄帝出生地河南新郑之邀,连续多年担任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的主席。两位5000年前的伟大王者至今还在被隆重地纪念,而且年年纪念,我实在为我们这个民族感到骄傲。


其实,炎帝和黄帝之间也发生过战争。炎帝是一个身接地气的农业实践科学家,打不过骑在马上、更有未来意识的黄帝,他们打得不可开交。我曾经写到,多么想伸出手去拉住5000年前的衣袖,告诉他们别打了,你们知道吗?今后所有的朝代都会把你们两位的名号加在一起,成为这片土地上庞大人群的共同祖先。但是我的手伸不过去,我的声音他们也听不到。


历史上的战争并不都是发生在正反两方,极有可能是伟大与伟大的对阵。因此,我在著作当中,曾经认真地考证过炎帝和黄帝发生战争的地点。黄帝与蚩尤也打过,我也做了考证。战争的各方虽然都血迹斑斑,却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在书写碑文和担任主席期间,仔细研究了炎帝和黄帝为文明作出的一项项贡献,终于明白文明的起跑有可能比文明的跨越更加重要。黄帝和炎帝就是带领文明起跑的人,他们决定了奔跑的方向、方式、力度。然后,在尧、舜、禹的接力下,中华民族终于跨越了文明的历史门槛。 


这情景就像我们在现代运动会上所看到的那样,就是在跨栏之前的热身、起跑决定了跨越的那个成败,而且也决定了跨越以后奔跑的状态。中华文化后来几千年的奔跑状况,都与那800年的起跑有关。因此我一再说明,我非常重视炎帝和黄帝的时代,自己在研究全部中国历史的时候,不管面对哪一些事情、哪一些人物,我都是尽力猜测着炎帝和黄帝的眼光。


我在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曾经发起过一个评选,就是以炎黄两帝的目光来评定此后几千年历史上,有哪些值得他们感到欣慰和赞许的人物,并分出几个等级。我发现,这样的评选,所有参与投票的人都会拿出最高标准。


三个入场标准 

好,闲话少说,中国文化终于在几位伟大王者的逐一推动下,来到了文明的历史门槛之前要跨越了。那时间请记住,应该是4200年前。


大家算一算,黄帝炎帝出现在5000年前,一代代经过800年左右传说时代的热身起跑,正好来到42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1世纪。这很好记,因为我们现在是公元21世纪,一前一后都是21世纪,好像一张纸对折了一下。这个时间在中国的朝代纪元上,应该是夏朝的开始。夏朝的具体情况,我们期待着考古学家发布更多的报告,但我们心里已经明白,门槛就在那里。


跨越文明的历史门槛是一件真正的大事。跨越没跨越有几项全世界公认的入场标准,必须全世界公认。入场标准,对此我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证明我们跨越了。


跨越文明门槛的第一个入场标准,是看有没有青铜器。青铜器现在年轻人一听,以为那只是博物馆里边的古代文物。其实,这在人类发展当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为什么叫做人?使用工具是关键。由石器工具上升为金属工具是文明程度的一大飞跃。


人们首先使用红铜,后来发现了在红铜中加入锡,加以烧冶,出来的青铜就能大大提高硬度,而且熔点也比较低,可以重新融化了再铸造,便于生产优质的生产生活和战争的各种各样的工具,那就被广泛地使用了。


从埃及、两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等所有的考古现场来看,一切古文明都经历过青铜时代。而中国就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拥有了青铜器。青铜器又带动了其他生产生活器具,带动了整体的生态文明。


跨越文明门槛的第二个入场标准,是看有没有比较成熟的制度。中国到夏朝出现了世袭分封制的国家形态,形成了崇拜祖先、遵守等级的礼制雏形。


跨越文明门槛的第三个入场标准,是看有没有创造文字。当然世界上也有一些族群,在走向文明的过程当中长久没有文字。但是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文化实体来说,却不能没有。中国在夏朝建立之前400年就已经有了文字,而到了夏朝,汉字已经在走向完整的甲骨文系统。 


这三个标准,中国在4200年前,也就是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的时候,都已经具备。因此,跨越发生了、门槛进入了,中国文化就此进入了成熟文明史的阶段。


这条门槛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对此我可以做一个具体的对比,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的家乡是浙江余姚,那里有个著名的考古发现叫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为此我曾经邀请过袁隆平先生前去考察研究。这是7000年前的遗址,水稻虽然很重要,但我在那里没有见到过青铜器和文字的遗迹,至于制度那就不可考。因此只能说是史前文化,也就是在跨越成熟门槛之前的文化。


在河姆渡之后的2000年,炎帝黄帝开始引领祖先们起跑,这是一场在5000年前民间起步的长跑,因此说中华文化5000年并没有错。但是请记住,真正跨越不在5000年前,还是在5000年之后的800年。


几大古文化的排位 

中国文化终于跨越了,就像刘翔在奥运会上跨栏一样。我们不能不问中国的跨越在全世界是第几名?现在很多年轻人受民粹、国粹大华系统的影响,以为在古代什么都是中国第一,更何况是跨越文明门槛这样的决定性的排名。

但是非常遗憾,中国肯定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甚至是否是第三还要协商。那么第一名、第二名是谁?是巴比伦文明和埃及文明。 


他们两个由谁排在前面,国际学术界观点不太一样,我经过比较和犹豫,选了巴比伦,埃及紧紧跟在后面。因为这两种文化跨越的时间比较靠近,都比中国文化早了一千多年。


巴比伦文化也可以从地理范围上,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也就是两河文化。哪两条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我曾经说过,这是最早流入小学历史课本,也因此流入各国孩子们耳朵的河。为什么最早流入?因为他们所滋养的文化实在成熟的太早了。在中国文化跨越成熟文明门槛的一千多年前,这里已经创造了楔形文字,建立了城邦,制定了法典,发明了耕犁,冶炼了青铜,甚至已经开始研究数学和天文学。


尼罗河边的埃及文化也早。早在中国文化跨越门槛的1000年前,上埃及和下埃及已经获得了统一,以国家形态建立了法老专制,创造了象形文字,然后就一步步地创建了到今天还震撼人心的金字塔、女王殿、太阳神庙。


印度文化其实也是两河文化,那就是印度河和恒河。就早期而言,印度河更重要。所以我有的时候喜欢说印度河文化,特别是在学术论文当中,总是说印度河文化。这种文化的成熟期应该与中国文化差的不是很大,都是在巴比伦文化和埃及文化的千年之后。因此,谁是第三名、谁是第四名常常很难定夺。


但是,自从我在上世纪末的一天深夜,穿过漫长的恐怖主义地区,来到今天巴基斯坦境内,信德省的摩亨佐·达罗遗址,摩亨佐·达罗的外文拼写是M-O-H-E-N-J-O-D-A-R-O,看了那里以后想法就变了。早于中国文化跨越门槛的时候,那里居然有了相当完整的城市设施,连排水系统、浴池、会议厅、防御塔都一应俱全,而且也有青铜器和纺织业。


当然,中国文化的遗址,特别是跨越成熟门槛前后的遗址,还在被不断地挖掘出来。我只要一听到这种考古信息,就总是会赶快赶过去实地考察。但是到目前我还是把中华文明跨越成熟文明门槛的时间,放在人类几大古文化的第四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米兰的小铁匠_0m

    余老师,我是一名中学就辍学的青年,13年在图书馆无意购买了一本山居笔记,从那之后我变成了你忠实的读者。这几年前后看完了你十几本书,很奇怪我上学成绩很差,一直无心读书,但是因为读了您的著作,我开始后悔以前没有认真读书上大学,为此曾懊恼不已,15年您在开讲啦演讲的时候,我是一边流泪一边听着您的演讲,我觉得自己不配成为您的读者,因为我的生活过于糜烂,失去了方向,您说青年人要寻找远方的自己,创造圈外的生命,那一刻我恍然大悟。现在的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次您能够来到喜马拉雅FM开课,我实在非常非常开心,因为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可以做您的学生,感受您的课堂!!!

    守候夏日的帆 回复 @米兰的小铁匠_0m: 我也会听到余秋雨的一些话突然想流泪呢。我想,你也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喜欢的深,又被那些话突然击中了内心,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是相通的。。关于你懊恼曾经没有好好上学,我想告诉你,其实这种发自内心的懊恼本身,才是最值得你珍惜的感觉。紧紧抓住这种感觉吧,然后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那就是你前进的动力呢。。另外,我也想让你知道,上了大学,如果没有真正发现自己,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就像余秋雨说的,真正的大学在课程之外。我自己就有这种感觉。我大学学设计专业,其实到现在看那只是谋生手段。我后来偶然兼修了哲学文化史,真正改变了我。我原来其实也不喜欢看书的。再后来大四大五终于由偶然听了余秋雨,一切都不再一样。

  • 秋雨秋遇

    感恩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让一名家庭主妇,也有幸听到大师授课。感觉无比幸福!

    5201314judy 回复 @秋雨秋遇: 同感

  • 芳与泽其杂糅兮

    我是一个985的大学生。没有什么意思,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学校图书馆每天都被占满,那么大个图书馆几乎所有人都在写作业,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诺大个图书馆竟找不出几个看书的人,图书馆完完全全变成了写作业准备考试的地方,这未免有些悲哀。(这也和我在一个理工科类学校有关)。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在学校参加过很多答辩,每次听大多数人答辩的时候,我心里就会默念:IT男果然是IT男呀,连女生也变得让人如此不适应。所以,当你痴迷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已经忘了你自己有多厉害,还总是认为别人总是比你好。这便是一种难得的发自内心的谦逊。回望过去,不少大学者不都是这样的吗?加油吧,陌生人。

    雨到山_417 回复 @芳与泽其杂糅兮: 不止理工科,文科院校也是如此。大家读得太少。但是,可怕的是,我们都想得想得很多

  • 诗驿禅心

    中国文化沉淀着中国人的群体人格。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思辨能力;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懂荣辱、辨善恶。

  • 一丛令箭

    早课已认真听完,跟随余老师的声音去触摸我们祖先的身影气息,这不仅是文化认同,也是在寻找归属感。

    1893567pegn 回复 @一丛令箭:

  • 春天麦田守望者

    秋雨老师今天的课,让我们比较客观的了解到中国文化在中国的地位和排名,我要把学到告诉孩子,让他从小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 Angelayjy

    听到秋雨老师娓娓道来的梳理中国历史文化,折服于老师的渊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凡事都要认真,谦逊的做人态度,继续跟随老师的脚步,认真学习

  • 长安李桦

    跟着余老師的國際視野梳理出的中國文明發展史,及在國際視野中,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我一遍一遍地聽着,感覺自己也開始有點文化了。

    1335542nilh 回复 @万亩黑土: 你的意思是余秋雨讲的这个不行?

  • 1896877jlfj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感谢秋雨老师能将多年的所行所思与大家分享!

  • 禅悠_q3

    拨乱反正,提高了许多我浅薄的有关历史,文化,考古的概念!感谢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