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医之脾:消化不好为何治脾?

14.中医之脾:消化不好为何治脾?

00:00
16:16

亲爱的听友,你好!

我是北京大学的中医教师,蒋文跃。


“您吃了吗?咱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爱问这句。


食物作为生命能量来源的主要渠道,在健康中的地位非常突出。中医认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由脾脏来完成,而在西医的教材里,脾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根本没有消化的功能。


实际上,古代中医的脾到底是脾还是胰腺都没有搞清楚。所以说,脾有消化的功能实际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听友,你听了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因为所有的中医书上都说,脾是与消化食物有关的。


我进一步还想告诉你的是,这一错误的理论依然可以指导临床,那就更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你听我从头说起。

 

中医学中,有关内脏功能的理论,叫藏象学说。大家都读西藏的“藏,实际应读躲藏的藏,意思是内脏藏在身体内。“象呢,就是表现于外的生理或病理现象。这两个字合起来,解释为,尽管内脏藏在里边,但是医生可以通过研究表现于外的现象来推断它的功能或病理。


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看面色或舌象或脉可以研究心的功能,研究皮毛、鼻腔、呼吸等可以研究肺的情况。所以中医有关内脏的知识主要并不是来自于解剖。当然,通过表象认识内脏只是认识内脏的整体的大概功能,不像西医那样精确。这个有优点,也有缺点,在这里我不细讲这个问题。

 

我们再来看脾的问题。从我们将一口饭一块肉送入口腔,直到从肛门将粪便排出。古人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内脏将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转化成身体的能量,气和血液,并转运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呢?古代医家认为,胃的功能主要是接纳,其次是将吃进去的东西进行一个初步的腐熟,腐烂的腐,成熟的熟。我们吃完饭后有时打嗝会闻到酸腐的味道,这个就是胃的初步腐熟作用。将初步腐熟的这个食糜送到小肠、大肠后,是哪个内脏将其中的食物成份进行转化并运走呢?他们猜想,一定有一个帮助胃的器官,这个器官在胃的旁边,所以推断在胃后面下边一点的脾脏有这个作用,脾脏是红色的,认为脾脏把食物营养转化为气血。这个脾脏的脾的左边是个月字旁,实际是肉字旁,右边是个卑字,这个字不念bei,含bi,意思即是帮助,这个字加个女字旁,就是奴婢的婢,帮助主人的女佣人。加个衣字的裨益的裨也是帮助的意思。所以在古代中医的概念里,这个脾脏的就是帮助胃的一个器官,一个帮助消化的脏。

 

脾脏的帮助功能,学术叫法是运化,就是运输和转化。运什么、化什么呢?其实首先应该是化,然后才可以运,叫化运还差不多,不过大家都叫顺了,姑且这么叫吧!中医把食物叫水谷,不一定是水和谷物了,五花肉和水果,凡是食物都可以叫水谷。转化就是把吃进去经过胃初步消化的水谷转化成很小的营养物质,这种很小的营养物质叫水谷精微之气,或者叫营气,就是营养的营。你看有的人脾的转化功能差,吃什么拉什么,吃一颗豆子,排出来的还是一颗原封不动的豆子,种地里说不定还能发芽呢,这就叫完谷不化。转化成小的精微之气才可以吸收。转化吸收后,必须向上运输到上面心和肺,通过心肺输送到全身。脾脏在运送水谷精微的同时,也运化水液。脾气虚时,运化水液功能差,水液易停留成为痰湿饮,这个痰湿饮,我在肺的一课中有介绍。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刚才最初的问题,为什么错误的理论依然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呢?你看噢,假如某个人,食欲差、吃完以后胃胀,大便是稀烂的,中医说这是脾虚,然后给他开一些药,像这个白术、茯苓、麦芽、干姜等,然后他不胀了,大便也正常了,中医说这个药是恢复了脾的运化功能,叫健脾药。实际上这里这个脾就是个符号,我可以说它是A虚,那个药叫健A,这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知道,食物从口腔到肛门,经过整个消化道完成消化,是多个系统的协调综合完成的。像口腔内唾液中就有淀粉酶、胃酸、胰液、胆汁、肠道内的粘膜、小肠和大肠的有益菌等。所以中医的脾不是某个器官,是一个消化功能的综合概念。比如有些慢性肝炎,面色萎黄、食欲差、肚子胀、舌苔腻、大便溏稀,中医就可以诊断为脾虚,用健脾药。甚至很多肝硬化、肝癌,中医都从脾来治。上海有个很有名的治肝癌的中医,用药基本是以健脾药为主。现在,有的中医师,一看西医化验检查是肝的问题,就认为是中医的肝病,用治肝的中药,这是错误的思维,丢掉了中医思维。还有像胰腺癌,食欲差,消瘦,中医的诊断不少同样是脾气虚,脾的运化出现了问题。像那个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要是接受中药的健脾药治疗,或许可以多活一段时间。一些慢性肠炎吸收机能差的,同样可以诊断脾气虚。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进入血脉后,成为气血的组成部份,所以中医说脾是后天之本。在讲肾精时,我们会谈到精髓化生血。那么到底是那个脏生血呢?肾和脾的生血性质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骨髓是造血器官,主要是生成血液内的血细胞,而血液中的细胞是需要营养成份的,血液中也含有糖、脂肪、蛋白等成份,脾的功能主要是提供营养成份,不是造血。所以脾虚的人,气血不足,面色比较黄,缺乏红润,有点像菜色。

 

身体中需要营养最大的组织便是肌肉,所以中医说,脾主肌肉。身体中肌肉没有皮肤覆盖的便是我们的嘴唇。临床上,我们可以从肌肉和唇来看一个人的脾气是否充,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健全。捏一下患者有的人肉又松又软,大多是脾气不旺。一个人唇色暗无华,多半是脾不健运。一些人内脏器官的肌肉缺少营养,肌肉张力弱,同时消化差脂肪少,内脏容易下垂,中医称为脾气不升。

 

身体的血脉,其实也有肌肉组成,西医叫血管平滑肌,这个血脉之肌同样需要脾运化的营气来滋养。如果脾气虚,营养不足,血脉之肌就不能很好的固摄血液,就容易出血,中医称之为脾不统血。

 

说到脾啊,我们一定要提一位历史的名医,那就是李东垣。李东垣是个大孝子,由于他母亲重病,他开始学医,后来成为中医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所谓补土派,就是补脾胃。现在临床上用来治脾胃病的许多方子,就都是他发明的。他认为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因脾胃问题引起的。


我们这里讲个故事,金代时候,经常与元朝的蒙古的军队仗,有一年,京都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被蒙古兵围困好几个月,当然城市的百姓,又害怕紧张,又饥饿寒冷,因为一年出奇地冷,然后开始城里出现瘟疫,许多人发热、吐泻。每天几千几千地死去。


事实上,这个中原地方被围城后发生瘟疫,已发生多次。这个人在兵荒马乱,缺衣少吃,抵抗力自然下降,很容易感受病毒、细菌等出现发热性疾病。一些医生看见发热就用清热解毒的这种苦寒的常规治疗,往往没有太大的效果,反而会伤了脾胃。李东垣敏锐地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治疗这类发热疾病,反而用甘温的热性药,调补人的脾胃,起了很好的效果,无数人被挽救。象现在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今天仍然广泛使用。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们今天是和平年代,也不愁吃穿,不会有这种情况吧。事实,不是这样,肠胃不好的大有人在。先天脾胃弱的小儿感冒发热或长期低热,单纯用抗炎或抗病毒有时很难取效,从补脾胃治就容易治本,这个在临床上我遇到非常多。


还有些像癌症、或者放化疗后的长期低热或感染,或者有些老年体弱的发生感染,也是光用抗生素或者中医的清热药很难治疗,这时候用补脾胃的基础上,少量加些清热药,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有些肠胃不好的发生炎症,千万别光顾着清热消炎,有些中医生觉得我光补脾不清热能有用吗?实际这是不是不信任补脾,这是不信任人的正气。这就是为什么补土在今天还有很大的市场。

 

有人说,一个人吃得下、睡得着、排得出,基本健康。有几分道理,这个吃得下、排得出,主要是脾的功能。

 

希望听友有个好脾气,吃嘛嘛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7017yhij花儿

    蒋老师,想请教一下类似补中益气汤等这些补脾药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用于补脾吗?或者不同体质用不同补脾药?麻烦帮我解答一下谢谢您了🙏

  • xmlysun

    蒋老师说的通俗易懂非常好。我平时胃口挺好,就是偶尔过了大便时间就会便秘,舌苔淡红有点偏白,舌上有一条裂痕。人瘦不易长胖,早晨起来会感觉口苦,是不是可以吃补中益气丸?

    天涯_bab 回复 @xmlysun: 我也是

  • IBZ88888888

    讲得太好了!老师我是海南人,不知道您什么时候能来海南坐诊?

  • 小恐龙_i9

    为什么听您的课总是意犹未尽。

  • 春暖芽初吐

    蒋老师,听了你的课我大受启发,认为我自已就是脾虚,运化功能差,能推荐一些健脾的中成药吗?

  • 赵自裕

    为什么费交了,仍然不让听课?

  • 听友52511324

    怎么到14级就没有了?

  • 赵自裕

    怎么打不开了

  • 赵自裕

    你们这是什么逻辑

  • su2859103706

    我就是胃不好,经常胀气还拉血,求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