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课 | 随遇而安,不强求结果

南怀瑾国学课 | 随遇而安,不强求结果

00:00
07:21




《道德经》第四章,是对“道”的描述,让后世学道者大伤脑筋。学过西方哲学的现代人,用“自然规律”来理解“道”,就很简单了。


所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一切都包含在自然规律之中,没有什么能把它填满。


“似万物之宗”,即一切都在按自然规律产生、发展和消亡,它好像是万物的源头。


“挫其锐,解其纷”,谁也看不见、感受不到自然规律是如何在发挥作用的,它却把一切安排得很好,几乎是“按需分配”。人长两条腿走路比较方便,所以长了两腿,而不是三条。两只眼睛看东西比较方便,所以是两只眼睛,而不是三只或一只。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和其光,同其尘”,自然规律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无论这个东西多么虚幻、细微,甚至人的梦境中也有自然规律存在。


“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自然规律好像存在,又没有人见过它,找也找不到;又好像不存在,它却时刻在发挥作用。万物因自然规律而生,那么自然规律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个问题,不仅老子不知道,我们现代人也不知道。老子打了一个比方: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它好像还是天帝的先人。也就是说,早在天地诞生之前它就存在,天地也是依自然规律而生。


以上观之,老子对“道”的描述跟我们现代人对自然规律的描述几乎是一样的,作为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能达到这种认识高度,确实不简单,令人敬佩。但后世“修道”者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往往有偏差,所以在修炼过程中,也难免有一些不合道的行为。


对“冲而用之”一语,有的人理解为“无求无欲”,这已偏于佛家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观点。宋代理学家在借鉴佛、道思想的基础上改进儒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完全违背了老子的自然之道。因为欲望本来发乎自然,勉强去灭掉它,就不自然了,但过度的欲望也不自然。好比男女之欲,一夫一妻非常自然,帝王却占有那么多女人,完全超过自身所需,就违反天之道了!


如何运用“冲而用之”的规律呢?虚心而已。对人、对事物不存偏见,就为智慧留出了空间,使你能随时获得新知;不满足现状,不固守一隅,就为事业留出了空间,使你随时能从事感兴趣的工作。


对“挫其锐,解其纷”一语,有的人理解为隐藏自己的锋芒,不与人争斗。这就像只要黑夜不要白天一样。老子强调的只是顺其自然,根据目前的状况和自身拥有的条件,该怎样做就怎样去做,不勉强为之而已。假如形势有利,因为害怕出头而退避不前,等于勉强不为,也不符合自然之道。


对“和其光,同其尘”,有的人理解为隐藏光芒、混同于世俗。所以历史上不少能人异士放弃表现机会,退而为隐士,甚至混迹于市井之间,与普通人无异。这就像用紫檀木做猪栏,有点浪费材料。


如何运用“和其光,同其尘”呢?依自己的努力和机缘,随遇而安,能上能下,能进能退,不强求结果。身份显赫时,不得意忘形;身份卑微时,不自轻自贱,把任何境遇都看成一种正常状态,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状态。没有谁天生注定应该显赫,也没有谁天生注定应该卑微。为什么显赫的一定是自己呢?为什么卑微的一定是别人呢?没有这个道理。


总之,老子的道是鲜灵活泼的。用一些晦涩的概念解释道,就违反了自然之道;用一些僵化的观点限定道,也违反了自己之道;用一些神秘的理论演绎道,更是违反了自然之道。如果做人能做到无滞无碍,无可无不可,无求无不求,也就称得上顺其自然、与道相合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潮明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

  • 没得玩了哟

    道可道非常道,万法皆空。

  • 云霖润物

    道归自然

  • 春光灿烂_mg

    真好象不是南师之作。

  • 没得玩了哟

    主播我总结的可好!

    海潮明月 回复 @没得玩了哟:

  • 多来学习很好

    感谢分享 感谢海潮明月

  • 多来学习很好

    优秀作品

  • 修持人

    收获很多

  • 听友23716588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

  • 禾湲宝妈

    归道自然。声音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