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篇】 隈研吾先生的简单

【特别篇】 隈研吾先生的简单

00:00
23:58

你好吗?我是梁冬梁同学。



很长时间,我们都没有在声波里见面了。


较早之前,结束了最后一集《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之后,小梁陷入了一种繁忙当中,当时正安九周年(马上就快十年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我花很多的时间去梳理公司的结构,重新出发。同时也要为太安私塾做准备。


当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命·觉者》新一季的访谈。我从没有想过《生命·觉者》这个系列,对我有如此强烈的吸引。一开始,我只是想借这个机会去采访各个领域的老师,但没想到最后这个节目本身,以及这个节目将要不知道会采访的哪一位老师,像一个巨大的宇宙黑洞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去探寻,去思考,去等待下一位出现的老师。


今年6月份的时候,新一季的《生命·觉者》又开拍了。你知道我采访了谁吗?一位叫隈研吾的建筑设计师。




初见隈研吾先生 


提起隈研吾,让我想起了大概是在20年前,1999年又或者是2000年初的时候,总之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SOHO的潘石屹先生,带我去参观“长城脚下的公社”。我被一栋用竹子所营造出来的房子吸引了,在重峦叠嶂的华北平原山区里,在长城脚下,有这样的一栋建筑,如此地具有生命力,它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于建筑的看法。


玻璃、竹子、水泥,这些元素构建在一起,你会发现它充满了一种很久很久都让你无法忘怀的生命吸引力。那是我第一次听见隈研吾的名字,潘石屹先生告诉我说,他特别喜欢这个建筑,他也向我介绍了隈研吾先生,当时我就有一个小小的念头——希望自己有一天会采访隈研吾先生,或者向他请教。


结果兜兜转转,这个心念就像一个种子一样,慢慢发芽,在我的心田长大,终于有一天机缘成熟——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前往东京,当我站在一条非常普通小街道上,面对着一栋四层的小小的单体楼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在这样平凡的一栋建筑里,居然住着这样一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


坦白说,他的会客厅简单到令人发指。很普通的玻璃,围绕在四周,纯白色的,看上去很便宜的白色书架,上面整齐地放满了书。房间很小,大概只能容下一个能坐下六到八个人的玻璃方台。就是在这里,我见到了隈研吾先生。




他是一个比我想象要更高大的人,我估计他有一米八。他用英语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你知道对于一个日本人来说,他们说英语比我们还要困难很多。但隈研吾先生的英语非常流畅,他对世界的建筑有着非常深远的,系统的理解和思考。


我不是一个日本建筑师,我就是一个建筑设计师 


我们的话题是从建筑的生命开始。


“建筑有生命吗?”隈研吾先生说,“是有的”。


你可以用有生命的材质,让它和自然更融合。你可以把有生命的人考虑在这个建筑的设计最开初,你会认真地想人们是如何在这样的建筑里获得生命的滋养的,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思想,他们在晒太阳,他们在发呆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感受着这个建筑物透进来的光线,它的温度、它的尺寸……


我和他在聊起建筑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聊到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日本建筑设计师,他是如何与世界的建筑潮流相结合的。他的答案非常让我惊讶,他说:“我不是一个日本建筑师,我就是一个建筑设计师。”


事实上来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他都应该终身去追求对自己的突破。隈研吾先生他说自己也是这样的,他希望用建筑去和生命对话,所以他并不定义自己是一个日本的,或者是东方的建筑设计师。


在他看来建筑就是建筑,建筑就是给人使用的空间和场景,如果过早地把自己定义为某一个派别,某一个风格的建筑设计师,这无疑是一种最大的囚笼。


然后我们就谈到了关于生命的话题,他说一个建筑固然可以使用有生命的材质,但更重要的是,建筑的生命要体现在使用它的人上面。


小时候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是翦伯赞先生写的《内蒙访古》。他说,在沙漠里本来什么都没有,自从有了人,人走过以后,留下的痕迹就让这一片时间和空间充满了生命的印迹。


其实,任何一个建筑设计师,如果他真的在认真思考如何让使用者在这里面感受他的起居、行为、工作,那么他就会拥有一种未来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就是人进来以后的生命力,而且这种生命力是从建筑构思的第一秒开始,就已经有了的。


作为一位建筑师,他的生命源泉动力在哪里? 



接着我问他,“如何保持生命力?”一个建筑,或者一个建筑师,你生命源泉动力在哪里?你知道他的答案是什么吗?他说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是一个对他要求很严格的人,让他总是压力很大。为了能够超越这些压力,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背着一个行囊,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所以你看,原生家庭其实也有很多作用,一个严苛的,不那么自由的父亲,同样也是有意义的。


他说当你一个人走在世界各地,在非洲,在中东,在美洲,在亚洲,在亚马逊的丛林里,你会看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和多样,你会觉得自己一直和世界连接,同时不会那么地限制自我,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然后他又补充说,第二个就是保持生命的原则,这个原则居然来自于他内心一个最重要的简单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让自己变得非常简单。


我问他如何让自己变得简单?他说,如果你出去旅行,你能不能不带行李箱,只带一个背包?你能不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行走?就算他现在要出差,不管五天、六天、还是七天,他仍然不带箱子,就只有一个背包。



我开始理解了隈研吾先生所说的“简单” 



后来,他的助手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办公室,非常狭小的空间,大概每个工位不到一米,没有什么高科技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只是一些很简单的模型,电脑好像也不是很新。


我采访隈研吾先生的那一天,正好是周六,他为了接受我的采访,专门到公司加班。而整个公司除了他,几乎没有人在加班。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透过他的办公室往外看去,看见了正在建设中的东京2020年奥运会建筑,那是他们的作品。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很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城市都拥有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的作品。这个团队在全球总共只有两百来人,在中国只有26个人。当我聊到这些的时候,正好有一位朋友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在深圳一家餐厅吃饭的照片,这家餐厅也是隈研吾先生的作品。


我就在想,这样一群不加班的人,在一个很简单,甚至有一点点简陋的办公室,没有地板革,没有木地板,没有地板砖,没有设计空间,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他是怎样创作出如此好的作品的呢?


然后他的助手带我来到了一张非常简单的,用木成板钉起来的一个桌子旁边,桌子上面盖了一块绿色的塑料皮,他们说是他们买回来自己裁剪之后盖在上面的,连漆都没有刷。隈研吾先生经常坐在这个桌子边,构思一些大型建筑的设计方案。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他的另外几个办公室,办公室都很小,每一层看过去,都毫无设计感,艺术感,甚至是毫无科技感。如此简单的办公室,居然创造了如此大体量的,遍布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这一刻,我开始理解了隈研吾先生所说的“简单”。



生命是不断变化的,而保持变化的能力就是足够的简单 



他说我们总是要因应变化。日本过去的30年,他们有过泡沫经济,能够存活下来的公司,无不对成本有极其严苛的考量。所以你看在这些年的日本公司,像优衣库之类的,都是性价比极高的产品输出,他们在保证非常高的品质之下,可以做到非常低的价格,同时还能保证有利润。


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也是这样,他们都尽可能地用更有效的管理,把单价压到更低,没有花哨的、复杂的东西,但要把功能做到最好,然后把规模做到更大。


日本过去的30年,很多人都说它是失去的30年。但其实这30年间,日本产生了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在日本还碰到了一位朋友,我问他什么叫做泡沫爆破的时刻?他告诉我说,大概就是我十多岁的时候(我这个朋友现在40来岁),在一家很贵的私立学校上课,某一天,班里面有两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同学们,再见了,我爸爸公司破产了,我再也读不起这个学校了”。这就构成了大部分的日本人在某一个时刻感受到的这种变化。


隈研吾先生他们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所以尽管他们的建筑作品非常的有创意、有艺术性,成为各个地方的地标性的建筑,但是我却在他身上,在他的设计的建筑事务所里面看到了极致的简单,简单到没有设计,简单到没有想象力。


原来,你的了不起并不是你长成什么样来界定的,而是你做出了什么样的东西来界定的。这让我感到有点惭愧,对比起他们,我可能过于奢侈了。我的办公室比隈研吾先生的办公室还要大,尽管是我自己的茶室,心生愧疚啊。


然后我们又聊了很多话题,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也许你会在《生命·觉者》记录片里面看到。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在采访他的时候,有一个念头,我希望有一天太安私塾的同学也有机会和我一起再去拜访他,或者有机会请他,或者他们事务所的其他同事来跟我们分享,他们对于建筑和建筑生命的看法。


生命就是不断地变化,而保持变化的能力就是足够的简单。


每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它也活在自己的环境当中 


当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和隈研吾先生有关,因为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所以我也和他分享了。


话说大概在十三四年前,小梁曾经有一段时间住在故宫旁边的四合院里。有一天,我在故宫的东门看见了有一间房子正在卖,那是一个可以看见故宫角楼的房间,我当时有点犹豫,在想怎么去贷款。结果当我想到贷款方法的时候,这个房子已经卖掉了。慢慢地,我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再然后,我创立了正安。


后来有一天,正安来了一位朋友,手里拿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建筑模型,他说梁老师我想给你看一下这个东西,他说我买了故宫边的这个房子。我说,原来是你啊。这个房子被用3D打印的材质盖成,半透着光,象牙白,留出的一扇窗,完美地把故宫角楼收纳在这窗里。




据说这是隈研吾先生相当喜欢的一个建筑作品,他让狭小的空间可以有光线进来,创造了一些独特的角度等等。但是这一个曾经让隈研吾先生自己很得意的建筑作品,后来几经流转,还是租给了一些在故宫门口卖小商品的摊贩。


我有一次经过这个被隈研吾先生重新设计过的小房子门口时,看见门口挂着很多军用书包、水壶,还有方方的帽子供人拍照留念;里面还有各种很便宜的,在任何一个国内景区,你都能看见的木质梳子;地上铺着很奇怪的,跟这个建筑完全不搭调的,布满了灰尘的红色地毯。




当我把这一个场景描述给隈研吾先生的时候,他很淡然,他大致说,嗯,每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它也活在自己的环境当中。


如果你把这个房子和它旁边的商铺连在一起看,你会觉得它们是整体。我们打个比喻这就好像:这样一幢房子它修行了很多辈子,终于可以被设计成一个很美的样子,但它仍然逃脱不了它周遭朋友、邻居对它共业的影响。


生命大概就是这样吧。你一方面要允许它有变化,另一方面你要看到它所承载的业力,它的环境对它所形成的影响,这也是它生命的一部分。


隈研吾先生的反应是如此地平静,尽管他很喜欢那个作品,但是他知道这就是建筑生命的一部分。


梦想总是要有的 


那一天的访谈充满了阳光的颜色。当我在日本的街头抽完了一根烟,找不到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扔烟头时,我把烟头掐灭了,然后揣进了自己的兜里。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一点小小的工作。


梦想总是要有的,当它实现了,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哪怕已经结束了,也应该像这个烟头一样,小心地、郑重地重新放回自己的兜里。


期待着在未来第六期太安私塾的游学课程里,我们可以再次来到东京,可以感受这个城市,感受另外一个世界里的年轻人的生活。如果可以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到隈研吾先生的工作室做一次参访。


这是一个梦想,不能说一定会实现。但是梦想在那里,它始终会实现的,不是吗?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眯眼小老酒

    泰安私塾怎么报名啊

    梁冬 回复 @眯眼小老酒: 可以加一下书童微信 可仁(lzstky)

  • 海马泡泡星

    突如其来的一期

  • 融鑫融笙

    很好,就是背景音乐声音再小一丢丢就好了

    唯回忆难忘 回复 @融鑫融笙: 对,同感!!!

  • 赵子媺

    背景音乐太响,听梁同学的声音实在累啊,因为喜欢梁同学,吊着双耳听。

  • 沁_eg

    从今天开始,追星梁冬!

  • 1589069zilx

    背景音乐可以选择节奏再平缓一点的或与梁老师的语速更匹配

  • 刘麟___

    梁同学的讲述让人内心平静

  • 蒙素

    这个睡睡平安我都是买过的,现在又听不了了,要我付费。买过的难道不是永久可以收听的吗?还是只能听一年?二年?想咨询一下。

  • 易一000

    音乐太大,难道自己录了不回听吗,难道团队也发现不了吗,可能梁老师太好说话的老板

  • 1382116vzve

    我喜欢里面的配乐和梁老师这种平和的语速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