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睡平安】101. 口才好的人必然会面临的人生悲剧

【睡睡平安】101. 口才好的人必然会面临的人生悲剧

00:00
17:57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有人说:“冉雍这个人呀,有仁德,却缺乏口才。”孔子道:“何必要口才呢?伶牙俐齿地和人争论,常常会使人讨厌。如果你明白冉雍的仁德,要口才有什么用呢?如果你不明白冉雍的仁德,他口才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口才好不好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话要有章法



本篇小梁跟大家分享的这段话,与中道有关。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姓冉,字仲弓,孔门十大弟子之一,也是孔子很喜欢的一个学生。据说德行非常高,孔子对冉雍有很高的评价,甚至在去世之前,也不断地夸奖他:“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意思是冉雍真的是一个贤人。


闻此语,有些弟子很不服气地说:“冉雍的品格是很高尚,但他太木讷了,没口才。”(“佞”是指巧舌如簧,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压人,引经据典,而且还押韵。)


孔子就说:“要口才有什么用?你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想要用口才去搞定别人、驾驭关系,常常会被人隐隐地厌恶和憎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如果你明白冉雍的仁德,要口才有什么用呢?如果你不明白冉雍的仁德,他口才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小梁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很能理解孔子心目中美好人格的样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对那种话不多做事很靠谱,甚至被人讥讽、抢白了之后,不回应,也不生气,只是安静地在旁边听着老师说了一番道理之后,默默地去做的学生,非常有好感。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学生是孔子喜欢的。但也有一些人隐隐地会有疑问,孔子那么能言善道,算是敏捷吗?算是口才好吗?在当今知识付费的时代,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是不是也会丧失所谓的社会竞争力呢?


小梁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首先,我在读这一段的时候,深深地反省自己说的太多了。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除了做节目和访谈之外,尽量在饭桌上、茶桌上,日常与朋友的交谈中多听、少说。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之所以喜欢有点儿木讷、沉默,显得有点儿傻的人,也许隐隐地代表着孔子内心的某种追求(仅仅是也许,我以“小人之心”来揣度孔子的想法,也许孔子也觉得自己有些时候话说得多了,所以他对比自己更沉默的、更敏于行的弟子,充满了一种人格上的投影,觉得这样更好)我们常常认为某种品格特别好的原因是,它是自己内心期望做到,而没有做到的状态。


最后,关于“佞”——巧言善辩这件事,把这个话题放在当今社会,一个完全沉默的人,可能很难活下来吧,但说话还是要有章法的。


说话声音很高亢,很尖锐,就叫“佞”;说话缓慢,不疾不徐,就不太“佞”。当别人已经接受你的观点,你还要反复地说,或者别人不那么接受你的观点,你也要反复地说,就叫“佞”;无论别人接不接受你的观点,说话的时候点到即止,就不太“佞”。



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也要注意点到即止


假如你跟一个人坐下来聊天,才聊了一个小时,就已经把自己所有的经历故事、学问知识全部表达出来,这就叫“佞”;与一个人认识了十年,才让别人发现“哦,原来你懂的那么多”,说话时你仍然能够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就叫不那么“佞”。


明明自己已经词穷、理亏,还要用各种逻辑辩论术,好让自己站在某种正义的方向,这就叫“佞”;如果已经发现自己错了,迅速地表示愧疚,内心决定改变,并且积极地道歉,就叫不那么“佞”。


推而广之,可能孔子是用这样一句话来提醒他的弟子们,人的内心还有一种隐藏的、很有意思的人性。


有一次,小梁和一位朋友讨论关于中医产业、生命、医药的话题。因为当时聊得很兴奋,所以小梁连续讲了八分钟,虽然这位朋友非常认同我,而且跟我关系很好,但后来我还是在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不耐烦。


同样的情景,另一位朋友跟我聊我也很认同的话题,他讲得很好,但当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五分钟以后,我就开始有点儿不耐烦了。我知道他讲的是对的,也认同他讲的东西,但他把例子用得有点儿足,用武侠小说里的话来说就是“招式用老”。所以,哪怕是对的、好的内容,也不需要迫切而充分地表达,点到即止。


有一天,吴伯凡老师和我分享仪仗这件事。他说以前两个国家打仗,摆好队形之后,攻击的一方军队开战之前,为严明军纪,会很认真地操练一遍。而对面军队的将领一看,这支军队这么厉害,就说:“好了,我们知道了,你赢了。”遂鸣金收兵。


贵族打架,都只是把自己打架的能力稍微呈现一下,彼此一看,就大概知道孰输孰赢。如是,赢的人不耗自己的力量,输的人也不会输得太丢脸,彼此之间相视一笑,该割地的割地,该赔款的赔款,这就结束了。


这种把自己的阵仗以某种仪式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叫仪仗。遥想中国古代还有过这样打架的方式,小梁就在想,就做人的艺术性而言,我们真的可以花些时间向古人学习。古人许多很精妙的东西,是我们不得不叹服的。




口才不好、木讷的人,会有很久的朋友



有一天,小梁带着小小梁去学习射箭。一位老师给我们穿上春秋战国到秦朝这段时期,将士射箭时穿的服装以后,我突然发现小梁和小小梁都很挺拔,气宇轩昂。


小梁就想这是为什么,后来发现,要穿这身衣服,身体就必须挺立。第一,这身衣服有一个很好的腰带,把腰带系好后,气(宝瓶气)就会顶起来,人就忽然长高了几公分;第二,这套衣服的设计是,你无论走路、站着还是坐着,都必须挺起腰板,否则就会很不舒服(脖子被勒得很不爽)。穿上的一刹那我就知道了,原来古人是用衣服来规范言行的。


回到那个时代,孔子用他的音乐、礼教、言行来规范学生,再通过学生拓展到更大的层面,体会尊重的艺术——如何尊重时间,如何尊重宇宙,如何尊重大地,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尊重师长,如何尊重自己……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地发展出君子般的人格魅力。


这种生命状态是勃发的、正直的、温润的,也是不会伤害自己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要在语言上制伏别人,哪怕说得再有道理,也会让对方产生微微的憎恨,这叫“屡憎于人”。这种憎恨,会在不久的未来,给自己播下祸的种子。


我观察过,口才很好的人会很快交到朋友,但口才不好、木讷的人,会有很久的朋友。


小梁活到四十几岁这把年龄,才发现朋友并没有增多,只是在变少,来回来去那些陪伴在身边很多年的人,才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和你不用说话,便心心相印的朋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彼此之间已经感受到了对方的体谅,对方的了解的这种状态,我相信是孔子真正追求的。


孔子追求的是“不言之教”——不借助力量,不借助技巧,不借助辩论,甚至不借助聪明而达到的彼此之间的和谐共振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这么喜欢冉雍的主要原因。


小梁一想到我们的先祖们、先贤们在灵魂和心智上达到的高度,就对自己现在活得如此粗鄙、急功近利而感到汗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kk1127

    这两年听梁同学的音频,得了一个后遗症,无法再听其他人的音频了,只有梁同学的声音听了能安心

    佳豪夜话 回复 @kk1127: 同感。👍

  • 1558199vnhb

    哈哈,南方人的普通话本来就不太好。哪个老师没有口语和口误?但得其义,而忘其言。他已经很努力了!我只学他的学问,不计较他的言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改不了,我改。错别字,自别错!

  • 曾鸿彬_3j

    抢个沙发,庄子到孔子,很快就二周年了,感恩梁老师,在人生低谷时的陪伴。

  • 1308870erpb

    梁老师的节目真是越做越好啦!有幸能听到这么好的节目,感恩!

  • Timeflies2024

    其实生活中,有些人跟别人一起时,他总是沉默不语,哪怕别人要请教他点什么,他也是非常隐晦,久久才吐一两个字,你要听他的意见比登天还难,他不是不善言谈,而是不愿意说,说真的我还真不喜欢这种人,也不喜欢跟这种人交朋友,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都是城府特别深的,心机很重的人。反而是那些话比较多的,很多都是比较可爱热情率真没心机的,梁老师,您认为呢?

    Jessica_007 回复 @Timeflies2024: 我也不喜欢和城府太深的人聊天

  • Timeflies2024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多听少说,甚至不说,会不会以后连听人说话都没机会了。因为大家都不爱说了哈😂😂😂

  • Timeflies2024

    我也经常会滔滔不绝,说完后就特别后悔,经常反省经常犯错,简直是屡悔屡犯😓,还有就是对谁都掏心掏肺……一定要好好克制,改!改!改!谢谢梁老师再次提醒!

    听友78594305 回复 @Timeflies2024: 同感

  • Timeflies2024

    我很喜欢你,梁冬老师,你特别可爱风趣,懂得放低自己抬高别人,谦虚有韵!对了这里的评论你有看吗?我是从黄帝内经跑来这里找你的,我要好好向你学习,改变自己😂😂😂

  • 1810293arur

    梁老师,使我改变了命运,太棒了,你是造福人类使者!

  • Devadin

    夜晚听梁冬老师的音频特别舒心许是因为梁老师在坦诚、用心地抒发所想所感,是听者难得的安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