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北宋】周邦彦《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44.【北宋】周邦彦《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00:00
22:28

【心情词签】


本期海报由海月儿提供

【本期关键词】 现象级 流行歌 京城 恋恋不舍

【诗词原文】北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精华赏析】

今天这一讲啊,我要和你一起分享一首北宋现象级的流行歌曲,而他的词作者和曲作者呢,又是宋代殿堂级的天皇巨星。他写的这首新歌啊,在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的三月间,突然在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流行开来,“点歌率”迅速爬升至各大“歌厅”的榜首。许多高级“歌厅”里的著名歌手更是以能演唱这首歌曲为荣。好了,我不卖关子了,咱们就来读读这首曾经长期霸占排行榜首、现象级的流行歌曲吧。

这首词当中出现的“柳阴”、“送行”、“长亭”等关键词都表明了离别主题,“隋堤”、“故国”、“京华”等关键词又点明了离别的地点就是汴京。周邦彦本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二十四岁那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他第一次来到都城汴京,成了一名太学生,从此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而这首词是在重和元年也就是1118年,他即将再次告别京城,出知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这是他第三次挥别汴京,所以他才会说“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而这一次,也是他与京城的永别,因为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汴京。这一年,周邦彦已经六十三岁了。当《兰陵王》在京城迅速蹿红的时候,其实正是周邦彦黯然告别京城的时候。

那么,这首词为什么会迅速蹿红的呢?

我认为啊,这首词之所以爆红,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这首词确实写得超级好,尤其是将离别的情绪渲染得千回百转,缠绵动人,“酷尽别离之惨”(贺裳《皱水轩词筌》)。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首词的背后有一个著名的八卦绯闻,而且卷入这个“八卦”的两个人物还是超级重量级的,一个是当朝皇帝——宋徽宗,另一个是流行歌坛的“天后”——李师师。


【知识点·速读

1、“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宋代汴京的“隋堤”在开封城外三里,当年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遍植柳树。此后每到暮春三月,隋堤上柳树成荫,柳荫成行,柳絮飘飞,碧绿的柳叶在春光的雾霭中更添一份朦胧的柔美。柔软的柳条轻拂水面,漫天飞絮沾惹在行人的衣袖上、衣襟上,拂之不去,仿佛是向人倾诉着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

2、“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故国、京华都是指都城,“京华倦客”当然就是词人自己了。当京城的人们还沉浸在温暖的春光里的时候,词人却独自登上高堤,回头眺望即将离别的都城,有谁会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凄凉情绪呢?

3、“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在古代,驿道上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本是行人话别、休息的地方,折柳赠别是汉代以来形成的习俗,而汴京城外的长亭柳树,不知道一年到头会见证多少次黯然神伤的离别?被折断的柳条恐怕早已不止千尺了吧?看上去,周邦彦好像是在怜惜长亭的柳树被人频频攀折,其实是在感慨频繁的离别给人带来的无限伤怀与深深无奈。

4、“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离别的场景是相似的,但是这一次离别的时间却有些与众不同。“梨花榆火催寒食”,这个特别的日子便是重和元年的寒食节。

5、唐宋时期一般以冬至以后第105天为寒食节,寒食第三天便是清明节,清代以后,才将清明节改为寒食节后一天。寒食是一个节日,清明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时间上寒食清明紧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在宋代,清明前两天是寒食节,寒食节包含了清明这个节气,两节相连,一共放假七天,这可是宋代公务员难得享受到的假期黄金周。因此在唐诗宋词中,寒食、清明两个词往往被混用,表示的是同一个节日。

6、《兰陵王》这个名字也蕴含着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南北朝的时候,北齐文襄帝的儿子高长恭被封为兰陵郡王,高长恭长相俊美,文武双全。可是,因为他长得太漂亮了,打仗的时候不能对敌军形成威慑力,所以每次临阵杀敌他都要带上一个凶狠的假面具,再加上他的威猛善战,一时间勇冠三军威名远扬。战士们编了歌谣来歌颂他,名为《兰陵王入阵曲》。而宋代《兰陵王》作为词调的创始人就是周邦彦。《兰陵王》的歌词很长,我们此前读的词通常分为上下两片,可这首新歌却分为上、中、下三片,长达130个字,算得上是北宋年间歌词最长的流行歌曲之一。


【拓展推荐】

1、《梦粱录》

《梦粱录》,(宋)吴自牧著。共二十卷。 这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该书成书年代,据自序有“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当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所署“甲戌岁中秋日”,甲戌即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疑传抄有误。 作者吴自牧,南宋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

2、《鄠杜郊居》 唐代·温庭筠

槿篱芳援近樵家,垄麦青青一径斜。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3、《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宋代·梅尧臣

赖得春巢燕未归,高檐终日雨衰衰。
细笼芳草踏青後,欲打梨花寒食时。
美景已嗟空过尽,名园犹许悮相随。
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4、《周礼》

《周礼》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着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故本名《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成帝时,刘歆校理秘府所藏书籍,才将《周官》列入书目,但缺冬官一篇,遂以《考工记》补足。王莽建立新朝,始改《周官》为《周礼》,并宣称这是周公居摄时所制订的典章制度。自郑玄作注后,与《礼仪》、《礼记》并列为《三礼》。宋代列入《十三经》,遂成为中国古代法典,其中关于经济生活的规定,主要在地官,其次是天官。冬官《考工记》专记手工技艺。


【想和你聊】

一首《兰陵王》,让我们看到了周邦彦告别京城的不舍,你对哪个城市记忆犹新?哪首诗词能表达你的心情呢?


【合卷赏味】


本期书画由悦然阁主独家提供

邮箱:yuerange@foxmail.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ndarinKing

    李师师可以在徽宗皇帝面前自称“臣妾”吗?而不是“民女” ?

  • 拾光留影

    既是不可考的“八卦”,也不能帮助我们理解这首《兰陵王》,为何还要讲那么仔细?是为凑够时间吗?!这是我第一次购买节目,但越听越没了兴致……

    杨雨 回复 @拾光留影: 谢谢您的意见。的确,诗词背后的本事大多出自诗话、词话或笔记这类文学作品,很少出自正史,所以很难考证其真实性(虽然正史的记载有些细节也未必真实),但流传极广、且被很多诗人词人转引甚至作为典故化用到作品中,这些故事就具备了文学性和一定的文学意义,亦常会被作为考证研究的对象,这也是《本事诗》、《词林纪事》这类文献流传的价值。所以当我们说真实性很难考证的时候,并非否认其文学的意义,而仅仅是秉承一直负责任的历史态度。毕竟,文学显现的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

  • zsy203070

    个人也觉得词的延伸故事太多,词的解释太少

    申椒之士兮 回复 @zsy203070: 词本身的讲解到处都有,市场上各种资料信手拈来,诗人背景的讲解才是杨老师的重点,老师辛苦了。

  • 老七_13

    要听词的解释可以去找一些教学类的课程呀,我觉得杨雨老师讲的很好呀,读诗词本身就是要延伸到词人的一些经历和心境以及年代背景,即有正史记载也可以八卦(我也觉得正史不一定真实),而不仅仅是从字面上去解释词的意思(那时高中生为了考试做的)

  • 爱吃橘子的小南瓜

    倦客不忍离,闲寻旧踪迹。愁涌恨堆积,梦里泪暗滴。谢谢雨老师品词赏析,领“名词”爱好者一路前行。爱并快乐着!

  • _白斩_

    堠这个字读几声?我查的读四声。

  • 蔷薇满园香

    杨老师讲得真好,有作者作词的背景,又有美丽凄婉的传说,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曲中意!喜欢。

  • 愿有岁月可回首哦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 刘一乔

    杨老师讲的声情并茂喜欢

  • 54圈圈

    杨雨老师好!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描写的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