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南宋】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9.【南宋】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00:00
22:03

【心情词签】


本期词签由 冰黛雨 独家提供


【本期关键词】田园  稻香  丰收 喜悦


【诗词原文】

《西江月》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精华赏析】

《西江月》本来是唐代教坊曲,词牌名可能来自于李白的《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月》这个词调在《全宋词》的使用频率高达490次,算是宋代词人相对比较偏爱的词调之一,这也是辛弃疾比较喜欢的一个词调。《西江月》的格律形式也很特别,是平仄韵通叶格。上、下片各两平韵一仄韵。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看上去句句都是在写田园风景,可事实上,句句都没有离开田园生活当中的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当空,清风习习,惊起的鹊儿离开了栖息的树枝,半空中传来鹊儿翅膀扑腾的声音,树林里又隐隐听到知了的鸣叫,真可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而偶尔的动态,又更加衬托出夜晚总体上的安静,这正是我们熟悉的夏天的乡村夜景。


接下来的这两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含蓄地告诉我们:主人公登场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一个“说”字,就告诉了我们,这绝对不是词人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而是至少有两个人以上在说话。能够在这样的夜晚,和词人一起闻着稻花香,听着一阵阵青蛙叫声,说说笑笑谈论着丰收年的,一定就是当地的老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上片没有一个字说到“人”,可是 “人”始终是这个乡村的主角,如果说宁静的乡村夏夜其实暗含着热闹喜悦的气氛,那么,这种热闹的气氛,绝对不是仅仅由喜鹊和知了的声音带来的,而是丰收的希望给村民带来了抑制不住的喜悦,使得整首《西江月》洋溢出一种明快和欢悦的情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上片隐约写了一群人站在稻田边喜笑颜开地讨论着丰收,下片就自然地转到了词人一个人的所见所闻了。和邻居老农痛痛快快聊了一会儿天之后,词人告别他们独自继续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了。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和上片的风景相比有了细微的变化,上片是夜空晴朗,明月如水,可下片里星星突然显得寥落稀疏了,这意味着一会儿工夫就变天了,从明月当空,到星星稀少,再到几滴小雨落下,短短两句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完成了一系列的天气变化。


这不期然飘下来的两三点雨,让词人着急着要回家避雨了,可是黑灯瞎火的,本来在白天显得非常清楚的路线,到了半夜也变得有些陌生了,“旧时茅店社林边”,“社”应该是指祭祀土地神的土地庙。词人清楚地记得,那个茅店应该就在树林边土地庙附近,怎么走了那么半天还没看到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正在疑惑的时候,词人顺着脚下的小路转过溪水上的一座小桥,猛一抬头,那个茅店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结尾两句仍然是纯粹写景,可是词人既然发现了熟悉的茅店,说明他又找着了回家的方向,那种惊喜的感觉已经呼之欲出了。


一首《西江月》,从头至尾没有出现一个人,貌似句句写景,但其实又是句句写人。辛弃疾并不只是一个田园风光的旁观者,他已经将自己的忧乐情怀完全融入了农民的生活,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一片蛙声,一缕稻香,我们看到的似乎都只是乡村的自然风景,但其实,处处都寄托着词人最真实的经历和真诚的情感。


【知识点·速读】

1、《三国演义》演绎了一段曹操创作《短歌行》的背景: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五日的晚上,也就是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破荆州、下江陵,顺长江往东,准备攻打割据江南的孙权与刘备,一统天下。那天晚上天气晴朗,皓月当空,百万雄师阵容整齐,宽阔的长江水面上,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曹军战船。一时间,曹操胸中不禁豪情万丈,充满了即将大获全胜的渴望和喜悦。于是他下令,要和众将士在战前痛饮一番,以壮军威。


将士们酣饮谈笑的声音,惊起了树上栖息的乌鹊,好几只乌鹊扑棱着翅膀一路向南飞去。曹操诧异地问:“怎么乌鹊会在半夜鸣叫呢?”左右赶紧回答:“今夜月色明亮,乌鹊看到了以为是天要亮了,所以离开树枝鸣叫。”曹操哈哈大笑,他取来长矛,立于船头,又将酒杯斟满,满饮三大杯之后,将长矛一横,高歌了一曲慷慨激昂的《短歌行》。


2、乌鹊在古典诗词中一般指的是喜鹊,喜鹊是一种和人很亲近的鸟儿,最喜欢将鹊巢筑在民宅旁边的大树上。古人甚至认为乌鹊鸣叫预示着远行的游子将要归来:“干鹊噪而行人至。”(《西京杂记》)唐代诗人王勃的《寒梧栖凤赋》里也说到过鹊儿报信的这一特点:“游必有方,骇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3、辛弃疾写这首《西江月》大约是写在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左右。1181年,也就是辛弃疾四十二岁的时候,他从浙西路提刑任上被罢职,随后就一直定居在江西上饶,到1190年,他已经五十一岁了,在农村的闲居岁月进入了第十个年头。虽然辛弃疾的日常生活并不需要依靠种地来维持,可是十年的闲居,他早已和当地的农民打成了一片,他和农民真的已经达到了那种同命运共呼吸的地步。


【拓展推荐】

1、《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摸鱼儿》南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松门寺》五代·卢延让

山寺取凉当夏夜,共僧蹲坐石阶前。

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衣汗稍停床上扇,茶香时拨涧中泉。

通宵听论莲华义,不藉松窗一觉眠。


4、《浣溪沙》南宋·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本期心语】

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片蛙声,一缕稻香,看似再平凡不过的乡村图景,却是最具诗意的烟火人间。


【下期预告】

下一期,我们将要拜访的还是一位辛派词人——刘过,我们将要一起品读一首妙趣横生的词,这首词啊,居然被前人批评为“白日见鬼”,那又会是怎样的一首奇葩作品呢?我们下期再聊。


【想和你聊】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对乡野充满向往,什么是你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请留言与我们分享吧。


【合卷赏味】

本期书画由 悦然阁主 独家提供

邮箱:yuerange@foxmail.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uaxun

    杨老师好,作为一个古词爱好者,听杨老师品词越多、越久,慢慢失掉了聆听的兴趣。我感觉古词最美的应是它背后千姿百态的作者性情和人格,杨老师的声音、剧本、读播技巧以及风格,让我模糊了对这些的感受,慢慢失去了对古词的想象和精神向往,这让我感到一些沮丧。想跟您探讨。(我是您较早的付费用户,对杨老师的专业和工作充满尊敬)

    听友239408408 回复 @huaxun: 一直听听得感情进入麻木阶段也正常。正如下面的建议,你可以听听郦波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应该自己亲自去走进一些人的情感世界了, 而不是一直听别人讲,雾里看花。

  • Walden7

    在思考别枝惊鹊,为什么不可以是明月惊动,而不是人惊动?明月离开树梢,惊动了鹊

    杨雨 回复 @Walden7: 从句法结构的对应来判断也只能是鹊惊而别枝,蝉鸣于半夜

  • 1335778znxa

    喜欢杨雨老师

  • 1598156ntln

    喜欢你的解析,每天都是边听诗词边做家务…

  • 1372772bbhd

    讲的很好,只不过废话太多了

    冰火_tt 回复 @1372772bbhd: 你可以选择只念诗的,没人强求你

  • 未剃居士

    我理想的农村生活:碧水蓝天,繁星闪烁

    rubored2 回复 @未剃居士: 去勇敢追求吧

  • 散翎

    左手西江月,右手破阵子,出世与入世的绝佳范本(=^.^=)

  • Amy淡淡如水

    老师讲的细致

  • 舟舟背古诗词

    请教 路转溪桥忽见 还是 路转溪头忽见?还是二者都行?

  • 柒零年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不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同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