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如何评价傅佩荣的《朱熹错了》?

192| 如何评价傅佩荣的《朱熹错了》?

00:00
18:28

本集文稿

我们上一讲介绍了朱熹的论语集注,这是四书集注中的一种。四书集注,地位很高,所以现在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标点本。除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朱子全书收录的不算。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山东的齐鲁书社,江苏的凤凰出版社,湖南的岳麓书社,辽宁教育出版社等,都出版过校点本,给我们的阅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也由于它地位的重要,巴蜀书社出版的一套古代哲学名著今译丛书,索性把四书集注全部译成了白话,这不是把四书译成白话,而是把朱熹全部的注,他的每一句都翻译成了白话文。因为四书集注不仅是四书重要的注本,也是体现朱熹哲学思想的名著,这当然就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当然这也使这部书变得很厚,上下两大册。


翻译者李申教授是儒学研究专家,写有上百万字的中国儒教史,也会编过多种儒教的思想史资料,他的译文自然可以参考。另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还引印了宋刻本的论语集注,一共五本,就是宋代刊刻的书,加以缩小影印,让一般人都买得起。那个当然没有标点,但原文和朱熹的注文字体都很大,可供有特别爱好的朋友选择。


在南宋,四书集注就曾被作为朝廷法定的教科书,在元明清更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影响巨大。有许多学者为四书集注作疏证,作发挥。当然一来没有一本书是完全没有错误的。二来四书集注不仅是一本单纯的古书注本,而是反映了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思想倾向,不同倾向的学者自然会有不满,提出不同的意见。三来程朱理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统治者与官方推崇的意识形态。从元代开始,程颢程颐朱熹就跟颜子曾子孟子等一起接受祭祀,这当然也容易引起一些有异端倾向的学者的反弹。


所以从元代到清代,也有一些指责论语集注的失误,甚至专门跟朱熹抬杠的著作出现。如明末清初有个浙江的著名学者毛奇龄,学问渊博,著作很多,其中不止一种是专门找朱熹茬的,有一部直接就叫《四书改错》,改的不是四书的错,而是朱熹集注的错。有一部叫《论语稽求篇》,稽求就是考证的意思,清代编四库全书收进了这本书,说朱熹的注本,目的本来就是研究文义,把道理讲清楚,并不是以考证为目的的。而毛奇龄学博好辩,所以专找古义来跟朱熹抬杠。


其中有强生枝节者,有半是半非者,有全然无理者,但仍不失为读朱注的参考资料。而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证明了朱熹四书集注的巨大影响。到了现代,四书集注也是研究者着力的对象。除了校点翻译,大陆和台湾都出版了不止一种研究专著。至于论文,那就更多。有的功夫较深,但也有不太好的。比如2013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傅佩荣教授的《朱熹错了》,副标题是《评朱注四书》。我的本家傅佩荣是台湾大学文学院哲学系的教授,对东西方哲学都有涉猎。


中国古典思想的普及方面成绩卓著,写的书讲的课都非常多。关于周易老子庄子孟子都有多种著作,对孔子对论语的著作尤其多,有的颇可参考。比如他带着学生编的《孔子辞典》,分历史背景,人物,典章制度,哲学思想,成语五大部分,选入论语中出现的主要字词人物概念成语,加以解释。虽然都出自研究生之手,但经过了傅先生的改订,对论语的读者很有帮助。但傅先生的这本《朱熹错了》实在不怎么好。


因为这本书显然不是傅先生在多年潜心研读朱熹注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而是根据自己对论语的一些见解,在不是太长的时间里,匆忙写就的札记,不少条是跟朱熹无聊的抬杠。比如我们以前就讲到过,孔子收学生,自行束修以上。没有不教诲的。这个束修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交十条干肉,这到现在都是绝大多数故事者采用的解释,朱熹也用了。


傅佩荣教授就用另一种解释来批朱熹,说孔子收那么多干肉干嘛?他吃得完吗?他有弟子3000。每人交他十条干肉,他往哪搁呢?本来这个解释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但傅先生用了一种,却称朱熹错了,口气不免太大。如果是这样,给朱熹纠错也太容易了。


何况孔子收那么多干肉,吃不吃的完,不是我们弄的明白的事。至于说他3000弟子,每人送十条干肉,他往哪儿搁,则更是笑话。因为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孔子的3000弟子是同一时间里招来的。有时候我们演讲做多了,有时候我们演讲做多了,尤其是面对陌生的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听众,我们在讲台上,尤其是在电视上,在这个有声频道里,希望听众佩服我,我们有时候说溜了,就会找几个点来说,前人在这里讲错了,前人在这里讲浅了,却不再想到反复推敲,周密思考,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我们常听节目的朋友要留个心眼,要多想想的地方。傅先生的《朱熹错了》有不止一条,都是类似这样拿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来跟朱熹抬杠的。有的是他自己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却也归到了朱熹头上,也说朱熹错了。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朱熹的四书集注,次序先是大学中庸,再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的作者到底是谁并不清楚。以前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写的,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写的,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大学中庸成文的时间肯定晚于论语。


所以傅先生在书里批判说,朱注四书在四书的排列顺序上即有违常理,就算我们接受朱氏所说,以大学为增生所做,并以中庸为子思所作,但是怎么能将他们置于论语之前?这是傅先生写在序言里的。如果按作者先后拍,当然应该论语排第一,傅先生认为朱熹又错了,但这样简单的事实,朱熹他不知道吗?事实上第一现在这个通行本四书集注的顺序,已经不是朱熹原来定的顺序了。朱熹原来排的第一是大学,第二是论语,第三是孟子,第四是中庸。这一点清代人早就指出过,因为大学中庸篇幅比较小,所以后来印书的人都把这两篇排在一起,作为线装书的一本。所以后来的四书集注都是大学中庸在论语孟子前面了。


第二是朱熹当然知道论语成书在大学前,但他所以把大学放在最前面。是他要求学者先读大学来定其规模,再读论语来立其根本。换句话说,朱熹是有意识的要学生们先学大学,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然后再读论语,来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他的一个学生曾经回忆说,老师教我们读四书都采取以大学到论语,再到孟子,再到中庸的顺序。因为他认为"不先乎大学,则无以提纲携领,而浸论孟之精微,不参之以论孟,则无以融会贯通,而尽中庸之旨趣。"


朱熹如此深思熟虑的编排,傅先生全不理睬,却拿时代先后判朱熹错了,这已经是近乎胡来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类似的例子。钱钟书先生有一本书,叫《宋诗选注》,这是我竭诚推荐大家都买一本的书,因为对宋代诗人的评论以及注释,钱钟书先生都写得很好看。曾有一位研究宋代历史的教授发表文章,批评钱钟书"欠缺历史修养",这是他的原话。他的证据是什么呢?因为书里诗人次序先后颠倒的很多,比如欧阳修比苏舜钦生的早,现在钱先生却把苏舜钦,放到了欧阳修前面,黄庭坚比秦观生的早,现在钱先生却把秦观放到了黄庭坚前面,所以他说,钱先人欠缺史学修养。我们要知道,钱先生的《宋诗选注》选了一个人的诗,是给每位诗人写了小传的,就是这个诗人生于哪年死于哪年,他都写过一遍,他会不知道谁生在前谁生在后吗?你以为钱钟书是谁?你以为你是谁?钱先生的安排有他的考虑。我们自然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迷信权威。


但我们在面对从朱熹到钱钟书这种顶级大师的太初级的所谓错误的时候,最好不要以为自己那么容易的就捡到了大元宝,不要以为他们是傻子,也不要以为在你之前读了他们书的人都是傻子,就你一个人聪明。所以一位年轻学者,福州师大中文系的吴伯雄老师,写了一本《论语择善》书里附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傅佩荣错了》副标题是《评朱熹错了》,他在文章里说,他因为教学生读论语的缘故,经常参考现代人一些讲解论语的书,其中也接触到一些所谓辨误商榷的著作,大概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全错了。


不过那里的语气虽然多数很狂傲,然而至少那表面的书名还比较谦逊,像傅教授这样居高临下大张旗鼓的标题,确实有些特立独书的意思。朱熹当然有错,但这些错相对于他的对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何况前人对于朱熹的这些错,早已考证甚详,大可不必拾人余唾在写这样的一部书。而傅先生的序言里就出现了硬伤,而且很低级。但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打开市场销路,起这样一个缺乏学术理性的书名,跟傅先生的声名水准也大不相符。


他引了清代大学者黄宗羲的话,"士大夫不耐寂寞,何所不至?"而后建议傅先生为自身声名羽毛计,应该把他的书付之一炬。这话有点过分。让傅先生把书付之一炬自然不必,但《朱熹错了》确实是一部比较粗率的书。对朋友们的建议是,第一我们不要因此产生糊涂的认识,以为朱熹的水平还比不上今天随便哪位教授。第二,不必把精力放在这一类比较无聊的抬杠的书上,耽误了我们自己读原文读名著的功夫,否则肯定是得不偿失的。而类似的书现在还不止傅先生这一种,这也是我们所以要特别提醒一下大家的原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樱樱桦

    傅老师真是实在,好就是好,好在哪里,不好就是不好,不好在哪里,无论是古代大家还是现代学者,傅老师都直言不讳,真是打心眼里喜欢。真真是践行中庸。学论语,不仅仅是读是背,最终还是要归于行。吾辈真是路漫漫……一年中一直在很听老师的论语课,最近也慢慢的把杨伯俊先生的注本看完了。虽然只有短短万言,但是就像傅老师开篇说过的,论语无论读与不读都浸润在我们的骨子里了。论语万言但凡读过就知道大概一大半都是平时看过,用过,理解的内容。想想老师的课要结束了,淡淡的忧伤

  • 英子zy

    傅佩荣老师的论语解读我听过好几遍,他的所有课程我也都听过,真的是文学功底深厚!关于论语的解读比一些大家更贴合实际和生活!傅杰老师的话实不敢苟同,朱熹为什么不能错了?就因为是大家就没有错吗?真理真的掌握在大多数人那里吗?

  • 半亩荒华

    傅佩荣老师值得尊重,真诚、真实。

  • yogu

    不管谁对谁错,我更喜欢听傅佩荣讲课,原因是那位傅老师说话自然流畅,能感受到其言语发自内在。而这位傅老师说话太死板了,像是在念稿子,难道是这样在大学上课的?

    1306016elgu 回复 @yogu: 两位老师课我都听过,傅杰老师更严谨。

  • 赵波_8j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傅杰老师批评的是《朱熹错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有粗制滥造之嫌,但是傅老师并没有因此否定傅佩荣本人。本人读过傅佩荣先生的《国学的天空》和《我读易经》,感觉这两本都还可以,作为入门级读物是合格的。《朱熹错了》这本因为标题比较唬人,天然就被我pass了(没有看过),但是傅老师的专业就是做中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对于此类著作的好坏是有发言权的,我相信傅老师的评价是公允的(可以帮助我们筛选掉没有价值的书)。最近在拜读傅老师的《书林扬尘》,听了今天的课,反而感觉傅老师可能是因为做讲座课程的原因,说的很客气了。感兴趣的听友可以读一读傅老师的《书林扬尘》。

    赵波_8j 回复 @赵波_8j: 近些年这种类似《朱熹错了》、《发现论语》之流唬人的东西比较多,比如王东岳等等。算了,浪费时间,不提也罢。

  • 一支咖啡豆

    我听傅佩荣的《论语》,感觉是在探讨和思考,一点没有要批判朱熹的意思。傅佩荣教授给我的感觉温文尔雅,语言信手拈来不用看稿子,出口成章。这一位傅教授,让我觉得在读稿子,在批判………其实这位傅教授自己也可以录一个完整的《论语》给大家听一下,而不必这样打嘴仗的

    焜瀿 回复 @一支咖啡豆: 同感,傅杰老师为人谦逊,但讲课水平相比傅佩荣老师就差那么一点意思了,整个音频听下来就是在读稿子,这实在有失一名教授的水准。

  • QBX2925

    傅佩荣这本书本来是叫《予岂好辩哉》,在大陆出版时才用了《朱熹错了》一名,不知道是不是出版社为了卖书所作的调整。

    石磊石磊石磊 回复 @QBX2925: 对对,有这本书

  • M罗生门M

    我倒觉得是本作者在抬杠,傅佩荣先生明明是解释说孔子教学生不收学费的,十束肉干的说法只是个比喻说法,本作者却放弃本质追无关紧要的东西,我普通读者都听得出来你们这些大家会不知道。其次就是不要拿大家来压人,说了一大堆又没说明本质问题,都是人名和书名,有道理说道理,没道理大家又谁信你?又不是朱熹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了,还需要人人卑躬屈膝吗?思想也一样。

  • 烟霞海棠

    “你以为钱钟书是谁?你以为你是谁?” “就凭你,也梦的到周公?那你说说,周公给你说什么了!” 傅杰老师讲课太有魅力了!讲的严谨、讲的缜密,也讲的幽默、讲的欢乐,讲的很智慧,讲的很论语。

    康康_pdz 回复 @烟霞海棠: hhhhhgihhhhhhhhhhghghhghghghhghhghhgg4h

  • 随机抽取001

    傅佩荣《孔子错了》应该是故意所为,是“哗众取宠”,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实现他的某种目的!

    M罗生门M 回复 @随机抽取001: 亲,你是来搞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