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论语》在东方世界的影响(一)

183| 《论语》在东方世界的影响(一)

00:00
14:45

本集文稿

从今天起,我们要介绍论语在东西方的影响。要说论语在中国以外的东方世界的影响,先要说到朝韩。


因为中国儒学是先传到朝韩,再传到日本去的。


朝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儒学传入国。在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建立的公元一世纪,儒学经典就传入了朝韩。三国从一世纪延续到七世纪,高句丽最早将儒学定为国学,也设立有五经博士制度。经过高句丽,儒学又传入了百济。百济先是仿照着设立了五经博士制度,后来不通过高句丽,直接跟中国的东晋交往,我们专门出版过《儒学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的专著,收集了很多的材料,让我们可以知道百济模仿东晋,也以孝经和论语作为童子的必修课,强调学习孝悌忠信的思想,建立儒学的伦理次序。


而在公元405年,他们的五经博士王仁带着论语和千字文,东渡到日本去传播儒学,这尤其是儒学传播史更是论语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三国中地势较偏远的新罗接受儒学较晚。在公元七世纪,新罗在唐帝国的帮助下,灭了高句丽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之后,也仿唐制积极推行儒学教育,


规定论语和孝经为贵族子弟的必修课,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和中国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为选修课,推行仁推行孝。在二十四史的旧唐书里,有一篇专门的《新罗传》,记唐太宗的话说,"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到公元十世纪,王建立国号为高丽。


高丽太祖依然重视儒学,以尧舜之风、周孔之道作为国家建设的目标。到了仁宗时代,又设立专门的国学,教授儒家经典,规定论语和诗经为必修课。到高丽朝末年,国学改名为成均馆,这个名字是从十三经的《周礼》里来的,"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


从十四世纪进入李朝,迁都汉城,就是今天的首尔,改国号为朝鲜,太祖李成桂创立太学,还称成均馆,下设的专业就以儒学为主,有四书五经斋,这当中当然就有论语斋。中央下令,各地要以学校教育作为地方官员的重要政绩,而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则是要求"学生读书,先明义理,通达万变,不须徒习章句,牵制文义",而学习的主要内容则在四书五经及诸史等书,明令"不挟庄老佛经杂流百家子集等书",也就是要以儒家经典历史典籍为学习内容,不许学老子庄子佛经以及其他的各家各派的哲学与文学著作,"违者罚",有敢违背的人将会受到处罚。成均馆经过李朝500年,在上世纪40年代成为现在的成均馆大学。去过韩国的朋友都知道,那是非常有名的一所大学,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朝韩出现了多位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及学问家。我们这里介绍两位,一位是十六世纪的李退溪,一位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丁茶山。李退溪生于1501年,从小跟叔父读儒学经典,12岁开始读论语,23岁入成均馆,毕业后中考当官。他的学问很大,读书很多,而且思想力很强,任过多种官职,但他却主要喜欢山林生活,喜欢著书立说,喜欢培养学生,成为朝韩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与学问家。去过韩国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印象,韩币一千元的纸币是蓝色的,上面印着一个留着长胡子的古代老先生,那就是李退溪。


而在韩国的首都首尔的市中心,有一条退溪路,不止一所大学有退溪研究院、退溪图书馆,中国也翻印了他的不少著作,还有学者为他的书作了今注今译。大致他在韩国儒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朱熹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地位,有人甚至直接说他是韩国的孔子。而李退溪也是朱熹学说坚定的捍卫者和杰出的光大者,对论语的关于孔子义和利的思想,他都有很好的发挥。另一位丁茶山生于1762年,死于1836年。那已经是中国的清代,所以他受清代考证学的影响很深。


他七岁就开始作诗,十岁读儒家经典,也担任过多种官职,仕途非常坎坷,在政治斗争中还不止一次遭到过逮捕,坐过牢,更遭到长期的贬谪。他一生写了30多部书,有200多卷。遭贬之后,没有了繁忙的公务,反而可以专心学问。所以他说自己"谪居海上,念幼年志学,二十年沉沦仕路,不复知先王大道",现在终于有了闲暇,"遂欣然自庆,取六经四书,沉潜究所。凡汉魏以来,下迄明清,其如说之有助于经典者,广搜博考,以定讹谬,助其取舍,用被一家之言。"


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丁茶山也幼年志学,但是二十年都在仕途当中耗过去了,差不多都忘记了先王的大道。等到他被贬之后,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欣然自庆,这时候才能把以前的儒家经典拿来认认真真地深究,他一生的重要著作,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涉及周易诗经尚书春秋三礼孟子。而关于论语的则是一部《论语古今注》。我们听他的自述就知道他在学问上的野心很大,是要把关于论语的古今注都读过,然后来判断哪些对哪些不对,自己又有一些什么见解,以成一家之言。


这部书成为朝鲜最重要的论语著作之一,有的见解非常值得参考。比如为政篇里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我们现在的翻译,比如杨伯峻先生的翻译是这样:"子夏问孝道,孔子道: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吗?"这里把弟子翻成年轻人,把先生翻成年长的人。但是前面的"色难"的翻译是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


这个翻译是根据古注来的。从汉代的大儒马融开始,马融我们以前讲到过,他注这里的先生不是老师,而是父兄,也就是爸爸哥哥。后来的住家,多数都沿用了这样的解释,包括朱熹在内,都是如此。但丁茶山质疑说,论语里面孔子说话用的称谓,称父母就是称父母,称先生就是称先生。比如我们以前读过孔子的名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茶山的意思是这里的先生也就是老师,不可能指父兄,"世有亲父而名之曰先生、亲子名之曰弟子者乎?"没有把父亲叫做先生,把儿子叫作弟子的。


一位清代的跟丁茶山年龄相仿的非常优秀的学者,比他小六岁,叫刘台拱,写了论语考证的文章,那是非常有名的文章,也提出了跟丁茶山大体相同的意见。后来赞同的学者就多了起来。丁茶山的《论语古今注》里有的意见不一定对,但也有启发性。比如为政篇里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今注家都认为不仅要温故,也需要知新,这才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


而丁茶山别出心裁,他说做教师很好,很多旧的知识你已经生疏了,如今为了教人的缘故,你要温故,在温故的当中又获得了新知,这真是对自己有帮助有益处的事情。所以这里是在说人可以为师,"谓师之为职,颇可为也。"意思是因此做教师真值得,做教师真好。有韩国的研究者说,孔子说的是做老师的条件,必须温故知新,才能做老师。丁茶山说的是自己做老师的体验,做老师能在温故中获取新知,真值得做。这离论语本意恐怕有点远,但这个意思的表达确实很好。比如我为准备这个节目,翻查了很多以前翻过的书,有的本来已经生疏了,但在准备讲课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复习,过去一些不特别明白的地方也弄明白了,这样在温故中的知新确实证明做老师真好,是一个值得付出的职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mileChild

    有的人希望傅老师的《论语》课是逐字讲解,其实那个只要买一本译注自己就能看懂。傅老师是在整体的高度上,让我们对《论语》的影响力和传承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不是听一般的课可以获得的认识。能听到傅老师的这一堂课,是我的幸运。

  • 百合_gb5

    课程要到尾声了,且听且珍惜的意味越来越浓。很喜欢傅老师的风格,渊博、真诚、有一颗赤子之心。真切希望傅老师能出一系列的课程:孟子;诗经;大学;中庸等。让我们这些爱好国学的人受益。期待。

    pe83k3o0l6yprvkjj0c1 回复 @百合_gb5: 你的想法跟我一样。

  • 老龙58

    吓死我了,还以为课程结束了……仔细看看评论还没结束呢,真好

  • 何振兴0

    老师辛苦啦!已读文稿。

  • 维尼宝贝pooh0608

    晚上好😃😃😃

  • 济南近山文院

    色难。色,敬也。真诚敬之,是最难的。

  • 可人_xn

    感恩教授!

  • 和_vvv

    欣然自庆

  • 红迷_迷迷

    错别字也多了点

  • 甘心207

    有东方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