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郭沫若对论语和孔子的崇拜

172| 郭沫若对论语和孔子的崇拜

00:00
17:01

本集知识卡片 



本集文稿 

今天要说的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当然任何一位历史上复杂的人物,从孔子到朱熹王阳明,到我们刚讲过的鲁迅,周作人,胡适,林语堂等等,都会引起争议,所以也不奇怪。这就是跟鲁迅周作人胡适林语堂都有交往的郭沫若。郭沫若比胡适小一岁,生在1892年,受的自然也是旧式教育,从四五岁起就读古文,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四书五经,每天必读。虽然并不怎么懂,但毫无疑问,从小以来便培植下古代研究的基础。"他一生政治经历比较复杂,这当然不是我们要介绍的内容,而在文化事业上则博学多才,做出了绝对不可否认的重要贡献。


除了文学创作与文艺评论,他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古籍整理等方面都留下了重要的著作。甲骨文是上个世纪才大批发现的古董。最早的研究者有国学大师罗振玉与王国维,他们是儿女亲家,并称罗王。十来天前,杭州的西泠印社还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过一场罗王雅集,展出罗振玉王国维的一些手稿和文物。还有在中央研究院领导殷墟发掘的甲骨学大师董作宾,再就是郭沫若,他的《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甲骨文字研究》都是甲骨学史上的名著。正巧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所以在早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名教授陈子展先生曾称"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甲骨学四堂就成为大家公认的丰碑。除了古文字,郭沫若也研究古代社会史与思想史,这当然不能不涉及孔子。我们讲胡适的时候提到过,胡适写过一篇重要论文《说儒》,郭沫若是最早参与讨论的学者,他写了《驳说儒》,对胡适的观点提出很多质疑。


他对孔子非常崇敬,在青年时代写过一篇日文的《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明确宣称,"我们崇拜孔子,说我们时代错误的人,也由他们吧,我们还是崇拜孔子。"他认定孔子是"兼有康德与歌德那样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的巨人,他把自己的个性发展到了极致。"这是在五四打倒孔家店运动之后的1923年写的。而在1925年,他还写了一篇小说,那是地道的穿越小说,标题就叫《马克思进文庙》(当时译为马克斯)。那时候他已经接触了马克思的著作,他在小说里假想孔子和颜回子路子贡这些得意弟子,在上海的文庙吃着冷猪头肉,有四个人抬来一顶红漆轿子,走出来的就是马克思。孔子为有朋自远方来而感到高兴,于是两人开始对话,讨论社会问题,讨论政治观念。孔子对马克思说,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说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儒家的大同世界是不谋而合,完全一致的。而在马克思却觉得孔子说的顶多只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于是两人又有争议又有讨论。最后马克思认同说,"我不想在2000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是完全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三年前,也就是2015级的全国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政治试卷,引用了郭沫若的这篇文章,引导考生论述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异同。郭沫若当年写这篇文章,表明了他对孔子的尊崇和他对引进马克思学说的敏感,但让现在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在公共的政治考试中讨论那么博大的马克思主义与那么复杂的孔子学说的异同,恐怕有点难为那些考不同专业的考生了。


郭沫若对孔子的礼在主要体现在他的重要著作《十批判书》中。《十批判书》是1945年出版的,后来曾多次重印,这里的批判意思不同于后来大批判的批判,是评判研究的意思。这是一本以先秦思想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论文集。包括孔墨的批判,就是孔子与墨子。郭沫若对孔子是赞颂的,对墨子是批评的。另外有儒家八派的批判,韩非子里说孔子之后,儒家分成了八派,孔子的学生颜回,子张,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孟子等都各成一派。郭沫若一一作了分析,另外包括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韩非子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等等。郭沫若是诗人,所以他的批判会比较有激情。比如他对秦始皇的批判,他的歌颂也会比较热烈。比如他对孔子的歌颂,他明确判定孔子的基本立场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潮流的,这是他的原话。


"大体上它是站在代表人民的利益方面的。他积极地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增进人民的幸福。对于过去的文化部分的整理接受,部分的批判改造,试图建立一个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新的思想体系。"而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仁义道德的仁。郭沫若说,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我们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书里,找不出这个字,在金文和甲骨文里也找出这个字,这个字不必是孔子所创造,但他特别强调了它是事实。仁的内涵究竟是怎样呢?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说,但我们可以在论语里找出一些可供归纳的资料,比如颜渊篇里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比如雍也篇里的"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比如颜渊篇里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比如子路篇里的"刚毅木讷近仁"。比如学而篇和阳货篇里的"巧言令色鲜矣仁"。比如卫灵公篇里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郭沫若说从这些词句里面可以看出仁的含义,是克己而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简单一句话就是"仁者爱人"。但古时候所用的人字并没有我们现在所用的这样广泛。人是人民大众,爱人为仁,也就是"亲亲而仁民"的仁民的意思了。巧言令色是对付上层的媚态,媚上必傲下,故他说"鲜矣仁"。巧言令色之反面就是刚毅木讷,对于上层能如此,对于下层也不过如此,所以他说"近仁"。因此我们如更具体一点说,孔子的仁道实在是为大众的行为,他要人们除掉一切自私自利的心机,而养成为大众献身的牺牲精神。


视听言动都要合乎礼,就是"复礼"。礼是什么?是一个时代里所用来维持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东西。各个人要在这些规范之下,不放纵自己去侵犯众人,更进而牺牲自己,以增进众人的幸福。要这样的社会才能够保持安宁而且进展。要想自己站得稳,也要让大家站得稳。要想自己成功,也要让大家成功。这是相当高度的人道主义。要想办到这样的确不大容易,所以说"为之难"。他也这样叹息过:我还没有看见过从心坎里喜欢仁的人,也没有看见过从心坎里恨不仁的人。从心坎里喜欢仁的人,从心坎里恨不仁的人,或许有的吧,但我还没有看见过。这也许是他有所愤激的时候说的话吧,因为在他的门徒里面有一位颜元,便是"其心三月不违仁"的人。


每一个人要把自己当成人,也要把别人当成人。事实是先要把别人当成人,然后自己才能成为人。不管你是在上者也好,在下者也好,都是一样。而郭沫若判定"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主观的努力上是抱定一个仁,而在客观的世运中是认定一个命。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顺应的。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不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固守自己的。"比如论语泰伯里,他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比如论语述而篇里,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比如在颜渊篇里,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并不是低头于命定的妥协者,看这些词句也就可以明了了。我们从以上的片段就可以看到郭沫若对孔子倾注的热情。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国内掀起了评法批儒运动,孔子作为反动的儒家代表受到猛烈批判,而郭沫若在《十批判书》里攻击的韩非子秦始皇,则成了正面的典型。


毛泽东还写诗明确对郭沫若说,"劝君少骂秦始皇",并断言"《十批》不是好文章"。在当时很多讲传统文化的书都不让印了,但《十批判书》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歌颂孔子批判韩非子秦始皇的部分,却被作为反面材料,大量内部印发。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翻看过《十批判书》中的一部分了。虽然那时候也看不懂。后来到我上大学,《十批判书》重印,我买了完整的重印本,就把那本封面标着巜批孔学习材料》的选本扔了。现在想想有点可惜,因为那是特殊时代的特殊印刷品,值得留着做个见证。


因为不同的原因,郭沫若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前后不同,如对鲁迅他先有不客气的批评,后来又极热烈的赞颂,对杜甫先有热烈的赞颂,后有猛烈的批判,但对孔子他大概是终身崇敬的。在批孔运动那样大的压力下,他也没有写批孔的文章,只在毛泽东辞世的时候写的悼诗里表示毛泽东的批评让他受到了教育云云。郭沫若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他留下了很多的争议,更留下了仍然值得我们继承的文化遗产。他的十批判书》现在还在印行,也有人专门写了郭沫若与孔孟、郭沫若与儒家思想之类的专书,对他的孔子观、儒学观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赵波_8j

    我只想把上节课傅老师的知识卡片送给郭沫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个人,不值得再多评论了!

  • 纳兰听雪_om

    把孔老夫子的话细细揣摩、慢慢体会,如能有所践行幸莫大焉,不敢送与他人!

  • 樱樱桦

    忍不住又多提两句。似乎我们的文化中,只喜完人圣人,一旦圣人咂嘴放屁(恕我粗俗)就都是不可能并不可接受的。其实我们文化也一直讲求去抚存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回归到文,那就看文章看内容,至于本人如何又咋样呢?对文,有不同可以争可以议,对人,就少求完人了罢。

  • SmileChild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郭沫若先生。

    高藏虎 回复 @SmileChild: 更要送给胡适

  • 可人_xn

    教授学富五车,让我佩服,谢谢你!我还要再仔仔细细的听一遍教授讲的课。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1838959cajx

    马克思跟孔子所要达于的目的或说理想是大致相同的,他们的区别是实现的手段不同。孔子走的是精英路线,马克思走的是群众路线,所以孔子依靠教育,马克思依靠革命。

  • qys_2g

    快乐地来上傅老师的课

  • 烦恼即菩提_hj

    傅教授您好,很钦佩教授的谦虚谨慎,谦卑是一位德行高尚者的庄严。我只是一名家庭主妇,听傅杰老师听讲《论语》,不止学习古圣人的智慧,也在傅老师的授课中学习到为人处事。让我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谢您,深深地向您鞠躬,您辛苦了!^ _ ^

  • 樱樱桦

    说郭老真是不太容易的。是文豪又生活不检点,写文章又前后不一致。不过这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论圣人完人,有多大的超时代的眼光和通彻,首先必是一个人。有嬉笑怒骂有个人好恶。虽然,孔圣离我们已经2000多年,也被上抬到至圣大德的高度,大概在当时孔圣本人也会有牢骚有小脾气。所以会在论语中留下不见不喜之人又在人家还没有离开的时候就弹琴鼓瑟就是让你知道我不想见你的小情绪。很生动,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