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辛弃疾词里的“论语心结”

157| 辛弃疾词里的“论语心结”

00:00
16:42

本集知识卡片 

本集文稿 

唐诗最光辉的代表是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宋词最光辉的代表,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合称苏辛。辛弃疾号稼轩,所以他的作品集也被称为辛稼轩集,词集被称作稼轩词。他是历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南人。在他出生的时候,北宋灭亡已经十三年。他的家乡一带是沦陷区,是由跟宋朝处于敌对的金人统治的。在祖父的教育下,他从小就有报仇复国的决心,并为此练就了一生的武艺。他不仅是一个大文豪,还是一个大将军,真能带兵打仗,而且屡建战功。大学者朱熹跟他是同时代人,又是很好的朋友。朱熹就表彰辛弃疾是可以经纶天下的国家栋梁,明确宣称"今日如此人物,岂易可得",这是朱熹的原话。可惜辛弃疾跟很多爱国志士一样,在回归南宋后,跟最高统治者所推行的苟安政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他过人的文才武略也遭到了众多小人的忌恨,以致空有一身武艺,一腔热血,不仅报国无门,反而屡遭排挤打击。黑暗的时代没有成就他的功业,却成就了他的作品。除了诗文,辛弃疾一生写了600多首词,是宋代词人中留下作品最多的。无论北宋还是南宋,还没有第二个人,写到过600首词,他具有其他人不具备的独特气魄,独特手法,独特语言,把自己的心境和遭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以至于千百年来感染的一代又一代的人。



辛词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光芒灿烂的明珠。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不是我们的任务。我们的关注点仍然在他受孔子的影响,受论语的影响。我们刚才说过,他跟朱熹是很好的朋友,而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宋代理学发展的高峰时期。除了朱熹,他还跟当时一批著名的理学家都有联系,如张轼,吕祖谦,陆九渊等等。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陈亮也是很好的朋友。他的思想倾向无疑也是儒家的。朱熹还惋惜他一没有加入理学家的队伍。而辛弃疾也是最早对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作出恰切评价的人。在给朱熹的一首祝寿诗里,他明确说,"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以为从远古到当时,圣贤如朱熹,只有两三人,另外两个是谁?自然就是孔子和孟子。虽然是给好友祝寿时写的好话,却也是历史的公论。不少学者公认,中国文化发展成后来的格局,起第一作用的是孔子,起第二作用的就是朱熹。辛弃疾当然熟读儒家经典,熟读论语,也崇拜孔子和孟子。他有两首诗,题为《读语孟》,孟是孟子的简称,语当然是论语的简称。第一首说:"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说无生更转诬。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道家说的长生不死,佛家说的无生无灭,在辛弃疾看来都是无根不实之词。当然他在这里不是讨论道教佛家的学术,目的是为了引出下两句:要认识死生真正的道理,还得从论语孟子中去追寻。



孔子是鲁国人,孟子是邹国人,所以称邹鲁。那么论语孟子中关于死生的真道理是什么呢?那就是论语卫灵公篇里孔子说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篇里孟子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宋末的爱国志士,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把孔孟的话当作座右铭的。辛弃疾在诗里表达的意思跟文天祥是一致的。第二首是:"屏去佛经与道书,祇将语孟味真儒。出门俯仰见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这四句的意思其实跟前面四句是一致的,表示自己不信佛家与道家关于死生的学说,还是从论语孟子中去品尝真正的好味道,去汲取真正的精神养料。出门俯仰观天地,是化用了周易里的典故。周易系辞说,"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大意是能洞察世间万物,也就能洞悉死生的奥秘。而有了论语孟子作为精神的养料,自己就可以心胸坦荡,无所畏惧,面对一切排挤打击,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日月光中行坦途了。辛弃疾读书多,气魄大,所以他在艺术上多有创新。



创新的表现之一就是在词里化用大量典故,而且是用经用史,即用儒家的经,以及用历史的典故。本来跟诗比起来,词是小道,多写男女情爱,或者是个人的情绪。到苏轼让词变得豪放壮丽起来。到辛弃疾更把自己对复杂现实的深重感慨都融进了词里,还把大量儒家经典和历史事件作为典故写进词里,而且用的很多,超过了也爱在词里用典故的大词人周邦彦和大诗人陆游。而他在词里用论语的典故之多,在词人里排第一,多达近40首。这当然也因为他作品多,但按比例折算下来,也还是他人所不及的。就是他写了600多首词,每写十几首词,就有一首会用到论语的典故。我以前讲到过他的贺新郎,"盛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开头的"盛矣吾衰矣",就来自于论语里孔子的感慨"盛亦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用孔子老了的典故,来感慨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痛苦。我们再来看一首他的踏莎行。这首词很夸张,他从论语周易诗经孟子等儒家经典里,直接拿来典故,组成了一首词。写什么?



就写他为什么号稼轩。开头三句是,"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进退存亡,这四个字来自于易经,原文是"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知道进退存亡之道,又不违背正道,大概只有圣人才做得到。行藏用舍这四个字来自于论语。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用我们我们就有所作为,不用我们我们就隐居起来。小人请学樊须稼则来自于论语里著名的故事。孔子的学生樊须请教老师怎么种庄稼?孔子不高兴地说,"吾不如老农",并骂樊须"小人哉!"辛弃疾本来是一个可以带兵可以议政的大人,却因遭受排挤,被剥夺了议政的权利和带兵的权利,只能像樊须那样做个种庄稼的小人了。接下来说,"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这两句来源于诗经,诗经里有一篇《衡门》,这个平衡的衡,通横竖的横,横门就是横木做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说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就是居住。诗经里还有一篇《君子于役》,说"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意思是太阳快下山的,牛羊都回家了。这几句是说明自己隐居的志向与现状。接下来辛弃疾又写道:"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南西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去卫灵公,指的是孔子到了卫国,卫灵公向他请教,怎么用兵打仗?孔子听他志在穷兵黩武,拒绝回答,



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遭桓司马是《孟子》记载,孔子在宋国讲学时,被宋国的司马桓魋威胁。这个我们上周的课里刚刚说过,而论语里又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碰到了两个隐士,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他们两人合作耕地。就是这里说的"耦而耕",孔子派学生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两人讽刺孔子不停的奔波是迷途不知返。而论语里又记载,有人问孔子,"丘何为是栖栖者?"栖栖是不安定的样子。这句的意思是你孔丘为什么要这样来去匆匆的到处奔走?这一首词,把论语周易诗经孟子里的典故融汇在一起,借孔子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被迫隐居的失意与不满,实际上表达的是对黑暗现实的抗议。而把论语等书里的典故用得这么丰富,这么自然。这么恰切,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赵波_8j

    我仔细研究了我订阅的其它课程,发现这是个普遍现象! 举例说明:上官文露的《名著精读》于2018.02更新完毕,到目前十个月了。订阅人数:2.8万。共36讲。第一讲收听次数为8万。(其中下半部分为4.3万)说明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耐心听完! 第二讲为2.6万(其中下半部分为1.9万)一样的迅速凉了而且不能听完! 到第十二讲之后仅仅只有几千了!(订阅数可是2.8万啊!) 估计大多数人付费只是应个景,或者是在朋友圈炫耀一下(我在学习呢,多牛!)仅此而已,结束了… 咱的《论语》订阅数为6.5万,目前每期的收听次数也是几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听友191914544 回复 @赵波_8j: 傅老师也说了,大学图书馆里借书的,多少金庸爱好者。 你看喜马拉雅听书次数过亿的,也多是玄幻小说之类的。

  • 大鹏_tz2

    傅老师,听到一个错处,词牌名应该是《踏莎(suō)行》,取自于唐代踏青习俗,莎(suō)是一种野草;读shā的时候多用于人名和地名。

    樱樱桦 回复 @大鹏_tz2: 长知识,谢谢

  • 赵波_8j

    续:从第六讲开始收听次数小于10万(开始凉了)。从第十讲开始小于5万(继续冷)。新春特辑41.6万(原因不明)。从七十八讲开始小于1万,一百二十五讲开始小于5千。 到第152讲,讲大文豪苏东坡的(傅老师讲的多精彩啊)上线数日仅仅收听次数4438次。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一声叹息…何其悲哉!傅老师乃讲《论语》的顶尖大师,每堂课也就不到二十分钟。(抽二十分钟很难吗?) 傅老师讲到顾炎武的《日知录》时讲了子夏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讲到韩愈时提到了《进学解》里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估计真正在坚持学习的人数也就一千多人。(很多反复听) 傅老师请恕小子无知!但不吐不快!

    汪洋之中一条船 回复 @赵波_8j: 我比较愚笨,所以反复听。我以为人人都象我一样喜欢呢。自从听了傅老师的课,觉得人生又灿烂起来,不知老之所至也!

  • 赵波_8j

    《我们只学会了给知识付费,确还未学会如何享受知识!》 自从近五年来,由于学术界的许多热心专家、学者和一批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使许多人开始注重学习,并开始愿意为知识付费,但是个人觉得,目前的阶段仅仅只是付费了而已,到底学习了没有?学习了多少?能持续多久?我认为还是未知数! 拿点儿证据出来:本课程订阅数为6.5万(说明,想学习和愿意为学习付费的人数还不少)。第一讲的收听次数为65.7万(说明大家付了费后热情还很高,有很多人也可能是试听或反复听了)。第二讲的收听次数为23.3万(热情急剧下降,也可能是试听人数少了)。第三讲为16.4万(继续下降)。第四讲为10.1万(继续下降)。

    简单_0O 回复 @赵波_8j: 从个人角度来说,订阅了不是不听,只是其他事情比较多,需要学的也多。所以没有跟上节奏,但并不妨碍收听的效果。争取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1357500oejk

    付老师好,近日有幸选择了您讲的论语,还没有跟上您讲的进度。但深有感触,格外喜欢!学习的初衷是想先于二年级的女儿学习,以便给予她一些启发。没想到在您的讲解下,深深的引发了我一个当年的理科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付老师的讲解真的太广博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还没有听完您的讲解,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孟子,王明阳,苏轼等等了,有那种读书恨晚的感觉!感谢能遇见您和您的论语,也期待付老师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中华精典

  • 樱樱桦

    终于说到辛大家了,小时候学到了铁马冰河就特别喜欢他,豪放大气,后来了解了他的生平,虽然遗憾没有能完成一生志向,但是如此文武全才,敏而大气,的确已经够够得了。

  • wdb59333333

    读音是个大问题。。。

  • 容止若思1979

    “绿莎原上牧童归 ”傅老师小时候估计没机会《声律启蒙》

  • 容止若思1979

    李清照、姜夔……都表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