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史】内务府:一个敢从皇帝嘴里抢食的部门

【捡史】内务府:一个敢从皇帝嘴里抢食的部门

00:00
18:05

郭论 

清朝从道光开始,算是由盛而衰,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呢?当时有一机构叫“内务府”,有一口头语,这么形容它:“内务贪,太守肥,三千太监三千贼”。就是说内务府贪污严重,这个东西很难讲,有很多原因造成。


最佳艰苦朴素奖——道光皇帝 

郭评:

恨不得一个铜钱掰成两半儿花的那种“抠”


举个栗子:

身上穿的龙袍据说旧了都不换,打个补丁照样穿。


然而道光帝省下的钱,既没有存到国库,也没有到老百姓手上,而是流进了贪官的腰包里......这里就要提到“内务府”这个机构了。


中国古代油水最肥的部门——内务府 


内务府是个什么机构?


清朝的内务府全称是总管内务府衙门,它是清朝入关之后设立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的机构,专门负责皇上,还有宫廷后边这些私事,建于清朝的顺治初年。 

内务府宫内方位图↑


内务府的性质是什么?


一个皇帝从在娘胎里开始到死后定期领取子孙后代的冥钱,都离不开内务府。内务府机构因此极其庞杂,而且越来越庞杂,吃这口饭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了可以和朝廷的三院六部相互平行、相互抗争的官僚机构了。

所以导致内部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很严重,内务府算是古代衙门史上,最腐败的衙门。


其实先后的历代皇帝也制造了很多完善内务府管理的制度,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加上这些个内务府的小官们都聪明绝顶,哗哗地在皇帝口袋里往外掏银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内务府从皇帝身上揩油的第一招:低买高卖 


案例一:一个补丁三千两


有一天道光皇上发现裤子上的膝盖破了个洞,就让内务府拿去补一下。

补完回来道光就问:这个多少钱?

内务府答:三千两银子。

(道光帝差点没背过气去,一个补丁三千两银子,你们要疯?!)


人家内务府有解释: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湖绸,我剪了好几百匹的绸子,才给您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是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子也就够了。 

(你接着编)


等一上朝,大臣一瞧,皇上都穿打补丁的龙袍,咱们也效仿吧。所以说有的没破,也扎破了打补丁。

(形成风尚)



那时的朝会很像是丐帮大会,一眼望去,从龙椅上坐的到地砖上跪的,个个像叫花子。


案例二:30两银子一个鸡蛋


一次,道光皇帝问军机大臣曹文正:外面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

曹文正汗都下来了,跟万岁爷回:我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一次,光绪皇帝和老师翁同龢闲谈,突然说:这鸡蛋虽然好吃可太贵,翁师傅你能吃得起吗?

翁同龢吸取了曹文正的教训,赶紧推脱说:臣家中只有遇到祭祀大典才吃一两个,平时不敢买。

(当时一个鸡蛋大概三四个铜板,但内务府的采购价格是三十两银子一个。)



所以光绪一辈子都认为鸡蛋很贵,连朝廷大臣都吃不起!为此,他一年光吃鸡蛋得吃掉上万两白银。


案例三:一朝天子,竟吃不起一碗热汤面?


道光帝曾经出去私访过,这天他换上便装,到前门大街逛游。大街上挺热闹,人来人往、有买有卖。走着走着到中午了,皇上有些饿了。往路边一瞧,有一小面馆,就坐下了。


掌柜的:您吃点什么啊?

皇上:你们这有什么?

掌柜的:我们这是面馆,什么炸酱面、热汤面、打卤面什么都有。

皇上:(不懂,随便说一个吧)那来碗热汤面吧。


工夫儿不大,掌柜的把热汤面端上来了。

(一种家常面)

热汤面示意图↑


道光皇上用筷子吃了一口面,又端起碗来喝了一口汤:嘿,还真香!好吃!掌柜的再来一碗!


道光皇上把两碗热汤面吃下去,吃的是又舒服又饱,问:你这面多少钱一碗呢?

掌柜的:一个大枚一碗,您吃了两碗,两大枚。


皇上就愣了,这么好的东西,一大枚一碗,两大枚吃饱了,宫里边一顿饭得百八十两银子,我吃热汤面得省多少钱,是不是? 


等回宫之后皇上还想这事呢,一直到天黑,御膳房掌案的问:皇上今晚您打算吃什么?

皇上:给朕来碗热汤面吧。

掌案的:遵旨,可是今天可能做不了,皇上开恩。

(准备捞钱)

皇上:怎么着今儿还来不了啊?得多少钱啊?

掌案的:皇上,跟您说,得一万两银子。

皇上:掌案,这一万两白银怎么花呀?

掌案的:(杂七杂八说一大堆,略)

皇上:你别费那劲了,前门外靠路西,有一小面馆,热汤面一大枚一碗,现在去端两碗来。


掌案一听,当时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坏了,我说今天皇上怎么想改口儿,听皇上的口气,他一定是出皇宫了,不出皇宫不会知道这么详细。

于是心生一计,叫人把面馆查封了......


掌案的:皇上,奴才去了,但是面馆没了,让人给封了。

道光皇上听完掌案一番话,心里明镜一般,可又无可奈何,叹了一口气,说:哎,朕为一朝天子,竟然吃不起一碗热汤面!


郭评:

就这件小事,你就能看出来,皇上斗不过内务府! 因为这会内务府已经恶性膨胀成一股很巨大的独立的势力。


内务府从皇帝身上揩油的第二招:工程揽财 


曾给溥仪之妻婉容当过抄书先生的周君适爆过猛料:

故宫有个宫门坏了一对铜环,换了新的,内务府的账目上这对铜环的价格是二万两银子。有好事者换算过,按当时的物价水准,这价格可盖十栋楼房。


郭评:

什么东西一入内务府,价格就不是翻番的事。百倍是低的,千倍是正价,上万倍者也不稀奇。


内务府从皇帝身上揩油的第三招:直接贪污 


光绪大婚的时候,有几位绣工托在内务府大臣家教私塾的同乡郭先生揽点内务府刺绣的活做。


郭先生通过大臣的管家接了一件绣洞房门帘的小活。绣工们从内务府领来了缎子,用最好的绣线精心刺绣。整套下来,绣工们的原料、工钱加上利润,市价大约是五十两银子。

(折合人民币10000多)

洞房绣花门帘示意图↑


门帘交上去后,大臣的管家就让绣工们报个价,并且主动示意绣工们“多报一些无妨”。


第一次

郭先生和绣工们就咬牙报了:管家,我们一共花了五百两。

管家:哈哈哈哈,也太少了,你们再商量商量。


第二次

郭先生和绣工们:管家,我们算错了,是一千两。

账单交到内务府大臣手里,大臣又驳回:管家,太少,让他们再往高了报。


第三次

郭先生:我们要五千两!

谁知,内务府大臣拿到账单,摇摇头,亲自提笔在五千两前面加了“两万”。


最终“油水”分配

账单送到内务府,内务府照付25000两白银买那个门帘。


内务府大臣:两万两

门房管家:一千两

郭先生:三千两

所有绣工:一千两

注:在当时,读书人教一辈子书,也挣不到一千两银子,这一个门帘的钱就够活好几辈子了。


郭评:

你说一个老实的知识分子,当年就这么给开了窍了,绣工们也得了暴利了,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挣到钱了,内务府太厉害了!所以说到最后大清朝烟飞灰灭,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曰天_d5

    郭论开播以来,最精彩的一期

  • 叫我张小于

    刚开始当一个乐,后来听的心惊,越听越觉得封建社会是多么昏暗,再厉害的明君能保几年,君王最后竟斗不过太监

    听友128841315 回复 @叫我张小于: 群众里面有坏人啊

  • 杰克船长_3a

    郭老板终于找到郭论的魂了

  • 五只的幸福生活

    这么看来,当时说圆明园花的多,跟这内务府也有关系了

    1333268cjfn 回复 @五只的幸福生活: 内务府都是王爷掌管的

  • 去看绿水青山

    谢谢郭老师,让我们开了眼界啦!

  • 0_ha2469

    据说当时国库记载还有存银1000万两,(乾隆年间8000万两)然后道光派人清点,发现都不到一百万了,看银库的都要光着身子进去,怎么没得呢?各位想啊,能怎么弄?就和于老爷子藏镖一样的,那大银锭就这么搞出来的。当时这是肥差,没关系当不了看库的卒子,都撑了产业链了,分工明确。最后怎么查都查不清,毕竟偷了几十年好多当事人都死了,没办法,死了也追究责任让后人赔,还有很多压根就没辙了。道光让嫔妃穿旧衣服,不让点蜡烛,罢黜无用之物,各种节俭,可以说真的是苦极自己,可后果就是大臣效仿一夜买光京城旧衣,都特意穿旧衣打补丁,当一个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尧舜转世又能如何?嗟乎!只是可惜了身为帝王却能如此节俭的道光帝!

  • 那一世繁花

    内务贪太守肥,现在不也是这样吗

  • 恶魔屮温柔

    啥时候都一样 你们只看到那时候了。。南京修厕所分三四等 一等三十万二等一百万三等三百万 这只是一小角 国家小单位采购 六七十的都是四五百定价 大批量翻倍 几百万买个官一年不到回本

    无花瓜 回复 @恶魔屮温柔: 村里修厕所10万一个

  • 1863141nxbz

    看来有些皇上乱杀人也是有原因的,太软弱,没人拿你当回事

    0_ha2469 回复 @1863141nxbz: 本来就是啊,哪个能成事的皇上不善于玩弄权术呢?杀人也是配合权术的一种手段

  • wzry1234

    朱元璋时代的,都得砍头

    小野一万 回复 @wzry1234: 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