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之谜:一颗彗星为什么能导致核战争?
思维留声机脑洞实验室。这里是科学星球上一小节在宇宙之死的最后,我们说到了意识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拯救宇宙。其实啊,意识这个东西,你也可以将它灵魂,将它思想都没有关系,这个东西你细想想啊,真的是细思极恐。首先,它从微观上是符合大自然的物理定律的。你要是从微观上看呢,它无非就是各种电子碰撞来碰撞去。当然啊,如果你说意识这个东西它超脱于自然规律之外,那他们就没得聊了。咱们这个节目还是基于自然规律的框架之内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你在微观上看,无非就是一系列的小球撞来撞去,那到了宏观上看,它怎么又能违背自然定律呢?要让你深刻地理解到这个矛盾,我想给你举一个例子,1993年11月,有一个新闻报道轰动了全球,说是一颗巨大的彗星正在向木星缓慢的移动。
虽然距离初始的撞击时刻还有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天文物理学家已经预测了它撞上木星的具体时间还有地点。时间上即便没有精确到秒,也至少精确到了分钟。这个有关距离地球几十亿英里远而且目不可及的某颗彗星的事实,已经在我们星球的表面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你看啊,成群结队的科学家投入计算它抵达木星的时间。报纸和杂志呢,把它印上了封面的故事,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阅读这些故事。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些可能因为对故事太过着迷而错过了自己的航班,或者可能因为对这件事儿共同的兴趣而结识了新的朋友。
又或者可能因为重读报刊里的一个短语而晚达到了下一个红绿灯,等等等等。当初始时刻终于到来的时候,彗星完全如预测一样撞到了木星的远测时,地球上的居民对这起遥远的宇宙事件投入了巨大的关注。可想而知啊。在彗星撞上木星的几个月之前,在我们的星球上就已经发生了某些如果没有彗星的到来,则不会发生的意外事故,还出现了某些为此而意外怀上的宝宝。某些苍蝇因此被拍死了,某些咖啡杯因此被打碎了,等等等等。你甚至可以极端一点儿的设想啊。在这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中,一位战争狂魔诞生了,几十年后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核战争,地球就因此毁灭了。
那么你想一下,从这颗彗星撞击木星到地球发生毁灭,这中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物理过程呢?彗星的撞击力本身肯定是没有波及地球的,只不过这个事件通过一些光子传到了地球的一些科学家的眼睛里。这些科学家大脑里面的电子就开始被这个光子影响,互相碰撞,从而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那么从最微观上来说,是不是这几个光子和科学家大脑里面的电子发生了碰撞,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反应呢?好像也不能这么说,因为科学家大脑中的电子和一个普通人大脑中的电子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电子。那如果这几个光子撞到的不是科学家的眼球,而是一个普通人的眼球,那这个普通人很可能就不会发现彗星撞木星的这个事件。也就不会引发事后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意识与物理学的研究里一对儿深刻的矛盾就是整体论对还原论。从这一期的内容开始,我准备拿出几集的内容来一起探讨生命还有意识在这个宇宙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在正式说意识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聊聊生命。神学家认为生命是最大的奇迹了,人类生命是**的宇宙总计划中最高的成就。
对科学家来说,生命也同样是自然界中最让人惊讶的现象。100年前,生命系统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成了科学和宗教有史以来最大的冲突战场。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教教义的基础,而且自从哥白尼把太阳放到了太阳系中心以来,进化论又一次让普通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科学分析的影响。科学看起来好像能整个改变人类对自己以及对人和宇宙关系的看法。**教的圣经里相当明确地说,生命是**活动的直接结果。生命并不是正常的物理过程的自然结果,相反是**喜欢运用它的能力,先是造出了植物和动物,接着呢又造出了亚当夏娃。
当然了,现在绝大多数的**徒和***徒都承认创世纪他是预言的性质,并不想坚持说圣经所记载的生命起源就是历史的事实。然而,生命的神性,尤其是人类生命的神性,仍然是当今宗教教义中的一个中心问题。那么,生命真的是某一个神创造的吗?难道神真的可以在奇迹中不理会物理和化学定律,把那些由无生命的物质组成的分子捏来捏去就造出了第一个活物呢?还是说生命真的是纯粹自然的物理和化学活动的结果,而人是长期曲折的进化过程的最终产品呢?再进一步说,生命能不能用人工的方式在实验室里造出来,是不是必须得往里面添加一种特殊的成分。生命才能活起来呢?这种争论在以前可能只是哲学层面的吵架,但是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问题就越来越变得有现实意义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造出一个有意识的人工智能来。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生命系统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个是特别复杂,一个是它的组织性。即便是一个单细胞的生物,虽然它很原始,但却可以显示出任何人工制品所无法比拟的复杂和精巧。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一个很低级的细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功能和形态的网络。这个细菌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环境交互作用。他可以四处活动,可以攻击敌人,接近或者逃避某些外部的刺激,以一种有控制的方式交换物质。它体内的运作像是一个个井井有条的大城市。负责进行大部分控制的是细胞核,里面包含着遗传密码,就是让这个细菌得以繁殖的全套的化学指令。控制这个细菌一切行为的化学结构是由多达上百万个原子组成的分子,这上百万的原子是以复杂的,高度,具体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就生命的化学基础而言,最重要的是核酸分子,也就是双螺旋形状的rna,还有dna。
一个生物体是由完全平常的原子组成的。看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了,生物体的部分代谢功能是从环境中获得新的物质,并排泄变了质的或者用不着的旧的物质。活细胞里的一个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与细胞外的原子其实没有什么两样。这些原子不停地在一切生物体中进进出出,那么生命显然不能归结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的特性。也就是它这些基础材料原子的特性。
我们看到一只猫是活的,但如果我们想寻找一种迹象说明一个单个的猫原子是活的,那我们就白费力气了。这个看上去就非常矛盾了,一些没有生命的原子凑到一起,怎么就成了有生命的了呢?有些人认为,不可能从没有生命创造出生命。因此啊,一切生命活动里必须添加某种非物质的成分,一种生命力,或者叫精髓,这个就是古老的活力论学说,经常用来支持这个学社的一个论点和行为问题有关。活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的行为看上去都具有某种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在比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中最为明显。不过呢,一个细菌也能表现出它努力达到某些基本的目的,比如说捕食。
那在十八世纪70年代,就有人发现,用一对儿金属棒触动青蛙的腿,青蛙的腿的肌肉呢,就会抽动起来。于是他得出结论说,这种动物电流就是那种神秘的生命精髓。后来呢,有一些所谓的超自然现象的研究者说,他们曾经以一种相当玄妙的方式,把通灵能力和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电流直接探测到了那种神秘的生命力。不过很难找到任何真正的科学证据来证明,这些关于生命力的假想差不多都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且啊,当我们说生命力的时候,他还是没有帮我们解答问题。生物显示生命力,非生物则不显示生命力。
那这样一说呢,我们就把生命力弄成了一个词语了,它就不再是关于生命的解释了。我们要是说一个人或者一条鱼,或者一棵树有生命力,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不过是说这个人,这条鱼,这个树是活的,我们只是把活着换成了具有生命力这样的一个新的说法而已。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这小节的正题了。既希望用某种生命力来解释生命的人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由多个部分构成的一个系统,可能在整体上会有一些它单个部分没有的性质。或者有一些放在单个部分上就没有意义的性质。咱们来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某一张报纸上印着这样一张照片儿,它是由非常非常多的小点儿组成的人脸的照片。如果你只是看一个个的小点儿,你看得再仔细,也看不出一张人脸。只有把报纸拿开一些,比较粗略的把众多的小点儿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看出人脸的形象来。
这个形象并不是众多小点儿本身的一种性质,而是小点儿集体的性质。一张报纸上组成一张人脸的小点儿和组成一张猫脸的小点儿,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同样,生命的奥秘也不在原子里,而是在原子的组合模式里。也就是说,生命的奥秘在于dna和rna之类的分子结构所包含的信息之中。一旦了解了整体现象的存在,也就用不着去在微观层面上寻找什么生命力了。原子用不着被某种生命力激活才能产生生命现象。只要把原子以那种合适的复杂方式进行安排,就会出现生命。这种解释就被叫做整体论。前面在原子里面寻找生命力的理论就被称为还原论。
整体论的核心思想就在于整体大于它部分的总和。在十九世纪的物理学里,以及在发展物质的原子理论的过程中,科学的还原论被认真地提了出来。后来呢?生物学家们就沿着还原论的思路,在阐明生命的分子基础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这些领先的进展鼓励了人们在学问的许多其他领域也采用还原论的思路。可是,随着人们在还原论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他们就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坑。于是呢,就有人跳出来反对这种单纯的还原论。
英国有一个神经生物学家叫唐纳德麦克埃,他写了一本书叫钟表形象,对还原论提出了挑战。书里面他举了一种常见的广告为例。这种广告呢,是由数百只实名实案的电灯组成的。按照顺序呢,这些电灯的明灭组成了信息。一个电器工程师可以用电路理论准确而完整的描述这个电灯组成的系统。可是,如果这个广告只不过是一个复杂电路中的电脉冲而已,那这个说法就是荒谬的了。不错,使用电路理论进行的描述,它本身描述的层面而言,既没有错误,也不是不完整。
但是这个描述却没有提到广告所显示的信息。广告信息的概念是电气工程师工作范围之外的东西,只有将组成广告的几百只电灯的明灭看成是一个整体的时候。它才能显现出来。可以说,广告的信息比电路和电灯高一个结构的层面,它是一个整体的特征。对于一个生命系统来说,没有人否认一个生物体是由原子集合而成的。而错误的概念呢,是把生物体只当作原子的集合而已。这就好像说,贝多芬的交响乐不过是音符的集合而已。或者把狄更斯的小说说成不过是某些词语的集合而已。
生命的特征,一首乐曲的主题,一部小说的情节,这些性质只有在整体结构的层面才能显现出来。而在部分层面上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肯定不能说是某一个音乐之神把某种音乐的灵魂注入了贝多芬的音符里,这些音符才形成了贝多芬交响曲。懂计算机的人肯定很熟悉这种层面区分的重要性。计算机是由一个复杂的电路和开关的网络构成的,有一系列复杂的电脉冲经过这些开关,但是这只是从硬件层面上进行的描述。在更高的层面,这些电路活动可能代表解除一套数学方程式,或者分析一枚导弹的轨道,或者是播放一部电影。
这样的描述呢,就比硬件高一个层面,而且要使用比如程序运算符号,输入,输出这一类的概念。这些概念在硬件的层面上是没有意义的。计算机内部某一个部件的开关是不会求平方根之类的计算的,它之所以通了电,是因为电压合适。这里面是符合物理定律的。硬件和软件的概念都描述了计算机内部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都是符合物理定律的。但是这两者是出在完全不同的概念层面上的。有一个叫道格拉斯霍夫斯塔写了一本书,叫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这本书以非常让人信服的方式描绘了还原论与整体论之间的张力关系。
书里面说啊,蚂蚁也就是蚁群啊,拥有一定的社会结构,这个结构既复杂又有高度的组织。尽管每一只蚂蚁的行为种类非常有限,但是整个蚁群却显示出了很了不起的智能。建造蚁巢涉及到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显然啊,没有哪一个单个的蚂蚁在他的脑子里装有这个浩大工程的设计蓝图。每个蚂蚁都是一架自动的机器,按照程序完成一套简单的动作,这个就像我们说的计算机的硬件。而你一旦把蚁群看成一个整体,复杂的图形就显现出来了,在这个整体的层面上显现的特性就具有一种复杂的目的性。它就可以建出一个非常复杂的蚁巢出来。霍夫斯塔就认为,我们到底是应该通过整体论来理解世界,还是应该通过还原论来理解世界,这两者之间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完全取决于我们到底想知道什么东西。甚至有人说啊,尽管我们习惯认为单个的蚂蚁是首要的生物体,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啊,整体的蚁群也可以是一个生物体。其实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些群,是由在集体的组织里上亿个相互作用的单个细胞组成的。
众多细胞之间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蚁群中单个蚂蚁之间的联系稍微紧密一些。但是就其分工和集体负责而言,它基本的原则显然是一样的。这里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正如在一个蚁群中存在着显现的整体特征一样,在细胞群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特征。如果说一个蚁群不过是一群蚂蚁而已,就是忽视了蚁群这个整体行为的存在。这就像是说,计算机的程序不是实在的,因为它们只不过是电脉冲的组合而已。同样,如果说,一个人只不过是一堆细胞而已,而这些细胞本身不过是dna之类的片段而已。那dna也不过是成串的原子而已。
于是你就会得出结论,说,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对生命的整体性有了了解,你就可以安心地放弃关于生命力的旧观念了,因为这些旧观念也是层面混淆所造成的。那种认为必须将某种魔力加到没有生命的物质上,才能使无生命的物质活起来的观念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当我们用这种旧观念去描述生命的时候,就好像认为组成计算机的电开关必须得得到某种计算力。计算机才能工作起来。
那如果按照整体论的观点来看,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个个的原子按照合适的图形组装起来,人工的造出一个完整的细菌,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工细菌的各个部分会跟一个自然的细菌一样火起来。物理学家们早就不再以纯还原论的观点来看待自然世界了,尤其是在量子论中,从整体上看待测量行为,对于得出量子论具有意义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人们一旦承认整体论的观点,从而消除了生命力的必要性,便立刻会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不能描述包括生命在内的那些整体现象呢?实际上,在一个多世纪之前,随着热力学问题的出现,物理学就发展起来,用来解决整体的现象。科学家们试图从大群大群的分子统计学的性质里推出热力学的性质。热力学对生命研究来说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可是啊,它同时也常常是生物学过程看上去具有某种悖论的性质。
这个悖论就涉及生物的本质了,也就是有序。咱们之前说过,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无序总是增加的,但生命的发展却是典型的有序增加。在地球发展的历史上,生命系统演化成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致的形式,同样,有序的水平也是一直在提高。那这怎么能跟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符呢?这是不是一个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反的证据,证明某种神力在起作用呢?如果你听了我们前面的节目,肯定知道啊。热力学第二定律总是就整个系统而言的,某一处的有序增加同时会在另一处导致无序的增加。而生命系统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对环境是开放的。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他们只能通过和环境交换能量和物质才能活下去。
那如果你计算一下熵的收支情况,就可以发现,一个生物体重有序的增长是以更广阔的环境里熵增为代价的。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商的净增长。实际上也有很多没有生命的系统中有序增加的例子,这个并不是生命的专利,比如说在一些无形的溶液中吸出了晶体。这就说明一处的有序增加。但是你仔细研究一下,就会看到,在结晶的过程中,会补偿性的产生热量,而这使得晶体周围的物质熵增加了。人们普遍认为生物需要能量,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太正确。物理学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它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更不能被消耗。
一个人进食之后,一些能量就在他的体内被释放出来,这些能量以热的形式或者以活动完成功的形式散发到它周围的环境里。一个人身体的总能量大致是不变的,只是有能量在他的身上流进流出,那么用以维持生命的关键要素就是负商。那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就写了一本书叫生命是什么?这本书里就这样写啊。生物体具有惊人的本领,能把有序之流集中到自己身上,能从环境里汲取有序,从而使自己免于衰变为混沌的原子。认识到生命的现象并不违反物理基本定律。
当然,并不等于说物理定律解释了生命现象。我们只能说,物理定律与生命现象不矛盾。没有几个物理学家会说,假如完全了解原子和分子过程中所有的规律,就能从这些规律中推断出生命会存在。当然啊,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开历史的倒车,还是要去寻找某种生命力。一个不熟悉电视机的工程师,在看过电视机的建造过程之后,必然会意识到电视机是按照他所不了解的原理工作的。
但是他绝不会因为看到电视机不用锅炉,也不用蒸汽,一按按钮就能发光,他就以为电视机是某种幽灵驱动的。同样啊,有生命的生物体也可能是按照人们尚未了解的物理定律还有过程活动的。尽管人们或许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各个部件,比如说分子和原子,那整体行为是不能根据组成整体的部分来理解的。这个我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啊。假如有生命的物质和没有生命的物质都遵从同样的物理定律,那么何以同一套定律会产生出差别如此之大的行为呢?似乎物质分别进入了两个岔道,有生命的物质向着越来越有序的状态演进,而没有生命的物质则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无序。
然而,无论是没有生命的物质还是有生命的物质,它们的基本成分原子都是一样的。最近这些年啊,在揭示整体有序状态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原理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生命的奇迹似乎也不那么神秘了。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些没有生命的系统也能获得自发的组织。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处于水平状态的一层液体,它被从底下加热,达到一个临界的温度之后,呢,就会看到这个液体自动形成对流和环形组成的图样。那是由众多的分子按照可以看得出来的土样流动而形成的。人们在研究流体的过程中发现啊,假如是某一个系统离开热力学平衡状态,就会产生有序的状态。
比如说液体流动的过程中产生涡流,就是这种情况。涡流就是漩涡的涡。在地球上,蜗流产生了大气环流的模式,导导致了龙卷风和其他的大气扰动。在木星上就因为有涡流,就形成了复杂而美丽的表面花纹。某些化学反应非常清楚地显示了有序状态是怎样自发的产生的。这种案例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就帮助我们认识到,在没有生命的系统中也有很像生物的模式。当然了,没有生命的系统和有生命的系统具有同样的行为,这并不能说明二者可以有同样的解释。苯环儿的形状很像是小孩子们玩儿的牵手游戏,但是你却不能说本花儿他喜欢玩儿这个游戏。
不过这样的研究对我们研究生命本身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啊,生命一旦出现在地球上,后来的繁衍和发展就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结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予以完美的解释。比如说,生物体的生殖就是dna螺旋体对自己进行化学复制,这是一种尽管复杂却直截了当的机械过程。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生命它到底是怎么起源的呢?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科学之谜,它的中心问题是临界值。只有当有机分子变得特别复杂,复杂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才能认为它们是活的。他们必须以一种稳定的形式将大量的信息变为代码,不仅显示他们有能力存储,复制自己的蓝图,而且他们也拥有实时复制的手段。
那这里的问题就是,普通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是怎么能跨越这个临界值的呢?地球的年龄大概是45亿年,我们在化石里发现的生命迹象至少是35亿年之前。用地质学的话来说,当太阳系诞生的阵痛消退之后,生命马上就在我们这颗刚刚冷却下来的行星上站住了脚。这就是说,不管产生生命的机制是什么,总之这个机制是相当有效的。这就让很多科学家得出结论啊,认为只要有了合适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生命的发生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就提出,促使生命出现的东西是圆珠汤。
原始的地球水分充足,水中有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由大气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当初的地球呢,会有无数的池塘和湖泊,里面也有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经过几百万年,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就形成了。最后呢,超越了临界值,复杂的有机分子随机的自组织就产生了生命。一九五三年有一个米勒尤里实验就给这个说法提供了支持。这个实验就复制了地球早期的大气成分,里面有甲烷,氨气,还有氢气,再加上一滩水,还有闪电。
几天之后,这几位实验者就发现他们那滩水变红了,里面有很多对现金生命来说很重要的化合物。比如说氨基酸。这个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并不能就此认为这些化合物放在那里,只要经过各种化学反应,再经过几百万年之后,这种化合物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生命来。只要用简单的统计学计算就很快显示啊。dna通过这种原初汤分子的随机串联而自发组成的概率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小。
这就有点儿像一阵大风刮过一个垃圾场,结果呢,吹出了一台飞机来。不过呢,有一个叫普里高金的人,他的研究表明啊,如果离开热力平衡,很多系统就能自发地把自己组织起来。因此呢,原初汤不会是老在那里瞎晃的,某种外来的影响会打破热力平衡,使原初汤进入一系列越来越复杂的自组织反应。这种外来的影响可能就是太阳,它具有强力的辐射流,使不平衡,也就是负熵得以产生。当然,外来的影响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只不过我们现在不知道。总而言之,我们推断,原初汤里含有一切生物所必需的成分,有外来的影响驱动着,进入了互相连锁的,自组织,自放大的反馈循环,由此使有序程度变得越来越高,极大地增加了达到那个临界值的可能性。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对于这个过程还只是在猜测的阶段,没有任何证据能让我们直接看到当年的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生物学家弗兰西斯克里克,他在谈到生命起源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要我们来判断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到底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事件。还是一个几乎肯定会发生的事件,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在宇宙里只看到一次生命的诞生,我们根本没法在统计学上给这个事件一个概率。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既然生命是一种物质的自然状态,哪怕是一种可能性很小的自然状态,那我们就不禁猜想,在广阔的宇宙的其他地方,也许也有生命。当然了,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不展开了。
如果你对地外生命感兴趣,也欢迎留言给我啊,以后我找个时间再跟你聊一聊。那么这小节呢,我们是探讨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看待生命的时候,你不能只站在还原论的角度上,也就是只看组成生命的原子,分子,还有细胞,而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从整体论的角度来生命。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熵增在一个系统里面是允许局部上增的,但是物理定律允许它并不代表它一定能发生。也并不代表我们在生命这种能造成局部熵增的现象里找到了解释。我们只能说它和我们已知的物理定律不矛盾,但是并不能说我们知道了它为什么会发生。这两个层面的知识,你了解了,也许啊,就能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但是我们的脚步并没有就此结束。
别忘了,这一小节最开始我说,我们要探讨的是这个宇宙中的意识。即便是我们完全了解了生命,甚至有一天我们能够制造出生命,这都不能代表我们已经理解了意识。也许有一天,我们人类能造出一个超级复杂的人工智能体,但是到那一天,我们都不一定能判断他到底有没有意识。可是意识这个东西我们又必须搞清楚,否则在我们这一小节最开始举的那个例子里,我们就没法在物理定律这个层面上理解一颗彗星撞了木星到底是怎么导致地球上的核战争的。而这样的事件在理论上是可能发生的。再往深远里想,在上一小节的最后我们讲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一天会导致宇宙的毁灭,那个时候的生命或者意识能不能像我们今天植树造林改变地球表面一样。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改变宇宙的最终命运呢?这可就是一个更深刻的问题了。意识的问题我们还远远没有聊完,下一期我们继续往前走,从生命走到意识。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