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亲爱的年轻人,你为什么存不下钱

非常有梗3.2万

想想自己银行卡里的余额,心里凉吗?这就是倒春寒呐,感受感BB,我是根本存不下什么钱的,打工人8万,欢迎订阅关注,凭什么,为什么好多年轻人存不下钱呢?这是知乎上一个浏览量破千万的热门问题。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为什么存不下,因为不知道存钱能干嘛呀,买房子吗,买不起,娶老婆妈还差很多。换言之,存钱什么也干不了,那我干嘛还存钱呢,扎心但确实也有理,有一些东西啊,要么生下来就有,要么一辈子都不会有。比如玛莎拉蒂啊,这不是信口雌黄啊,而是一道标准的数学题,按照我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和技能水平。很大概率上我是碰不上新的行业风口了,也拿不着什么股票期权。如果没有相当精彩的人生际遇,比如彩票啊,或者被告知是阿拉伯在逃的公主啊。

往后余生在通货膨胀预期下,能挣到的钱大体可以推算出来的,而收入一旦确定哪些东西一辈子都不会拥有。也就确定了,那我存钱的动力和意义在哪儿呢?倒不如及时享受我们受了一辈子的延迟满足、教育太苦了,太累了,花得了,比如换手机,听演唱会去网红餐厅打卡,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我们不否认主观缺乏存钱的动力之外,客观的诱惑也是非常非常多的。消费主义这个词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互联网的加持下,手机支付让人们对钱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花钱花得越来越顺手了,同样是钱,从口袋里掏出三张毛爷爷递出去和手机哔的一声,屏幕一闪扣300的虚拟数字肉疼感。那是天差地别的一物换一物的仪式感不存在了,一沓一沓钞票从手中失去的冲击感没有了。大数据告诉你,只要动动手指,你就可以收获快乐呀。

可是你细想你快乐吗?并不吧,所谓的快乐不过是通过消费来缓解压力和焦虑。进大学的第一双AJ进入职场的第一块儿机械手表,女白领出入职场的第一个轻奢包包,这都是商家的鬼话,利用话术为你制造了社交焦虑,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等等一系列的伪需求。骗你花钱有了AJ,有了机械手表,有了轻奢包包,别人就会对你刮目相看了吗?不见得,但商家会让商品直接挂钩某种人生意义,某种更高的阶层,让你觉得自己有品位,生活有品质,并给你一个尚且够得着的价格,从而实现小阶层的提升。这不是消费主义,这是消费陷阱。我想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钱不是攒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赚钱就是为了花吗?可以啊,花钱没有问题啊。可问题在于花多少挣1万花1000和挣5000花1万,它不是一个概念啊。朋友们不要再沉迷于卷钱的话术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三年疫情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让想明白了为什么存不下钱的年轻人意识到为什么存不下钱也必须得存的意义。存钱看起来是很土,却真的是年轻人改变自身命运的最有效的方法。它不光关系到买车买房,同样直观你的心态。比如说为了生存,你急需找一份工作。如果有充足的存款,就可以有相对从容的选择,可以更好地考虑职业发展,制定更科学的职业规划。比如说工作遇到发展瓶颈,或者遇到恶心的领导同事,如果有充足的存款,就可以有相对独立的选择权,我可以辞职啊,你的人生永远是有得选的,至少不用捉襟见肘的紧迫,而这种紧迫感,我们称之为稀缺心态。

当人们为了生存挣扎时,就会产生这种稀缺心态体力劳动,让你心力交瘁,连轴转的工作让你思考能力下降,你根本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在一次一次重复做着底层工作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感会不断地降低,难以跳出圈层,在做决策的事情上会变得越来越短视。所以说到这里,问题就变成了年轻人,你为什么还不赶紧存钱呢?存钱是你心里的那个底啊。你知道这是你抵抗风险在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的底牌,它让你在人生路口上有了更多的容错率。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怎么存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大V说最惨的年轻人是怎么样的呢?最惨的年轻人士来到大城市,被资本家编斥着九九六工作下班后疯狂的购物和花钱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空虚。直到中年失业以后被迫回家,却发现除了行李箱里的一大堆消费品,也没有买下房子,也没什么积蓄存款一无所有,就好像自己像是一块儿电池在大城市发光发热以后被抛弃了。说的实在是太真实,太扎心了。这个存钱啊,说起来复杂也复杂,说起来简单也简单一,言以蔽之,非必要不消费。

至于什么是必要,什么是非必要的呢?可买可不买,别买,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订人券,吃饱饭啊。敢说敢,必必我是8万,我们下期再见。拜了个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