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谭谈交通》全面下架,谭乔在线求助罗翔:我侵权了吗?

非常有梗2.2万

两个主流话语圈儿的顶级网红,没想到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实现了互动。谭乔公开喊话,寻求罗翔帮助,我自己做了那么多年的节目,被人告了,告我侵选,还要索赔数千万,评什么呀,咱说赶BB,我是在线等罗翔回复的。8万。罗翔是谁,咱就不多说了,介绍一下谭乔他是成都的一位交警用十三年的时间走遍了城区每一条路处理了上万件交通违法事件同时呢?有一台摄像机记录下他的执法过程并剪辑包装做成了一档普法节目谭谈交通节目的主持人就是谭乔本人时间退回到谭谈交通首播的2005年那时候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早一年,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突破了40%,道路总里程数超过190万km。汽车产销量迈入500万辆大关。这是基建史上一个有节点意义的年份呐。但是普通民众的道路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显然还跟不上交通环境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电视台陆续推出相关普法节目和交警部门合作跟拍交警当交警在路面上发现典型的交通违法案例对当事人进行教育时电视台进行拍摄然后剪辑播出刚开始啊。

要求呢,都是差不多的。执法,咱就是执法,我们只呈现这个过程跟执法无关跟纠正违法行为无关的话不要说但谭谈交通不一样。他之所以能从地方电视台火到网络,之所以能火成华语地区盛誉有加的普法节目,就是因为他执法的过程中还唠家常不仅要执法。还要让你知道你为什么违法了。这么唠着唠着呀,故事感就出来了。大家透过镜头看到了中国马路上那些普通人的悲喜,甚至包括底层人民的生活。

看似幽默,其实幽默背后那些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唏嘘才是真正吸引人的。节目。停播以后,潭桥有很多欲言又止观众呢,也有很多心领神会。一档普法节目的核心不再是普法,甚至比新闻都真实,那它确实没有办法存活下去了。好在还有网络,其中的经典片段给UP主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二创素材。而就在上周末,所有的二创视频和部分原版视频在B站下架了。

一家名为成都游数文化传播的公司向谭乔索赔数千万元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懵逼啊。谭谈交通是电视台和交警部门的一次合作,没有签订过什么合同啊,协议啊一类的侵权,得先捋清楚这个问题。签了谁的权呀?谁拥有谭谈交通的著作权呢?谭乔吗?他只是节目的主持人,他说的东西虽然都是即兴发挥是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但这里边还有电视台制作剪辑啊。还有其他被采访的出境人呢?到底谁能明确拥有谭谈交通的著作权以及相应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呢?希望罗翔老师能帮我们梳理一下毕竟侵犯著作权属于刑法范畴在罗翔老师的业务范围内法网恢恢张三不漏啊。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这家叫成都游树的公司谭谈交通是在2005年开播,十三年后也就是2018年停播,而这家公司恰恰是在2018年成立的。是一家自然人投资控股的公司。

在他们公开的企业年报中,有一点很有意思,开庭公告很密集的**,优酷,咪咕等都被他告了一个遍,案由呢?还都是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简言之,这家公司看起来注意,我说的是根据公开信息看,看起来他不是在打官司,就是在打官司的路上。而网友也形象称其为版权流氓。职业碰瓷儿在知识产权法律界,有一个业内很熟悉的物种啊,叫做知识产权流氓,包括专利流氓,商标流氓,还有版权流氓,比如恶意商标,我用呼啦圈儿,吉祥物这种行业通用词来注册商标。你们谁在用就是侵权了,我就可以告你,不想被告,你就拿钱吧。但是大家想,我本身卖的就是呼啦圈儿啊,你不让我用呼啦圈儿这个词,我怎么说我卖的是售版游泳权吗?这不就是流氓版权?流氓也是一样的思路,你这个节目没有特地标明谁是版权方,那我就去申请著作权呀。如果成功了,甭管谁做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你再传播就是侵权了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件好事儿。但是打着维权的名义,钻着法律的空子,恶意去碰瓷儿怎么说呢?正如谭乔表达的那样这个是新著作权法实施以后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事儿到底怎么判定是不是恶意碰瓷儿。

需不需要赔偿数千万元?我们等等看敢说赶BB,我是8万,我们下期再见。拜了个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