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曾国藩智慧之:真正厉害的人

曾国藩智慧之,真正厉害的人,应该抛弃掉他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底层思维。有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都大。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呢?如果按照曾国藩的答案,一是思维方式,二是行动和执行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义勇侯。曾国藩的人生逆袭之路就是从底层思维的改变开始的。底层思维一吃独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面对利益的诱惑,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就是吃独食。而这样独占利益却不与大家分享的人,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曾国藩早期在抵抗太平军时,认为有道义就能感召别人,必然振臂一呼,应者如云。但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他便问赵烈文,终结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宫?赵列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曾国藩问,那我该怎么办?赵立文回答,即众人之思者,可成一人之功。曾国藩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对有功的部下,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用重赏,来鼓好胜之心。
特别是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于是曾国藩的幕府大圣人才济济。曾国藩讲,利可共而不可度。领导者可能追求道德上的完美无暇,亦或是其他雄伟的目标,但对普通群体而言,柴米油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道义可以号召人,但却不一定能笼络住人。利用人以立动的属性,采取恰当的激励制度,才能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功。人脉并不是说你利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你呼来唤去,有多少人为你鞠躬尽瘁,而是在于你帮了多少人。请记住这句古训,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3分,让人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