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5-哀伤与抑郁

微课5-哀伤与抑郁

00:00
16:06

大家好,第五个主题的故事讲完了。在这个主题中,我们跟随着故事,经历了一些丧失,感受到难过、哀伤的情绪,以及绝望和抑郁。


在上一个主题我讲到焦虑,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所谓的心理问题——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都和人所处的环境、所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


在过去的时代,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社会都是非常结构化的。所谓结构化,是说社会结构非常确定,由相互间壁垒森严的不同阶级所组成。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结构上被标记了他所在的位置,他的责任,他的权利,他要做什么,他人生的发展方向,等等。


比如说,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你是儿子需要承担什么,你是女儿需要学习什么,都是规定好了的。你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谁、在什么位置、要做什么,一切都非常明确。因此,“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回答的。那么在那样的清晰明确的结构化社会中,每个人都明确知道自己所处的等级所对应的身份是什么,当人们遇到丧失的时候,只有哀伤,是没有抑郁的。


哀伤时,心里面有很难过的感觉,很痛苦,但是和抑郁不同的是,哀伤时往往不会有严重的自罪自责,不会陷落在低落的情绪中难以自拔、更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失去意义。我的朋友离开了,我的亲人去世了,我很痛苦,很难过,天空仿佛都失去了色彩,但是我自己存在的意义并没有就此跟随他的离开而失去。因为我存在的意义早已被社会、被文化规定好了,不会因为别人的离开而被拿走。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春秋的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的人才纷纷去往楚国。


在偏远的西羌积石山这个地方,有一位贤士叫左伯桃,他自幼父母双亡,读书非常勤奋,胸怀济世之才,安民之志,但一直没有出去做官。后来他听说楚元王爱慕仁义之士,遍求贤能之人,左伯桃就背着一袋子书,辞别了乡邻故友,投奔楚国而去。当他来到一个叫雍的地方时,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寒风刺骨,左伯桃的衣裳都被打湿了,又冷又饿。


天色渐晚,他望见远处竹林里的茅屋之中,透出一点光亮。左伯桃大喜,赶忙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没想到的是,这屋主也是一介书生,名叫羊角哀,自小也是父母双亡,平生只好读书,立志报国救民。两个人谈得十分投机,可谓相见恨晚,便结拜为异姓兄弟。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此心思,就带了一些干粮一起往楚国而去。他们一路奔波,但路途实在遥远,眼看着干粮就要吃完了,偏偏又天降大雪,道路难走。


左伯桃心想,剩下这一点干粮肯定是不够两个人吃的了,但如果是一个人吃,应该勉强能到得了楚国。


他知道自己学问并不如羊角哀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前程,因为他们的志向一样,就算是羊角哀自己去,自己的理想也实现了。


这样想完,他就故意摔倒在地下,叫羊角哀帮忙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一口气,羊角哀非常难过。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御寒,把干粮全带走,继续前行去楚国谋事。说完就死了。


羊角哀来到了楚国,楚元王召见了羊角哀,羊角哀把他的治国良策都献上,楚元王非常高兴,要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给他黄金百两,绸缎百匹。但是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寻到之后,羊角哀为左伯桃选择了一块吉地进行安葬,并留下守墓。他并不觉和是遗憾,因为他所有的主张都献给了楚元王,自己安邦治国的努力也达成了。


在这个故事中,左伯桃死去的时候并不哀怨;羊角哀失去志同道合的挚友虽然悲痛但是并没有陷入自责中无力自拔,没变得任何事情都不想做,动都动不了。


这是悲伤和抑郁的很大的差别。


当人陷入抑郁的时候,就会感觉动不了,什么也不想做,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都没有意义。


所以这说明,当一个人抑郁的时候,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有的人因为失去亲人而抑郁,都不想活了,就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存在的意义,他的意义是和别人绑定在一起的,是为了那个人活着的,当那个人离开的时候,自己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在于说动物的活着是出于本能,但人不仅仅只有本能,更重要的是有意义。人可以舍生取义。生命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意义。


人存在的意义,不是自己给自己规定的,而是由文化界定的。在不同的文化中,赋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意义。


在结构化的社会中,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他们很不自由,什么都是规定好的,不能随便想做什么做什么。但是人的意义是明确的。所以不会抑郁。


在现代社会中,旧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新的社会不再是结构化的,人不再局限于所处的阶级,人可以做过去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我实现”的梦想,似乎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可是由此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就是: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我是谁”的答案,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处,也不知道要去向何方。“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三个问题在过去是比较明确的,但现在变得不明确了,说不清楚了。抑郁就出现了。在西方,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随着旧有社会结构的打破,人们似乎不象过去那么压抑了,但是却开始抑郁。所以,抑郁和焦虑一样,是“自由“的代价。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要比西方晚很多,因此抑郁出现得也要晚一些。不过,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严重的文化断裂,这让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所要依托的空间,不知道该认同哪个文化。也就在“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这样的问题中迷失了自己。很多人的脑子很“西方“,在头脑层面上认同西方的理念;但是在骨子里依然很东方,很传统。不能确定自己将要投身到哪一套文化中,让人左右为难、动弹不得。


相比而言,哀伤会让一个人更有力量,因为哀伤是面对丧失、承认丧失,中国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这是一个充分的哀悼过程。经过哀悼后人可以继续前行。


但是抑郁,因为找不到方向,所以人变得动不了,没力气。


动不了,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因为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


所以,走出抑郁的真正解决之道,是能够清晰回答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存在于文化中。


因此,需要做一个决定:是回归东方的文化,还是奔向西方的怀抱。


如果奔向西方的怀抱,他们不象中国人是家族传承的脉络,他们的意义属于社会,那么,你所创造的价值要全部贡献给社会。


如果你想要将所创造的价值留给后代,那么,就必须回归到东方文化的脉络中,在中国给自己找到一个位置,获得一个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aixin0

    铁征老师还更新吗?

    上山之声 回复 @haixin0: 更新 别急

  • 叮当猫_wh

    每次故事都没听完就睡过去了 真的好疗愈

  • 慕慕_遥望

  • 慕慕_遥望

    羊左之交

  • 慕慕_遥望

  • 慕慕_遥望

  • haixin0

    坐等更新

  • haixin0

    坐等更新

  • 阿毛的二哥

    老师讲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