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4-焦虑是成为自己的必经之路(主播:刘铁征)

微课4-焦虑是成为自己的必经之路(主播:刘铁征)

00:00
26:18

你好,我是刘铁征。
从这个主题的第一个故事《阿文的小毯子》开始,我们就从前面一个主题——恐惧,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焦虑。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妈妈的“恒定的”存在,让他拥有确定感——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有需要的时候妈妈都在,那他就比较容易获得我们平常说的安全感。
但是妈妈(或其他的主要养育者)不是一个“永恒的”存在,妈妈总会离开——妈妈会去上厕所、会去做家务,会出去买东西、办事,甚至,去上班,孩子与妈妈分房睡之后一觉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小孩就体会到了一种和“恐惧”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的感觉,那就是焦虑。
焦虑和恐惧的不同之处在于,恐惧是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对象的,比如说“我怕狗,我怕老虎,我怕黑,我怕某个人……”,当那个恐惧的对象被移除的时候,往往恐惧也就消除了。
而焦虑,是就情境而言,往往没有明确的对象。你说妈妈不在的时候到底怕什么呢,小孩子也说不清楚,但就是有怕的感觉。就是觉得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有很多的可能性会发生。
还有社交恐惧,到底在人群中在害怕什么呢?自己也说不太清楚。所以虽然叫“社交恐惧”,但这其实是焦虑。
再打个比方。一个小孩只是出了一点皮疹或轻微的感冒,做母亲的就担心孩子会死,我们称这种担心为焦虑;但是如果小孩在生很严重的疾病,做母亲的担心孩子会死,这更多的是恐惧。
心理学上对焦虑的定义是:泛指预料将出现不良后果 或者模糊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其特点是紧张、不安、担心、忧虑、烦恼和惧怕。
那么当焦虑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小孩子是如何缓解这个焦虑的呢?他们的心灵还没强大到能够尽可能地承受焦虑,而往往会自己找到一些东西来作为妈妈的替代,这个东西心理学上叫做“过渡性客体”,那可能是一个毛绒玩具,一个小被子、小毯子、小毛巾,一件衣服,一个词语……等等。总之这个东西暂时地替代了妈妈,当孩子抱着它,闻着它上面熟悉的味道的时候,获得一种确定感,也就是安全感。并且因为这个东西是小孩子自己“发明”的——是他自己找到的,所以那种可以掌控的感觉更强烈,更确定。
弗洛伊德在对自己一岁半的孙子的行为的观察中发现,由于孩子的母亲经常外出而被迫与母亲分开的孙子,每次独自扔缠线板玩的时候 都发出意义不明的声音。弗洛伊德注意到孩子的声音,他发现孩子的声音是有规律性的。
孩子把缠线板向床上扔去时,拉长尾音,发出“噢-噢-”(酷似德语中表示“那里”、“没有”的副词fort)的叫声,而接着孩子把缠线板拿回来的时候,发现“嗒-”的声音,它酷似德语中表示“在这里”、“在那里”的副词da。这意味着什么呢?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与母亲的不在场有某些关系的行为。进而他发现“噢- 、嗒-”的叫声是和母亲在场与不在场相对应的。
“噢-”的意思是“没有了、走了”,“嗒-”的意思是“在这里,回来了”的意思。
这两个幼儿语音,可以说是想和母亲在一起的小孩把由于和母亲长期分离而受到了心灵的苦痛,在这种发音中加以某种象征化的表现。
当他扔出缠线板的时候,仿佛在说“你走吧,你已经不重要了,我不需要妈妈了”,把它拿回来时仿佛在说“好了,我让你回来了”。这样一来,小孩子虽然在玩耍,但却在象征意义上支配了妈妈,把以前被动的不得不单方面承受的焦虑 变为能动的主体行为,从而让自己成为了主人。
所以,焦虑出现的时候,其实说明在小孩子周围出现了一个“空间”,他和妈妈不再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而是成为了两个人,那在这个地方——在一个人感受到了“分离“的地方,“个体”出现了,“自我”开始萌芽了。
所以,焦虑是伴随着“自我”出现的产物,如果一个人还从未体验过焦虑,那我们说这个人的自我还没有出现。
前面说到恐惧与焦虑的区别。在恐惧的情形中,危险是一种相对透明的、客观的东西,而在焦虑的情形中,危险是一种深藏不露的、主观的东西。一个人焦虑的,常常不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处境,而是在他的内心出现的处境。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没有自己确定的对象,是人为自己的无所着落,无所依傍而焦虑。
因此,只是去劝说 一个人不要焦虑,是没用的;除非,找到那个让他焦虑的处境的意义,或者说,找到焦虑的意义。
那么,如此折磨人的焦虑,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生物学家利戴尔做了系列研究,他认为:动物并不具备与人类相同意义的焦虑,不过它们具有一种原始简单的情绪,称之为“警戒“。它发现,羊对危险情境的前瞻能力大概只有十分钟左右,狗大概有半小时左右,而人在焦虑时可以穿越时空,将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危险都置于自己面前。
“惊吓模式“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先天的本能的反应,但焦虑却不是。
存在心理学家罗洛•梅对焦虑下的定义是: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所引起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他存在的根本。
他认为,焦虑是个体对威胁情境的情绪反应,这种威胁既可能来自于外部,也有可能来自于人的内心。但是这种威胁并不是对人的身体安全构成的影响,而是由此引发的个体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动摇、怀疑甚至否定。
他对于“自我”的定义是:自我,是在原始生命力的驱动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有勇气为自己承担责任的存在。
而焦虑,就是一种“存在感“,是我在存在之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快乐、不安的情绪。它是人类的基本处境。
克尔凯郭尔 是一位对焦虑有着非常深刻研究的哲学家,他说:人们不会在野兽中发现焦虑,因为野兽所必具的存在条件不是精神。
人与动物不同的是,人不仅仅具有生物属性的存在,还具有社会属性的存在,具有精神的存在。
克尔凯郭尔说,每个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人 他们知道科学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知道他自己是谁。人必须在自己的精神中反思到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个体,同时必须将这种意识与行动相关联,在行动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才是人的真正存在。
动物依据本能而生存,它们的选择没有精神的参与;而对于人来说,人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的自由本性带来可能性,而更多的可能性指向更大的自由,同时,带来了焦虑。
这怎么理解呢?自由为什么会带来焦虑呢?
当人什么都不做的时候,面前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这让人感觉可以拥有“无限的“自由。可是人要的并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把可能性转变为现实。但是,自由要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经过选择和行动。当面对选择的时候,人会发现,人并非他想象的那么自由。”无限的“ 可能性遭遇到了人的有限性、暂时性和肉身性。人的每一个选择,不仅要受制于外在的条件、客观的环境,而且还要受制于自己的思想与欲望,人不仅是环境的奴隶,还是自己欲望的奴隶。这就好象,看上去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任你驰骋的宽广的马路上,突然车流如织,这必然带来沮丧和焦虑。
另外,自由的选择同时也意味着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自己承担行动的后果,每一次选择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必然错过别的路。无数个自由的可能性会因为你的选择而成为了唯一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人在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更可怕的也许在于他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选择,他害怕选择后果加给自己的压力,害怕一个接一个的选择会把可能性的肥皂泡一个接一个地捅破。结果,自由的美丽突然成为了虚无,在它的面前人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感到晕眩。所以,克尔凯郭尔说:焦虑是自由的晕眩。
一方面,人不象动物一样完全屈从于本能,而可以是具有自由精神的自我,在自我面前充满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又对自由的可能性中存在的虚幻性、危险性、艰难性也早有所警觉,提醒人们时时刻刻注意,精神的立足点始终是有限的灵魂和肉体,在自由面前你永远不可能不管不顾、率性而为。
人渴望自由,但是自由带来的焦虑又使人逃避自由。
人想成为自己,但成为自己意味着承担的责任又让他害怕成为自己。
虽然自由带给人希望,但焦虑却让人不舒服。但尽管如此,克尔凯郭尔说: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冒险——去学会焦虑,承担焦虑,为的是他将不会因为他从未经历过焦虑、或过度屈从于焦虑而被毁灭。
如果一个人从未经历过焦虑,那说明他在精神上还没有成为他自己的意识,他还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一个人逃避存在的焦虑,那么他的精神是虚弱的,哲学家蒂里希认为,靠对现实与自我的幻想、扭曲来达到自我肯定,这样的自我是一种萎缩的自我。
如果一个人因为太恐惧从而屈从于焦虑,被焦虑所吓倒那更是人生的不幸、个人的灾难。
没有经过焦虑的历练,人的精神难以走向成熟,他永远在心理上停留在一个孩子的位置上;而如果屈从于焦虑,就会象“杞人忧天“的故事一样,人的精神在忧虑中被套上枷锁,患得患失,蝇营狗苟于眼前的现实得失,而无法去追索一个人的存在的意义。
一个自由、并承受由此带来的焦虑的人,他在抓住快乐的同时也抓住了恐惧,他懂得痛苦与劫难与每个人相伴左右。他直面真实的生存,痛苦永远与欢乐混杂,希望永远与绝望同在。
这个道理,无论是在中国古代故事《塞翁失马》中,还是在道家的太极图中,都有清晰地体现。
所以,罗洛•梅认为,焦虑的意义,在于人通过焦虑,看清了自身的处境,看到了焦虑的无所不在,看到了存在的艰辛与荒谬,体验到生命的全部真实性。从而意识到,人生的幸福并不是剔除所有的痛苦与焦虑,而是从这些苦难与焦虑中找到存在的真谛。
人的存在,人的成长,要经历自我意识的萌芽与成长、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要经历理智、情感与意志的心智结构的逐渐成熟,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焦虑的参与。
用罗洛•梅的话说:面对焦虑能够使我们不再无聊,使我们心智敏锐,而且使我们确知这份张力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有焦虑便有活力,就象发烧一样。
现代人对于焦虑和痛苦唯恐避之不及,恨不得“斩断“它们。这让我想起罗斯玛丽·肯尼迪,她是美国肯尼迪家族的漂亮女儿,是肯尼迪总统的亲妹妹,因为她青春期后出现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等问题,为了家族的颜面,她被施以额叶脑白质切断手术,手术后的她,再也没有疯疯癫癫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安静,因为她的智商已经跌落到人类的两岁时期。并且再也没有恢复。
想要彻底斩断焦虑,也无异于对心灵做了这样一个手术。


 “人的焦虑越深刻,他就越伟大“。这是克尔凯郭尔在十九世纪中期送给人类的至理名言。在这里,也送给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25161450

    长期焦虑的我听了这课真的宽心了不少 不过我的心情总是变化很快

  • 韩勇_5l

    道理和睡眠,我更倾向于睡眠,更倾向于不知不觉的入睡!2018年以前节目办的很好!!!

  • 熹xi

    有了一些阅历,才能隐约听懂其中真谛。求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