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2-2镜子镜子我是谁(主播:刘铁征)

微课2-2镜子镜子我是谁(主播:刘铁征)

00:00
08:18

你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微课。


我曾经在第一个阶段的微课中讲到,婴儿出生时对于自身的认识处在零散的“肢解”状态、是无力控制自身的。当处于失控状态的小孩照了镜子,看到映在镜中的那个整体形象时,开始是惊奇的,他并不知道那是谁——因为这个时候还不太有关于“自我”的意识,然后他周围的成人——通常是妈妈会告诉他说:那是你。相对于肢解状态,我们当然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这个“镜中的形象”,将它理解为自己本身。


这个“镜像“就是“自我“,从本质上来讲,因为镜像是虚像,所以自我其实也是虚无的。但因为  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 以一个特有的身份、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身份而存在,那就必须要有自我。照镜子的我们,是最本质的原初的存在感;而镜中的我们,是自我存在感。所以,一个人的”存在感“和”自我存在感“其实并不在一个地方。我们在社会上需要的是”自我存在感“,这指的是拥有一个社会身份。


“镜像阶段”是指自我的结构化,是自己第一次将自身称为“我”的阶段。也就是说,镜像是指还不会说话的、无力控制自身运动的、完全由本源的欲望无序地支配着的婴儿面对着镜子,高高兴兴地将映在镜子中的那个完整成熟的形象理解为自身的阶段。


在拥有“镜像”之前,一个小孩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只不过是“零散部件”的大杂烩,对于自身的感觉是边界不清晰、不明确、缺乏完整性的事物,而那个镜中的自己却是边界清晰、明确、并且完整的。没有人能够抵挡这样的诱惑。


但这同时也宣告了这样一件事:就是一个人想要拥有“自我”,就必须借助他人,他必须和外在的他人相联系。孩子通过那 在微笑着欢迎自己的镜像的 成人的目光中 进行确认,才能够接受这个像是他自己。就是说,光照镜子不行,还需要有妈妈的眼光给予确认:那是你。


如果没有镜子,或在照镜子的时候没有外界的目光看过来,那我们关于“自我”的认识就会模糊不清,以至于象纳西瑟斯那样遇到自己却不认识,结果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憔悴而死,成为悲剧。


 


拉康有一句话:自我在他人的眼光中聚集而成。


一个人自己不能标定关于“我是谁”,而是需要通过镜子,通过目光。所以,有很多关于“镜子”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比如说白雪公主的后妈就是不断地问镜子自己是不是这个国家最美的人,她其实真正想问的是她是不是国王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当镜子回答说不是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她无法真正获得“王后”这个身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妻子问丈夫:你爱我吗?其实也是想要在丈夫的眼光中确定关于“我是谁”,通过男人的目光获得一个身份。一说到这儿就会有人觉得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女人凭什么要男人来给予确认呢?  其实并没有,男人也是一样,男人需要社会给予他一个目光,去获得身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


如果那个男人在社会上获得了目光,拥有了身份,那么他就能够给得出目光,帮助女人确定自己的位置;但如果那个男人也没有获得目光,那不管你怎么问,他都没办法给出你真正需要的答案。


今天的内容可能比较难懂,我自己也是用了很多年才梳理清楚。因为如果只是作为知识和道理去了解的话,其实和我们自身关系并不大,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所以我想今天的内容作为一颗种子,种在这里,希望你带着这颗种子去生活,去体会,从而真正理解,获得属于你的人生哲理。


好的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谢谢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暴走的summer君

    这章背景音乐🎵很舒服